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准分子激光术后远期角膜知觉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ping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角膜瓣蒂止上方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Superior-hinged LASIK,S-H-LASIK)及角膜瓣蒂止鼻侧的LASIK(Nasal-hinged LASIK,N-H-LASIK)术后远期角膜知觉的改变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93例186只眼接受近视激光手术患者,其中PRK58只眼、N-H-LASIK102只眼、S-H-LASIK26只眼,随访3~10年,检测干跟症相关指标中央角膜知觉(CCS),对获得的数据差异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角膜触觉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1)PRK、N-H-LASIK、S-H-LASIK术后出现半数CCS改变的时间是3462、2721、1383d.(2)角膜触觉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患者的年龄(OR=0.965,95%CI:0.938~0.992)、术前等量球镜(OR=1.385,95%CI:1.149~1.669)、术前平均角膜曲率(OR=1.392,95%CI:1.088~1.780)、术后平均角膜曲率(OR=0.881,95%CI:0.781~0.994)、角膜切削厚度(OR=1.028,95%CI:1.009~1.047).(3)N-H-LASIK手术引起角膜触觉改变的可能性是PRK手术方法的96.074倍(95%CI:12.090~763.451),S-H-LASIK手术引起角膜触觉改变的可能性是PRK手术方法的633.364倍(95%CI:61.807~6490.401).结论 近视激光手术可以导致患者术后远期角膜知觉的下降;相对于PRK手术,LASIK手术尤其是角膜瓣的蒂位于上方者,是术后角膜知觉下降的高危因素,其他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手术中激光切削的角膜组织面积和深度有关

其他文献
临床医师学习循证医学知识和进行循证临床实践时,常常分不清Meta分析、系统综述以及传统的文献综述这三类重要的文献,此文详细解释了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并对如何撰写和应用这些论文做以介绍。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视功能损害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对北京市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通过现场问卷调查、视功能检查、裂隙灯检查、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血压、体重、身高、随机血糖等检查,获得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并应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评价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 德胜社区管
目的 评估白内障手术植入负球差设计的非球面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IOL)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取112例(152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被分为三组,第一组植入TecnisZ9003IOL(美国 AMO 公司),第二组植入AcrysofIQIOL(美国Alcon公司),第三组植入HQIOL(法国Hexavision公司).于术后一周、一月、三月分别检测裸眼视力、
男,18岁.于2008年11月10日因眼痛,视物不清来诊.1周前曾在我院行双眼LASIK手术,术前右眼004(-9.00D-1.50D×180=1.0);左眼0.06(-9.50D-1.00D×180=-1.0).当时手术顺利,用Moria Ⅱ 110刀头,术后第1天未来复诊.述当晚右眼疼痛,流泪明显,且无外伤史.
期刊
患者女,68岁.右眼红、痛,异物感、畏光、流泪1周于门诊就诊.发病前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检查:视力0.6,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上皮弥散灰白色点状浸润灶,病变区角膜增厚,后弹力层少量皱褶,内皮层粗糙,有细小色素性状KP(++),房水闪辉(+),未见渗出,瞳孔直径约3.0mm,直接光反射存在,晶体混浊,眼底(-),眼压12.6mmHg.诊断为:右眼病毒性角膜炎,予以阿昔洛韦滴眼液,可乐必妥滴眼液
期刊
目的 通过Sirius角膜地形图仪测量LASIK和LASEK术后角膜后表面,分析其变化特点,评价各因素对角膜后表面变化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入选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在宁波第一医院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患者,其中LASIK手术37例(74眼),LASEK手术26例(52眼),术前应用Sirius角膜地形图仪测量每眼,并完善术前常规检查,记录相关数值.记录患者术中的切削深度、切削比例、
目的 通过超声诊断学检测方法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对前房参数引起的改变.方法 利用A超和UBM进行术前术后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ICL后间隙等参数进行测量,同时记录术前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数据.结果 A超测量中,前房深度术后(2.54±0.21)mm比术前(3.40±0.30)mm变浅(t=22.648;P≤0.01);晶状体厚度术后(4.50±0.55)mm较术前
期刊
目的 研究分析病理性近视患者黄斑区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图像特征.方法 对122例(238只眼)病理性近视患者行黄斑区OCT检查.患者屈光度数为-6.00~-32.00 D.结果 OCT检查黄斑区正常者11只眼(4.6%),黄斑区神经上皮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光带反射不均匀及萎缩变薄者211只眼(88.7%);黄斑裂孔31只眼(13.0%),其中合并视网膜脱离者12只眼;无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不可逆性盲最主要的原因.青光眼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基础与临床研究、致病基因筛选及视功能测定、视神经损伤与保护等问题尚处于探讨阶段.因此,有必要回顾国内近年来青光眼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情况,分析青光眼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青光眼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推动青光眼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深入发展.文中就近年来原发性青光眼的流行病学状况、基础研究、视功能检测、临床治疗方法
目的 探讨眼睑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眼睑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随访其预后.结果 眼睑黏液表皮样癌临床表现类似于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表现为眼睑糜烂溃疡或结节状肿物.8例病理标本均由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基底样细胞组成.8例均行显微镜下组织学控制性切除术,第一次手术后复发3例,复发患者再次手术切除后全部治愈.经病理证实理想的手术切除线为肿瘤外6~9mm.结论 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