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它尼吉铁矿区位于它尼吉铁矿位于扬子准地台(Ⅰ)滇东台褶带(Ⅰ2)昆明台褶(Ⅰ13)建水台隆束(Ⅰ23)西缘,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椭圆状顺层分布于昆阳群大龙组第一段(Pt2d1)的次级断裂破碎带或地层层间剥离带,属构造热液型铁矿床。矿体在走向和倾向较为稳定延伸,推测矿区深部还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元古界昆阳群;构造热液型铁矿床;云南元江县
1、矿区地质
1.1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三叠系上统、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和元古界昆阳群。
(1)中元古界昆阳群大龙口组(Pt2d):可细分为三个岩性段。从下到上:第一段(Pt2d1)为灰、灰白色微—粉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中粗晶白云岩;第二段(Pt2d2)为灰、灰白色厚层块状灰岩、灰质白云岩夹少量中厚层状白云岩;第三段(Pt2d3)为单一的灰色中层状中细晶白云岩与微晶白云岩。
(2)志留系妙高组(S3m):灰白色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和泥灰岩。
(3)泥盆系翠峰山组(D1c):可细分为两个岩性段。第一段(D1c1):上部为浅黄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石英砂岩,中部为浅黄色薄—中层状白云质微粒岩屑石英砂岩夹紫红色白云质粉砂岩、泥岩,下部为薄—中层状微粒长石石英砂岩;第二段(D1c2):浅灰紫红色中-薄层状石英砂岩、含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砂泥质白云岩、泥晶灰岩、细晶白云岩。
(4)泥盆系穿洞组(D1ch):可细分为两个岩性段。第一段(D2ch1):浅黄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粉砂岩;第二段(D2ch2):黄、灰黄、浅黄色中-厚层状微-细粒石英砂岩,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灰色薄-中层状含长石石英粉砂岩夹黄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等。
(5)泥盆系南盘江组(D2 n):可细分为两个岩性段。第一段(D2n1):灰-深灰色中-厚层状含泥质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和少量微晶白云岩;第二段(D2 n2):下部灰、深灰色中层状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上部薄-中层状泥质白云质泥晶灰岩。
(6)泥盆系上双河组(D2 s):灰白-浅紫色中-厚层状微-细粒石英砂岩夹同色薄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7)泥盆系曲靖组(D2 q):可细分为三个岩性段。第一段(D2q1):以灰、深灰色薄-厚层状含骨屑泥晶灰岩为主,间夹细晶白云岩及生物屑灰岩;第二段(D2q2):灰、浅灰色薄层状泥晶灰岩与白云质灰岩呈互层;第三段(D2q3):灰、深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含骨屑灰岩与灰色中-厚层状细晶白云岩或粉晶白云岩。
(8)泥盆系一打得组(D3 y):下部灰、浅灰色中-厚层状细晶白云岩夹少量泥晶灰岩,上部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夹泥晶层孔虫灰岩、粉泥晶含生物屑灰岩及细晶白云岩。
(9)泥盆系在结山组(D3 z):可分为两个岩性段。第一段(D3z1):灰-浅灰色厚层-块状白云岩;第二段(D3 z2):灰、浅灰色厚层-块状灰岩。
(10)石炭系岩关组(C1y):灰-浅灰色薄-中层状亮晶灰岩、泥晶骨屑灰岩和海百合茎泥晶灰岩。
(11)石炭系大塘组(C1d):薄-中层灰、浅灰色泥晶灰岩、泥晶骨屑灰岩。
(12)石炭系摆佐组(C1b):灰-深灰色薄-中层状亮晶鲕粒灰岩夹少量的骨屑灰岩。
(13)石炭系威宁组(C2w):灰-灰白色泥晶骨屑灰岩、亮晶骨屑内砂屑灰岩。
(14)石炭系马平组(C2m):灰-浅灰色薄-中层状亮晶生物碎屑灰岩与块状亮晶-泥晶含生物碎屑灰岩呈不等厚互层。
(15)第四系残坡积层(Qhesl):黄褐、红色粘土、粉砂质粘土、含碎石。
1.2构造
矿区地处建水台隆与哀牢山断块两个Ⅳ级构造单元接壤地带靠建水台隆一侧,同时也是师宗—弥勒断裂与红河断裂两条具区域分划性质的断裂带交切部位,其间构造活动比较强烈。矿区内构造线方向大致可划分为北西、近南北、近东西向三组,并以北西向为主体。构造组合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
(1)北西向断层组:为矿区内主要断层组,构成了矿区的主体构造格架,共发育F1、F2、F3、F4、F5共5条断层。
(2)近南北向断层组:为矿区次要断层组,共圈定断层F6、F7两条。
(3)近东西向断层:为矿区次要断层组,共圈定断层F8、F9两条。
(4)褶皱:矿区褶皱不明显,仅在矿区北西部及北东部各发育一个褶皱,其中北西部为亚租垤边寨宽缓背斜,北东部为么左山宽缓向斜。
1.3岩浆岩
矿区岩浆岩为辉绿岩。岩石类型多为辉绿岩,显铁灰色,具崁晶含长结构、辉绿结构。由普通辉石(50—55%)、基性斜长石(45—55%)及少量金属矿物等组成。大部分呈岩脉状产出,少量为岩枝状出露。在矿区内共圈出辉绿岩脉(含岩枝)共19条,它们主要呈近南北向展布,次为近东西向与北西向。区内大部份辉绿岩脉规模较小,侵入最老地层为中元古界昆阳群大龙口组,侵入最新地层为上三叠统火把冲组,在泥盆、石炭系地层中分布最广。
1.4变质作用
矿区内出露的变质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昆阳群大龙口组(Pt2d),受变质岩石为一套碳酸盐岩,变质作用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变成岩石为变质灰岩与重结晶白云岩两类。
1.5围岩蚀变
区内围岩蚀变主要有褐鐵矿化、赤铁矿化、硅化、方解石化、白云石化,次为绿泥石化等。其中褐铁矿化、赤铁矿化、硅化与铁矿关系最为密切。
2、矿体地质
2.1含矿层位
矿区含矿层位主要为元古界昆阳群大龙组第四段一亚段(Pt2d1)灰岩、白云质灰岩及泥盆系南盘江组第一段(D2n1)白云质灰岩。 2.2矿体特征
矿区共圈定4条原生矿体(V1、V2、V3、V4)和两条坡积矿体(V5、V6、)。以V1号矿体规模最大,走向长512米,其它矿体规模均小,走向长100-370米;V3矿体呈似层状产出,V2、V4矿体呈透镜状产出;V1、V2矿体走向为南北向,倾向西,倾角59—65°;V3、V4矿体走向北东—南西向,倾向南东,倾角15—30°;V5、V6矿体为坡积矿体,呈面状不规则产出,见图1及表1。
2.3矿石特征
(1)矿石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为赤铁矿—褐铁矿混合矿石为主。
(2)矿石矿物
褐铁矿:红褐色、黑色,含量约占40-50%,他形晶及半自形晶—自形晶状,晶粒大小在0.001—0.02mm左右,呈不规则质点散布于岩石中,主要为胶状结构,多孔状构造。
(褐)赤铁矿:褐色、土褐色,褐铁矿为胶状体,赤铁矿为不规则粒状,晶粒大多为隐晶质状,其次为微粒状。赤铁矿和褐铁矿在岩石(矿石中)分布不均匀,有时赤铁矿多,有时褐铁矿为主。常可见到赤铁矿质点(0.001-0.1mm大小)镶嵌在褐铁矿中和褐铁矿质点镶嵌在赤铁矿中的现象。赤铁矿和褐铁矿总含量约占40-50%,赤铁矿的含量比例稍高,褐铁矿次之。
黄铁矿:局部可见,为自形粒状、他形粒状,岩石中偶见0.01mm±的1-2粒黄铁矿。
方解石:方解石约占10%左右,主要充填于矿石的孔洞或呈星点状分布于矿石中。
(3)矿石化学成分
矿石中有用组分主要为铁,伴生有用组分含量较低,Ag含量<2g/t,Pb含量<0.2%,Zn含量<0.2%,Cu含量<0.1%,Ni含量<0.1%,Co含量<0.07%,Ga、Ge含量一般<0.003%,矿石中伴生有用组分均未达到综合利用伴生元素要求。有害组分S含量0.035-0.25%,含量0.038—0.12%,As含量0.009—0.012%,含量均较低。
矿石中造渣组分SiO2含量为1.291—7.631%,平均4.502%,Al2O3含量<1%,CaO含量一般>1%,MgO含量一般>1%,根据CaO+MgO与Al2O3+SiO2之比小于0.8,属酸性铁矿石,见表2、表3。
3、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
3.1成矿规律
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及对矿床成因的分析,将矿床成矿规律概况如下:
(1)它尼吉铁矿位于扬子准地台(Ⅰ)滇东台褶带(Ⅰ2)昆明台褶(Ⅰ13)建水台隆束(Ⅰ23)西缘。受红河逆深大断裂(4)与弥勒-师宗断裂的影响,矿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浆岩活动较强烈,为区内的铁矿提供了各种物质来源和热源。
(2)铁矿体在空间上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矿体常产于区域主构造下次生构造裂隙中。
(3)矿体主要产于昆阳群大龙口组第一段(Pt2d1)及泥盆系南盘江组第一段(D2n1)灰岩、白云质灰岩、泥晶灰岩中,矿体与辉绿岩分布关系较为密切。
综上所述,矿体成因类型为构造热液型铁矿床。
3.2找矿前景
该区昆阳群大龙口组地层为主要的矿源层,加之哀牢山深大断裂和红河深大断裂的影响,导致矿区不同规模、不同性质断裂十分发育,为矿液获得提供了流动的通道及容矿空间,后期基性岩浆的侵入及热水溶液的活动,为矿区内铁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经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找矿经验,该区有望找到更具价值的工业矿体。
就现有见矿工程揭露情况证实:V1、V3号矿体走向基本已控制,倾斜方向两条矿体深部未控制,依据目前对么左山矿段和普力冲矿段地质工作,对比研究,矿区南部嘟鲁白片区可能有与普力冲相似的矿体存在。
因此,推測矿体深部沿倾斜方向及矿区南部嘟鲁白片区具有较大的找矿远景和价值。
参考文献
[1]云南弘迪矿产资源有限公司.云南省元江县它尼吉铁矿详查报告[Z].2015,10.
关键词:元古界昆阳群;构造热液型铁矿床;云南元江县
1、矿区地质
1.1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三叠系上统、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和元古界昆阳群。
(1)中元古界昆阳群大龙口组(Pt2d):可细分为三个岩性段。从下到上:第一段(Pt2d1)为灰、灰白色微—粉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中粗晶白云岩;第二段(Pt2d2)为灰、灰白色厚层块状灰岩、灰质白云岩夹少量中厚层状白云岩;第三段(Pt2d3)为单一的灰色中层状中细晶白云岩与微晶白云岩。
(2)志留系妙高组(S3m):灰白色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和泥灰岩。
(3)泥盆系翠峰山组(D1c):可细分为两个岩性段。第一段(D1c1):上部为浅黄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石英砂岩,中部为浅黄色薄—中层状白云质微粒岩屑石英砂岩夹紫红色白云质粉砂岩、泥岩,下部为薄—中层状微粒长石石英砂岩;第二段(D1c2):浅灰紫红色中-薄层状石英砂岩、含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砂泥质白云岩、泥晶灰岩、细晶白云岩。
(4)泥盆系穿洞组(D1ch):可细分为两个岩性段。第一段(D2ch1):浅黄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粉砂岩;第二段(D2ch2):黄、灰黄、浅黄色中-厚层状微-细粒石英砂岩,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灰色薄-中层状含长石石英粉砂岩夹黄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等。
(5)泥盆系南盘江组(D2 n):可细分为两个岩性段。第一段(D2n1):灰-深灰色中-厚层状含泥质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和少量微晶白云岩;第二段(D2 n2):下部灰、深灰色中层状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上部薄-中层状泥质白云质泥晶灰岩。
(6)泥盆系上双河组(D2 s):灰白-浅紫色中-厚层状微-细粒石英砂岩夹同色薄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7)泥盆系曲靖组(D2 q):可细分为三个岩性段。第一段(D2q1):以灰、深灰色薄-厚层状含骨屑泥晶灰岩为主,间夹细晶白云岩及生物屑灰岩;第二段(D2q2):灰、浅灰色薄层状泥晶灰岩与白云质灰岩呈互层;第三段(D2q3):灰、深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含骨屑灰岩与灰色中-厚层状细晶白云岩或粉晶白云岩。
(8)泥盆系一打得组(D3 y):下部灰、浅灰色中-厚层状细晶白云岩夹少量泥晶灰岩,上部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夹泥晶层孔虫灰岩、粉泥晶含生物屑灰岩及细晶白云岩。
(9)泥盆系在结山组(D3 z):可分为两个岩性段。第一段(D3z1):灰-浅灰色厚层-块状白云岩;第二段(D3 z2):灰、浅灰色厚层-块状灰岩。
(10)石炭系岩关组(C1y):灰-浅灰色薄-中层状亮晶灰岩、泥晶骨屑灰岩和海百合茎泥晶灰岩。
(11)石炭系大塘组(C1d):薄-中层灰、浅灰色泥晶灰岩、泥晶骨屑灰岩。
(12)石炭系摆佐组(C1b):灰-深灰色薄-中层状亮晶鲕粒灰岩夹少量的骨屑灰岩。
(13)石炭系威宁组(C2w):灰-灰白色泥晶骨屑灰岩、亮晶骨屑内砂屑灰岩。
(14)石炭系马平组(C2m):灰-浅灰色薄-中层状亮晶生物碎屑灰岩与块状亮晶-泥晶含生物碎屑灰岩呈不等厚互层。
(15)第四系残坡积层(Qhesl):黄褐、红色粘土、粉砂质粘土、含碎石。
1.2构造
矿区地处建水台隆与哀牢山断块两个Ⅳ级构造单元接壤地带靠建水台隆一侧,同时也是师宗—弥勒断裂与红河断裂两条具区域分划性质的断裂带交切部位,其间构造活动比较强烈。矿区内构造线方向大致可划分为北西、近南北、近东西向三组,并以北西向为主体。构造组合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
(1)北西向断层组:为矿区内主要断层组,构成了矿区的主体构造格架,共发育F1、F2、F3、F4、F5共5条断层。
(2)近南北向断层组:为矿区次要断层组,共圈定断层F6、F7两条。
(3)近东西向断层:为矿区次要断层组,共圈定断层F8、F9两条。
(4)褶皱:矿区褶皱不明显,仅在矿区北西部及北东部各发育一个褶皱,其中北西部为亚租垤边寨宽缓背斜,北东部为么左山宽缓向斜。
1.3岩浆岩
矿区岩浆岩为辉绿岩。岩石类型多为辉绿岩,显铁灰色,具崁晶含长结构、辉绿结构。由普通辉石(50—55%)、基性斜长石(45—55%)及少量金属矿物等组成。大部分呈岩脉状产出,少量为岩枝状出露。在矿区内共圈出辉绿岩脉(含岩枝)共19条,它们主要呈近南北向展布,次为近东西向与北西向。区内大部份辉绿岩脉规模较小,侵入最老地层为中元古界昆阳群大龙口组,侵入最新地层为上三叠统火把冲组,在泥盆、石炭系地层中分布最广。
1.4变质作用
矿区内出露的变质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昆阳群大龙口组(Pt2d),受变质岩石为一套碳酸盐岩,变质作用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变成岩石为变质灰岩与重结晶白云岩两类。
1.5围岩蚀变
区内围岩蚀变主要有褐鐵矿化、赤铁矿化、硅化、方解石化、白云石化,次为绿泥石化等。其中褐铁矿化、赤铁矿化、硅化与铁矿关系最为密切。
2、矿体地质
2.1含矿层位
矿区含矿层位主要为元古界昆阳群大龙组第四段一亚段(Pt2d1)灰岩、白云质灰岩及泥盆系南盘江组第一段(D2n1)白云质灰岩。 2.2矿体特征
矿区共圈定4条原生矿体(V1、V2、V3、V4)和两条坡积矿体(V5、V6、)。以V1号矿体规模最大,走向长512米,其它矿体规模均小,走向长100-370米;V3矿体呈似层状产出,V2、V4矿体呈透镜状产出;V1、V2矿体走向为南北向,倾向西,倾角59—65°;V3、V4矿体走向北东—南西向,倾向南东,倾角15—30°;V5、V6矿体为坡积矿体,呈面状不规则产出,见图1及表1。
2.3矿石特征
(1)矿石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为赤铁矿—褐铁矿混合矿石为主。
(2)矿石矿物
褐铁矿:红褐色、黑色,含量约占40-50%,他形晶及半自形晶—自形晶状,晶粒大小在0.001—0.02mm左右,呈不规则质点散布于岩石中,主要为胶状结构,多孔状构造。
(褐)赤铁矿:褐色、土褐色,褐铁矿为胶状体,赤铁矿为不规则粒状,晶粒大多为隐晶质状,其次为微粒状。赤铁矿和褐铁矿在岩石(矿石中)分布不均匀,有时赤铁矿多,有时褐铁矿为主。常可见到赤铁矿质点(0.001-0.1mm大小)镶嵌在褐铁矿中和褐铁矿质点镶嵌在赤铁矿中的现象。赤铁矿和褐铁矿总含量约占40-50%,赤铁矿的含量比例稍高,褐铁矿次之。
黄铁矿:局部可见,为自形粒状、他形粒状,岩石中偶见0.01mm±的1-2粒黄铁矿。
方解石:方解石约占10%左右,主要充填于矿石的孔洞或呈星点状分布于矿石中。
(3)矿石化学成分
矿石中有用组分主要为铁,伴生有用组分含量较低,Ag含量<2g/t,Pb含量<0.2%,Zn含量<0.2%,Cu含量<0.1%,Ni含量<0.1%,Co含量<0.07%,Ga、Ge含量一般<0.003%,矿石中伴生有用组分均未达到综合利用伴生元素要求。有害组分S含量0.035-0.25%,含量0.038—0.12%,As含量0.009—0.012%,含量均较低。
矿石中造渣组分SiO2含量为1.291—7.631%,平均4.502%,Al2O3含量<1%,CaO含量一般>1%,MgO含量一般>1%,根据CaO+MgO与Al2O3+SiO2之比小于0.8,属酸性铁矿石,见表2、表3。
3、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
3.1成矿规律
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及对矿床成因的分析,将矿床成矿规律概况如下:
(1)它尼吉铁矿位于扬子准地台(Ⅰ)滇东台褶带(Ⅰ2)昆明台褶(Ⅰ13)建水台隆束(Ⅰ23)西缘。受红河逆深大断裂(4)与弥勒-师宗断裂的影响,矿区地质构造复杂,岩浆岩活动较强烈,为区内的铁矿提供了各种物质来源和热源。
(2)铁矿体在空间上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矿体常产于区域主构造下次生构造裂隙中。
(3)矿体主要产于昆阳群大龙口组第一段(Pt2d1)及泥盆系南盘江组第一段(D2n1)灰岩、白云质灰岩、泥晶灰岩中,矿体与辉绿岩分布关系较为密切。
综上所述,矿体成因类型为构造热液型铁矿床。
3.2找矿前景
该区昆阳群大龙口组地层为主要的矿源层,加之哀牢山深大断裂和红河深大断裂的影响,导致矿区不同规模、不同性质断裂十分发育,为矿液获得提供了流动的通道及容矿空间,后期基性岩浆的侵入及热水溶液的活动,为矿区内铁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经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找矿经验,该区有望找到更具价值的工业矿体。
就现有见矿工程揭露情况证实:V1、V3号矿体走向基本已控制,倾斜方向两条矿体深部未控制,依据目前对么左山矿段和普力冲矿段地质工作,对比研究,矿区南部嘟鲁白片区可能有与普力冲相似的矿体存在。
因此,推測矿体深部沿倾斜方向及矿区南部嘟鲁白片区具有较大的找矿远景和价值。
参考文献
[1]云南弘迪矿产资源有限公司.云南省元江县它尼吉铁矿详查报告[Z].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