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目前煤矿井下使用的注浆泵种类多、缺点明显、注浆系统涉及设备数量多、占用大量井下空间以及效率低的问题,研发了一种一体化移动式注浆设备,可以同时满足多种不同性能防灭火材料的制浆及灌注要求,实现多种防灭火技术的高效、快速实施.该装置的应用能够对井下注浆工艺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机 构】
:
鄂尔多斯市国源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10;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煤矿井下使用的注浆泵种类多、缺点明显、注浆系统涉及设备数量多、占用大量井下空间以及效率低的问题,研发了一种一体化移动式注浆设备,可以同时满足多种不同性能防灭火材料的制浆及灌注要求,实现多种防灭火技术的高效、快速实施.该装置的应用能够对井下注浆工艺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评估跟腱断裂术后再次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跟腱断裂并在拆除石膏后康复治疗期间出现二次跟腱损伤患者13例,行高频彩超及MRI检查,所有病例根据诊断结果进行正规治疗,判断高频彩超诊断的准确性,随访1年后根据踝关节Amer-Lindholm评价标准评估跟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3例患者跟腱缝合术后再次跟腱损伤的患者,高频超声检查准确率100%,MRI在这方面的诊断假阳性率较高可达55.6%.所有患者随访1年后根据Amer-Lindholm评价标准,跟腱功能优良率可达84.6%.结论
通过对郑煤集团超化煤矿22071工作面上副巷沿空送巷期间锚网支护技术进行研究,在保证支护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提高了掘进效率,缓解了采掘接替紧张的局面.根据回采期间的矿压监测,论证了支护技术的合理性.
通过对隆德煤矿浅埋薄基岩富水区厚煤层工作面回采技术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工作面在回采时顶板淋水明显减小,地面黑龙沟河道正常,未出现突水事故,成功回采了2-2煤东翼采区216工作面.
为研究不同支护参数对破碎围岩下山巷道形变的影响,更合理地选择支护参数,以车家庄煤矿4#煤层二采区下山为研究对象,运用FLAC3D数值模拟,模拟不同支护参数时围岩的位移矢量分布情况,进而确定最佳支护参数.现场监测表明,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基本对应.
确定冲击地压影响因素是开展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的基础.以招贤煤矿1301首采工作面厚硬顶板条件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厚硬顶板破坏引起冲击地压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认为断裂构造、褶皱构造、顶板特征和煤层厚度变化是影响冲击地压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工程地质条件,确定煤岩层冲击危险性,为该矿冲击地压的预测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神东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矿井火灾防治现状和矿井火灾预警体系在火灾防治的重要程度.神东矿区通过构建由矿井安全监测、地面固定束管监测、井下移动红外束管和光纤感温监测、人工采样利用色谱分析4个系统形成的“四位一体”矿井火灾预警体系,实现对全矿区包括生产区域、采空区火灾在内的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的全覆盖动态监测、预警,为矿区火灾防治提供保障,为矿区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对防治矿井火灾、确保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针对目前煤矿井下临时密闭的工艺措施和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采用无机泡沫材料充填双木板墙形成巷道临时快速密闭.应用结果表明,无机泡沫充填材料能快速有效地达到密闭效果,具有无毒副作用、无高温反应和成本低的特点,同时启封恢复便捷.
由于矿井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并且地质、水文方面又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易发生一些危险问题.为了保障矿井作业的安全开展,必须在开采前进行地测防治水预测预报工作,明确开采地区的地质和水文情况,这样才能预测可能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保障矿井生产的安全性.主要通过对提升地测防治水预测预报的精准性技术创新手段进行分析,以实现针对性的水害防治,促进矿井长期安全高效生产.
针对浅埋近距离采空区下综采面采空区煤层自燃防治,以李家壕煤矿31115工作面为生产技术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采空区气体浓度分布特征与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上覆采空区气体下泄导致31115工作面采空区O2、CO气体浓度异常,下泄影响范围为采空区100 m以内;工作面进风侧散热带宽度为25 m,氧化升温带宽度为137 m,大于137 m为窒息带;回风侧散热带宽度为21 m,氧化升温带宽度为92 m,大于92 m为窒息带.
为准确判定煤矿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范围,给工作面防灭火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支撑,以俄霍布拉克煤矿5106综放工作面为试验工作面,采用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先划分采空区氧化带边界线后再划分自燃“三带”的思路.确定以氧气浓度6%为指标划分氧化带和窒息带的边界,以及以漏风风速0.24 m/min为指标划分氧化带和散热带的边界,进而划分采空区自燃“三带”.研究结果表明,进风侧采空区散热带<20.5 m,氧化带在20.5~127.6 m,窒息带>127.6 m;回风侧采空区散热带<20.2 m,氧化带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