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技术具有非常短的更新周期,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技术也许在毕业之前已被新研发的技术代替。因此,要想达到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以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才,采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必要的途径。本文结合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情况,分析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探讨了我院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 (b)-0000-00
一、前言
现阶段,高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凸显,很多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无法达到市场对于人才的真实要求,学生不具备教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加上目前多数学校采用的人才培养方式较为关注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虽然也会加入特定的实践课程,不过大多数是对所学知识的模拟与检验,根本无法达到市场现实的要求。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与云南金伦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普洱公司)、普洱晓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信(普洱分公司)等十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且在校外建立了实训基地。本文结合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际情况,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希望可以更好的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的发展。
二、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欠缺
虽然我院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对市场需求作了一些调研,不过,目前专业对于市场的定位不太精准,专业教育的模式相对单一化,未能形成自身明显的特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掌握了不少的理论知识但是因为学校在实践方面存在局限性,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培养无法紧密的结合,学生不能获取到较强的实践动手技能。而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来说,其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求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更加紧密的融合。
(二)缺乏面向未来再学习能力的教育
對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来说,其所涉及的技术在非常短的周期内就会更新换代,学科知识的应用范围也非常的广泛,和多个学科均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因此培养学生紧跟学科进步以及学科广泛应用的技能,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知识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除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当关注与学生面向未来再学习技能的教育,这样才可以使学生能够跟上计算机技术高速革新的脚步。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一)校企合作更易发挥人才培养的优势
学校进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企业可以充分的参与进来,和学校一起完成对人才培养的计划。企业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市场的真实需求,能够给学校制定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拥有更加实用的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让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更好的针对性,也可以与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更为契合。其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双方共同参与构建学生实习基地,企业可以依照自身发展的真实需求,并结合企业所拥有的设备、场地以及经费等情况,给学校一定的物质、资金以及人力支持,和学校一起构建学生实践平台。这样不仅可以使学校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明显降低,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获得大量的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学校和企业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效益。
(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来说,要想拥有更好的实践技能,要不断的练习与操作。对于我院虽然建立了自己的校内实习中心,但却缺少相应的设备、师资以及资金。在校内实训的过程中,通常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导致所培养的学生职业技能有所欠缺。而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可以使上述矛盾得以有效解决。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对于人才培养具有方向性,不再像以往过于的盲目。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向导师学习,同时也可以向企业中技术人员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拥有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在企业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全面的了解到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规范、市场环境以及未来技术动态等,无形中使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有所提升。
四、我院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计划的探讨
(一)转变人才培养理念
我院在学院的设置起初就紧密结合市场发展情况,清晰的了解到了以往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真实的人才需求情况之间的矛盾,对我院的教育理念、学生教育方法以及人才培养管理工作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分析与梳理,提出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对我院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深入的改革与优化,合理的规划实训、设计、实习等教育活动,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融合到教学的所有阶段中,提升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技能。
(二)多举措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计划
1.构建校外实践平台。我院和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企业合作,和他们形成长期、稳定的人才联合培养关系。现阶段,我院已和企业共同构建了多个校外实践平台,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企业能够吸纳更多的毕业生就业,学院则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完成一定的实习与训练,从而达到了“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目标。学生通过到企业中实训,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产实践技能,感受到企业的工作环境与氛围,使学生可以将所掌握的知识与实践更加紧密地融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2.强化校外实训工作。我院现阶段正在积极的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根据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学生学业的最后一年要求学生到和自身专业紧密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中要求完成岗位的实践以及毕业论文(设计)、顶岗实习报告等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3.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我院针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走到企业中去,让企业技术人才走进学校。通过教师的生产实践锻炼,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也和企业技术人才共同为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并在此过程中增强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技能。我院从企业聘请具有教高专业技能的人才来进行实践教学以及开展相关专业技能讲座,和学校教师共同构建科研创新平台,使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有了更加夯实的基础保障。
五、结语
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而正因如此更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改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及时效性,让学生可以走入到企业,感受企业的环境与氛围,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无形中得以提高。并且,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易激发自身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的实践技能更有效的提升,学生就业情况也会随之改善。我院不断的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依然有不少的问题存在。不过,总的来讲,唯有进行企业和学校更深层次的合作,才可以培养出更符合企业、市场、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丘永亮. 校企合作“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35)
[2]刘良旭. 基于校企合作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 文理导航(下旬). 2016(08)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 (b)-0000-00
一、前言
现阶段,高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就业问题凸显,很多学校所培养的学生无法达到市场对于人才的真实要求,学生不具备教强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加上目前多数学校采用的人才培养方式较为关注于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虽然也会加入特定的实践课程,不过大多数是对所学知识的模拟与检验,根本无法达到市场现实的要求。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与云南金伦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普洱公司)、普洱晓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信(普洱分公司)等十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且在校外建立了实训基地。本文结合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际情况,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探讨,希望可以更好的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的发展。
二、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欠缺
虽然我院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对市场需求作了一些调研,不过,目前专业对于市场的定位不太精准,专业教育的模式相对单一化,未能形成自身明显的特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掌握了不少的理论知识但是因为学校在实践方面存在局限性,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培养无法紧密的结合,学生不能获取到较强的实践动手技能。而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来说,其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求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更加紧密的融合。
(二)缺乏面向未来再学习能力的教育
對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来说,其所涉及的技术在非常短的周期内就会更新换代,学科知识的应用范围也非常的广泛,和多个学科均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因此培养学生紧跟学科进步以及学科广泛应用的技能,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知识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除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应当关注与学生面向未来再学习技能的教育,这样才可以使学生能够跟上计算机技术高速革新的脚步。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一)校企合作更易发挥人才培养的优势
学校进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企业可以充分的参与进来,和学校一起完成对人才培养的计划。企业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市场的真实需求,能够给学校制定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拥有更加实用的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让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更好的针对性,也可以与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更为契合。其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双方共同参与构建学生实习基地,企业可以依照自身发展的真实需求,并结合企业所拥有的设备、场地以及经费等情况,给学校一定的物质、资金以及人力支持,和学校一起构建学生实践平台。这样不仅可以使学校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明显降低,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获得大量的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学校和企业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效益。
(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来说,要想拥有更好的实践技能,要不断的练习与操作。对于我院虽然建立了自己的校内实习中心,但却缺少相应的设备、师资以及资金。在校内实训的过程中,通常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导致所培养的学生职业技能有所欠缺。而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可以使上述矛盾得以有效解决。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对于人才培养具有方向性,不再像以往过于的盲目。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向导师学习,同时也可以向企业中技术人员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拥有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在企业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全面的了解到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规范、市场环境以及未来技术动态等,无形中使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有所提升。
四、我院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计划的探讨
(一)转变人才培养理念
我院在学院的设置起初就紧密结合市场发展情况,清晰的了解到了以往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市场真实的人才需求情况之间的矛盾,对我院的教育理念、学生教育方法以及人才培养管理工作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分析与梳理,提出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对我院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深入的改革与优化,合理的规划实训、设计、实习等教育活动,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融合到教学的所有阶段中,提升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技能。
(二)多举措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计划
1.构建校外实践平台。我院和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企业合作,和他们形成长期、稳定的人才联合培养关系。现阶段,我院已和企业共同构建了多个校外实践平台,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企业能够吸纳更多的毕业生就业,学院则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完成一定的实习与训练,从而达到了“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目标。学生通过到企业中实训,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产实践技能,感受到企业的工作环境与氛围,使学生可以将所掌握的知识与实践更加紧密地融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2.强化校外实训工作。我院现阶段正在积极的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根据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学生学业的最后一年要求学生到和自身专业紧密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实习中要求完成岗位的实践以及毕业论文(设计)、顶岗实习报告等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3.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我院针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走到企业中去,让企业技术人才走进学校。通过教师的生产实践锻炼,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也和企业技术人才共同为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出谋划策,并在此过程中增强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技能。我院从企业聘请具有教高专业技能的人才来进行实践教学以及开展相关专业技能讲座,和学校教师共同构建科研创新平台,使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有了更加夯实的基础保障。
五、结语
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是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而正因如此更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改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以及时效性,让学生可以走入到企业,感受企业的环境与氛围,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无形中得以提高。并且,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更易激发自身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的实践技能更有效的提升,学生就业情况也会随之改善。我院不断的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过程中依然有不少的问题存在。不过,总的来讲,唯有进行企业和学校更深层次的合作,才可以培养出更符合企业、市场、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丘永亮. 校企合作“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35)
[2]刘良旭. 基于校企合作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 文理导航(下旬).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