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纯粹的红:切·格瓦拉传》
陶竦著
文汇出版社2008.10
定价:28.00元
1967年10月9日,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遇害。这么多年来,全世界的人们还能记住并深深地怀念他,他的革命思想被转化为充满刺激的浪漫主义情怀而被无数青年膜拜,影响深远。《纯粹的红:切·格瓦拉传》一书是作者2002年出版的《完美的人:切·格瓦拉传》的修订版,展现了切·格瓦拉的激情人生与死亡之美。本文是书的前言。
人类未来之命运,取决于其过去与当下的信念与作为。
播善恶之种,收苦乐之果。这在佛界叫作结缘。人类当下的一切俱是结缘。
结善缘的过程艰苦而缓慢,绝难立竿见影;结恶缘的过程同样艰苦而缓慢,恶果兑现却往往急速而暴戾。人类史上多少辉煌文明就这样毁于一旦。
当下的作为如何确保善缘的累积和恶缘的消弭?恐怕要从过去求解。这便是历史的价值。人类当下所经历的一切千奇百怪,历史上皆有不同形式的发生;人类当下遭遇的一切难题,历史上皆有隐喻的答案存在。这便是历史研究的价值。
真正的历史研究,绝不是为当下的一切恶行提供强词夺理的阐释。历史是一面明镜,为人类照彻当下的真实。因而,历史是无情的。但从更高的层次看,历史又是善意的。
活跃于20世纪60年代的阿根廷裔古巴革命者埃内斯托·切·格瓦拉是历史赠与当下人类的一面明镜。通过这面镜子,崇高与卑下、勇毅与怯懦、正义与邪恶,无不立现。有意味的是,这位明镜式的人物本身绝非萨特所谓的是“我们时代最完美的人”。他是不完美的,因而是真实的。但如果将真实当作完美的标准,则他又确是完美的。
“纯粹的红”是本书的书名。切·格瓦拉是席卷世界的红色风暴中的一位超级偶像。他之所以能跨越信仰、意识形态、种族、文化等等鸿沟,在全世界人民,尤其是青年人中间赢得普遍而恒久的崇拜,乃是因为他性格中有一种特殊的过滤机能,滤尽一切世俗杂念,纯一地秉持着理想与善愿:他纯粹地善良,一生耿耿于世间的不公;他纯粹地行走,从不停歇疲惫的步伐;他纯粹地战斗,困顿牺牲决不退缩……他纯粹地帅气,是公认的有史以来最俊朗的政治英雄。他的纯粹,即是佛界所谓的“执着”:面对邪恶与不公,他永远金刚怒目;面对苍生,他绽放迷人的微笑。
崇拜者喜欢将切·格瓦拉比作耶稣基督。虽然年少轻狂的格瓦拉曾经草率地谈论过耶稣基督,但他与耶稣基督却有着深刻的一致性:他们一生的努力,都不是在为自身结小的善缘,而是为人类结大的善缘;结缘的方式都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人类“赎罪”。耶稣的原型与格瓦拉一样,是热血的凡人青年,但最终都定格为永恒。
本书对格瓦拉的定位是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三位一体的英雄。对于后两个主义,恐怕没有多少人反对。而对于第一个主义,即“理想主义”,却有人提出异议。按照他们的理解,理想主义是狂热、无知、乌托邦等等的同义词。我们并不否认,人类曾经深受理想主义灾难之苦,20世纪更是理想主义灾难的“高发期”。但如果换个角度,人存在的动力即在于“理想”的牵引。没有理想,何以为人?耻谈理想,才是真无知与真怯懦。乌托邦是人类进步的必由之路,“乌托”总比无所寄托为好。
这正是阅读格瓦拉的意义所在。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30岁前不曾读过切·格瓦拉,你就不懂得什么叫作“青春激荡”;30岁后还在读切·格瓦拉,说明你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2002年,《完美的人:切·格瓦拉传》一书的出版给我带来了意料之外的荣誉。今天,文汇出版社再版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重新解读切·格瓦拉,同时也是重新审视自我的机会。基于近年来格瓦拉史料的日见丰瞻,以及本人知识结构的相应调整,本书对《完美的人》作了很大篇幅的修订,甚至对一些政治问题的解读也作出修正,因而完全可以视作一部全新的切·格瓦拉传,6年前的一本老书蝶变为全新的《纯粹的红》。
陶竦著
文汇出版社2008.10
定价:28.00元
1967年10月9日,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遇害。这么多年来,全世界的人们还能记住并深深地怀念他,他的革命思想被转化为充满刺激的浪漫主义情怀而被无数青年膜拜,影响深远。《纯粹的红:切·格瓦拉传》一书是作者2002年出版的《完美的人:切·格瓦拉传》的修订版,展现了切·格瓦拉的激情人生与死亡之美。本文是书的前言。
人类未来之命运,取决于其过去与当下的信念与作为。
播善恶之种,收苦乐之果。这在佛界叫作结缘。人类当下的一切俱是结缘。
结善缘的过程艰苦而缓慢,绝难立竿见影;结恶缘的过程同样艰苦而缓慢,恶果兑现却往往急速而暴戾。人类史上多少辉煌文明就这样毁于一旦。
当下的作为如何确保善缘的累积和恶缘的消弭?恐怕要从过去求解。这便是历史的价值。人类当下所经历的一切千奇百怪,历史上皆有不同形式的发生;人类当下遭遇的一切难题,历史上皆有隐喻的答案存在。这便是历史研究的价值。
真正的历史研究,绝不是为当下的一切恶行提供强词夺理的阐释。历史是一面明镜,为人类照彻当下的真实。因而,历史是无情的。但从更高的层次看,历史又是善意的。
活跃于20世纪60年代的阿根廷裔古巴革命者埃内斯托·切·格瓦拉是历史赠与当下人类的一面明镜。通过这面镜子,崇高与卑下、勇毅与怯懦、正义与邪恶,无不立现。有意味的是,这位明镜式的人物本身绝非萨特所谓的是“我们时代最完美的人”。他是不完美的,因而是真实的。但如果将真实当作完美的标准,则他又确是完美的。
“纯粹的红”是本书的书名。切·格瓦拉是席卷世界的红色风暴中的一位超级偶像。他之所以能跨越信仰、意识形态、种族、文化等等鸿沟,在全世界人民,尤其是青年人中间赢得普遍而恒久的崇拜,乃是因为他性格中有一种特殊的过滤机能,滤尽一切世俗杂念,纯一地秉持着理想与善愿:他纯粹地善良,一生耿耿于世间的不公;他纯粹地行走,从不停歇疲惫的步伐;他纯粹地战斗,困顿牺牲决不退缩……他纯粹地帅气,是公认的有史以来最俊朗的政治英雄。他的纯粹,即是佛界所谓的“执着”:面对邪恶与不公,他永远金刚怒目;面对苍生,他绽放迷人的微笑。
崇拜者喜欢将切·格瓦拉比作耶稣基督。虽然年少轻狂的格瓦拉曾经草率地谈论过耶稣基督,但他与耶稣基督却有着深刻的一致性:他们一生的努力,都不是在为自身结小的善缘,而是为人类结大的善缘;结缘的方式都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人类“赎罪”。耶稣的原型与格瓦拉一样,是热血的凡人青年,但最终都定格为永恒。
本书对格瓦拉的定位是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三位一体的英雄。对于后两个主义,恐怕没有多少人反对。而对于第一个主义,即“理想主义”,却有人提出异议。按照他们的理解,理想主义是狂热、无知、乌托邦等等的同义词。我们并不否认,人类曾经深受理想主义灾难之苦,20世纪更是理想主义灾难的“高发期”。但如果换个角度,人存在的动力即在于“理想”的牵引。没有理想,何以为人?耻谈理想,才是真无知与真怯懦。乌托邦是人类进步的必由之路,“乌托”总比无所寄托为好。
这正是阅读格瓦拉的意义所在。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30岁前不曾读过切·格瓦拉,你就不懂得什么叫作“青春激荡”;30岁后还在读切·格瓦拉,说明你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2002年,《完美的人:切·格瓦拉传》一书的出版给我带来了意料之外的荣誉。今天,文汇出版社再版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重新解读切·格瓦拉,同时也是重新审视自我的机会。基于近年来格瓦拉史料的日见丰瞻,以及本人知识结构的相应调整,本书对《完美的人》作了很大篇幅的修订,甚至对一些政治问题的解读也作出修正,因而完全可以视作一部全新的切·格瓦拉传,6年前的一本老书蝶变为全新的《纯粹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