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曾是那个对着飞翔的竹蜻蜓产生奇思妙想的顽童,是一位留学海外又毅然回国的有志青年,他从一名无线电技术人员成长为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他用自己的一生亲历并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同时,他幽默、乐观的人格魅力为在沙漠戈壁上坚守的科研人员们带来了欢声笑语。他就是“航天四老”之一、“两弹一星”功勋人物黄纬禄。
1、1916年12月18日,黄纬禄出生在安徽省芜湖市一个普通教师家庭。小时候,他特别贪玩,但就是在玩耍中完成了他航天兴趣的最初启蒙。看着一只只竹蜻蜓旋转着飞向空中,黄纬禄开始了他的奇思妙想:能不能做一个飞弹,顶上装上几个竹蜻蜓做动力,让它一直飞?初中时,他学习了杠杆原理,高中时,又学习了液压传动知识,他脑海中竹蜻蜓的构想也日益具体和清晰。图为高中时期的黄纬禄。
2、高中毕业后,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进了中山大学电机系,但第二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他在战火纷飞中度过了一段颠簸流离的大学岁月。1940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当时的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器材厂重庆分厂工作,先后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还认识了大学同学的妹妹刘汉菊,两人一见倾情。图为工作后的黄纬禄(中)。
3、1943年,恰逢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在中国招收一批大学毕业生到英国实习,当时共有31位来自不同学校的毕业生过关斩将,被确定送往英国,黄纬禄就是其中之一。在英国,他先后被分配到伦敦的标准电话电缆公司和剑桥的马可尼公司实习。在英国他不满足于在某一个车间学习一种技术,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了解英国工厂产品的生产流程和经营管理模式,并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电视。图为在英国实习期间的黄纬禄。
4、在他实习期间二战愈演愈烈,经常能看到德国的飞机在伦敦上空盘旋,他所在的工厂被V-1导弹夷为了平地,他在窗前看到了V-2导弹在空中爆炸,几次险中求生。二战胜利后,他在伦敦博物馆见识了一枚货真价实的V-2导弹,并了解了其基本原理,成为最早目睹火箭导弹的中国人。当时他就坚信:中国一定能够造出自己的火箭导弹。为了有能力报效祖国,实习结束后他选择留在英国继续深造,攻读了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无线电硕士学位。图为抗战胜利后他(右一)和同事在伦敦的草坪上享受阳光。
5、1947年,黄纬禄毅然放弃了在英国工作的念头,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开始从事无线电研究工作,毛主席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用的话筒,就是他和同事们的杰作。第二年,他与一直鸿雁传书的刘汉菊喜结连理,日后这位性情温顺的妻子极尽贤妻良母的本分,使得黄纬禄能够后顾无忧地投入到他热爱的导弹事业中。
6、50年代中期,中南海怀仁堂聚集着中国陆海空三军的将领和全国的科技群英,在那里黄纬禄聆听了钱学森做的报告,他介绍了国外航天技术的发展情况,表达了发展祖国航天事业的理想。黄纬禄心底也开始生发对中华航天事业的壮志豪情。1957年,他调到了我国刚组建的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单位——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他被分配到二分院从事火箭导弹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从此掀开了他投身航天事业的新篇章。图为黄纬禄(后排右七)在颐和园休养时留影。
7、中国的导弹研制过程走的是先仿制后自主设计的道路,黄纬禄他们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仿制苏联的P-2导弹,他在控制系统组发挥了技术带头人的作用,带领同事们昼夜奋战,刻苦钻研。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1966年10月27日,中国首次由导弹运载发射的原子弹在核试验预定地点成功爆炸;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响彻太空,从此在浩瀚星海中有了一颗中国人制造的卫星……伴随着蒸蒸日上的航天事业,黄纬禄攀登着一座又一座事业的高峰。图为黄纬禄在观看弹上设备。
8、1970年7月,在南京长江大桥上,为了完成潜地导弹入水深度实验,黄纬禄和其他科技人员每天都要钻进蒸笼般的弹体内,忍受着炙人的热浪和有毒的化学气体,排查着电子迷宫般的成千上万个电子元件。在他的指挥下,那次实验非常成功,并由此开创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台、筒、艇”三步发射试验程序,为国家节约了上亿元的成本。1982年10月12日,一枚洁白的火箭推动着箭体上装备的战略导弹像一条巨龙冲出海面,腾空而起,中国一举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潜地导弹的强国之一。图为1985年“巨浪一号固体潜地战略武器及潜艇水下发射”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黄纬禄(右一)排名第一。
9、黄纬禄一年四季奔波于生产厂、试验场、发射场、研究院,有时在大漠戈壁一待就是几个月。为了获得产品试验的参数,要常常进行高温、低温、风暴、淋雨等恶劣条件下的验证,他们总是在最炎热的地方或最寒冷的时令开展工作。图为黄纬禄(中)在现场解决问题。
10、黄纬禄技术拔尖,在生活中也非常乐观、幽默,在火车上、荒漠里,为鼓舞士气,他经常准备一些笑话和魔术表演给同事们看,在艰苦的环境中制造了很多快乐。图为在试验基地的胡杨林前。
11、1994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为“航天四老”之一黄纬禄颁发了“杰出科学家奖”。
12、1999年9月18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向黄纬禄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3、在“两弹一星”人物油画前留影
14、如今93岁高龄的黄纬禄依然心系航天事业,图为与中国航天员合影。
责任编辑/贺坤
(图文参考《雷震海天——导弹总体与控制技术专家黄纬禄》,中国宇航出版社)
1、1916年12月18日,黄纬禄出生在安徽省芜湖市一个普通教师家庭。小时候,他特别贪玩,但就是在玩耍中完成了他航天兴趣的最初启蒙。看着一只只竹蜻蜓旋转着飞向空中,黄纬禄开始了他的奇思妙想:能不能做一个飞弹,顶上装上几个竹蜻蜓做动力,让它一直飞?初中时,他学习了杠杆原理,高中时,又学习了液压传动知识,他脑海中竹蜻蜓的构想也日益具体和清晰。图为高中时期的黄纬禄。
2、高中毕业后,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进了中山大学电机系,但第二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他在战火纷飞中度过了一段颠簸流离的大学岁月。1940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当时的资源委员会无线电器材厂重庆分厂工作,先后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还认识了大学同学的妹妹刘汉菊,两人一见倾情。图为工作后的黄纬禄(中)。
3、1943年,恰逢英国工业设计协会在中国招收一批大学毕业生到英国实习,当时共有31位来自不同学校的毕业生过关斩将,被确定送往英国,黄纬禄就是其中之一。在英国,他先后被分配到伦敦的标准电话电缆公司和剑桥的马可尼公司实习。在英国他不满足于在某一个车间学习一种技术,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了解英国工厂产品的生产流程和经营管理模式,并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电视。图为在英国实习期间的黄纬禄。
4、在他实习期间二战愈演愈烈,经常能看到德国的飞机在伦敦上空盘旋,他所在的工厂被V-1导弹夷为了平地,他在窗前看到了V-2导弹在空中爆炸,几次险中求生。二战胜利后,他在伦敦博物馆见识了一枚货真价实的V-2导弹,并了解了其基本原理,成为最早目睹火箭导弹的中国人。当时他就坚信:中国一定能够造出自己的火箭导弹。为了有能力报效祖国,实习结束后他选择留在英国继续深造,攻读了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无线电硕士学位。图为抗战胜利后他(右一)和同事在伦敦的草坪上享受阳光。
5、1947年,黄纬禄毅然放弃了在英国工作的念头,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开始从事无线电研究工作,毛主席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用的话筒,就是他和同事们的杰作。第二年,他与一直鸿雁传书的刘汉菊喜结连理,日后这位性情温顺的妻子极尽贤妻良母的本分,使得黄纬禄能够后顾无忧地投入到他热爱的导弹事业中。
6、50年代中期,中南海怀仁堂聚集着中国陆海空三军的将领和全国的科技群英,在那里黄纬禄聆听了钱学森做的报告,他介绍了国外航天技术的发展情况,表达了发展祖国航天事业的理想。黄纬禄心底也开始生发对中华航天事业的壮志豪情。1957年,他调到了我国刚组建的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单位——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他被分配到二分院从事火箭导弹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从此掀开了他投身航天事业的新篇章。图为黄纬禄(后排右七)在颐和园休养时留影。
7、中国的导弹研制过程走的是先仿制后自主设计的道路,黄纬禄他们接到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仿制苏联的P-2导弹,他在控制系统组发挥了技术带头人的作用,带领同事们昼夜奋战,刻苦钻研。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1966年10月27日,中国首次由导弹运载发射的原子弹在核试验预定地点成功爆炸;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响彻太空,从此在浩瀚星海中有了一颗中国人制造的卫星……伴随着蒸蒸日上的航天事业,黄纬禄攀登着一座又一座事业的高峰。图为黄纬禄在观看弹上设备。
8、1970年7月,在南京长江大桥上,为了完成潜地导弹入水深度实验,黄纬禄和其他科技人员每天都要钻进蒸笼般的弹体内,忍受着炙人的热浪和有毒的化学气体,排查着电子迷宫般的成千上万个电子元件。在他的指挥下,那次实验非常成功,并由此开创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台、筒、艇”三步发射试验程序,为国家节约了上亿元的成本。1982年10月12日,一枚洁白的火箭推动着箭体上装备的战略导弹像一条巨龙冲出海面,腾空而起,中国一举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潜地导弹的强国之一。图为1985年“巨浪一号固体潜地战略武器及潜艇水下发射”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黄纬禄(右一)排名第一。
9、黄纬禄一年四季奔波于生产厂、试验场、发射场、研究院,有时在大漠戈壁一待就是几个月。为了获得产品试验的参数,要常常进行高温、低温、风暴、淋雨等恶劣条件下的验证,他们总是在最炎热的地方或最寒冷的时令开展工作。图为黄纬禄(中)在现场解决问题。
10、黄纬禄技术拔尖,在生活中也非常乐观、幽默,在火车上、荒漠里,为鼓舞士气,他经常准备一些笑话和魔术表演给同事们看,在艰苦的环境中制造了很多快乐。图为在试验基地的胡杨林前。
11、1994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为“航天四老”之一黄纬禄颁发了“杰出科学家奖”。
12、1999年9月18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向黄纬禄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3、在“两弹一星”人物油画前留影
14、如今93岁高龄的黄纬禄依然心系航天事业,图为与中国航天员合影。
责任编辑/贺坤
(图文参考《雷震海天——导弹总体与控制技术专家黄纬禄》,中国宇航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