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薏仁的用途、植物学形态特征、资源分布、生态效应等,从选种及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薏仁在盐土上的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薏仁;用途;生态效应;栽培技术;盐土
中图分类号 Q949.71 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058-02
Abstract The use of barley,morphological characters,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ffect were described,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summarized from seed selection and seed treatment,sowing,field management,pest control etc,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 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Roman.)Stapf;use;ecological effect;cultivation techniques;saline soil
薏仁[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Roman.)Stapf],禾本科薏苡属,又名苡米、薏苡仁、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实、薏珠子、回回米等。薏仁是我国传统的食品资源之一,老少皆宜,可用作粮食吃,味道和大米相似,且易消化吸收,煮粥、做汤均可。随着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追求无污染、生态型食品成为时尚。多年来,人们对薏仁的研究并不系统,在育种、栽培技术等方面存在不少空白。笔者将近几年来对薏仁选育、栽培等研究做一个总结,以便为沿海盐土农业、生态农业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1 用途
薏仁的营养价值很高,堪称为“禾本科之王”。它不仅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Ca、P、Fe等,而且还含有人体必需的亮氨酸、精氨酸、赖氨酸、酪氨酸等,是典型的“绿色食品”[1]。据相关研究测定,薏仁脂肪、纤维、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5.56%、0.44%和14.26%,营养较为丰富,且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特别是Ca、Mg含量较高,分别达749.00、1193.60 μg/g[2]。
中医学认为,薏仁性甘、味淡,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消痛、温气之功效[3]。薏仁作为一种食品,还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经常食用可使人皮肤光滑,对粉刺、雀斑及老年斑等的消除及脱屑、皮肤粗糙等的治疗均有较好的效果。在日本,薏仁一直被视为珍贵的滋补、保健、沐浴和润肤佳品[4]。近年来,薏米的药理作用和保健功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祛湿,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糖、消炎镇痛、调节血脂代谢、抑制骨质疏松等作用[5-8]。
2 植物学形态特征
薏仁是一年或多年生草本,高1.2~1.8 m。须根较粗,黄白色,海绵质,直径为3 mm左右。秆直立丛生,约具10节,节多分枝。叶片线状披针形,长可达30 cm,宽1.5~3.0 cm,通常无毛,边缘粗糙,中脉粗厚,于背面凸起;叶鞘光滑,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质硬,长约1 mm。总状花序腋生成束,长度一般为4~10 cm,直立或下垂,具长梗;雌小穗在花序的下部,外面包以骨质念珠状的总苞,总苞卵圆形,长7~10 mm,直径6~8 mm,珐琅质,坚硬,有光泽,总苞约与小穗等长;能育小穗第1颖下部膜质,卵圆形,上部厚纸质,先端钝,第2颖舟形,被包于第1颖中;第2外稃短于第1外稃,内稃与外稃相似面较小;雄蕊3,退化,雌蕊具细长花柱,从总苞之顶端伸出;不育小穗,退化成筒状的颖,雄小穗常2~3枚生于第1节,无柄小穗第1颖扁平,两侧内折成脊而具不等宽之翼,第2颖舟形,内稃与外稃皆为薄膜质;有柄小穗与无柄小穗相似,但较小或有更退化者。颖果外包坚硬的总苞,卵形或卵状球形,花期7—8月,果期9—10月。
3 薏仁资源分布及生态效应的相关分析
3.1 资源分布
野生薏仁一般生长在海拔200~2 000 m的地方,多分布在湿润的屋旁、池塘、河沟、山谷、溪涧或易受涝的农田等地方。国内在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广泛分布;国外在亚洲东南部与太平洋岛屿,热带、亚热带、非洲、美洲的热湿地带均有分布。在河北、辽宁、湖南、福建等省份已有规模化种植,并向特色农业产业方向发展,也培育出适合各地栽培的薏仁品种,但仍以当地农家种为主,丰产性还有很大空间。
3.2 生态效应的相关分析
3.2.1 光照与气温。薏仁大部分生于山区低洼地带,喜温暖气候,要求较强的直射光照,日照百分率在60%以上,气温在18~35 ℃生长旺盛,特别在始花期后光照充足,生物生长量达到峰值。如果生长期多阴寡照,直射比例小,会使枝条徒长细弱,叶小发黄,有效分蘖少,易感病,且发棵松散,不抗倒伏。沿海一线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气温平和,光照时数多,有利于光合作用,植株外形整齐一致,熟期一致,产量高。
3.2.2 湿度与土壤。薏仁生产中应保证充足的水分,可达到显著增产的效果。如大分蘖期时水分供应不足,会使植株生长迟缓,有效分蘖少,叶片面积小,植株矮小,生殖生长推迟,严重影响产量;扬花期缺水,植株生长势下降,受精率下降,籽粒灰化、不饱满。薏仁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在各类土壤上均可种植,耐性强。忌连作,也不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4 栽培技术
4.1 选种与种子处理
通过系统选育,选择优质良种播种。用种45~60 kg/hm2,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石灰水或120倍波尔多液效果欠佳),按种子重量的0.4%~0.5%拌种或浸种(浸种时间为48~72 h)。 4.2 施底肥与整地
施足基肥,薏仁适应能力极强,耐肥。施土杂肥30~45 t/hm2、二铵25 kg/hm2,然后翻入土中。选择田块,整地开沟,按2 m整出畦面,每个畦间开1条20~30 cm沟,作灌排渠道用。
4.3 适期播种
适时播种,前茬以豆科、棉花、薯类等为宜。可采用条播和穴播进行播种,大面积种植可用播种机进行。按照行距45 cm开浅沟,试验证明:株行距45 cm×25 cm最适,密度为8.9万~11.0万株/hm2,产量最高(表1)。沟深3~5 cm,沟底要求平,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然后覆土整平,注意要化除,否则后期田间管理的成本会大大增加。采用穴播,按株行距40~50 cm开穴,每穴播健籽4~5粒。一般在4月开始地温稳定在12 ℃以上进行,也有在6月中旬播种的,过迟秋后则不能成熟,影响结实(表2)。如墒情不好要采取暗水播种,必要时可覆盖地膜。笔者通过试验得出结果,覆盖地膜种植的,5~7 d顶土,撤膜,齐苗率可达100%,露地栽培的一般需12~15 d出苗。
4.4 田间管理
4.4.1 适期间苗与定苗。当幼苗具有真叶数为2~3片时,进行第1次间苗,标准为株距4~7 cm;当幼苗具有的真叶数在5~6片时,进行定苗,株距控制在20~25 cm。
4.4.2 中耕除草。一般根据田间的实际情况进行中耕除草,2~3次即可,分别在苗高8~10、20~25 cm时分别进行第1、2次。
4.4.3 追肥。追肥分2次进行。第1次在苗高20~25 cm时进行,施尿素270~300 kg/hm2,或稀薄人粪尿1 000 kg/hm2,促使幼苗生长,多分蘖。第2次在孕穗时进行,施一胺300 kg/hm2或人粪尿1 500 kg/hm2,促使植株旺长,有利孕穗。或尿素150 kg/hm2 过磷酸钙300 kg/hm2。施肥时可结合培土进行,特别是第1次施肥,这样可防止倒伏,有利于根系生长。
4.4.4 灌水。水分管理是薏仁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薏仁形似玉米、高粱,但非旱地作物,旱地栽培,产量低。笔者通过多年试验证明,薏仁系湿生性植物,要获得高产稳产,必须采取湿生栽培法。收获前20 d可不灌水,便于收割。
4.4.5 授粉。风媒即可授粉,如能在开花盛期以绳索、竹竿等工具振动植株(10:00—12:00)使花粉飞扬,可明显提高结实率。
4.5 病虫害防治
播种前种子处理可基本消除黑穗病,一旦发现黑穗病,要立即将病株拔除烧毁。多雨季节常发生叶枯病,危害叶部,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栽培上要注意通风透光,合理密植。玉米螟:发现后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灌心叶。
4.6 采收
薏米当年即可收获,当植株中下部叶片转黄,有80%果粒成熟变黑褐色时割下打捆,堆放3~5 d,使未成熟籽粒后熟,然后用碾米机碾去外壳和种皮等方法脱粒,晒干即为壳薏米,种子含水量为12%时,出仁率68%左右[9]。大面积种植可以采用联合收割机作业,提高采收效率。出售时以薏米粒饱满、无杂质、干燥为佳品。
5 参考文献
[1] 胡少华,肖小年,易醒,等.薏苡仁的研究新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5):1059-1060.
[2] 杨梓晨,梁蜻,刘雨晴,等.薏米的成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56.
[3] 李应才.广西薏米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广西农业科学,1992,3(2):50-52.
[4] 王振鸿.薏苡的药用价值[J].医药保健,2004,12(3):56-57.
[5] CHANG H C HUANG Y C HUANGW C.Antipor life rative and chem. Opre ventive effects of adlay seed on lung cancer in vitro and in vivo[J].Agric Food Chem,2003,51(12):3656-3660.
[6] 苗明三.薏苡仁多糖对环磷酞胺致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02,30(5):49-51.
[7] 徐梓辉,周世文,黄林清.薏苡仁多糖的分离提取及其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22(6):578-580.
[8] 吴岩,原永芳.薏苡仁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华西药学杂志,2010,25(1):111-113.
[9] 刘景辉.薄壳红衣惹米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3,31(3):83-85.
关键词 薏仁;用途;生态效应;栽培技术;盐土
中图分类号 Q949.71 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058-02
Abstract The use of barley,morphological characters,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ffect were described,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summarized from seed selection and seed treatment,sowing,field management,pest control etc,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 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Roman.)Stapf;use;ecological effect;cultivation techniques;saline soil
薏仁[Coix lacryma-jobi L. var. mayuen.(Roman.)Stapf],禾本科薏苡属,又名苡米、薏苡仁、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实、薏珠子、回回米等。薏仁是我国传统的食品资源之一,老少皆宜,可用作粮食吃,味道和大米相似,且易消化吸收,煮粥、做汤均可。随着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追求无污染、生态型食品成为时尚。多年来,人们对薏仁的研究并不系统,在育种、栽培技术等方面存在不少空白。笔者将近几年来对薏仁选育、栽培等研究做一个总结,以便为沿海盐土农业、生态农业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1 用途
薏仁的营养价值很高,堪称为“禾本科之王”。它不仅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Ca、P、Fe等,而且还含有人体必需的亮氨酸、精氨酸、赖氨酸、酪氨酸等,是典型的“绿色食品”[1]。据相关研究测定,薏仁脂肪、纤维、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5.56%、0.44%和14.26%,营养较为丰富,且富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特别是Ca、Mg含量较高,分别达749.00、1193.60 μg/g[2]。
中医学认为,薏仁性甘、味淡,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消痛、温气之功效[3]。薏仁作为一种食品,还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经常食用可使人皮肤光滑,对粉刺、雀斑及老年斑等的消除及脱屑、皮肤粗糙等的治疗均有较好的效果。在日本,薏仁一直被视为珍贵的滋补、保健、沐浴和润肤佳品[4]。近年来,薏米的药理作用和保健功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祛湿,提高机体免疫力、降血糖、消炎镇痛、调节血脂代谢、抑制骨质疏松等作用[5-8]。
2 植物学形态特征
薏仁是一年或多年生草本,高1.2~1.8 m。须根较粗,黄白色,海绵质,直径为3 mm左右。秆直立丛生,约具10节,节多分枝。叶片线状披针形,长可达30 cm,宽1.5~3.0 cm,通常无毛,边缘粗糙,中脉粗厚,于背面凸起;叶鞘光滑,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质硬,长约1 mm。总状花序腋生成束,长度一般为4~10 cm,直立或下垂,具长梗;雌小穗在花序的下部,外面包以骨质念珠状的总苞,总苞卵圆形,长7~10 mm,直径6~8 mm,珐琅质,坚硬,有光泽,总苞约与小穗等长;能育小穗第1颖下部膜质,卵圆形,上部厚纸质,先端钝,第2颖舟形,被包于第1颖中;第2外稃短于第1外稃,内稃与外稃相似面较小;雄蕊3,退化,雌蕊具细长花柱,从总苞之顶端伸出;不育小穗,退化成筒状的颖,雄小穗常2~3枚生于第1节,无柄小穗第1颖扁平,两侧内折成脊而具不等宽之翼,第2颖舟形,内稃与外稃皆为薄膜质;有柄小穗与无柄小穗相似,但较小或有更退化者。颖果外包坚硬的总苞,卵形或卵状球形,花期7—8月,果期9—10月。
3 薏仁资源分布及生态效应的相关分析
3.1 资源分布
野生薏仁一般生长在海拔200~2 000 m的地方,多分布在湿润的屋旁、池塘、河沟、山谷、溪涧或易受涝的农田等地方。国内在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广泛分布;国外在亚洲东南部与太平洋岛屿,热带、亚热带、非洲、美洲的热湿地带均有分布。在河北、辽宁、湖南、福建等省份已有规模化种植,并向特色农业产业方向发展,也培育出适合各地栽培的薏仁品种,但仍以当地农家种为主,丰产性还有很大空间。
3.2 生态效应的相关分析
3.2.1 光照与气温。薏仁大部分生于山区低洼地带,喜温暖气候,要求较强的直射光照,日照百分率在60%以上,气温在18~35 ℃生长旺盛,特别在始花期后光照充足,生物生长量达到峰值。如果生长期多阴寡照,直射比例小,会使枝条徒长细弱,叶小发黄,有效分蘖少,易感病,且发棵松散,不抗倒伏。沿海一线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气温平和,光照时数多,有利于光合作用,植株外形整齐一致,熟期一致,产量高。
3.2.2 湿度与土壤。薏仁生产中应保证充足的水分,可达到显著增产的效果。如大分蘖期时水分供应不足,会使植株生长迟缓,有效分蘖少,叶片面积小,植株矮小,生殖生长推迟,严重影响产量;扬花期缺水,植株生长势下降,受精率下降,籽粒灰化、不饱满。薏仁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在各类土壤上均可种植,耐性强。忌连作,也不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4 栽培技术
4.1 选种与种子处理
通过系统选育,选择优质良种播种。用种45~60 kg/hm2,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石灰水或120倍波尔多液效果欠佳),按种子重量的0.4%~0.5%拌种或浸种(浸种时间为48~72 h)。 4.2 施底肥与整地
施足基肥,薏仁适应能力极强,耐肥。施土杂肥30~45 t/hm2、二铵25 kg/hm2,然后翻入土中。选择田块,整地开沟,按2 m整出畦面,每个畦间开1条20~30 cm沟,作灌排渠道用。
4.3 适期播种
适时播种,前茬以豆科、棉花、薯类等为宜。可采用条播和穴播进行播种,大面积种植可用播种机进行。按照行距45 cm开浅沟,试验证明:株行距45 cm×25 cm最适,密度为8.9万~11.0万株/hm2,产量最高(表1)。沟深3~5 cm,沟底要求平,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然后覆土整平,注意要化除,否则后期田间管理的成本会大大增加。采用穴播,按株行距40~50 cm开穴,每穴播健籽4~5粒。一般在4月开始地温稳定在12 ℃以上进行,也有在6月中旬播种的,过迟秋后则不能成熟,影响结实(表2)。如墒情不好要采取暗水播种,必要时可覆盖地膜。笔者通过试验得出结果,覆盖地膜种植的,5~7 d顶土,撤膜,齐苗率可达100%,露地栽培的一般需12~15 d出苗。
4.4 田间管理
4.4.1 适期间苗与定苗。当幼苗具有真叶数为2~3片时,进行第1次间苗,标准为株距4~7 cm;当幼苗具有的真叶数在5~6片时,进行定苗,株距控制在20~25 cm。
4.4.2 中耕除草。一般根据田间的实际情况进行中耕除草,2~3次即可,分别在苗高8~10、20~25 cm时分别进行第1、2次。
4.4.3 追肥。追肥分2次进行。第1次在苗高20~25 cm时进行,施尿素270~300 kg/hm2,或稀薄人粪尿1 000 kg/hm2,促使幼苗生长,多分蘖。第2次在孕穗时进行,施一胺300 kg/hm2或人粪尿1 500 kg/hm2,促使植株旺长,有利孕穗。或尿素150 kg/hm2 过磷酸钙300 kg/hm2。施肥时可结合培土进行,特别是第1次施肥,这样可防止倒伏,有利于根系生长。
4.4.4 灌水。水分管理是薏仁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薏仁形似玉米、高粱,但非旱地作物,旱地栽培,产量低。笔者通过多年试验证明,薏仁系湿生性植物,要获得高产稳产,必须采取湿生栽培法。收获前20 d可不灌水,便于收割。
4.4.5 授粉。风媒即可授粉,如能在开花盛期以绳索、竹竿等工具振动植株(10:00—12:00)使花粉飞扬,可明显提高结实率。
4.5 病虫害防治
播种前种子处理可基本消除黑穗病,一旦发现黑穗病,要立即将病株拔除烧毁。多雨季节常发生叶枯病,危害叶部,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栽培上要注意通风透光,合理密植。玉米螟:发现后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灌心叶。
4.6 采收
薏米当年即可收获,当植株中下部叶片转黄,有80%果粒成熟变黑褐色时割下打捆,堆放3~5 d,使未成熟籽粒后熟,然后用碾米机碾去外壳和种皮等方法脱粒,晒干即为壳薏米,种子含水量为12%时,出仁率68%左右[9]。大面积种植可以采用联合收割机作业,提高采收效率。出售时以薏米粒饱满、无杂质、干燥为佳品。
5 参考文献
[1] 胡少华,肖小年,易醒,等.薏苡仁的研究新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5):1059-1060.
[2] 杨梓晨,梁蜻,刘雨晴,等.薏米的成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56.
[3] 李应才.广西薏米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广西农业科学,1992,3(2):50-52.
[4] 王振鸿.薏苡的药用价值[J].医药保健,2004,12(3):56-57.
[5] CHANG H C HUANG Y C HUANGW C.Antipor life rative and chem. Opre ventive effects of adlay seed on lung cancer in vitro and in vivo[J].Agric Food Chem,2003,51(12):3656-3660.
[6] 苗明三.薏苡仁多糖对环磷酞胺致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02,30(5):49-51.
[7] 徐梓辉,周世文,黄林清.薏苡仁多糖的分离提取及其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22(6):578-580.
[8] 吴岩,原永芳.薏苡仁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华西药学杂志,2010,25(1):111-113.
[9] 刘景辉.薄壳红衣惹米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3,31(3):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