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l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巩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不断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培养 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不断发展。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注意能力
  例如:在讲“绪言”时,可先避开书本,做几个趣味实验“晴雨花变色”、“神奇的气球”等,让学生睁大好奇的双眼,然后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学生的心弦,效果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又如在讲氧气供给呼吸的用途时,可先捉两只大小均匀的蝗虫,分别放入装有氧气和空气的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观察哪种气体中的蝗虫存活时间长,从而让学生了解呼吸氧气过多也会中毒的常识。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在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二、灵活变通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比知识更为重要。”伟大的创新皆起源于伟大的想像和浓厚的兴趣。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和延续,成为一种终身的行为,从而使化学教学真正充满活力。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演示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体验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演示实验,要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准确清楚。对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除了课堂上让学生模仿操作外,还要将操作要点以琅琅上口的“口诀”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粉时教给学生记住“一斜、二送、三直立”;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在讲序言时,可先做几个趣味实验,如空杯生牛奶、变色魔棒等,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立刻被调动起来。
  三、做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我把教材中的铁钉生锈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学习铁的性质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进行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中的讨论题“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这样,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家庭小实验,他们会积极动脑思考,联想过去学得的知识,认真加工整理,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我在实验室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2.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3.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4.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5.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让每组学生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了共同的结论:实验室应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紧接下来让学生继续讨论:怎样设计一个节约药品,让此反应能随时发生、随时停止的实验?这样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
  五、利用选做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学生学完酸、碱、盐知识后,选做鉴别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硝酸铵等四种盐的实验。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让他们动脑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能主动、认真地联想以前学得的知识,专心研究和组织实验程序,找出“鉴别”、“区别”或“分别”认识的几种不同物质的解题答案。然后他们根据四种铵盐各自的特性,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将其一一区分开来,并说明了实验的根据,解释,所出现的特殊现象。在物质的鉴别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实验、分析、鉴别,推断出了所鉴别的某种物质。这种实验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可见,利用选做实验,不仅能达到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且学生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总之,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练习的机会,让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留白是一个专业术语,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即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留白留得其所,空白画面上会流动着生命,有了万千气韵。此法以无胜有,有无相生,实为智慧之举。语文教学也需要这种智慧。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让教学环节中有适度的“休止”与“空白”,让课堂出现灵敏的寂静的气氛,让学生创新想象、放飞思绪,达到“求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本文笔者拟就语文教学中一些环节的留白艺术谈谈浅见,并求教于
期刊
想象暗示是暗示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暗示手段,它是指教师采取多种方式、运用各种方法提供教材特征,刺激诱发学生产生合理想象并在想象中产生丰富的联想,促进学生理解与记忆的一种方法,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为此,就自己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想象暗示教学法的几点做法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一、禁止不随意想像
期刊
九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月考试卷和套题训练很频繁,因此试卷讲评课的地位尤为突出。笔者对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对试卷讲评课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做法。  一、理论基础  在教学工作中,试卷讲评是极为关键的环节,一份试卷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又反映了教师的教学实效。然而试卷评讲课的效率低下一直是制约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就题论题”的讲课方式因其零碎的知识结构使得少数学生难以形成知识系统,“简单重复”
期刊
摘 要:文本细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观,是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路径和平台。教师若能探索合适的细读策略,引导学生亲近文本、涵泳语言,就能够让学生贴着语言的丛林走进文本深处,与作者对话,从而主动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进而建构起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文本细读  当人们进行了许多教学形式上的改革尝试,静下心来仔细审视之后才发现,有些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色,语文教学脱离文
期刊
摘 要:问题教学法的引入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者预言,新时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这种人才不但应具有良好的德、智、体、美、劳基础,而且要有很强的创造和适应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 问题教学法 运用  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古希腊就有了问题教学法。20世纪初,杜威曾提倡过问题教学。五六十年代开始,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世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复习课仍然存在低效现象,究其原因,无非是一些教师对数学复习课教学目标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把复习课当成新授课的简单重复;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显得很随意,缺少对方法的训练和规律的总结;有的甚至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严重违背了新课程理念。本文针对上述几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初中数学 复习课 教学  初中数学复习课,是对已学知识的重新整合,使学生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初中化学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一方面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情感教育,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精心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加强现代教学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障;另一方面要钻研新教材,抓纲务本,正确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 思路方法 有效教学 教学模式  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
期刊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数学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很多,再加之原有教材割断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比较沉闷、呆板。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将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说到底就是激活课堂,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
期刊
摘 要:信息迁移类题题型新颖,材料陌生,起点高,落点低,构思别致,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将信息题分类做了阐述,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关键词:文字信息迁移 图像信息迁移 图片信息迁移  信息迁移类题是指把教材中没有的内容与学生学过的基础知识综合起来设计而成的形式新颖的试题,通常以文字资料、图像、图片(或照片)、表格等为载体,其形式是根据题中所给的新信息、新知识,使学生在短时间的临场阅读后经
期刊
CCTV-10《讲述》栏目曾播放过一个叫“真假瘫痪”的故事,看后感触颇深。  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一生共养育了八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叫桂英,从小体弱多病,因此受到了母亲及姊妹们特别的照顾。特别是她生病的时候,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吃饭有人喂,喝水有人吹,头痒痒了都有人挠,好吃的归她,好玩的归她,母亲哄着,姊妹们让着,最最难得的是可免去下地干活的责任,这对当时的农村孩子来说,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尝着了甜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