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转型是每座资源型城市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资源性城市经济转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种经济转型的对策。
资源型城市
经济转型 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是指因矿产、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兴建并发展成具备一定规模的城镇,该类城市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储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资源性城市具有较为明显的共同特征,也就是随着资源数量的不断减少,相应的产业效益也随之下降。由于没有发展多种类型的产业,导致城市发展的接续产业没有发育成熟。城市的经济总量会处于下降的趋势,地方财政无力推进城市化建设,企业职工收入会有所减少,普遍低于全国工资标准。
资源性城市经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1)支柱产业根植性较弱,产业链需要有效的延伸
资源性城市大多已经具备自然资源开采利用的相关产业,一般以资源的原始加工制造为主而形成初级的产品。因为资源的不断减小和所能生产产品之间的关系不够紧密,促使支柱产业的规模不断的缩小,与资源相关的产业链条需要进一步的延伸。
(2)产业结构没有形成多样化
资源性城市在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规划以及制定发展战略时,只结合城市具备的自然资源形成相关的产业链,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壮大,资源型城市往往会因为资源的存在导致发展的方向受到局限,没有对其它产业提高重视程度,往往会导致自然资源行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主力。
(3)产业布局并不科学,产业集群化程度较低
受到自然资源优势的理念影响,以及保守的经济发展思维限制,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布局并不科學,对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产业链条没有做好准确地定位,没有提升产业与产品之间紧密连接程度,从而导致产业集群化程度低下。经济开发同区内的土地利用不够合理,造成大量地浪费,没有很好地对环境保护匹配的设施进行合理地布局,对于废物垃圾、废水等没有采用集中化的处理方式,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4)产业外向程度不高,与外部的经济联系强度有待加强
资源型城市对外贸易的进出口额度不高,可以出口的产品种类较为稀少,而且具备的科技水平也需要提高,除此之外,资源型城市的归属于市政府管理的企业多以为规模不大的民营经济为主,具有高附加值、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十分少见,外商对于该城市的投资意愿以及投资的额度不高。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对策分析
(1)对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让不同的产业协调发展
资源型城市应该提高不同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强化不同产业之间相互关联性,让各产业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应该保证农业作为城市基础行业的地位,改变现有的农业经济成长体制,让农业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优化和改进现有的工业组成结构,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可以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的行业,打造具备一定优势的产业集群。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把握住国家对于产业转型的有利时机,推进高附加值的现代化服务行业,着重开发建设金融、物流、咨询等知识和技术密集性产业。
(2)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创建优势产业集群
资源型城市应该把保证支柱产业持续发展作为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构成、提高经济发展能力的重心。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理念,建立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的新观念。扶持和促进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延伸相关的产业链条以及拉近与产业集群的距离。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优势产业集群区域的开发水平。应该把有关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地推进落实,提升新型产业的集聚能力。发挥出人才的优势,以高科技人才作为产业建设的保证,提升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应该打造成生态环境友好、自然资源节约的产业集群。
(3)提高与外部协作的水平,保证城市竞争能力
城市的竞争力内涵也就是城市对自然资源以及市场的把控能力,体现为对高科技人才、资金、自然资源和服务对象等在保证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在空间上的汇集以及扩散的程度。所以,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提升不能每个城市都采用相同的模式,应该把城市拿到具有多个层次的外部空间中来寻找自身的发展定位,而且应该尽量寻求外部的动力支持。资源型城市应该清楚掌握好处在的产业地带、经济发展圈并对所在的地位进行准确的确定,利用好自身具备的优势和所在经济区域的有关城市展开经济合作,有效地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实证分析
江汉油田所在地的潜江市是我国比较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具有较为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以及岩盐、钾盐等自然资源。从上世纪60年代油田进行开发至今,该城市的石油资源日渐枯竭,可以开采的油气储量已经小于总量的17%,如果按每年生产原油为70万吨来进行计算,也只可以继续开采8年左右。根据潜江市的城市经济转型规划,着力打造三个特色产业区域、两个自然生态标准工程。
(1)坚持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提升第一产业的效益
根据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以优势农产品的加工制造作为基础,紧密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主要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和现代化农业,把潜江市建设成为武汉经济区域内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实现农业产业的不断升级。
(2)调整工业结构,提升第二产业
对工业产业不断地优化改进,根据循环经济的发展指导思想,促进产业之间的有效结合,规划产业结构完整的先进工业体系。做大做强主柱产业,建设中部地区的石化基地,促进油气资源的勘探服务、高端装备制造和服装加工等产业集群。
(3)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城市的第三产业有助于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各行业协调发展。利用好所在的区域以及基础设施优势,加大与外部沟通联系的能力,发展壮大旅游产业、物流业,扶持新型的服务行业发展壮大,把潜江市打造成区域性的旅游和物流中心。
[1]徐卓顺,张家瑞.基于精明增长的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J].经济纵横,2018( 05):68-75.
[2]周玄德,窦文章,李国栋,高雅.资源型城市转型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以山西省资源型城市为例[J].中国矿业,2018, 27( 04):85-90.
资源型城市
经济转型 可持续发展
资源型城市是指因矿产、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兴建并发展成具备一定规模的城镇,该类城市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储量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资源性城市具有较为明显的共同特征,也就是随着资源数量的不断减少,相应的产业效益也随之下降。由于没有发展多种类型的产业,导致城市发展的接续产业没有发育成熟。城市的经济总量会处于下降的趋势,地方财政无力推进城市化建设,企业职工收入会有所减少,普遍低于全国工资标准。
资源性城市经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1)支柱产业根植性较弱,产业链需要有效的延伸
资源性城市大多已经具备自然资源开采利用的相关产业,一般以资源的原始加工制造为主而形成初级的产品。因为资源的不断减小和所能生产产品之间的关系不够紧密,促使支柱产业的规模不断的缩小,与资源相关的产业链条需要进一步的延伸。
(2)产业结构没有形成多样化
资源性城市在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规划以及制定发展战略时,只结合城市具备的自然资源形成相关的产业链,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壮大,资源型城市往往会因为资源的存在导致发展的方向受到局限,没有对其它产业提高重视程度,往往会导致自然资源行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主力。
(3)产业布局并不科学,产业集群化程度较低
受到自然资源优势的理念影响,以及保守的经济发展思维限制,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布局并不科學,对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产业链条没有做好准确地定位,没有提升产业与产品之间紧密连接程度,从而导致产业集群化程度低下。经济开发同区内的土地利用不够合理,造成大量地浪费,没有很好地对环境保护匹配的设施进行合理地布局,对于废物垃圾、废水等没有采用集中化的处理方式,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4)产业外向程度不高,与外部的经济联系强度有待加强
资源型城市对外贸易的进出口额度不高,可以出口的产品种类较为稀少,而且具备的科技水平也需要提高,除此之外,资源型城市的归属于市政府管理的企业多以为规模不大的民营经济为主,具有高附加值、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十分少见,外商对于该城市的投资意愿以及投资的额度不高。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对策分析
(1)对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让不同的产业协调发展
资源型城市应该提高不同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强化不同产业之间相互关联性,让各产业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应该保证农业作为城市基础行业的地位,改变现有的农业经济成长体制,让农业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优化和改进现有的工业组成结构,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可以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的行业,打造具备一定优势的产业集群。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把握住国家对于产业转型的有利时机,推进高附加值的现代化服务行业,着重开发建设金融、物流、咨询等知识和技术密集性产业。
(2)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创建优势产业集群
资源型城市应该把保证支柱产业持续发展作为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构成、提高经济发展能力的重心。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理念,建立发展优势产业集群的新观念。扶持和促进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延伸相关的产业链条以及拉近与产业集群的距离。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优势产业集群区域的开发水平。应该把有关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地推进落实,提升新型产业的集聚能力。发挥出人才的优势,以高科技人才作为产业建设的保证,提升产业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应该打造成生态环境友好、自然资源节约的产业集群。
(3)提高与外部协作的水平,保证城市竞争能力
城市的竞争力内涵也就是城市对自然资源以及市场的把控能力,体现为对高科技人才、资金、自然资源和服务对象等在保证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在空间上的汇集以及扩散的程度。所以,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提升不能每个城市都采用相同的模式,应该把城市拿到具有多个层次的外部空间中来寻找自身的发展定位,而且应该尽量寻求外部的动力支持。资源型城市应该清楚掌握好处在的产业地带、经济发展圈并对所在的地位进行准确的确定,利用好自身具备的优势和所在经济区域的有关城市展开经济合作,有效地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实证分析
江汉油田所在地的潜江市是我国比较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具有较为丰富的地下油气资源以及岩盐、钾盐等自然资源。从上世纪60年代油田进行开发至今,该城市的石油资源日渐枯竭,可以开采的油气储量已经小于总量的17%,如果按每年生产原油为70万吨来进行计算,也只可以继续开采8年左右。根据潜江市的城市经济转型规划,着力打造三个特色产业区域、两个自然生态标准工程。
(1)坚持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提升第一产业的效益
根据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以优势农产品的加工制造作为基础,紧密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主要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和现代化农业,把潜江市建设成为武汉经济区域内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实现农业产业的不断升级。
(2)调整工业结构,提升第二产业
对工业产业不断地优化改进,根据循环经济的发展指导思想,促进产业之间的有效结合,规划产业结构完整的先进工业体系。做大做强主柱产业,建设中部地区的石化基地,促进油气资源的勘探服务、高端装备制造和服装加工等产业集群。
(3)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城市的第三产业有助于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各行业协调发展。利用好所在的区域以及基础设施优势,加大与外部沟通联系的能力,发展壮大旅游产业、物流业,扶持新型的服务行业发展壮大,把潜江市打造成区域性的旅游和物流中心。
[1]徐卓顺,张家瑞.基于精明增长的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J].经济纵横,2018( 05):68-75.
[2]周玄德,窦文章,李国栋,高雅.资源型城市转型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度:以山西省资源型城市为例[J].中国矿业,2018, 27( 04):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