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国时期清水江漂流木植清赎问题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ing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清水江流域木材水运至洪江扎排中转,再经过沅江到洞庭湖转输全国各地。从锦屏到天柱江面上木材顺流而下,木植易于搁浅散失;洪水季节各木材码头的积木也容易冲散、流失。清朝中期、后期以及民国时期政府陆续制定了一些漂流木清赎办法;民间也制订了一些章程,并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这些规矩的订立和清赎纠纷实际解决过程中体现了“斧印”与木植所有权保护;以此,沿清水江乡民丧失木材经营权后不满情绪得以平息,商人利益、贸易秩序稳定等社会问题得以保护和维护。
其他文献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对于中国梦的助推非常重要。为了理解这种助推,我们必须分别了解正确道路和中国梦的丰富内涵。正确道路包括八个基本要求。中国梦的指标既有硬实
君子作为儒家的理想人格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定:进德与修业,亦即一方面努力提升德行,另一方面在家国天下之中建立事业。在传统社会中,君子之道的主要承担者为士大夫阶层。在庙堂
森林保险是我国农业保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降低受灾损失和为林业改革提供保险保障两方面的作用。本文基于森林保险参与主体林农、保险公司、政府三方构建预期收益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