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开始,上海启动大面积换管工程,预计2010年前所有老旧供水管道将得到改善,因爆管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将大幅缩减。
百年老水管爆管了
2006年9月27日晚上9点,杨树浦路88号门口的路面突然出现数十平方米的破裂带,大量地下水从翘起和塌陷的路基裂缝中喷涌而出。短短数分钟,几百米长的道路汪洋一片。
几公里外,赵智伟的手机铃声突然大作。担任沪东供水管理所虹口养护站站长,他清楚掌握着辖区内所有地下自来水管的情况。接到告急电话,他意识到这次爆管事件很不一般。
从杨树浦水厂一路往西南而行,中国最古老的水管就敷设在这段区域内。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的资料显示,光绪七年(1881年)英商在上海动工兴建杨树浦水厂。同年8月8日,上海敷设下全中国第一根水管,从杨树浦水厂直通英租界,全长9.7公里,管道材质全部从英国进口,专门用于向租界外国侨民供水。
随后,英国人又从杨树浦水厂通往北苏州路、提篮桥、外白渡桥等区域陆续敷设了口径大小不等的水管。一个世纪以来,这些英制老水管一直默默埋藏地下。因管质精良,输水工作百年未停。
如今英国老水管出问题了?!赵智伟有点吃惊,多年来国内老旧水管屡屡发生爆管事故,英制老水管的事故量却屈指可数。
挖开路基,英国水管的模样逐渐显露山水。乌黑的管身和国内管道别无二致,继续深挖,赵智伟发现,考虑到城市变迁带来的路面沉降以及地下泥沙流动,19世纪的施工人员在敷设这条管道时,特意在每个接口下方加设木桩支撑,防止因管道移位引起爆管事故。打开管道内壁,国内七八十年代才开始使用的内衬隔绝技术,在百年前的英国老水管中就已经被广泛使用。工业革命让当年英国精良的铸造工艺走在了世界前端。
杨树浦地区地下泥沙pH值酸性程度不高,加之英制管道比国内制造的更为敦实,管身鲜见腐烂锈蚀的部分,整条老水管保存得相当完好。赵智伟推测,一根制造精良的水管因自身老化因素导致爆管的可能性相对低微,很可能是外力因素导致爆管。"爆管发生在晚上九十点钟,正好是土方车、槽罐车大量通行这段路面的高峰期。由此推断,爆管是受路面连续重压导致。"
和这些偶有发作的英制老水管相比,国产水管几乎天天都在给抢修公司惹麻烦。现在上海地下敷设的300毫米口径以上干线自来水管道总长度超过1万公里,其中200多公里的管道是在1949年以前敷设并使用至今的,使用年限已超过50年。另外上世纪50年代尤其是"大跃进"全民大炼钢铁时期铸造的材质低劣的自来水管约700公里也都敷设进了上海的大街小巷,400公里水管管道内甚至都没有内衬隔绝。"大部分发生问题的水管都是那段时间的产品。"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李春晖经济师说,地下水管爆管严重的会向上冲毁路面,造成相关路段的交通中断,向下冲散地下泥沙导致路面塌陷。一旦发生爆管,流失的水量就可能达到几吨甚至几百吨。
和显性的爆管事故相比,隐性的水管内锈"二次污染"症状也是一座城市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追根溯源可至古文明早期,含铅或铅制的水管就已经在西南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希腊和庞贝古城中广泛应用。相传古罗马城的供水管道全部用铅制成,随着时间流逝,铅逐渐被锈蚀。长期使用这种铅水管的罗马人因此智力下降,以至于到公元5世纪时,他们缺乏应付帝国内外危机所必要的智力,最终导致了帝国的衰败。
如今,上海地底下存在着几百公里运行状况不佳的水管,缺乏内衬,锈蚀严重,即使自来水厂的"出厂水"达到高标准,也会在老化的管道中形成水质的"二次污染"。2004年开始,上海启动大面积换管工程,对"服役"时间超过50年的地下自来水管道实施"强制退休"制度,包括掘开路面的"透明"换管工程和路面交通繁忙的地下非开挖内衬管技术改造。预计2010年前所有老旧供水管道将得到改善,因爆管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将大幅缩减。
小水表故事
上海大面积更换老旧管道,因此而节约的水量数字巨大。
实际上换管只是节水的第二乐章。近年北京等城市开始实施总表分装工程,而上海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领全国之先,2006年统计的结果是上海家庭的总表分装率已达到90%以上。
"居民节水意识可以从分表安装后的用水量上得到反馈,普遍的数据是前后相比用水量节约了20%到25%。"李春晖说。
25%!相当于每家每户一个月里有一个星期不用水。没有人可以这样生活。生活在上海老弄堂石库门,或者由老办公楼改建成住宅大楼的居民,都曾经历过这样一道特殊的风景线:电表分装,水表合用。这种现象直接导致水与电的使用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楼道里蛛网密布却没有一盏公用路灯,每家每户都从各自家中拉出电线,接上自己家的路灯,频繁进出也绝对不会发生忘记关灯的浪费事件。而合用的水表,算费方法是将总费用按人头计算平摊到每户居民,潜规则人人心知肚明:"多用是用大家的,少用就是让别人占了便宜"。
"那时候几户人家用一个公用水池,谁家洗衣用水多了,谁家这个月住了几个客人,大家都盯着看。"李玲群1982年结婚后就搬进了仙霞西路的老公房,十几年来一直用的都是供水总表。住过老房子的人都知道,邻里彼此都熟识,下雨帮忙收件衣服,热水烧开了帮忙叫一声,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可这些都不妨碍大家在用水时"亲兄弟明算账"。"洗衣服搓肥皂基本不关水,洗碗洗菜水就开着冲,有时候洗个碗要放水斗里冲上一刻钟,后面等着用水的咕哝两句,洗碗的回一句’又不是不付水费’。哪个月要是谁家里住了几天客人,或者周末回娘家来的人多了,算水费的时候就要加算半个人头。脸皮没有撕破,但心里总是不高兴的。多付了水费就更要多用水。"李玲群说,那时候有个邻居一星期要洗三次澡,大家竟然也会觉得过分。合用水表非常不方便,邻里关系常常因此显得很微妙。
2005年,自来水市南公司总表分装工作进驻小区,将所有合用水管划分到每家每户。公用的水斗按照合用居民数分装水龙头,每户居民都装上了自己的小水表。从合用变成了独用,居民的节水意识"毫无理由"地突然高涨。李玲群从那以后再也没看见哪家洗碗洗菜前还要开着水哗哗冲上半天,也没有人再去过问这个月哪家是不是多住了几个人。几十年的生活习惯一朝改变,原因实在是很简单。
"装小水表对我们自来水公司来说是个’赔本’的买卖。居民独门独户用水后开始节约,我们的水费收入自然就大幅缩水。"李春晖说,上海目前水费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0.57%,自来水价格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排第23位。
节水难题
2006年3月14日上午,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在北京举行,席间一位记者在就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向总理提问时,情绪激动地表示"上海的水是黄的,已经到了’简直不能吃’的地步"。
3月15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及上海市水务局做出回应:上海市政府累计投资50多亿元用于城市供水水质的保障,个别地方出现的自来水发黄,主要是水管老化产生的铁锈,或者是新安装的水管质量不够好,该记者说法以偏概全,上海饮用水水质完全符合并优于国家标准,根本不存在无法饮用的问题。
上海饮用水水质是否达标毫无争议,但水流发黄却是一些居民遭遇的困境。"’毛细血管’堵塞的确会带来水流混浊的情况,尤其是一些抗腐蚀性能较差的镀锌铁管,一晚上过后,水龙头里可以放出一盆黄水。"李春晖承认,上海在大力推进地下老旧水管换管工程的同时,也发现大量从管道支线进入居民大楼各家各户的毛细小水管在使用8到10年后就存在着内壁锈蚀情况。
但凡装修过新居的市民都知道,水管埋设大多采取隐蔽工程,或敷设于地板下方,或穿墙而过。自来水公司提供的水管只接入大楼,居民室内敷设的水管一般都另行购置。受价格因素引导,一些居民选择的是质量低劣、抗腐蚀性差的镀锌白铁管。这些水管在使用几年后就会出现内壁锈蚀,严重时可将整根水管堵塞,于是水流泛黄,水量变小。要解决,就要换管,但实际上很少有居民愿意撬起自家的地板,拆破墙面。对此,自来水公司也绞尽脑汁,想出两种替代方法。一是在大楼外另新建水管,旧管保留但废弃不用。另一种方法将旧管锯开,从一端打入砂粒和强压缩空气,砂粒借助管道内空气的强压高速运动,和管壁锈蚀物摩擦,从而达到去锈疏通的目的。但这一方法治标不治本,旧管锈蚀依然会在数年后再次发生,同时成本也不低廉,视管道长短粗细及锈蚀情况不定,价格从几百至千元不等,几乎抵得上更换新管的价格。
居民大楼换管需要物业、业主双方配合,只要任何一方出现问题,换管工作就很难继续,清理"血栓"的进展不尽如人意。对此,建设部等四部委发文明确从2000年起禁用镀锌管。上海在90年代后期建造的居民楼里已普遍改用PVC等铜塑复合型水管,这类水管管壁不易锈蚀,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将不存在毛细血管堵塞问题。
上海供水120多年来,居民用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杨树浦水厂供水之初,只有租界及部分侨民可以喝上自来水,大量上海本地居民依然饮用的是井水、河水。解放前几年,上海开始建造供水站,在居民聚集地敷设水管,集中供水。居民需要向"水老板"或者"水霸"购买"水筹子",一个铜板可以买回两铅桶自来水。多至一百多户人家,少到二三十户,就可拥有一个供水站。饮用自来水的范围大幅扩大,上海居民从此告别饮用井水、河水的历史,大大减少了因饮用井水、河水感染疾病的几率。但当时居民购买的自来水仅够饮用,基本生活用水依然依靠着井河水。1949年后,供水站建造大大加快,全上海遍布五六千座供水站,触角伸及所有的老弄堂、棚户区。到70年代末,水管敷设进户,开始逐步取消供水站,90年代初最后一个供水站被拆除。时代的发展,供水的更新换代,城市居民用水历经几次质的飞跃。如今城市供水管网维系着一座城市的正常运转,城市节水正成为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文明标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