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sù 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ǐ)。
这是《诗经·国风》中的名篇《蒹葭》。诗中描绘了一派水乡清秋之景:河边茂密的芦苇,泛着苍青色,露水凝结其上,已然化成一片白霜,秋风送来阵阵清冷的寒意……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从白露到寒露,秋天的征候越来越典型。二十四节气,真不愧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测量白天时刻的日晷(guǐ ),到记录夜晚时间的更漏,人类自诞生之初,就在苦心孤诣(yì)、穷尽心力地钻研宇宙和生命的奥秘。
在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中,人们想象盘古这位创世大神的眼睛化为日月,从此,世间有了昼夜更替,走出了混沌。而在《山海经》中,人们又想象出一位掌管时间的神灵:烛九阴。他人面龙身,浑身赤红,眼睛睁开就是白天,闭上就是黑夜。屈原作《楚辞·天问》,也便对此发出疑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后来,又出现了一位叫羲和的女神,她生了十个太阳,是光明的缔造者。后世研究者,把“羲和”当作一种官职,其肩负观测日月之象的责任,是天文历法的制定者。可见,人类对于时间的钻研,一直未曾中断过。
我国古代将一年分为四季十二个月,又按照农业的生息规律形成独特的夏历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农历。在农历中,再将每一个月分为一个“节”(上半月)和一个“气”(下半月),最终共得出十二个“节”与十二个“气”,合在一起称为二十四节气,其较为准确地反映、记录了四季、气温的变化和随之而来的物候现象。从立春到大寒,春夏秋冬四季特征分明,很好地指导了农事。
属于秋季的六个节气分别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俗话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白露这一节气,可以说是进入秋凉的典型标志。从此之后,气温迅速下降,绵绵秋雨到来,日照骤减。而夜间气温低,使得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便有了“白露”之名。“露”也是从这一节气后形成的一种特有的自然现象。随后,经过秋分,进入十月,便迎来了“寒露”节气。此时,气温比白露时更低,清晨露水打湿了地面后,又在寒冷的空气中渐渐凝结成白霜。万物随之逐渐萧落,此时一片深秋景象,霜打红叶,带来了另一种奇异的自然美景,如下面的诗中所写: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汉·曹丕《燕歌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霜白叶红,荷残菊傲,深秋时分,人们所钟爱的,便是自然界的高远气度了。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ǐ)。
这是《诗经·国风》中的名篇《蒹葭》。诗中描绘了一派水乡清秋之景:河边茂密的芦苇,泛着苍青色,露水凝结其上,已然化成一片白霜,秋风送来阵阵清冷的寒意……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从白露到寒露,秋天的征候越来越典型。二十四节气,真不愧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测量白天时刻的日晷(guǐ ),到记录夜晚时间的更漏,人类自诞生之初,就在苦心孤诣(yì)、穷尽心力地钻研宇宙和生命的奥秘。
在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中,人们想象盘古这位创世大神的眼睛化为日月,从此,世间有了昼夜更替,走出了混沌。而在《山海经》中,人们又想象出一位掌管时间的神灵:烛九阴。他人面龙身,浑身赤红,眼睛睁开就是白天,闭上就是黑夜。屈原作《楚辞·天问》,也便对此发出疑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后来,又出现了一位叫羲和的女神,她生了十个太阳,是光明的缔造者。后世研究者,把“羲和”当作一种官职,其肩负观测日月之象的责任,是天文历法的制定者。可见,人类对于时间的钻研,一直未曾中断过。
我国古代将一年分为四季十二个月,又按照农业的生息规律形成独特的夏历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农历。在农历中,再将每一个月分为一个“节”(上半月)和一个“气”(下半月),最终共得出十二个“节”与十二个“气”,合在一起称为二十四节气,其较为准确地反映、记录了四季、气温的变化和随之而来的物候现象。从立春到大寒,春夏秋冬四季特征分明,很好地指导了农事。
属于秋季的六个节气分别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俗话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白露这一节气,可以说是进入秋凉的典型标志。从此之后,气温迅速下降,绵绵秋雨到来,日照骤减。而夜间气温低,使得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便有了“白露”之名。“露”也是从这一节气后形成的一种特有的自然现象。随后,经过秋分,进入十月,便迎来了“寒露”节气。此时,气温比白露时更低,清晨露水打湿了地面后,又在寒冷的空气中渐渐凝结成白霜。万物随之逐渐萧落,此时一片深秋景象,霜打红叶,带来了另一种奇异的自然美景,如下面的诗中所写: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汉·曹丕《燕歌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霜白叶红,荷残菊傲,深秋时分,人们所钟爱的,便是自然界的高远气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