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现代化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long1988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德育现代化的课题,已经历史性地摆到了中学德育工作者的面前,一种历史的紧迫感,一种现实的责任感,鞭策着,鼓励着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力图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中学德育现代化的新路。
  一、德育思想的现代化
  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初就提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我们应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德才兼备的学生,作为现代德育思想的核心。因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有崇高理想的激励,愿意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和民族,必须有不畏艰难,不怕挫折,艰苦奋斗的意志和品质,必须有敢为天下先,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而这些都是高尚道德品质的体现。
  二、德育内容的现代化
  初中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构建起具有现代德育内容的工程体系,去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现代化,而主体性、民主性、科学性、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核心内容。
  主体性。学校现代化德育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各种思想认识,各种道德情操,产生激烈的冲撞,爆发出璀璨的火花,通过内心的矛盾斗争,同学间的切磋、论辨,取得共识,明确前进的方向。例如我们学校组织的梦想大讨论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由被动变为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品德受到洗礼,素质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发展。
  民主性。在现代德育过程中,不再是道德权威,德育工作者高屋建瓴式地说教,而是在教育者的组织、引导下,教育者和学生共同参与德育活动。民主性还体现在班级管理中,它要求以开放民主、平等、互助的心态,协调、管理好班级的日常具体工作。而不是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
  科学性。德育现代化,必须遵循科学性的原则,对传统道德要扬弃。要继承传统道德中的爱国主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勤劳勇敢的民族品格;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的处世哲学;孝敬长辈,完善自我的为人准则;而对盲目顺从,过分迷信权威,过于谦逊,等等不足之处,则应完全抛弃。面对新的世纪,新的形势,要大力提倡勇于探索,敢于开拓;大胆竞争,敢冒风险的创新精神;百折不挠,知难而进,艰苦奋斗,勇于负责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奋发向上、建功立业,创造辉煌的人生价值。
  发展性。中学德育现代化的落脚点应该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学会生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七年级军训拉练,八年级亲近大自然活动。一次次的磨难,一次次的锻炼,使学生具备担当“大任”的意志毅力。
  三、德育形式的现代化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德育收到实效的根本。现代化的德育内容必须有与这相适应的现代化的德育形式,也就是与之匹配的德育方法与手段—采用实践性,对话性,环境性的德育方法。参与德育实践,在实践中明辨是非,认识自我,修炼身心,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对话性德育通过领导与学生,班主任与学生,任课老师与学生、学生干部与学生不同对象的讨论会的形式,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平等的面对面的讨论。这种对话性德育,让学生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主体的感觉。在讨论中不断深化认识,体察反省,通过真实的道德实践、体验,来认识和选择道德取向,价值取向,从而唤醒学生的内心进取性。由此推动学生由被动接受道德约束,发展成为不断追求自我完善的德育主体。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能动的促进作用。美观、温馨,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犹如“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沙俱黑。”说的就是环境育人的巨大作用。
  初中德育作为素质教育之魂,树立全新的德育思想,确立全新的德育内容,运用现代德育形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德育现代化,就是对挑战的强有力的回应。
其他文献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度过。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文学名著,可以感悟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砥砺人的意志,净化人的情感;阅读文学名著,亦能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提升人生的境界。  读一本文学名著就是一次精神之旅,让你充分感悟大千世界的斑斓,生活的多彩。  你可以和鲁滨逊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坚
期刊
在新课程实验改革的今天,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认为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如何让主渠道的水涓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呢?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我个人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个性张扬,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效率的探索研究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效果,帮助学生解决重点、
期刊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学习中培养语感对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学习语法与培养语感》中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它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理念,接下来从三个层次来谈一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一、感
期刊
伟大的优秀的艺术,自有其永恒的生命力,自是美的无尽藏。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多少年来人们读屈原的《离骚》,人们认识它,分析它,开掘它,只要是一个态度严肃者,真正的渴求者,似乎都不曾空手而返过。它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激励,“美”的享受。它是那样完美而丰富,古老而常新,“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离骚》是诗人蕴藏着满腔激情,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首悲伤怨愤之歌,读之
期刊
作文教学怎样才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了这样一些常用方法。  1.置身写作情境,和学生交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获得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得到教训。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本身就是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教学资源。这一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相对较到位,但在写作教学中的体现却远远不够,就这个意义上讲,圈外的人士批评我们“不会写文章的教师教不会写文章的
期刊
新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但是多年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身上仍套着一副沉重的枷锁,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倾听,文学作品的美感和情趣丧失殆尽。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让语文教学富有个性化,就成了当代语文教师亟待探索和创新的主要
期刊
语文的内容丰富外延宽广。作为语文教师应考虑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展现语文教学魅力的同时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决不能仅凭几节课堂上的发言和一学期几篇作文训练,而是更有赖于学生自觉自愿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探究语文。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我采用开展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进行语言实践。具体做法如下:  听。集中进行听力训练。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这一任务主要通过系统的口语训练来完成。根据口语训练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掌握学生说话的心理,让学生想说。  作为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生理趋近或开始成熟,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在感情上出现了内
期刊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在作文中袒露真情  (一)鼓励学生写“放胆作文”  面对中考的升学压力,初中作文教学往往是为作文而作文,写作时也不能放开手脚。学生的个性有差异,认识能力有差异,知识水平有差异,但千篇一律的题目,既激发不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教师可在学生入学之初的作文课上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命题、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不规定时间,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喜
期刊
学习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基本最核心的方法是阅读,在阅读学习上没有阅读量的沉淀是不可行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反之,阅读贫乏的人,一定是语言贫乏的人,同时也是思想贫乏的人。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想方设法地改变这种现状,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并加以指导,积累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的水平和能力。  (一)关注课内,注重迁移,开展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