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视野下高职教育的发展思考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6s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以“新媒体”为标志的网络媒体的层出不穷与迅速普及覆盖了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震动最大。文章针对网络媒体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改革改变为论题,探讨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资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网络媒体;发展;思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4-0181-02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mergence and rapid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 media, marked by "new media", has covered our life and work, and has also quietly changed the vibration of our higher education, especially to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online media on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discusses its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network media; development; thinking; research
  2015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报告》当中明确地提出了“互联网+”这一概念,从国家顶层设计的层面将“互联网+”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而在此明确提出之前,互联网、网络媒体、“新媒体”的概念早已不断浸入到我国的教育行业当中,并悄然改变着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以“慕课(Mooc)、微课、网络公开课”为标志的网络媒体早已引起了我国高职教育行业的重视,并已经不断的在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应用。而网络媒体的不断被高职教育应用、利用也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此同时也引发了我国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的不断思考。
  一、网络媒体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微课给我国高职教育带来的机遇
  “微课(Microlesson)”这一概念来源于国外,主要是以短小精悍的网络流媒体为主要的媒体形式,主要以网络播放为主要的播放形式,便于学习者在自己的媒体终端设备(比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上进行播放,方便学习者进行观看学习。“微课”主要以时间短、容量小,内容精、主题突出为主要特征,非常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学习观看。高职教育教学当中,由于学生都来自于不同的地区,拥有着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满足所有的学生的学习程度,特别是在语言类课程教学、通识类课程教学当中。而以“微课”为表现形式的“翻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高职院校课堂上的教师授课,不仅方便了学生的吸收内化,更有利于教师在课下对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导,集中體现了我国传统教育理念当中的“因材施教”原则和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当中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二)慕课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冲击
  慕课是英文MOOC的音译,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英文缩写。慕课最早就出现在高等教学领域,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网络公开课最为轰动。在我国,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等学府为排头兵的高等教育学府也纷纷加入到慕课的阵营当中。慕课以其开放性强、规模大、交互性强为特征不断冲击着我国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不可否认的是,有意愿就读高职院校或者已经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都是高考失利或者高中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而慕课的不断快速发展不断冲击着我国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接受了慕课这一在线教育的形式,更逐渐认可了慕课这一教学方式,他们的选择,也逐渐动摇了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
  (三)“新媒体”的崛起给高职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以互联网媒体为主要形式的新媒体在近些年来迅速崛起,不断的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尤其是近些年来,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给高等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调查发现,以网络媒体为手段的“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程度已经达到了90%,从而也使得高职院校不断重视结合“新媒体”,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网络“新媒体”的迅速普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得教师不断利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便随时监督、检查、控制教学进度,利用“新媒体”平台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了教师根据学生状况对课程进行预设。当然,在“新媒体”给高职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课堂上,学生会利用教师讲课板书的空档玩手机,打游戏,甚至出现了“拇指控”的现象。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配合利用“新媒体”进行网络课程布置,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资料的查找,但是很多学生利用教师的这一形式打掩护,聊天,打游戏,看视频,影响了在上课期间对知识点的获取,导致无法达成课堂学习目标。
  二、网络媒体视野下的高职教育改革目标与内容
  当下基于网络媒体的背景,高职的教育改革应该实现以下两个目的。首先是要善于利用网络媒体的先进性,促进高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利用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推进高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其次就是要通过网络媒体促进教学资源的集中整合,将教学资源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上面,方便各高职院校学生以及大众对课程媒体资源的浏览观看,构建高职院校的在线开放性课堂,为以学生为中心得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除了传统课堂以外,以网络媒体为介质的网络课堂或在线开放性课堂必然成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更是今后学生进行学习与知识获取的主要方式。鉴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教育领域的不断整合,网络媒体必将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的发展趋势。因而高职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方向的思考,主动进行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以适应网络媒体的发展趋势,将互联网与教育领域不断整合。第一,要不断研究新的网络媒体的授课形式,比如慕课,翻转课堂,分层教学,微课,网络客户端等新的网络媒体教学授课方式对现代高职院校可适应的方式方法;第二,要研究学生的学情状况,充分有效的利用网络媒体与互联网资源为高职传统的课堂教学服务;第三,要加紧对互联网媒体的了解与应用,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率先尝试对网络媒体课堂平台的构建。
  三、网络媒体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的发展创新与实践
  网络媒体与传统课堂教学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正如本文第一部分所列举的网络媒体与当下的课堂教学相融合的形式那样,在正确认识网络媒体与教育的前提下,高职教育应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更新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丰富高职院校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使互联网技术能够更好地为高职教育教学服务。当下,在网络媒体的背景下,我们应该能够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将高职教育率先主动的引入到网络媒体的实践当中,凸显高职教育的多元化、开放性、服务性等特征,方便学生以经济低廉的方式,以最低的门槛接受优质的教育。以慕课为例,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大多沿袭着传统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慕课的出现,恰恰打破了这一模式,如果高职院校能够率先的引入这一模式,那么在大规模慕课时代的到来之前,高职教育必然抢占先机。因而,高职院校应该进行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方面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课程方面办出自己的特点,构建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从而使高职教育可以在未来的教育发展当中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其次,将网络媒体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可以各取所长,取长补短。传统的高职教育基本上都能够在硬件设施方面获得强大的支持,比如汽车职业类院校,通常都能够提供过硬的硬件设施的支持,使学生能够及时进行操作,帮助学生第一时间的从理论转向实践。但是一般的网络课堂教学甚至是学生在家的自学都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无法第一时间的满足从理论向实践的过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媒体教学的门槛低,非常方便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如果将传统高等职业院校的硬件设施优势与网络媒体快捷的优势相结合,就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自由学习,使得教学、课堂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比如,高职院校可以构建自己的网络媒体教学平台,可以通过网络课堂进行实施的课堂理论的学习,然后学生可以通过同一平台进行个人课程的自由定制,直接参与到高职课堂实践学习当中来,这样,不但能够第一时间的接受到优质便捷的网络媒体课堂服务,还能够第一时间的将所学理论投入到实践运用当中来,将慕课与个人校园课程定制良好的嫁接起來,各取所长,真正实现网络媒体的优越性,真正实现“互联网+”的优越性。
  最后,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率先主动的适应网络媒体的优越性与便利性,提升自己在信息技术与网络媒体技术方面的综合素养,实现国家提出的高职院校要逐步实现所有专业幼稚的数字资源全覆盖。高职院校要尽快对其院校的教师进行网络媒体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院校的教师能够适应、融合网络媒体技术带给传统高职教育的变化。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应该主动的去适应这一发展趋势,主动地去完善自己在网络媒体技术方面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尽快的适应网络媒体背景下的高职教育的发展。再一个,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应将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作为考核一个重要的标准,只有这样,新招聘进来的教师能够与现有的教师相互配合互助,共同的完成完善高职教育的发展目标,在网络媒体的新时代更好的完成高职教育的新的发展趋势。
  总而言之,要在网络媒体的背景下,将高职教育与网络媒体技术相互融合,才能在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时代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赫凛冽,田静.慕课对传统高职教育的冲击及应对预案[J]. 辽宁警专学报,2015,02:109-112.
  [2]史志陶,宗小忠.“互联网+”与高职教育深度融合下教育资源共享体系构建的研究[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5,02:32-36.
  [3]董刚.微课的发展及其对高职教育的影响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05:3-7.
  [4]季常弘.“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的思考[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6:40-43.
  [5]宋灵燕.浅议“互联网+”与高职教育融合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126-127.
  [6]刘国俊.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26-27.
  [7]毛茫茫.浅析“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J].智富时代,2015,11:278.
  [8]宋妍雯.从“慕课”来袭谈未来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4:61-62.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语音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英语语音也是语言能力的重要基础。语音水平与听说能力紧密相关,语音能力也影响着读写的水平。国际音标是英语语音的基础。本文对我校商务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语音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证研究,发现了前十项最为严重的语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英语语音;国际音标;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
赵立凡,1943年出生,江苏宿迁人。历任中央电视台高级记者、新闻采访部副主任、新闻编辑部主任、新闻中心副主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总编室副主任、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书画院
嵊州市位于浙江省东部,总面积178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3.8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10.8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64%,高于全国3.9个百分点。按国际通行的标准,嵊州市已经进入老龄
浙江省慈溪市民政局把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作为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认真组织实施。一是在《慈溪市地名管理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出台了《
当记者20多年,我还没有为采访一个人花费过这么多时间、投入过这么大精力!  冯志远老师从上海到宁夏支教40余年、在双目失明后仍然坚持上讲台并为学生义务辅导的感人事迹,
期刊
电视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已经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虽然随着新媒介时代的到来,电视为王的时代已经逝去,但是当今的电视早已完全进入了家家户户,达到了“村村通”,它的普及程度无可厚非是各类媒体中最高的,由此可见,在新媒介对现代人类社会掀起狂澜的同时,电视媒体对广大民众来说影响力仍然是巨大的不容忽视的。提到电视栏目,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印象深刻的某几个电视栏目,“焦点访谈”、“开心辞典”、“快乐大本营”等等电视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人才培养方法决定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质量。文章结合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质量本质要求和当代社会对林学人才的需求特点,分析出适应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即,“因人因法、分类教学”“以人为本、导师培养”“去劣存优、扬长避短”“课堂课外、相得益彰”“适应需求、持续发展”,为培养优
企业报的宗旨是企业为弘扬企业文化、宣传企业精神、促进企业发展。企业报的诞生,增强了企业与外界、企业内部决策指挥层与实际操作层、各部门之间、各子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沟
湖北省枣阳市多措并举.妥善安排困难群众生活.确保他们安全越冬。一是强化救助工作责任。各地严格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开通救助热线电话.随时接受并解决困难群众的合理诉求。进一
摘 要:以工科航天类双语课程《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为对象,采用小班教学,对教学过程中的教材准备、课程教学、课堂讨论、作业训练、课题型实践训练以及测试考核六个主要要素进行了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并对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与总结,形成了一套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方法,可为相关课程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语教学;工科;教学模式;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