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必先设计高效的教学目标,设计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应当充分体现多维性、准确性、定向可测性及层次性特点。
关键词:高效;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特点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高效的教学必先具备高效的教学目标,然而现实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学目标的设计常出现一定的随意性和难以检测和操作的缺陷,如有的直接照搬照抄课标或者教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既缺乏对学生学习实际能力的分析,也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课堂教学观念,更缺乏具体数学教学内容要求的针对性,致使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从教学目标设计开始就注定它是一节低效或无效的数学课。要确保每一节数学课高效,应当保证所设计的数学教学目标充分体现自己应有特点。那么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特点有哪些?本文认为高效的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应当充分体现“多维性、准确性、定向可测性及层次性”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多维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目标设计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分章、节、目详细罗列了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把知识传授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在这种教学目标设计观念下,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能根据教材知识内容的要求,确定一节课的目标起点,并找出重点、难点、关键点,对数学教育给予人的思想启迪、精神感悟、人格塑造等人的发展大目标关注甚微,具体“目标与人的发展大目标之间的联系基本处于割裂状态”。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应当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陈述,横向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数学思考目标、解决问题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纵向的课程目标设计则是根据上述四个目标设计,分别设计出学段、学时目标。这种分学段、学时设计目标,不仅仅关注横向数学知识与技能目标,还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人的多维思维即收敛和发散思维发展。因此,此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则应当呈现出学生思维的多维性,缺乏任一维度教学目标设计都无法筑城完整的人的思维发展。但是这里的“多维”并不表示每一节数学课的目标设计与实施都要面面俱到,而要根据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特点、学生的实际,启发和引导学生尽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数学教学举一反三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设计的准确性是指能准确反映新课程的要求,并与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相适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不能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而混淆了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变化的区别。具体体现在:用行为动词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划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四个等级的层次,四个等级层次中,每层次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要求应当明确而准确地用行为动词做出更加细致的刻画。像“了解”这个层次的目标,一般用“指出、知道、识别”等刻画;“理解”层次目标一般用“解释、认识、叙述”等刻画;“掌握”这个层次目标一般用“记住、运用、复述”刻画;“灵活运用”这个层次一般用“改写、迁移、联系”等刻画。具体地诸如第一层次“了解”用“指出、知道、识别”具体数学符号、图形等;第二层次“理解”用“解释、认识、叙述”有关数学知识的定义、定理、法则、性质、公式;第三层次“掌握”用“记住、运用、引用”有关公式、法则正确解题或证明;第四层次“灵活运用”用“熟练、迁移、联系”有关数学定理,公式,并能够举一反三论证、解题、解难度较大的题等。所以,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每一层次用语刻画都要求准确,因为这是检测是否达到预期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
三、教学目标设计的定向可测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目标必须与具体的学习任务相联系。数学课堂教学每一环节设计,每一典型例题的选择都要瞄准设计的教学目标,凡事设计的教学目标,特别是的第一、第二、第三层次的目标,要求其教学活动都要当堂完成,并当堂实施检测,特别是必须掌握的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必须让学生掌握,掌握的学生越多,课堂教学有效性越高。如《平方差公式》教学目标1.理解平方差公式,2.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对于目标1来说,要达到理解,就要求学生能解释平方差公式(a+b)(a-b)=a-b的三个结构特点: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的积(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符号相反项的平方);公式中的a\b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对于目标2,要达到掌握只要通过例举典型例题,选择代表性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即可。这些都是可通过适当的检测方式来评价学生目标的达成效果的。从而进一步检验教学目标的设计定向是否准确,是否具有检测性。
四、教学目标设计的层次性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层次性是由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是由层级所决定的,这个层级体现学生从低到高逐次递进的不同认知水平,反映出由知识转化为能力,并逐步内化的要求。所以,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层次性还应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概念理解的逐层完善。例如,在进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时,结合初一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经验性逻辑思维过渡的思维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亲自参与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操作中感悟,为真正理解概念积累经验。具体表现为:课前让学生最近几天乘一次自动手扶式电梯,收集斜拉大桥的图片,课堂上展示出诸如高速公路和路边的护栏,楼梯的扶手,双杠等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这一创造活动为下一步相交线、平行线概念的提出在学生脑中形成最初的形象思维。紧接着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索性、层次性的问题驱使学生对操作自觉的思考,尝试抽象、概括、一般化,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进而得出平行的概念。在这一环节我们要善于以旧引新,设立问题串:如何用符号表示一点,一直线,两直线相交怎样表示,两平行线呢?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概念及时总结提炼,并进行符号化表示。从而为几何学习能够正确理解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有机结合与适时转化奠定基础。最后在得出概念后,我们应该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辨析,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关键词的含义、能正确叙述概念、能举出符合概念的实例。这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次活动的目标是逐步上升,层次递进的,最终实现几何基本概念的逐层掌握,为学号几何奠定基础。
其次,课堂练习的逐步拓展。练习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良好的练习设计应融情景性、问题性、拓展性与创造性于一体,使学生在巩固知识技能的同时,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有效的融合,使教学的目标实现立体化拓展。在练习设计中,教师在形变中把握了本质的不变,通过非本质变化的题组练习巩固本质的意义,同时通过练习设计,增加非本质特征的相离度,学生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实现了思维方法的拓展。
最后,问题解决的个性体验。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不同的发展?这不仅是一个理念问题,更应体现在教学设计时对目标层次性的把握上,当我们在确定一个教学内容或设计一个学习活动时,就应该思考:如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此问题的探究中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这是课堂教学目标层次性的另一个方面。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目标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前提。我们教师只有潜心钻研,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意图,认识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特点,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把握,同时构建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每堂课都真正有所得,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更加精彩纷呈,扎实有效。
关键词:高效;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特点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高效的教学必先具备高效的教学目标,然而现实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学目标的设计常出现一定的随意性和难以检测和操作的缺陷,如有的直接照搬照抄课标或者教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既缺乏对学生学习实际能力的分析,也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课堂教学观念,更缺乏具体数学教学内容要求的针对性,致使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从教学目标设计开始就注定它是一节低效或无效的数学课。要确保每一节数学课高效,应当保证所设计的数学教学目标充分体现自己应有特点。那么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特点有哪些?本文认为高效的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应当充分体现“多维性、准确性、定向可测性及层次性”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多维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目标设计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分章、节、目详细罗列了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把知识传授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在这种教学目标设计观念下,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能根据教材知识内容的要求,确定一节课的目标起点,并找出重点、难点、关键点,对数学教育给予人的思想启迪、精神感悟、人格塑造等人的发展大目标关注甚微,具体“目标与人的发展大目标之间的联系基本处于割裂状态”。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应当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陈述,横向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数学思考目标、解决问题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纵向的课程目标设计则是根据上述四个目标设计,分别设计出学段、学时目标。这种分学段、学时设计目标,不仅仅关注横向数学知识与技能目标,还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人的多维思维即收敛和发散思维发展。因此,此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则应当呈现出学生思维的多维性,缺乏任一维度教学目标设计都无法筑城完整的人的思维发展。但是这里的“多维”并不表示每一节数学课的目标设计与实施都要面面俱到,而要根据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特点、学生的实际,启发和引导学生尽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数学教学举一反三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设计的准确性是指能准确反映新课程的要求,并与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相适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不能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而混淆了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变化的区别。具体体现在:用行为动词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划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四个等级的层次,四个等级层次中,每层次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要求应当明确而准确地用行为动词做出更加细致的刻画。像“了解”这个层次的目标,一般用“指出、知道、识别”等刻画;“理解”层次目标一般用“解释、认识、叙述”等刻画;“掌握”这个层次目标一般用“记住、运用、复述”刻画;“灵活运用”这个层次一般用“改写、迁移、联系”等刻画。具体地诸如第一层次“了解”用“指出、知道、识别”具体数学符号、图形等;第二层次“理解”用“解释、认识、叙述”有关数学知识的定义、定理、法则、性质、公式;第三层次“掌握”用“记住、运用、引用”有关公式、法则正确解题或证明;第四层次“灵活运用”用“熟练、迁移、联系”有关数学定理,公式,并能够举一反三论证、解题、解难度较大的题等。所以,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每一层次用语刻画都要求准确,因为这是检测是否达到预期课堂教学目标的前提。
三、教学目标设计的定向可测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目标必须与具体的学习任务相联系。数学课堂教学每一环节设计,每一典型例题的选择都要瞄准设计的教学目标,凡事设计的教学目标,特别是的第一、第二、第三层次的目标,要求其教学活动都要当堂完成,并当堂实施检测,特别是必须掌握的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必须让学生掌握,掌握的学生越多,课堂教学有效性越高。如《平方差公式》教学目标1.理解平方差公式,2.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对于目标1来说,要达到理解,就要求学生能解释平方差公式(a+b)(a-b)=a-b的三个结构特点: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的积(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符号相反项的平方);公式中的a\b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对于目标2,要达到掌握只要通过例举典型例题,选择代表性的习题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即可。这些都是可通过适当的检测方式来评价学生目标的达成效果的。从而进一步检验教学目标的设计定向是否准确,是否具有检测性。
四、教学目标设计的层次性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层次性是由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是由层级所决定的,这个层级体现学生从低到高逐次递进的不同认知水平,反映出由知识转化为能力,并逐步内化的要求。所以,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层次性还应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概念理解的逐层完善。例如,在进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时,结合初一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经验性逻辑思维过渡的思维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亲自参与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操作中感悟,为真正理解概念积累经验。具体表现为:课前让学生最近几天乘一次自动手扶式电梯,收集斜拉大桥的图片,课堂上展示出诸如高速公路和路边的护栏,楼梯的扶手,双杠等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这一创造活动为下一步相交线、平行线概念的提出在学生脑中形成最初的形象思维。紧接着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索性、层次性的问题驱使学生对操作自觉的思考,尝试抽象、概括、一般化,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进而得出平行的概念。在这一环节我们要善于以旧引新,设立问题串:如何用符号表示一点,一直线,两直线相交怎样表示,两平行线呢?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概念及时总结提炼,并进行符号化表示。从而为几何学习能够正确理解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有机结合与适时转化奠定基础。最后在得出概念后,我们应该对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辨析,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关键词的含义、能正确叙述概念、能举出符合概念的实例。这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次活动的目标是逐步上升,层次递进的,最终实现几何基本概念的逐层掌握,为学号几何奠定基础。
其次,课堂练习的逐步拓展。练习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良好的练习设计应融情景性、问题性、拓展性与创造性于一体,使学生在巩固知识技能的同时,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有效的融合,使教学的目标实现立体化拓展。在练习设计中,教师在形变中把握了本质的不变,通过非本质变化的题组练习巩固本质的意义,同时通过练习设计,增加非本质特征的相离度,学生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实现了思维方法的拓展。
最后,问题解决的个性体验。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不同的发展?这不仅是一个理念问题,更应体现在教学设计时对目标层次性的把握上,当我们在确定一个教学内容或设计一个学习活动时,就应该思考:如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此问题的探究中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这是课堂教学目标层次性的另一个方面。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目标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前提。我们教师只有潜心钻研,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意图,认识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特点,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把握,同时构建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每堂课都真正有所得,相信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更加精彩纷呈,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