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良好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思想对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作为教师要和学生相互尊重,并且对学生给予殷切的希望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从而激活课堂的活力,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创新导入 自主 合作 探究 和谐师生关系 贴近生活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课程结构单调,教育过程僵化,导致思想品德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脱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为了体现新理念,通过选用典型材料,创设特定情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一、创新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一开始能设计出一个别出心裁的导入,就可以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述《不做“看客”》这一框题时,我采用当时的一热点话题《小悦悦事件》,通过这一热点话题,进行层层深入,使同学们认识到我们不能对他人、对社会冷漠无情的“看客”,我们要积极的参与社会生活,主动关爱他人、集体,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树立一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意识,并发出呼吁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这样做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动起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他们的思维,而且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情感还得到升华。
二、创设情境和多变的方法,激活学生思维
针对思想品德课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学特点,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或设置悬念,借助于多媒体、投影、讲故事、小品表演、辩论赛等形式,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如我在讲述《从关心时事做起》这一框题,结合课本中的探究问题,开展了辩论赛,将学生分为两,一组所持观点关心社会是成年人的事,与我们无关。另一组所持观点我们应该关心社会,但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教会学生在看问题的时候要一分为二,并且同学之间学会合作,共同来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评价者。教师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应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对教学形式和方式来以一次彻底的变革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并非主宰者,让学生变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四、教育要贴近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我们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他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他们的生活经验。如在《与父母平等沟通》一课中,设计了一个栏目,引导学生发发牢骚,说出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一些冲突,说出自己对父母的一些不满。学生都很乐意把这些不满发泄出来,让老师倾听。当时还安排学生表演这些冲突,活跃课堂。接着我就反过来让学生去思考探究“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些冲突,而以前不会有?”让学生分组去挖掘,一些从父母的角度讨论,一些从自己本身的角度讨论,再把两种情况综合起来,书本上提到的原因分析的理论就这样可以从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化探究中得出来了。接下来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与父母之间冲突长期发展下去的结果,并对种种结果的影响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就会了解到逆反心理对父母、对自己的伤害。然后再抛出“如何去解决冲突呢?”这一问题,我先选取学生中说出来的一些典型的事例,哪些是对双方都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学生就会明白沟通的重要性和沟通方法。
五、创建民主气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中的人,两者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探究,共同进步。而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处于领导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威,使学生处于“你教我学”的被动状态。曾看过索利特尔富在他的《教育心理学》中说到:无论何时何地,对学生多一分期待、多一分认真、多一分信任、多一分鼓励,他们同样会给我们多一分的惊喜!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用鼓励性的语言、微笑的表情去激励学生,感染学生,这也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一种教学能力的体现。
六、结语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所谈的几点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不断的进行反思总结,努力向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这一目标迈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相信我的思品课一定会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徐建成. 课堂教学新视野[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柯建来. 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
[3]《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2011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白马中学)
【关键词】创新导入 自主 合作 探究 和谐师生关系 贴近生活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课程结构单调,教育过程僵化,导致思想品德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脱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为了体现新理念,通过选用典型材料,创设特定情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一、创新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一开始能设计出一个别出心裁的导入,就可以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述《不做“看客”》这一框题时,我采用当时的一热点话题《小悦悦事件》,通过这一热点话题,进行层层深入,使同学们认识到我们不能对他人、对社会冷漠无情的“看客”,我们要积极的参与社会生活,主动关爱他人、集体,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树立一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意识,并发出呼吁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这样做不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动起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他们的思维,而且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情感还得到升华。
二、创设情境和多变的方法,激活学生思维
针对思想品德课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学特点,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或设置悬念,借助于多媒体、投影、讲故事、小品表演、辩论赛等形式,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如我在讲述《从关心时事做起》这一框题,结合课本中的探究问题,开展了辩论赛,将学生分为两,一组所持观点关心社会是成年人的事,与我们无关。另一组所持观点我们应该关心社会,但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教会学生在看问题的时候要一分为二,并且同学之间学会合作,共同来解决问题。
三、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评价者。教师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应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对教学形式和方式来以一次彻底的变革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并非主宰者,让学生变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四、教育要贴近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我们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他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他们的生活经验。如在《与父母平等沟通》一课中,设计了一个栏目,引导学生发发牢骚,说出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一些冲突,说出自己对父母的一些不满。学生都很乐意把这些不满发泄出来,让老师倾听。当时还安排学生表演这些冲突,活跃课堂。接着我就反过来让学生去思考探究“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些冲突,而以前不会有?”让学生分组去挖掘,一些从父母的角度讨论,一些从自己本身的角度讨论,再把两种情况综合起来,书本上提到的原因分析的理论就这样可以从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化探究中得出来了。接下来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与父母之间冲突长期发展下去的结果,并对种种结果的影响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就会了解到逆反心理对父母、对自己的伤害。然后再抛出“如何去解决冲突呢?”这一问题,我先选取学生中说出来的一些典型的事例,哪些是对双方都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学生就会明白沟通的重要性和沟通方法。
五、创建民主气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美国教育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中的人,两者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共同探究,共同进步。而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处于领导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威,使学生处于“你教我学”的被动状态。曾看过索利特尔富在他的《教育心理学》中说到:无论何时何地,对学生多一分期待、多一分认真、多一分信任、多一分鼓励,他们同样会给我们多一分的惊喜!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彼此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用鼓励性的语言、微笑的表情去激励学生,感染学生,这也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一种教学能力的体现。
六、结语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所谈的几点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不断的进行反思总结,努力向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这一目标迈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相信我的思品课一定会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徐建成. 课堂教学新视野[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柯建来. 思想品德课体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
[3]《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2011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白马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