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兜兜转转,从北京到广州再回到北京,全明星赛从五棵松体育馆搬到电子大屏幕根本跟不上比赛规格的国家体育馆,盈方口中说好的顶级球馆开始降格。
和联赛一样,CBA全明星迎来了第二十个年头。然而新锐赛因为和李宗盛演唱会撞车,遭遇了惨淡上座率。正赛星味不足也就罢了,仅有的几个明星都像是走过场。马布里打了3分钟,林志杰打了4分钟,就连易立也才打了1分36秒。好不容易有个布拉切玩得挺HIGH,却因为“打了招呼”,下半场再也不见踪影。比斯利倒是扣过了瘾,但没有了防守的陪衬,大概换谁上去都能打破这个61分的纪录。
当大洋彼岸的NBA正在绞尽脑汁逗球迷们乐儿的时候,CBA全明星赛却变得越来越落入俗套和敷衍了事。掂个旧瓶装点旧酒,球迷们自然觉得越来越索然无味,令人不禁想问:CBA全明星赛,究竟何时才能变得精彩?
全明星?明星从来都不全!
CBA全明星赛阵容的出炉,似乎总能引起业界的一片质疑声,每年不缺个两三位众望所归的球星或是掺入几个外界并不熟悉、不认可的名字,好像就不能被称作为CBA全明星大赛。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球迷们更加关注和高度参与首发阵容的投票,这个问题也就日益显得突出。
就在不久前,新浪网做过一个“CBA本土年薪Top10”的专题,上榜的分别是易建联(1000万)、孙悦(700万)、周琦和刘炜(400万)、朱芳雨和唐正东(350万)、王仕鹏、李根和韩德君(300万)以及张庆鹏(230万)。事实上,达到200万年薪以上的球员还远不止这些,比如上海队的中锋张兆旭,他目前这份合同的平均年薪就在300万之上。虽然年薪高不一定就完全代表能力高,但上述这11位球员除了李根,均入选过中国男篮,联赛中也都是叱咤风云的一方好手,可奇怪的是11人中竟有5人无缘本届CBA全明星赛,其中王仕鹏的缺席最令外界高呼意外。与此同时,一些过气的“球星”和球迷并不熟悉的新人却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全明星正赛的舞台。
对于全明星赛首发阵容票选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外界的质疑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14位替补球员的选定更是没有任何规则可以遵循。NBA是由东西部各队主教练投票选出本方的7名替补队员,再有意外就由NBA主席亲自选定递补人选。CBA全明星的替补阵容更像是篮协派发给各参赛俱乐部的安慰奖,24个正赛参赛名额,除了那十来位热门球星,剩余的席位每支球队都能轮上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样的做法在早年CBA联赛只有12支到16支参赛队的情况下还算说得过去,最近的两年间联赛扩军至20支球队,3支新军并没有实力过硬的球员,几支老牌队伍也在没落之中,还搞平均分配显然不现实,也不公平了。
入选的球员未必名至实归,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因为部分球员并不愿意参加全明星赛,或者说,他们所效力的俱乐部并不希望他们前来参赛。和NBA更重视娱乐化和吸引球迷相比,职业化程度并不那么高的CBA联赛依然停留在追求成绩的层面上,在常规赛临近结束前(再前几年则是安排在季后赛开始之前)举办全明星赛,不少志在季后赛甚至更高目标的球队都担心球员参加全明星赛会有所闪失,给本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前年全明星赛上,东莞队的外援海斯利普封盖李根时崴伤了脚踝,结果在随后的1/4决赛上发挥严重失常,东莞也被山东队3比0横扫出局。这部分球队恰恰是明星队员最为集中的阵营。一位俱乐部高层坦承:“不少球队会私下做工作,能不抽派本队主力球员就尽力别抽派,实在不行,就再和明星队的主教练打好招呼,尽量减少自己队员的出场时间。”在这种心态下,明星球员“主动缺席”就不难理解了,像今年联赛新人王呼声最高的“大魔王”周琦,全明星赛前一轮的比赛中还登场亮相,却以伤病为由,爽约了全明星正赛和新锐挑战赛。
赞助商希望自己的签约球员多多出现在全明星赛的舞台上,俱乐部希望本方的核心球员都能专心于联赛,篮协则在努力搞平均分配,谁也别得罪。这样的多方博弈之下,全明星赛的人选怎么可能让球迷满意呢?
究竟为了精彩还是为了商业?
无论是全明星赛还是CBA联赛,按说早已不再稚嫩,却总也无法换来球迷的满意,那么,究竟为谁而办?为了什么而办?
NBA的全明星赛起源于1951年,起初只是模仿全美职业棒球联赛之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摸索和创新,NBA不仅将全明星从一场比赛扩展为持续整个周末的大派对,而且在项目和赛制上的新花样层出不穷,以确保时刻都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球迷的胃口。比如近年来增添了投篮之星,WNBA的球星也开始参与到NBA的全明星周末中来,一些夫妻档的配合平添了不少噱头。又比如三分球和扣篮大赛的规则不断改革和创新,为的就是让球迷图个新鲜。
CBA在引进全明星赛上倒是不算落后,从1995年的八强赛上就已有之,此后的20届联赛中也从未间断,三分球大赛和扣篮大赛一应俱全。从2009-2010赛季开始, CBA联赛有了模仿NBA新秀赛的星锐挑战赛。至此,CBA的全明星终于可以被称之为“周末”了。那一届全明星赛上,新锐球员们在正赛开场前的一段青春热舞,成了CBA全明星赛历史上少有的亮点。
然而,除了单一的模仿,CBA并没有多少创新之举。当NBA那老一套已经让球迷审美疲惫的时候,CBA还在顽强地坚持固有的那套程序,再加上身体素质和文化差异决定了中国球员的表演欲不够强,活动的观赏性不够高,使得全明星周末逐渐沦落为“办之无聊、不办不行”的鸡肋赛事。
相比篮协的固步自封,颇为看重全明星周末的赞助商们起劲得多。他们不仅在游戏环节的设计上动足了脑筋,甚至还“越俎代庖”扮演起打造CBA联赛文化的角色。
其中,联赛官方主赞助商是最显著的典范。早在上赛季还没结束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未雨绸缪设计CBA联赛20周年的一些文化纪念产品。公司员工咨询了不少资深篮球记者,搜集了相当多的建议,今年在常规赛中,每当八一、广东、辽宁、北京、山东、浙江和江苏这7支在联赛中征战了整整20年的球队相遇,双方都会身着精心设计的元年复古球衣。赞助商们的积极主动,也让人有些恍惚──这究竟是联赛的赞助商,还是赞助商的联赛?
打造联赛文化,让全明星周末更具娱乐化和观赏性,本该是作为联赛主办方的中国篮协以及负责联赛推广运营的盈方公司来做的事情,也许,在全球范围内体育赛事赞助商地位越来越突出的今天,CBA联赛是最“放权”给赞助商的职业联赛了,CBA全明星赛恐怕更多是为了满足联赛赞助商的一种存在。
和联赛一样,CBA全明星迎来了第二十个年头。然而新锐赛因为和李宗盛演唱会撞车,遭遇了惨淡上座率。正赛星味不足也就罢了,仅有的几个明星都像是走过场。马布里打了3分钟,林志杰打了4分钟,就连易立也才打了1分36秒。好不容易有个布拉切玩得挺HIGH,却因为“打了招呼”,下半场再也不见踪影。比斯利倒是扣过了瘾,但没有了防守的陪衬,大概换谁上去都能打破这个61分的纪录。
当大洋彼岸的NBA正在绞尽脑汁逗球迷们乐儿的时候,CBA全明星赛却变得越来越落入俗套和敷衍了事。掂个旧瓶装点旧酒,球迷们自然觉得越来越索然无味,令人不禁想问:CBA全明星赛,究竟何时才能变得精彩?
全明星?明星从来都不全!
CBA全明星赛阵容的出炉,似乎总能引起业界的一片质疑声,每年不缺个两三位众望所归的球星或是掺入几个外界并不熟悉、不认可的名字,好像就不能被称作为CBA全明星大赛。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球迷们更加关注和高度参与首发阵容的投票,这个问题也就日益显得突出。
就在不久前,新浪网做过一个“CBA本土年薪Top10”的专题,上榜的分别是易建联(1000万)、孙悦(700万)、周琦和刘炜(400万)、朱芳雨和唐正东(350万)、王仕鹏、李根和韩德君(300万)以及张庆鹏(230万)。事实上,达到200万年薪以上的球员还远不止这些,比如上海队的中锋张兆旭,他目前这份合同的平均年薪就在300万之上。虽然年薪高不一定就完全代表能力高,但上述这11位球员除了李根,均入选过中国男篮,联赛中也都是叱咤风云的一方好手,可奇怪的是11人中竟有5人无缘本届CBA全明星赛,其中王仕鹏的缺席最令外界高呼意外。与此同时,一些过气的“球星”和球迷并不熟悉的新人却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全明星正赛的舞台。
对于全明星赛首发阵容票选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外界的质疑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14位替补球员的选定更是没有任何规则可以遵循。NBA是由东西部各队主教练投票选出本方的7名替补队员,再有意外就由NBA主席亲自选定递补人选。CBA全明星的替补阵容更像是篮协派发给各参赛俱乐部的安慰奖,24个正赛参赛名额,除了那十来位热门球星,剩余的席位每支球队都能轮上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样的做法在早年CBA联赛只有12支到16支参赛队的情况下还算说得过去,最近的两年间联赛扩军至20支球队,3支新军并没有实力过硬的球员,几支老牌队伍也在没落之中,还搞平均分配显然不现实,也不公平了。
入选的球员未必名至实归,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因为部分球员并不愿意参加全明星赛,或者说,他们所效力的俱乐部并不希望他们前来参赛。和NBA更重视娱乐化和吸引球迷相比,职业化程度并不那么高的CBA联赛依然停留在追求成绩的层面上,在常规赛临近结束前(再前几年则是安排在季后赛开始之前)举办全明星赛,不少志在季后赛甚至更高目标的球队都担心球员参加全明星赛会有所闪失,给本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前年全明星赛上,东莞队的外援海斯利普封盖李根时崴伤了脚踝,结果在随后的1/4决赛上发挥严重失常,东莞也被山东队3比0横扫出局。这部分球队恰恰是明星队员最为集中的阵营。一位俱乐部高层坦承:“不少球队会私下做工作,能不抽派本队主力球员就尽力别抽派,实在不行,就再和明星队的主教练打好招呼,尽量减少自己队员的出场时间。”在这种心态下,明星球员“主动缺席”就不难理解了,像今年联赛新人王呼声最高的“大魔王”周琦,全明星赛前一轮的比赛中还登场亮相,却以伤病为由,爽约了全明星正赛和新锐挑战赛。
赞助商希望自己的签约球员多多出现在全明星赛的舞台上,俱乐部希望本方的核心球员都能专心于联赛,篮协则在努力搞平均分配,谁也别得罪。这样的多方博弈之下,全明星赛的人选怎么可能让球迷满意呢?
究竟为了精彩还是为了商业?
无论是全明星赛还是CBA联赛,按说早已不再稚嫩,却总也无法换来球迷的满意,那么,究竟为谁而办?为了什么而办?
NBA的全明星赛起源于1951年,起初只是模仿全美职业棒球联赛之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摸索和创新,NBA不仅将全明星从一场比赛扩展为持续整个周末的大派对,而且在项目和赛制上的新花样层出不穷,以确保时刻都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球迷的胃口。比如近年来增添了投篮之星,WNBA的球星也开始参与到NBA的全明星周末中来,一些夫妻档的配合平添了不少噱头。又比如三分球和扣篮大赛的规则不断改革和创新,为的就是让球迷图个新鲜。
CBA在引进全明星赛上倒是不算落后,从1995年的八强赛上就已有之,此后的20届联赛中也从未间断,三分球大赛和扣篮大赛一应俱全。从2009-2010赛季开始, CBA联赛有了模仿NBA新秀赛的星锐挑战赛。至此,CBA的全明星终于可以被称之为“周末”了。那一届全明星赛上,新锐球员们在正赛开场前的一段青春热舞,成了CBA全明星赛历史上少有的亮点。
然而,除了单一的模仿,CBA并没有多少创新之举。当NBA那老一套已经让球迷审美疲惫的时候,CBA还在顽强地坚持固有的那套程序,再加上身体素质和文化差异决定了中国球员的表演欲不够强,活动的观赏性不够高,使得全明星周末逐渐沦落为“办之无聊、不办不行”的鸡肋赛事。
相比篮协的固步自封,颇为看重全明星周末的赞助商们起劲得多。他们不仅在游戏环节的设计上动足了脑筋,甚至还“越俎代庖”扮演起打造CBA联赛文化的角色。
其中,联赛官方主赞助商是最显著的典范。早在上赛季还没结束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未雨绸缪设计CBA联赛20周年的一些文化纪念产品。公司员工咨询了不少资深篮球记者,搜集了相当多的建议,今年在常规赛中,每当八一、广东、辽宁、北京、山东、浙江和江苏这7支在联赛中征战了整整20年的球队相遇,双方都会身着精心设计的元年复古球衣。赞助商们的积极主动,也让人有些恍惚──这究竟是联赛的赞助商,还是赞助商的联赛?
打造联赛文化,让全明星周末更具娱乐化和观赏性,本该是作为联赛主办方的中国篮协以及负责联赛推广运营的盈方公司来做的事情,也许,在全球范围内体育赛事赞助商地位越来越突出的今天,CBA联赛是最“放权”给赞助商的职业联赛了,CBA全明星赛恐怕更多是为了满足联赛赞助商的一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