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走访市场,经常被问及同样一个问题:现在什么产品最火?去年到今年火了半边天的产品,莫过于后视镜、大屏机、记录仪以及安卓车机。一直以来,迫于竞争压力,行业都热衷于找到“杀手级的产品“或者”杀手级的应用“,并以此为导向进行产品或应用的开发,在这种思路下,确实也开发出很多叫好叫座的产品,比如后视镜、多合一记录仪等,但就产品的生命周期而言,却不尽相同,甚至是昙花一现,比如前几年的电子狗行业。
在车载电子行业中,“汽车电子一阵风”的说法似乎一直有效,而车载电子产品向整合发展的规律,也一直作用于产品规划,车子电子单品,从开发上市到被整合,一般也就是2—3年时间,那么,车载电子行业是否存在几条可循的规律呢?
消费者需求在于教育不在于挖掘
几乎全部的车载电子产品,都声称迎合了消费需求,这种观点既对也不对。笔者曾在全国多地和很多车主在互动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笔者问车主在车上愿意为哪些功能或服务买单时,车主会举出若干实际的需求,但在实际消费过程中,这些车主的购买行为,却和他们的声称的需求,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结果。换而言之,车主调研需求如果是A,那么,真正的消费往往表现为-A。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偏差,笔者没有想明白。但有一个现实的例子就是安卓车机,安卓手机、平板销量巨大,那么,基于同样的使用习惯,安卓车机销量应该也不差,但实际情况却是,尽管安卓吵得很热,真正出货量大的依然是传统的WinCE车机。由此,可以看出,当我们以这种调研而来的消费需求为产品规划和开发的导向时,往往会走入误区,研发出来的产品叫好不叫座。比如在车联网中,找了很多年,试了很多个所谓杀手级应用,但实际上鲜有成功者。
相比消费类电子,车主对车载电子的认同感始终和车的价值相互连在一起,同样价值的电子产品,消费者对其价值的认同感会完全不一样。同样2000元售价的手机,车主可能用2年就要换新机了,而同等价格的车机,车主绝不会在使用2年之后就换新,因为车机的载体是车子,在车主的潜意识中,他的价值是和车子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等值的。
因此,就车载电子行业而言,不存在可以被挖掘的消费者需求,只存在被教育,被引导的消费需求,看目前市场销量巨大的专用机、记录仪、后视镜,无一不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市场教育后,才被消费者所接受。
车载电子产品的功能整合是必然趋势
车载小电子产品出现过不少昙花一现的产品,如电子狗、OBD、车载蓝牙等,包括现在火热的记录仪,一样都出现了整合的趋势。在车载电子行业,功能单一的电子产品,如果能调动消费需求,短期内会有一定市场,甚至形成热销,但从长期来看,都摆脱不了被平台整合的趋势。
首先,这类产品功能上的单一性,决定了它被整合的几率必然加大。尤其是遇到车机、后视镜这类具有平台性质的产品,如现在的电子狗、蓝牙、OBD、记录仪等,都正在逐渐被整合到车机或后视镜中去。
其次,车载的性质决定了车载电子产品的数量。在驾车过程中,司机对外界信息的接收,无非就是看与听、眼与耳,客观条件制约了车内无法承载功能3个以上单一的各种电子产品,因此,再多的功能必须被整合。
第三,用电环境的实际需要。就车载电子来说,多个功能多个鬼,产品越多越耗电,功能单一的车载电子产品,在施工,尤其是接电上,会非常麻烦,增加了改装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耗电量,同时更增加了潜在的安全风险。
因此,车载电子产品或功能的整合,如OBD、记录仪、电子狗、蓝牙等,会逐渐被后视镜、车机这两个具有平台特点的产品整合,而成为其一项功能。
移动互联化是今后车载电子的普遍特点
很佩服国家领导人的睿智与眼光,准确的把“互联网+“定位为产业升级的方向之一。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成果有目共睹。网络上曾有个段子:邮政不努力,成就了顺丰;商场不努力,成就了淘宝;出租不努力,成就了快滴;这虽然是调侃,但邮政与顺丰,商场与淘宝,出租与快滴,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本质上没有区别,其区别在于传统产业经由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改造后,产生了可怕的爆炸效应。
“互联网+“会是今后一段时间车载电子产品的一个基本特征,产品的生命力在于联网。不管是车机、后视镜、记录仪、电子狗等等,都已经开始具备了移动互联化的特征。当然,从现在来看,车载电子的”互联网+“还处于初级摸索阶段,仅仅解决了上网,而”+什么“、”怎么+“,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但两个基本方向基本已经明确,其一是数据存储的云端化。基于车载WiFi或者城市公共WiFi,车载电子的存储云端化,这是很多产品已经明确开发的方向。其二是多个终端的互联互通化。这种互联互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车载电子产品与手机、平板等个人终端的互联互通,一个ID可以连接多个终端,如苹果的iCloud一样,二是车载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这也是车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并且已经有很多产品在这么做。
不要轻视一些简单而传统的功能,有时候,车主的真正需求我们可能寻寻觅觅而不得,而一旦那张窗户纸被捅破后,就会发现人的基本需求其实很简单。Uber之所以突然如此之火,火到了神州租车也不得不依靠黑对手来上位。个人认为,他并不在于给车主带来了多少额外的收益,而在于给车主提供了一种合理的、冠冕堂皇的认识陌生人的机会,这就如同社交软件陌陌等很火的道理一样,其实,你都懂的。
总结:
今年火热市场的大屏机、后视镜、记录仪,价格战已经赤裸裸的开打,而整合的趋势早就开始,如记录仪在经历5月份的天量出货后,6月开始厂家的出货量开始回落,这一方面和传统淡季到来有关,另一方面也和记录仪功能被后视镜整合切割也不无关系。总而言之,不管市场如何变化,依托传统渠道向消费渗透还是目前车载电子产品的主要方式,新品的规划还是要倚重教育消费、引导消费,搞好产品创新和功能创新。
在车载电子行业中,“汽车电子一阵风”的说法似乎一直有效,而车载电子产品向整合发展的规律,也一直作用于产品规划,车子电子单品,从开发上市到被整合,一般也就是2—3年时间,那么,车载电子行业是否存在几条可循的规律呢?
消费者需求在于教育不在于挖掘
几乎全部的车载电子产品,都声称迎合了消费需求,这种观点既对也不对。笔者曾在全国多地和很多车主在互动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笔者问车主在车上愿意为哪些功能或服务买单时,车主会举出若干实际的需求,但在实际消费过程中,这些车主的购买行为,却和他们的声称的需求,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结果。换而言之,车主调研需求如果是A,那么,真正的消费往往表现为-A。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偏差,笔者没有想明白。但有一个现实的例子就是安卓车机,安卓手机、平板销量巨大,那么,基于同样的使用习惯,安卓车机销量应该也不差,但实际情况却是,尽管安卓吵得很热,真正出货量大的依然是传统的WinCE车机。由此,可以看出,当我们以这种调研而来的消费需求为产品规划和开发的导向时,往往会走入误区,研发出来的产品叫好不叫座。比如在车联网中,找了很多年,试了很多个所谓杀手级应用,但实际上鲜有成功者。
相比消费类电子,车主对车载电子的认同感始终和车的价值相互连在一起,同样价值的电子产品,消费者对其价值的认同感会完全不一样。同样2000元售价的手机,车主可能用2年就要换新机了,而同等价格的车机,车主绝不会在使用2年之后就换新,因为车机的载体是车子,在车主的潜意识中,他的价值是和车子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等值的。
因此,就车载电子行业而言,不存在可以被挖掘的消费者需求,只存在被教育,被引导的消费需求,看目前市场销量巨大的专用机、记录仪、后视镜,无一不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市场教育后,才被消费者所接受。
车载电子产品的功能整合是必然趋势
车载小电子产品出现过不少昙花一现的产品,如电子狗、OBD、车载蓝牙等,包括现在火热的记录仪,一样都出现了整合的趋势。在车载电子行业,功能单一的电子产品,如果能调动消费需求,短期内会有一定市场,甚至形成热销,但从长期来看,都摆脱不了被平台整合的趋势。
首先,这类产品功能上的单一性,决定了它被整合的几率必然加大。尤其是遇到车机、后视镜这类具有平台性质的产品,如现在的电子狗、蓝牙、OBD、记录仪等,都正在逐渐被整合到车机或后视镜中去。
其次,车载的性质决定了车载电子产品的数量。在驾车过程中,司机对外界信息的接收,无非就是看与听、眼与耳,客观条件制约了车内无法承载功能3个以上单一的各种电子产品,因此,再多的功能必须被整合。
第三,用电环境的实际需要。就车载电子来说,多个功能多个鬼,产品越多越耗电,功能单一的车载电子产品,在施工,尤其是接电上,会非常麻烦,增加了改装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耗电量,同时更增加了潜在的安全风险。
因此,车载电子产品或功能的整合,如OBD、记录仪、电子狗、蓝牙等,会逐渐被后视镜、车机这两个具有平台特点的产品整合,而成为其一项功能。
移动互联化是今后车载电子的普遍特点
很佩服国家领导人的睿智与眼光,准确的把“互联网+“定位为产业升级的方向之一。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成果有目共睹。网络上曾有个段子:邮政不努力,成就了顺丰;商场不努力,成就了淘宝;出租不努力,成就了快滴;这虽然是调侃,但邮政与顺丰,商场与淘宝,出租与快滴,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本质上没有区别,其区别在于传统产业经由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改造后,产生了可怕的爆炸效应。
“互联网+“会是今后一段时间车载电子产品的一个基本特征,产品的生命力在于联网。不管是车机、后视镜、记录仪、电子狗等等,都已经开始具备了移动互联化的特征。当然,从现在来看,车载电子的”互联网+“还处于初级摸索阶段,仅仅解决了上网,而”+什么“、”怎么+“,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但两个基本方向基本已经明确,其一是数据存储的云端化。基于车载WiFi或者城市公共WiFi,车载电子的存储云端化,这是很多产品已经明确开发的方向。其二是多个终端的互联互通化。这种互联互通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车载电子产品与手机、平板等个人终端的互联互通,一个ID可以连接多个终端,如苹果的iCloud一样,二是车载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这也是车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并且已经有很多产品在这么做。
不要轻视一些简单而传统的功能,有时候,车主的真正需求我们可能寻寻觅觅而不得,而一旦那张窗户纸被捅破后,就会发现人的基本需求其实很简单。Uber之所以突然如此之火,火到了神州租车也不得不依靠黑对手来上位。个人认为,他并不在于给车主带来了多少额外的收益,而在于给车主提供了一种合理的、冠冕堂皇的认识陌生人的机会,这就如同社交软件陌陌等很火的道理一样,其实,你都懂的。
总结:
今年火热市场的大屏机、后视镜、记录仪,价格战已经赤裸裸的开打,而整合的趋势早就开始,如记录仪在经历5月份的天量出货后,6月开始厂家的出货量开始回落,这一方面和传统淡季到来有关,另一方面也和记录仪功能被后视镜整合切割也不无关系。总而言之,不管市场如何变化,依托传统渠道向消费渗透还是目前车载电子产品的主要方式,新品的规划还是要倚重教育消费、引导消费,搞好产品创新和功能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