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球化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已经开始了新经济产业的发展,不断在产业发展战略上进行调整,紧密加强和东亚国家的强强合作,结合中国实际国情进行产业区域的快速发展。新经济的产业发展无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难点和重点。本篇文章总结了新经济区域发展的基本动向和高技术经济产业的可行性,以供同行业朋友相互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国新经济产业 区域发展动向 可行性
目前我国产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于新经济产业,新经济对我国经济在发展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新经济是一种在知识、网络和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经济,实质就是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新经济的核心就是领域内所有高科技的创新。在全球化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国不得不面对国情、面对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依靠先进的科技对区域发展方向进行掌握,最终实现中国各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新经济区域发展的基本现状
发达国家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高新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新经济是一种在知识、网络和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经济,实质就是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新经济的核心就是领域内所有高科技的创新。我国虽然略有落后,但发展形势良好。中国产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信息知识产业方向发展和转变,对人才资源积聚利用,依靠科技的进步,促进科技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区逐渐将高新技术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导向。利用新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成为了中国在进行经济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动机。在我国的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点是资源依赖型比较弱的医药和生物產业、新材料产业和信息化产业;渤海地区主要发展制造业、信息产业、航空产业和医药产业;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发展医药产业、信息产业和生物产业、环保产业及能源产业;中国的西部地区主要发展生物产业、环保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等;中部地区主要发展信息产业、电子通信制造和高技术产业。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各个地区基本上都在提倡生物产业、信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在区域基本上产业结构上是一致的。从理论上来说,就算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发达国家,在产业上的分工也是不同的。实际上,在我国,由于地区之间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本身就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对于这种趋同的产业结构的提出,能否符合我国各区域的基本条件还在分析和考察。我们将对各个区域在新经济结构发展动向进行可行性的分析。相关领域要根据各区域的不同实际情况,进行符合区域发展现状的创新产业发展,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中国新经济区域动向发展的可行性
依据我国高技术的产业发展过程,主要将产业在部门上进行了4个水平的划分,即技术转移型、资源依赖型、技术创新型和技术提升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创新型产业的发展主要靠研发人员和资金投入,就要对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区域进行选择;技术提升型产业发展要在工业基础比较稳定的区域进行;技术转移型在产业发展上要对先进技术加以引用,同时对本区域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进行产品的加工创造;对于技术型的产业发展,要在拥有一定技术和行业基础上的区域进行选择;对于资源的依赖型产业来说,在区域上要依靠实际的资源状况,在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进行分布。
所以说中国各个区域在发展基础上不同,进而导致了区域发展的差异化。每一个地区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经济产业的发展,要因地适宜,符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所以,对各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和了解是新经济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每一区域发展的自身优势。
(一)东南沿海地区
对于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东南沿海地区来说,本身具有很大的交通和物流优势,商业的氛围比较浓厚,所以和外界的交流比较便利,更利于这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作为我国独特地域的综合体,珠三角是国家批准的新经济产业带之一,带动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已经成为了发展快、规模大、产品出口比例大的金三角产业。和长三角比较来说,这个区域的资源比较缺乏,没有传统的工业作为基础,技术型人才缺乏。所以,这个区域最符合实际的就是通过发展技术来进行产业的转移,将技术创新产业作为辅助发展,逐步发展为高技术的商贸产业中心。
(二)东北地区
中国的东北地区在农业发展上有着优越的生产条件、工业基础比较雄厚、矿产资源比较丰富,耕地区域肥沃等优势。传统的技术水平很高,因为有大量高校的存在,以及发达的交通设施,也就在一定时间内带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但是随后的几十年间,产业出现了滞后发展,经济开始下滑。设备在生产过程中逐渐老化,最后造成了竞争力逐渐下降。之所以选择对东北区域进行资源的开发和技术创新,是因为在重大的装备方面上,东北区在产业人才和科研上,仍旧有很大的优势。因此,东北区要结合自己内在的优势进行创新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长江三角洲地区
气候适宜,自然区域条件较为优越的长三角地区,在我国是经济的重要核心区域之一。教育文化事业、科技和经济都比较强大,交通设施相对完善,其是比较重要的商贸一流。在长江三角洲,各地区和城市间的差距不是很大,在人文和自然环境上也是很类似。经过学者的研究和考察,这个区域重点适合创新型产业的发展,比如说生物产业、光电子的设备产业,但是这个地区不适合航空制造业的发展。
(四)环渤海地区
在我国的环渤海区域,其本身的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基础也是非常雄厚的,所以有很多的院校和科研机构在这里汇聚。虽然我国的经济在比重上很受重视,但是由于民营经济的日趋不前,甚至后退,商业气氛不是很浓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考虑到环渤海区域的实际地理条件,比较适合仪表制造业,、电子制造、软件业的创新发展。所以各地区要根据实际的资源情况进行创新产业发展,对经济产业在发展上提供方向。
(五)中西部地区
中部地区的环境容量很大,生态环境比较好,占有科教和资源优势。但是由于中部地区的人才外流,资本量不足等现象比较严重,所以适合传统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的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人力的资本不足,生态环境都相对很差。在我国西部的发达地区虽然已经出现了高技术企业,但由于本身的规模很小,所以要实现高技术的创新发展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所以因此,西部地区要根据实际的资源情况进行创新产业发展,不适合信息产业的发展,在新材料和能源产业以及药业产业发展方面更加侧重。
三、总结
新经济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区域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相关领域要根据各区域的不同实际情况,进行符合区域发展现状的创新产业发展,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实践证明,不是每一个区域都适合相同产业的发展,对经济产业的发展要根据自身区域的相对优势。结合自己内在的优势进行创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各地区要根据实际的资源情况进行创新产业发展,对经济产业在发展上提供方向,以此来提升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铮,何琼,谢书玲,陈建国. 中国新经济产业区域发展动向的可行性分析[J].科研管理,2007(03)
[2]王铮,李刚强,谢书玲,杨念,闫丹. 中国新经济产业区域专业化水平分析[J].地理学报,2007(08)
[3]谢书玲. 结合GIS的新经济产业地理计算模型研究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05)
[4]苏迎平. 生态文明视角下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演变内在机理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2(10)
[5]韩艳红. 我国欠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06)
[6]贾卓. 中国西部城市群产业演变及优化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13(05)
关键词:中国新经济产业 区域发展动向 可行性
目前我国产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于新经济产业,新经济对我国经济在发展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新经济是一种在知识、网络和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经济,实质就是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新经济的核心就是领域内所有高科技的创新。在全球化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国不得不面对国情、面对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挑战、依靠先进的科技对区域发展方向进行掌握,最终实现中国各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新经济区域发展的基本现状
发达国家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高新经济的产业化发展,新经济是一种在知识、网络和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经济,实质就是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新经济的核心就是领域内所有高科技的创新。我国虽然略有落后,但发展形势良好。中国产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信息知识产业方向发展和转变,对人才资源积聚利用,依靠科技的进步,促进科技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区逐渐将高新技术的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导向。利用新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成为了中国在进行经济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动机。在我国的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点是资源依赖型比较弱的医药和生物產业、新材料产业和信息化产业;渤海地区主要发展制造业、信息产业、航空产业和医药产业;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发展医药产业、信息产业和生物产业、环保产业及能源产业;中国的西部地区主要发展生物产业、环保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等;中部地区主要发展信息产业、电子通信制造和高技术产业。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各个地区基本上都在提倡生物产业、信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在区域基本上产业结构上是一致的。从理论上来说,就算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发达国家,在产业上的分工也是不同的。实际上,在我国,由于地区之间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本身就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对于这种趋同的产业结构的提出,能否符合我国各区域的基本条件还在分析和考察。我们将对各个区域在新经济结构发展动向进行可行性的分析。相关领域要根据各区域的不同实际情况,进行符合区域发展现状的创新产业发展,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中国新经济区域动向发展的可行性
依据我国高技术的产业发展过程,主要将产业在部门上进行了4个水平的划分,即技术转移型、资源依赖型、技术创新型和技术提升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创新型产业的发展主要靠研发人员和资金投入,就要对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区域进行选择;技术提升型产业发展要在工业基础比较稳定的区域进行;技术转移型在产业发展上要对先进技术加以引用,同时对本区域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进行产品的加工创造;对于技术型的产业发展,要在拥有一定技术和行业基础上的区域进行选择;对于资源的依赖型产业来说,在区域上要依靠实际的资源状况,在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进行分布。
所以说中国各个区域在发展基础上不同,进而导致了区域发展的差异化。每一个地区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新经济产业的发展,要因地适宜,符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所以,对各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和了解是新经济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每一区域发展的自身优势。
(一)东南沿海地区
对于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东南沿海地区来说,本身具有很大的交通和物流优势,商业的氛围比较浓厚,所以和外界的交流比较便利,更利于这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作为我国独特地域的综合体,珠三角是国家批准的新经济产业带之一,带动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已经成为了发展快、规模大、产品出口比例大的金三角产业。和长三角比较来说,这个区域的资源比较缺乏,没有传统的工业作为基础,技术型人才缺乏。所以,这个区域最符合实际的就是通过发展技术来进行产业的转移,将技术创新产业作为辅助发展,逐步发展为高技术的商贸产业中心。
(二)东北地区
中国的东北地区在农业发展上有着优越的生产条件、工业基础比较雄厚、矿产资源比较丰富,耕地区域肥沃等优势。传统的技术水平很高,因为有大量高校的存在,以及发达的交通设施,也就在一定时间内带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但是随后的几十年间,产业出现了滞后发展,经济开始下滑。设备在生产过程中逐渐老化,最后造成了竞争力逐渐下降。之所以选择对东北区域进行资源的开发和技术创新,是因为在重大的装备方面上,东北区在产业人才和科研上,仍旧有很大的优势。因此,东北区要结合自己内在的优势进行创新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长江三角洲地区
气候适宜,自然区域条件较为优越的长三角地区,在我国是经济的重要核心区域之一。教育文化事业、科技和经济都比较强大,交通设施相对完善,其是比较重要的商贸一流。在长江三角洲,各地区和城市间的差距不是很大,在人文和自然环境上也是很类似。经过学者的研究和考察,这个区域重点适合创新型产业的发展,比如说生物产业、光电子的设备产业,但是这个地区不适合航空制造业的发展。
(四)环渤海地区
在我国的环渤海区域,其本身的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基础也是非常雄厚的,所以有很多的院校和科研机构在这里汇聚。虽然我国的经济在比重上很受重视,但是由于民营经济的日趋不前,甚至后退,商业气氛不是很浓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考虑到环渤海区域的实际地理条件,比较适合仪表制造业,、电子制造、软件业的创新发展。所以各地区要根据实际的资源情况进行创新产业发展,对经济产业在发展上提供方向。
(五)中西部地区
中部地区的环境容量很大,生态环境比较好,占有科教和资源优势。但是由于中部地区的人才外流,资本量不足等现象比较严重,所以适合传统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的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人力的资本不足,生态环境都相对很差。在我国西部的发达地区虽然已经出现了高技术企业,但由于本身的规模很小,所以要实现高技术的创新发展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所以因此,西部地区要根据实际的资源情况进行创新产业发展,不适合信息产业的发展,在新材料和能源产业以及药业产业发展方面更加侧重。
三、总结
新经济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区域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相关领域要根据各区域的不同实际情况,进行符合区域发展现状的创新产业发展,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实践证明,不是每一个区域都适合相同产业的发展,对经济产业的发展要根据自身区域的相对优势。结合自己内在的优势进行创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各地区要根据实际的资源情况进行创新产业发展,对经济产业在发展上提供方向,以此来提升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铮,何琼,谢书玲,陈建国. 中国新经济产业区域发展动向的可行性分析[J].科研管理,2007(03)
[2]王铮,李刚强,谢书玲,杨念,闫丹. 中国新经济产业区域专业化水平分析[J].地理学报,2007(08)
[3]谢书玲. 结合GIS的新经济产业地理计算模型研究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05)
[4]苏迎平. 生态文明视角下县域经济产业结构演变内在机理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2(10)
[5]韩艳红. 我国欠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06)
[6]贾卓. 中国西部城市群产业演变及优化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