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面对孩子小,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问题,教师要按照新课标要求“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遵循学生年龄、心理和语言发展阶段性特征,在教学中创设恰当、丰富、有效的情境,增加学生的识字情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
关键词:低段学生;创设情境;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新课标指出: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单是第一学段就提出“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新课标除了对识字量作了明确规定外,同时还要求: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虽然大家都很清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如何让低年级学生真正“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很多老师感觉束手无策。为了突破这一难关,我遵照课标教学建议中的“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效果还不错,具体做法是:
一、创设游戏情境,在玩中识字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学生对游戏活动极易产生兴趣。在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游戏,创编生动、活泼、吸引学生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在游戏中学会知识。
1.开展竞赛活动
将游戏竞赛活动贯穿于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识字。如“手拉手,看谁朋友多”的扩词活动中,让全班学生一起为“雨”字找朋友。还有走迷宫、摘果子、找朋友、猜生字等竞赛形式,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2.“欢乐对对碰”的游戏。
“欢乐对对碰”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识字的能力。例如: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一文中,在巩固过程中我出示了“氵”和“西、林、少、”等,让学生同桌进行“欢乐对对碰”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把部件和汉字组成新的汉字。同桌互相拍手,边拍边说“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氵’和‘西’一碰,洒洒。”学生也可以自己进行拓展。师生间也可以互对。
3.玩“扑克牌”游戏
“扑克牌”是学生平时生活中喜欢的一种游戏,认知面广,几乎学生都会玩。移植到课堂中进行改良,便成为帮助学生识字的好帮手。即要求学生将已经学过的或即将学到的生字制作成扑克状的识字卡,课堂上组织同桌或前后位同学玩扑克游戏,边出“牌”边读出字音,不认识的或读错的先放在一边,谁先出完“牌”,谁就是“识字小能手”。而那些没有及时打出的牌上的字,学生可以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把手中的牌继续打完。
此外,猜谜语、编儿歌、找朋友、送迷路的朋友回家、闯关游戏、添砖加瓦等也是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就这样在玩中巩固识字,进行扩词练习。有时还可以让学生做“换偏旁变字”游戏,学生也很有兴趣。这样从分到合,从合到分,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既有趣味,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课文情境,在悟中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乏味,这时候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两只小狮子》一文中,配合课文内容,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狮子宝宝们现在长什么样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可是狮子妈妈说了,谁能闯过这些生字关才让看。同学们有勇气闯吗?”“有!”学生的回答十分响亮,看来他们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好,让我们一起行动吧!只要你用最好的方法记住卡片上的字,你就会看见狮子宝宝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识记的方法很多样,这主要得益于教学情境的营造。
三、创设体态情境,在看中识字
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教师能运用自己的体态语,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掰”时,我随手拿起学生的铅笔盒,问该怎样打开?学生说把它掰开。我就请他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两手握着铅笔盒用力一掰,铅笔盒轻而易举就打开了,学生们恍然大悟。又如学习“眨”,学生在写的时候很容易把“撇”漏了,教学时请学生们先仔细观察老师眨眼睛的动作,再问他们这里的“撇”和“点”分别表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和分析,认为“撇”是上眼皮,“点”是眼睛,上眼皮合上盖住眼睛才能成为眨。他们不仅掌握了字形,还深刻了解了字义。
四、创设字理情境,在辨中识字
字理教学以字理解析为切入点,将一个个方块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识字内化为自身需求。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它让学生学会了观察与思考,受到文化的熏陶,了解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文化内涵。如在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对“井”字的教学。
(出示井图)师:这是什么?生:一口井。师:古时候,人们常常在井口处钉上几条木桩,这样,打水的时候,就不容易掉下井了。你们瞧,老师变出了一个什么字?(课件演示“井”由图——抽象图——古体字——楷体字演变过程)。师:“井”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生:“开”字。师:“井”字和“开”字笔数相同,都是四画,笔形几乎一样,你们能想出办法把他们区别开吗?生:“井”字像四条相互交叉的木桩,中间就是井口。“开”字,上边一横是门闩,下边“廾”是一双手在开门。一撇一竖不能穿到门闩上。师:真棒。想得非常好,跟着老师写一遍“井”字。生独立写一遍“井”字。
六、创设图文情境,在赏中识字
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事物或者画面更具有吸引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结合教材教学特点,可以采用图画与文字同步出现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做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借画学词,赏画解词。如在一年级下册《识字3》生字中,“朝霞”和“碧野”是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其中包括“朝”、“霞”、“碧”三个生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选择图片欣赏学习生字词的方法。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把一幅幅太阳刚刚升起,照耀着云彩的精美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目光一下被吸引了,通过观察图画和适当引导,学生逐渐发现所有的图片都是早上,而且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这时,顺势引导学生,记住“朝”的字义。同样,借助碧绿的原野图片,让学生感受鲜明的色彩,引导学生知道“碧”是青绿色。这样,学生既感受到了词语的美,又理解了词义,当再次认读时,学生读得不仅仅是生词了,而是带有画面的词语。
七、创设生活情境,在引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自主识字。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在家里》一课,学生认识了“沙发”“茶几”“台灯”“电视”等词语后,可以布置一道生活拓展题:1.收集生活中哪里有今天学到的生字。2.你家还有哪些家具?给它们贴上标签(粘贴词语)。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生活情境,把识字教学渗透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实现了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拓展运用。
虽然小学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识字量大。但只要老师能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认知方式和特点,合理安排与之相适应的识字方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就能使学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切实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为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低段学生;创设情境;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影响到读写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新课标指出: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单是第一学段就提出“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新课标除了对识字量作了明确规定外,同时还要求: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虽然大家都很清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如何让低年级学生真正“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很多老师感觉束手无策。为了突破这一难关,我遵照课标教学建议中的“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效果还不错,具体做法是:
一、创设游戏情境,在玩中识字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学生对游戏活动极易产生兴趣。在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游戏,创编生动、活泼、吸引学生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在游戏中学会知识。
1.开展竞赛活动
将游戏竞赛活动贯穿于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识字。如“手拉手,看谁朋友多”的扩词活动中,让全班学生一起为“雨”字找朋友。还有走迷宫、摘果子、找朋友、猜生字等竞赛形式,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2.“欢乐对对碰”的游戏。
“欢乐对对碰”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识字的能力。例如: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一文中,在巩固过程中我出示了“氵”和“西、林、少、”等,让学生同桌进行“欢乐对对碰”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把部件和汉字组成新的汉字。同桌互相拍手,边拍边说“欢乐对对碰,我来碰一碰,‘氵’和‘西’一碰,洒洒。”学生也可以自己进行拓展。师生间也可以互对。
3.玩“扑克牌”游戏
“扑克牌”是学生平时生活中喜欢的一种游戏,认知面广,几乎学生都会玩。移植到课堂中进行改良,便成为帮助学生识字的好帮手。即要求学生将已经学过的或即将学到的生字制作成扑克状的识字卡,课堂上组织同桌或前后位同学玩扑克游戏,边出“牌”边读出字音,不认识的或读错的先放在一边,谁先出完“牌”,谁就是“识字小能手”。而那些没有及时打出的牌上的字,学生可以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把手中的牌继续打完。
此外,猜谜语、编儿歌、找朋友、送迷路的朋友回家、闯关游戏、添砖加瓦等也是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就这样在玩中巩固识字,进行扩词练习。有时还可以让学生做“换偏旁变字”游戏,学生也很有兴趣。这样从分到合,从合到分,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既有趣味,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课文情境,在悟中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乏味,这时候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两只小狮子》一文中,配合课文内容,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狮子妈妈生下了两只小狮子,狮子宝宝们现在长什么样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想!”“可是狮子妈妈说了,谁能闯过这些生字关才让看。同学们有勇气闯吗?”“有!”学生的回答十分响亮,看来他们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好,让我们一起行动吧!只要你用最好的方法记住卡片上的字,你就会看见狮子宝宝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识记的方法很多样,这主要得益于教学情境的营造。
三、创设体态情境,在看中识字
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教师能运用自己的体态语,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掰”时,我随手拿起学生的铅笔盒,问该怎样打开?学生说把它掰开。我就请他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两手握着铅笔盒用力一掰,铅笔盒轻而易举就打开了,学生们恍然大悟。又如学习“眨”,学生在写的时候很容易把“撇”漏了,教学时请学生们先仔细观察老师眨眼睛的动作,再问他们这里的“撇”和“点”分别表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和分析,认为“撇”是上眼皮,“点”是眼睛,上眼皮合上盖住眼睛才能成为眨。他们不仅掌握了字形,还深刻了解了字义。
四、创设字理情境,在辨中识字
字理教学以字理解析为切入点,将一个个方块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识字内化为自身需求。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它让学生学会了观察与思考,受到文化的熏陶,了解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文化内涵。如在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对“井”字的教学。
(出示井图)师:这是什么?生:一口井。师:古时候,人们常常在井口处钉上几条木桩,这样,打水的时候,就不容易掉下井了。你们瞧,老师变出了一个什么字?(课件演示“井”由图——抽象图——古体字——楷体字演变过程)。师:“井”字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很像?生:“开”字。师:“井”字和“开”字笔数相同,都是四画,笔形几乎一样,你们能想出办法把他们区别开吗?生:“井”字像四条相互交叉的木桩,中间就是井口。“开”字,上边一横是门闩,下边“廾”是一双手在开门。一撇一竖不能穿到门闩上。师:真棒。想得非常好,跟着老师写一遍“井”字。生独立写一遍“井”字。
六、创设图文情境,在赏中识字
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事物或者画面更具有吸引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结合教材教学特点,可以采用图画与文字同步出现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做到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借画学词,赏画解词。如在一年级下册《识字3》生字中,“朝霞”和“碧野”是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其中包括“朝”、“霞”、“碧”三个生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选择图片欣赏学习生字词的方法。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把一幅幅太阳刚刚升起,照耀着云彩的精美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目光一下被吸引了,通过观察图画和适当引导,学生逐渐发现所有的图片都是早上,而且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这时,顺势引导学生,记住“朝”的字义。同样,借助碧绿的原野图片,让学生感受鲜明的色彩,引导学生知道“碧”是青绿色。这样,学生既感受到了词语的美,又理解了词义,当再次认读时,学生读得不仅仅是生词了,而是带有画面的词语。
七、创设生活情境,在引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自主识字。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在家里》一课,学生认识了“沙发”“茶几”“台灯”“电视”等词语后,可以布置一道生活拓展题:1.收集生活中哪里有今天学到的生字。2.你家还有哪些家具?给它们贴上标签(粘贴词语)。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生活情境,把识字教学渗透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实现了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拓展运用。
虽然小学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识字量大。但只要老师能遵循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认知方式和特点,合理安排与之相适应的识字方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就能使学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切实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为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