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因东方禅文化而出名
东方禅文化因他而传播
别人拍佛,是站在寺院之外,仓仓促促,想拍,却拍不清楚;他拍佛,是佛在心中,从从容容,由内向外,看透人间百态。
一幅摄影作品透出的力量,可以改变人生。
2003年,杭州摄影师张望收到了一封来自新加坡的邮件:曾任英联邦财政部部长助理的安德鲁在网络上看到张望拍摄于天台山的佛门作品后,从光影之中找到了灵魂的最后归宿,他真诚地希望张望能介绍他到中国天台山佛学院出家!
安德鲁一再强调,自己已经年过半百、有着两次周游世界的经历,做出这样的决定绝非肤浅的冲动。张望的佛门作品,从人性与佛性交融的角度介绍佛教,其中传递出的艺术美感和氛围,恰恰和他追求的人生境界相符。正因为那些作品,坚定了他出家的信心。在和张望通信的时候,安德鲁已经做过多方调查,并且开始学习汉语、吃素打斋……
外国人到中国出家,面临着繁多的审批手续和极大的困难,相关部门接到张望的介绍后,经过讨论,同意安德鲁以『编外和尚』身份在天台山佛学院居住数年以适应这里的生活。这期间,张望的镜头全过程记录了这个传奇故事。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宗教局正式批准安德鲁在中国出家。一个自小接受西方文化教育的人,就这样把下半生交给了中国。之后,安德鲁对张望说:『你可以说是我的恩人。』
被安德鲁称为『恩人』的张望,原本是杭州一位普通摄影师,因其拍摄题材的特殊性,让他的人生经历迥异于他人,而真正让人认可的,是他弥漫着淡淡悠悠江南气息的作品,是九年来他守得寂寞的拍摄历程,是他从商海到佛门的传奇经历。
他是 『独立艺术家』——在考入中国美术学院读书的日子里,因为了解了凡高等世界级艺术家生活窘迫、贫病交加而英年早逝的经历,他决定毕业后先到深圳从商——不是为了做老板,而是为从事艺术积累资金。文人的天真,让他给自己定下了两年挣够今后生活费的计划,但由于缺乏商人的算计,短期赚大钱的计划一再被拖延。到深圳的第十年,有了一定经济积累的他,毅然将企业无偿转赠他人并回到杭州从事艺术创作。之后多年的拍摄,用的都是在深圳赚到的生活费。
他是一介布衣——当很多人走上『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时,他却放弃了受邀到高校当摄影系主任的机会,放弃了做公务员的机会……但上天是公平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这真正沉下心进行创作的几年,他收获了国内外无数个奖项,并最终摘得了中国摄影界最高奖项——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而浙江这样一个重视文化的大省也破格授予他副高级职称。
他是『艺术狂想者』——人的一生有几个十年?他却耗费近十年时间深入佛教寺院,追随苦行僧去往远方,与法师们坐禅修法,与高僧挑灯论道聆听教诲…… 时间、心灵的积淀,让他内心那文人的自信无限放大,为了拍出不一样的作品,他远涉重洋前往世界级艺术博物馆参观学习。他要拍出别人没有的艺术风格,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对别人而言,这也许是狂想,对他而言,只是通向理想的阶梯。
『九』有完成、圆满之意,张望深入佛门九年,拍出了让人称好的作品。他的经历,给我们以启发:只要你有一颗真诚的心,如假以时日,定见成果。
对话张望
你拍摄佛门的经历?
我的故乡浙江天台县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诞生地,我曾断断续续隐居于天台山佛学院三年,潜心中国佛门摄影并得到了一定认可。
2002年,灵隐寺邀请我为寺里进行全方位的图片拍摄,以用于宣传。我当即应承下来并开始了自天台山之后再一次持续三年、如梦似幻的佛门岁月。
灵隐寺最初仅仅是计划用一个星期或半个月时间,记录性地拍摄一些风光与建筑图片。而这样著名的佛教禅宗大丛林这样简单地拍未免太可惜了。我与寺里沟通,表示愿以自己全部的精力与相当的时间,为灵隐寺拍摄一批精品,最终得到了寺里的认可与支持。从此自客房移住方丈楼,一拍就是三年。
在佛门拍摄了这么久,会不会皈依?
不会的,佛家讲究心灵的信仰、禅文化的美感和给生活带来的智慧。
佛教文化的美使我迷醉,我通过镜头使观众也获得这种享受,自乐乐人。但佛家五戒要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而作为摄影人,应酬喝酒乃不可避免。
况且,佛门如同外界,若不能正确面对则同样有困难也存在痛苦。所以,我既不是居士,也不会落发。在佛家九年,感悟佛教文化,接受方丈的熏陶,比常人更有信心去面对艺术创作中的种种困难。
《觉者》(图)
佛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无比光辉灿烂,它象征宇宙最高的智慧与最圆满的功行,这幅作品的色调在现实中是找不到的,是我对现实场景的一种主观升华和创造。拍摄时用了高坚滤镜,后期又将杂乱的屋顶虚化掉。
《轮回》
作品的色调在冷雨秋叶基础上作了暖色调整,画面呈现出灿烂的色彩效果,以此表达一种思考——自然界万物最灿烂之日,为何就是将要委地之时?
对话张望
你常用的拍摄器材?
较常使用的是哈苏503CW相机,胶片大部分采用柯达E100VS反转片。因为我想将之拍成精致典雅的高档艺术作品,而当时大部分数码相机影像素难以达到我的要求,大画幅相机又太笨,难以满足有时我抓拍的要求。而选择柯达E100VS反转片的原因,是因其色彩饱和度及偏暖的调子,较符合我对佛教色彩的内心追求。
你的作品中为何有很多都是掩映在『风光』的外衣下?
数年来的学习使我粗浅地感悟到佛法教义中『空』字的含义——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也就决定了我的拍摄主题词:空灵、虚幻、洁雅、圆融、悠远、恬淡、出世。
然而,如何用摄影表现佛法的义理呢?若直接拍摄巨大的殿宇,或全景或鸟瞰,大则大矣,画面会太实太堵,纯属记录图像而无艺术性。
佛门崇尚空灵恬淡,世俗之强冲击力的拍法体现不了这种禅意之美。因此,寺中那令人神往的风光就成了表现我内心感悟的载体与手段。
某天,我蒙藏主法师慈悲特许,带着摄影器材上了藏经楼。到了楼上,我为眼前景象吸引:大厅正中端坐着一尊雕刻精美的佛像,佛像外边的玻璃窗为对面外景树木殿宇的反射,景色与佛像相叠映,产生了亦真亦幻的奇异景象;锃亮的地板在光线下呈现出五彩变幻、光怪陆离的奇特色泽。这使我顿感与佛法解释现实世界的义理相合,必能产生有佛教意韵的视觉作品。
东方禅文化因他而传播
别人拍佛,是站在寺院之外,仓仓促促,想拍,却拍不清楚;他拍佛,是佛在心中,从从容容,由内向外,看透人间百态。
一幅摄影作品透出的力量,可以改变人生。
2003年,杭州摄影师张望收到了一封来自新加坡的邮件:曾任英联邦财政部部长助理的安德鲁在网络上看到张望拍摄于天台山的佛门作品后,从光影之中找到了灵魂的最后归宿,他真诚地希望张望能介绍他到中国天台山佛学院出家!
安德鲁一再强调,自己已经年过半百、有着两次周游世界的经历,做出这样的决定绝非肤浅的冲动。张望的佛门作品,从人性与佛性交融的角度介绍佛教,其中传递出的艺术美感和氛围,恰恰和他追求的人生境界相符。正因为那些作品,坚定了他出家的信心。在和张望通信的时候,安德鲁已经做过多方调查,并且开始学习汉语、吃素打斋……
外国人到中国出家,面临着繁多的审批手续和极大的困难,相关部门接到张望的介绍后,经过讨论,同意安德鲁以『编外和尚』身份在天台山佛学院居住数年以适应这里的生活。这期间,张望的镜头全过程记录了这个传奇故事。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宗教局正式批准安德鲁在中国出家。一个自小接受西方文化教育的人,就这样把下半生交给了中国。之后,安德鲁对张望说:『你可以说是我的恩人。』
被安德鲁称为『恩人』的张望,原本是杭州一位普通摄影师,因其拍摄题材的特殊性,让他的人生经历迥异于他人,而真正让人认可的,是他弥漫着淡淡悠悠江南气息的作品,是九年来他守得寂寞的拍摄历程,是他从商海到佛门的传奇经历。
他是 『独立艺术家』——在考入中国美术学院读书的日子里,因为了解了凡高等世界级艺术家生活窘迫、贫病交加而英年早逝的经历,他决定毕业后先到深圳从商——不是为了做老板,而是为从事艺术积累资金。文人的天真,让他给自己定下了两年挣够今后生活费的计划,但由于缺乏商人的算计,短期赚大钱的计划一再被拖延。到深圳的第十年,有了一定经济积累的他,毅然将企业无偿转赠他人并回到杭州从事艺术创作。之后多年的拍摄,用的都是在深圳赚到的生活费。
他是一介布衣——当很多人走上『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时,他却放弃了受邀到高校当摄影系主任的机会,放弃了做公务员的机会……但上天是公平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这真正沉下心进行创作的几年,他收获了国内外无数个奖项,并最终摘得了中国摄影界最高奖项——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而浙江这样一个重视文化的大省也破格授予他副高级职称。
他是『艺术狂想者』——人的一生有几个十年?他却耗费近十年时间深入佛教寺院,追随苦行僧去往远方,与法师们坐禅修法,与高僧挑灯论道聆听教诲…… 时间、心灵的积淀,让他内心那文人的自信无限放大,为了拍出不一样的作品,他远涉重洋前往世界级艺术博物馆参观学习。他要拍出别人没有的艺术风格,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对别人而言,这也许是狂想,对他而言,只是通向理想的阶梯。
『九』有完成、圆满之意,张望深入佛门九年,拍出了让人称好的作品。他的经历,给我们以启发:只要你有一颗真诚的心,如假以时日,定见成果。
对话张望
你拍摄佛门的经历?
我的故乡浙江天台县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诞生地,我曾断断续续隐居于天台山佛学院三年,潜心中国佛门摄影并得到了一定认可。
2002年,灵隐寺邀请我为寺里进行全方位的图片拍摄,以用于宣传。我当即应承下来并开始了自天台山之后再一次持续三年、如梦似幻的佛门岁月。
灵隐寺最初仅仅是计划用一个星期或半个月时间,记录性地拍摄一些风光与建筑图片。而这样著名的佛教禅宗大丛林这样简单地拍未免太可惜了。我与寺里沟通,表示愿以自己全部的精力与相当的时间,为灵隐寺拍摄一批精品,最终得到了寺里的认可与支持。从此自客房移住方丈楼,一拍就是三年。
在佛门拍摄了这么久,会不会皈依?
不会的,佛家讲究心灵的信仰、禅文化的美感和给生活带来的智慧。
佛教文化的美使我迷醉,我通过镜头使观众也获得这种享受,自乐乐人。但佛家五戒要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而作为摄影人,应酬喝酒乃不可避免。
况且,佛门如同外界,若不能正确面对则同样有困难也存在痛苦。所以,我既不是居士,也不会落发。在佛家九年,感悟佛教文化,接受方丈的熏陶,比常人更有信心去面对艺术创作中的种种困难。
《觉者》(图)
佛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无比光辉灿烂,它象征宇宙最高的智慧与最圆满的功行,这幅作品的色调在现实中是找不到的,是我对现实场景的一种主观升华和创造。拍摄时用了高坚滤镜,后期又将杂乱的屋顶虚化掉。
《轮回》
作品的色调在冷雨秋叶基础上作了暖色调整,画面呈现出灿烂的色彩效果,以此表达一种思考——自然界万物最灿烂之日,为何就是将要委地之时?
对话张望
你常用的拍摄器材?
较常使用的是哈苏503CW相机,胶片大部分采用柯达E100VS反转片。因为我想将之拍成精致典雅的高档艺术作品,而当时大部分数码相机影像素难以达到我的要求,大画幅相机又太笨,难以满足有时我抓拍的要求。而选择柯达E100VS反转片的原因,是因其色彩饱和度及偏暖的调子,较符合我对佛教色彩的内心追求。
你的作品中为何有很多都是掩映在『风光』的外衣下?
数年来的学习使我粗浅地感悟到佛法教义中『空』字的含义——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也就决定了我的拍摄主题词:空灵、虚幻、洁雅、圆融、悠远、恬淡、出世。
然而,如何用摄影表现佛法的义理呢?若直接拍摄巨大的殿宇,或全景或鸟瞰,大则大矣,画面会太实太堵,纯属记录图像而无艺术性。
佛门崇尚空灵恬淡,世俗之强冲击力的拍法体现不了这种禅意之美。因此,寺中那令人神往的风光就成了表现我内心感悟的载体与手段。
某天,我蒙藏主法师慈悲特许,带着摄影器材上了藏经楼。到了楼上,我为眼前景象吸引:大厅正中端坐着一尊雕刻精美的佛像,佛像外边的玻璃窗为对面外景树木殿宇的反射,景色与佛像相叠映,产生了亦真亦幻的奇异景象;锃亮的地板在光线下呈现出五彩变幻、光怪陆离的奇特色泽。这使我顿感与佛法解释现实世界的义理相合,必能产生有佛教意韵的视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