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杀霉素悬浮剂对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来源 :南方农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sun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綦江区位于重庆市南部,气候湿润,适宜种植甘蓝,但受气候等综合因素影响,在甘蓝整个生育期出现许多病害和虫害,这严重影响了甘蓝产量和品质。甘蓝小菜蛾是甘蓝种植区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害虫,其在部分区域有小规模暴发的趋势,目前已逐渐成为甘蓝生产中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就10%多杀霉素悬浮剂对甘蓝小菜蛾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探索。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用量对小菜蛾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持效性差异较大,其中10%多杀霉素悬浮剂每667 m2施用量25 g时对甘蓝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最佳,具有高效性、速杀性、持效期长,对甘蓝作物生长安全,适宜在重庆綦江地区规模推广应用。
  关键词 10%多杀霉素悬浮剂;甘蓝小菜蛾;田间防效;重庆市綦江区
  中图分类号:S436.35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6.030
  綦江区是重庆的南大门,交通便捷,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非常适合甘蓝(Brassica oleracea)栽培,甘蓝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蔬菜品种之一[1]。因其环境适应性强、营养丰富、耐贮藏、产量高、供应期长等优点备受种植户青睐,其被誉为菜中之王、四季佳蔬等称号,在我国普遍栽培,可满足周年供应,同时也解决了綦江区淡季蔬菜供应问题[2]。但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栽培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虫害,为害较重,严重制约了綦江区甘蓝产业的发展,其中甘蓝小菜蛾是甘蓝作物上发生普遍的一种虫害,目前也是甘蓝生产中最难防治的害虫之一[3]。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属鳞翅目菜蛾科,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要害虫,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亿~50亿美元,主要为害甘蓝、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4]。因其生活周期短、繁殖能力强、世代重叠等生物学特性使其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为害严重。其主要以低龄幼虫为害,幼虫在甘蓝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上表层透明小斑点,被风一吹就可形成孔洞,严重时将全叶吃成网状,在甘蓝苗期常会集中心叶为害,影响甘蓝的包心,如不及时防治,将会造成减产,甚至毁种,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的提高[3,5]。
  多杀霉素是一种作用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抗生素类药剂,其对鳞翅目等靶标害虫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并具备良好的环境安全性。然而近些年,杀虫剂在蔬菜上频繁且不合理使用,不但污染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加剧了农药残留,增加了种植户的生产成本,不同程度上影响人们身体健康,而且使小菜蛾产生抗药性并趋于强烈。为了探索在綦江地区如何更高效地防治小菜蛾,本研究开展了10%多杀霉素悬浮剂药剂对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通过不同施用量试验、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比,筛选出更适宜在重庆綦江推广应用的剂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在重庆市綦江区东溪镇上书村11社进行,试验地为露地栽培,土壤肥力中等,常年小菜蛾为害较为严重,甘蓝品种为品种“西元056”。试验药剂10%多杀霉素悬浮剂(江苏邦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施药器械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药剂处理:25 g/667 m2;20 g/667 m2;15 g/667 m2及40 g/667 m2的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以清水作为对照(CK),小区面积为30 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用水量30 L/667 m2。
  甘蓝栽培株行距为 40 cm×60 cm,试验于2020年9月4日第一次施药防治,试验期间甘蓝生育期为结球期。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施肥、生育阶段、株行距等)和植株长势均一,并与当地的栽培措施相一致,另设不施药(清水)的空白对照。在甘蓝小菜蛾处于低龄幼虫(1~2龄)始发盛期施药,傍晚施药,安全间隔期7 d。
  1.3  调查统计
  1.3.1  调查时间和次数
  总共进行4次调查。分别为药前进行1次虫口基数的调查,药后3、7、14 d各调查1次药效,并做记载。
  1.3.2  调查方法
  每个处理选定5个点,每个点固定20株,并做标记统计虫数,药后3、7、14 d调查虫数,并在上午12点前完成观察记载。根据公式(1)(2)分别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虫口减退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100 (1)
  防治效果(%)=(处理虫口减退率-空白处理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处理虫口减退率)×100 (2)
  1.4  对甘蓝作物的安全性评价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药剂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情况,本研究通过对10%多杀霉素悬浮剂、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施药3、7、14 d后与对照(清水)作物进行对比,观察喷施本药剂对作物有无产生药害,是否影响甘蓝作物正常(矮化、褪绿、畸形等)生长。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用量对甘蓝小菜蛾防效
  由表1分析可看出,施药后3 d,15、20、25、40 g/667 m2的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对小菜蛾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62.5%、77.78%、100%和70%。由此可得,施药3 d后25 g/667 m2的10%多杀霉素的防效达到了100%,其防治效果是最高且速杀性强,其次是20 g/667 m2的多杀霉素和40 g/667 m2的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然而施用量在15 g/667m2的多殺霉素的防效是最差的。   施药后7 d,15、20、25、40 g/667m2的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5%、66.67%、100%、70%。可以看出,15 g/667 m2和20 g/667 m2多杀霉素的防效较施药3 d的防效降低了,25 g/667 m2的多杀霉素悬浮剂和40 g/667 m2的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对小菜蛾的防效与施药3 d的防效相同。
  施药后14 d,25 g/667 m2的多杀霉素仍然保持100%的防效,而其他3种处理的防效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20 g/667 m2的多殺霉素的防效为66.67%,40 g/667 m2的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为60%,15 g/667 m2多杀霉素的防效为12.5%,在同时期内的防效是最差的,持效性也是最差的。
  2.2  药物对作物的安全性评价
  在喷施10%多杀霉素悬浮剂每667 m2施用药量15、20、25、40 g的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3、7、14 d后与对照处里3、7、14 d后进行观察比对得出结果,施药后对甘蓝作物没有产生任何药害,也没有影响(矮化、褪绿、畸形等)甘蓝作物的正常生长。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本试验通过对小菜蛾施用15、20、25 g/667m2的10%多杀霉素悬浮剂及40 g/667 m2的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结果表明,4种施用量对小菜蛾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施用量在25 g/667 m2的10%多杀霉素悬浮剂施药3、7、10 d的防效均达到100%,表明其不仅速杀性强,持效性依然很长,且对甘蓝生长安全,其次是20 g/667 m2及40 g/667 m2的32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施药14 d后的药效分别达到70.37%和66.67%。综合以上结果,施用量在25 g/667 m2的10%多杀霉素悬浮剂在綦江地区具有较好的规模推广应用前景。
  3.2  讨论
  在实际生产中农作物的害虫防治常年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长期的不合理用药,导致害虫对多种不同成分的杀虫剂都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从而降低了防治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药利用率,长期以来,已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甘蓝小菜蛾的防治也不例外,目前小菜蛾的防治比较困难,其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所以,降低药剂选择压力是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生产中不仅要注意药剂的交替轮换使用,还应加强3个方面的配套技术应用:1)选育种植抗虫品种;2)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尽可能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大面积连作,推行套作、轮作或改良土壤等以创造一个不利于虫害发生的环境,并做好清园等工作;3)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做到适期适量用药。当每百窝甘蓝上有小菜蛾幼虫达到50~60头时,即为用药防治最佳时期,需立即展开防治,避免盲目用药,减少用药次数[3]。综合采用以上措施,可进一步降低害虫抗药性的发展速度,从而提高杀虫效果,减少农药用量,节约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  黄贤贵.不同药剂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及其安全性评价[J].华东昆虫学报,2008,17(2):97-103.
  [2]  李萍萍,康友明,李大银,等.綦江区蔬菜加工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2,10(1):35-37.
  [3]  张苗,赵飞,张伟,等.阿维菌素微乳剂对甘蓝小菜蛾的田间防效试验[J].2020.40(11):59-61.
  [4]  王兴亮.小菜蛾对多杀霉素和氯虫苯甲酰胺抗性的特征及机理[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5]  陆秋燕.3种杀虫剂对甘蓝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8):  .
  (责任编辑:敬廷桃)
其他文献
摘 要 针对西南丘陵山区黏重土壤条件下土薯分离不佳、收获工序较多等问题,设计了一款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主要由杀秧装置、挖掘装置、往复圆弧敲打机构、多重分离装置、收集装置、履带底盘等组成。确定了整机的工作原理及传动系统,利用SolidWorks對整机进行了三维建模,深入分析了各部件结构及关键参数,并阐述了夹杂马铃薯的土块在升运过程中的碰撞规律。  关键词 马铃薯;联合收获;黏重土壤;土薯分离;往复圆弧
摘 要 正确操作旋耕机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延长旋耕机运行寿命。结合旋耕机的作业特点,简要介绍了正确操作旋耕机的重要价值,提出旋耕机正确作业方法与使用调整技术要点,避免旋耕机在后续运行期间出现严重的故障,进一步满足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需求。  关键词 旋耕机;作业方法;调整技术  中图分类号:S22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
摘 要 当今信息流动速度日益加快,农业信息化在农业领域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不断促进新农村建设及农民增收。在此背景下,以河南省孟州市农业信息化为研究对象,分析孟州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推动孟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现代农业;河南省孟州市  中图分类号:F327;F49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
摘 要 生态公益林具有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是以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一个林种,具有公益性,提供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以广东省九连山林场生态公益林示范区为例,对其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 九连山林场;生态公益林;示范区;建设;广东省连平县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
摘 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耕地撂荒现象日益突出,严重阻碍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入户问询、座谈交流等方式,对重庆市涪陵区28个镇街的耕地撂荒、撂荒地的盘活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铜梁区撂荒地总面积1 052.72 hm2,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1.70%;耕地撂荒原因主要有种植业效益差、农村劳动力缺乏、土地流转监管机制不健全、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等。提出了促进铜梁区撂荒地盘活利用的建议:加强宣传培训,减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自然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破坏现象日益严重,耕地破坏程度鉴定工作应运而生。耕地破坏程度鉴定制度体系建设与完善成为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以湖北省调研情况为基础,总结不同层级已有耕地破坏程度鉴定制度特点,剖析其在认定标准、鉴定机构设置、认定职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湖北省相关配套制度完善提供参考。
摘 要 在我国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为了解决灌溉问题普遍兴建农田水利设施。然而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偏低会造成输水渠道存在结冰问题,进而造成渠堤稳定性差、渗漏损失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切实做好防冰和防冻胀措施。以甘肃省金昌市为例,从灌区输水渠道冻害的类型和表现入手,讨论输水渠道防冰和防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灌区输水渠道的防冰和防冻胀措施。  关键词 输水渠道;防冻胀;灌区;冬季;甘肃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