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5日,省质监局举行质量“精准帮扶”企业启动仪式,开启发挥质监职能技术优势、主动对接服务企业质量提升的新实践。副局长吴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开展质量“精准帮扶”行动,对于强化质监干部职工服务意识,促进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全面提高质量水平,助力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着力持续推动质量品牌建设
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而企业既是质量提升的主体,也是质量安全的主体,更是品牌创造的主体,企业是全部质量工作的根基所在,离开企业讲质量,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完全是一句空话。
2016年1月2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继“三个转变”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质量”更是高频词,会议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要一个一个行业抓,直到抓出成效。
省委书记李希在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讲话中,也专门对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品牌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前所未有的。
省质监局历来重视质量品牌建设工作,2016年开始提出构建政府推动、企业争创、社会促进、舆论宣传、价值评价和法律保护“六位一体”质量品牌建设新格局,今年又着重对“抓企业主体”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在辽宁经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形势下,着力推进以质量“精准帮扶”为主要内容的“抓企业主体”工作,无疑对充分发挥质监职能作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供给水平,更好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政企密切配合才能取得实效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一个“重头戏”就是质监系统与企业签订帮扶协议,目的就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明确双方在精准帮扶中的责任和义务,以保证工作的实效性。
吴军表示,在此基础上,双方还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质量“精准帮扶”贵在意识。作为质量工作的职能部门,质监系统的干部职工就是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尤其是在辽宁省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年的背景下,更应主动配合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立足主动服务,把精准帮扶工作抓实,以积极主动有为的行动践行优化营商环境要求,不仅不能做优化营商环境的“破坏者”,更要做优化营商环境的“维护者”。而作为质量主体的企业,则要强化主动意识,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要强化责任意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敢于实施高标准、追求高品质,把产品做精做细,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要强化品牌意识,追求卓越,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质量“精准帮扶”重在质量。首先是要围绕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品牌培育等职能工作主动服务、开展帮扶,关键点在于通过质量手段解决质量问题。更重要的是精准帮扶必须要保证质量,特别是双方承诺的事项要落实,这也是组织启动仪式和签订帮扶协议的初衷,要遵守契约精神,防止出现“走过场”。
三是质量“精准帮扶”成在精准。要坚持问题导向,首先把企业质量管理中的难点问题找准,把产品质量提升急需解决的问题摸透,继而搞好质量会商会诊,对症下药地研究提出破解之法和提供质量服务,保证帮出成果,避免坐而论道、空喊质量。
必须加强创新性研究与实践
有专家研究表明,质量品牌提升中,质量必然与创新协同发展,离开质量的创新或离开创新的质量都是没有价值的,创新解决的是驱动力,质量解决的是竞争力,质量与创新协同发展,才能真正提高生产力。帮扶是为了提升企业质量水平,保证帮扶工作质量也离不开创新。
“因此,从帮扶企业方面看,帮扶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可能是单一的,也有可能是多重的。”吴军说,这就要求我们在帮扶中,必须强化系统思维,统筹推进企业制定和采用先进标准、建立“三全”管理体系、服务“三基”和培育品牌等各项工作。还有的问题通过现有质量手段马上就能得到解决,但也有的问题可能一时不能解决,或者需要深入研究才能解决,这就要求省、市都要组织专门力量,成立专题项目研究和工作推进团队,加强对策研究,通过研究创新不仅解决面临的难题,更重要的是改进我们的工作。
从质监系统自身看,帮扶组织中也可能会暴露出“责任不清、能力不及、工作不力”等问题,必须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压实任务,结合省市重点任务协同推进帮扶工作落实;必须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高人员素质,严守工作纪律,切实保证帮扶效果。
着力持续推动质量品牌建设
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而企业既是质量提升的主体,也是质量安全的主体,更是品牌创造的主体,企业是全部质量工作的根基所在,离开企业讲质量,那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完全是一句空话。
2016年1月2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继“三个转变”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质量”更是高频词,会议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要一个一个行业抓,直到抓出成效。
省委书记李希在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讲话中,也专门对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加强品牌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前所未有的。
省质监局历来重视质量品牌建设工作,2016年开始提出构建政府推动、企业争创、社会促进、舆论宣传、价值评价和法律保护“六位一体”质量品牌建设新格局,今年又着重对“抓企业主体”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在辽宁经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形势下,着力推进以质量“精准帮扶”为主要内容的“抓企业主体”工作,无疑对充分发挥质监职能作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供给水平,更好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政企密切配合才能取得实效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一个“重头戏”就是质监系统与企业签订帮扶协议,目的就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明确双方在精准帮扶中的责任和义务,以保证工作的实效性。
吴军表示,在此基础上,双方还应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质量“精准帮扶”贵在意识。作为质量工作的职能部门,质监系统的干部职工就是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尤其是在辽宁省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年的背景下,更应主动配合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立足主动服务,把精准帮扶工作抓实,以积极主动有为的行动践行优化营商环境要求,不仅不能做优化营商环境的“破坏者”,更要做优化营商环境的“维护者”。而作为质量主体的企业,则要强化主动意识,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要强化责任意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敢于实施高标准、追求高品质,把产品做精做细,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要强化品牌意识,追求卓越,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质量“精准帮扶”重在质量。首先是要围绕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品牌培育等职能工作主动服务、开展帮扶,关键点在于通过质量手段解决质量问题。更重要的是精准帮扶必须要保证质量,特别是双方承诺的事项要落实,这也是组织启动仪式和签订帮扶协议的初衷,要遵守契约精神,防止出现“走过场”。
三是质量“精准帮扶”成在精准。要坚持问题导向,首先把企业质量管理中的难点问题找准,把产品质量提升急需解决的问题摸透,继而搞好质量会商会诊,对症下药地研究提出破解之法和提供质量服务,保证帮出成果,避免坐而论道、空喊质量。
必须加强创新性研究与实践
有专家研究表明,质量品牌提升中,质量必然与创新协同发展,离开质量的创新或离开创新的质量都是没有价值的,创新解决的是驱动力,质量解决的是竞争力,质量与创新协同发展,才能真正提高生产力。帮扶是为了提升企业质量水平,保证帮扶工作质量也离不开创新。
“因此,从帮扶企业方面看,帮扶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可能是单一的,也有可能是多重的。”吴军说,这就要求我们在帮扶中,必须强化系统思维,统筹推进企业制定和采用先进标准、建立“三全”管理体系、服务“三基”和培育品牌等各项工作。还有的问题通过现有质量手段马上就能得到解决,但也有的问题可能一时不能解决,或者需要深入研究才能解决,这就要求省、市都要组织专门力量,成立专题项目研究和工作推进团队,加强对策研究,通过研究创新不仅解决面临的难题,更重要的是改进我们的工作。
从质监系统自身看,帮扶组织中也可能会暴露出“责任不清、能力不及、工作不力”等问题,必须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压实任务,结合省市重点任务协同推进帮扶工作落实;必须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高人员素质,严守工作纪律,切实保证帮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