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大圹圩农场为例,从以人为本、民生工作、六大关系处理等方面阐述构建和谐农场的措施,以为国有农场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圹圩农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农场
中图分类号F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8-0363-02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一直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将其作为一项发展战略实施。这为国有农场又好又快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以人为本,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和谐农场的根本前提和力量源泉。作为国有农场,应当全面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精神,不断加快推进和谐农场建设。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构建农场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爱民、为民、亲民、惠民、安民、富民的“六民”理念。爱民理念:是构建和谐农场的思想基础,职工群众是农场发展的主力军,要坚定对待职工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的政治立场和情感基础,并把它作为做好一切工作、办好一切事情的根本原则和力量源泉;为民理念:执政为民是党的宗旨,为民应当成为指导规范言行的根本价值取向,为民应当成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最高理想追求;亲民理念:党同职工群众具有亲密的渔水关系和血肉联系,亲民就是要时刻把职工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与职工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求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和重要依据;惠民理念:就是要坚持职工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要为民谋利,为民造福,让全体职工最大限度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得到更多的利益和实惠,把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受益不受益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安民理念:就是不扰民、不劳民、不伤民,要帮助职工落实好各项减负及补贴政策,优化生态环境,推进安居工程,扩大社会保险,强化农业保险[1],做好来信来访,抓好安全生产和扶贫救助等各项工作,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和顺人心,创建一个安定有序、安居乐业的和谐场区;富民理念:富民是硬任务,富民是考验农场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硬指标,富民是提升全体人民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实践证明,只要职工富裕,农场也就稳定,各项工作也就容易顺利开展。
2选准切入点,抓好民生工作
在构建和谐农场的工作中,在坚持“六民”理念,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到实处的基础上,必须选准以下3个切入点来构建和谐农场:一是选准工作的出发点。把群众是否需要、是否愿意、是否支持作为领导决策的出发点,把群众生产能力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创造活力的激发作为工作的着眼点,把群众的心理承受力、经济承载力作为工作的基准点,着力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二是选准工作的着重点。要从实际出发,着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要换位思考,从群众的生产、收入、上学、看病、环境条件等方面去为民思考、为民分忧、为民谋利。三是选准工作的归宿点。要把农场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过程变为广大群众受益得实惠的过程[2],把各项惠民成果按年度量化,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分解,并同农场的小康规划目标、“十二五”规划目标相对接,把各项惠民措施扎扎实实的推进并落实到位。同时还应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第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场产业化进程。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农场要坚持用先进装备武装农业,用先进的科技支撑农业,用先进的方式管理农业,用先进的理念经营农业,引领农业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圹圩农场地处高邮湖畔,是一个以稻麦种植为主的农场。近几年,农场推进各项改革,创新机制,狠抓管理,经受住了自然与市场风险的考验,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农场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了职工科学种田的水平,建立了完善的“公司 基地”的经营模式,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了优质大米的品牌效益,从而推进稻米产业化升级,实现农场产业的现代化,使农业管理、作物种植水平和经济效益一直处于全省农垦系统的领先地位。农场的主产品“倮倮”牌大米是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水稻种植及其产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质量可追溯、农场增效、职工增收,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这些无不得益于农场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加强农场的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要切实加强农场的各项制度建设,加快农业发展。农场的“两田制”农业经营土地改革已经到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3]。同时认真落实农业税费改革补贴资金的发放及各项支农惠农的政策,根据年度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身份田”、“招标田”的承租价格,正确处理土地收益分配关系,推进农业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和职工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4]。进一步加强各类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近几年,农场已争取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政策,职工养老保险也趋于规范化管理,非职工也享受了“续保”和“参保”的政策,切实解决了农场居民的后顾之忧,使农场各类居民的“养老”和“医疗”均有所保障,维护了农场的稳定。
第三,弘扬“农垦”的创业精神,建设农场的和谐文化。在“农垦”形成的过程中,孕育了地域文化、兵团文化、知青文化、群众文化和专业文化等多种文化。建设农场的和谐文化,必须积极借鉴这些文化的优秀成果,大力弘扬农垦的创业精神,并不断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促进农场的和谐文化体系建设,使其成为构建和谐农场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农场人民思想道德规范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载体。要以诚信、创新为企业精神,以“创建和谐农场”为共同愿望,以“振兴农场经济、增加职工收入”为目标,创建更好、更新的农垦企业文化[5],帮助职工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党和农场的信心,增强自主意识,唱响建设和谐农场的主旋律,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努力繁荣先进文化,将广大职工群众紧紧吸引在农场党组织和农场的周围。
第四,完善社会管理功能,保持农场安定有序。创新农场管理机制,健全党委领导、行政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总场、分场都要把行政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优化行政组织机构,稳妥推进企社分离等各项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整合行政管理资源,试行综合行政执法,建立农场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长效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防控体系建设,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认真落实信访条例,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以保持农场各项工作安定有序的开展。
3处理好六大关系,保证构建和谐农场
一是调整处理好国有农场与职工家庭农场的关系,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职工增收与农场增效的关系,认真落实好农业税费改革补贴、粮食补贴、种子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保障职工群众的正当权益;二是要调整处理好加工企业与种植基地的关系,增强加工企业对种植基地的带动和反哺能力,建立水稻种植户的扶持和服务体系,加大优质粮收购的力度,及时解决稻麦收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三是调整处理好农业保险机构和粮农的关系,目前,农场全面实施了水稻和小麦保险,要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保险条款的透明度,依据实际受灾情况,按照保险条款进行赔付,加快理赔速度,真正发挥农业保险的“减灾”与“调节”作用;四是要调整处理好农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友好的关系,注重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强化各类污染的防治工作[6],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场区[7];五是要调整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统筹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建立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六要调整处理好党群和干群关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综上所述,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力发展农场经济,提高人的素质,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优化人的发展环境,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地位,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又好又快地推进和谐农场建设。
4参考文献
[1] 王汉民.现代化的日本农业、农村、农民[J].河南农业科学,2004(8):49-51.
[2] 谷复钧.张虎林研究农业特点 提高经济效果[J].河南农林科技,1982(5):1-2
[3] 李纯.农业规模经营有关问题的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1998(9):14-15.
[4] 王伯祥.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解决好相关联的几个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17-19.
[5] 黄文龙.河南省农业科技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1998(12):13-14.
[6] 宋新民.来自农业技术措施的环境污染[J].河南农林科技,1981(11):12-15.
[7] 赵新娟.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J].河南农业科学,1995(9):13-15.
关键词大圹圩农场;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农场
中图分类号F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8-0363-02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一直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将其作为一项发展战略实施。这为国有农场又好又快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以人为本,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和谐农场的根本前提和力量源泉。作为国有农场,应当全面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精神,不断加快推进和谐农场建设。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构建农场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爱民、为民、亲民、惠民、安民、富民的“六民”理念。爱民理念:是构建和谐农场的思想基础,职工群众是农场发展的主力军,要坚定对待职工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的政治立场和情感基础,并把它作为做好一切工作、办好一切事情的根本原则和力量源泉;为民理念:执政为民是党的宗旨,为民应当成为指导规范言行的根本价值取向,为民应当成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最高理想追求;亲民理念:党同职工群众具有亲密的渔水关系和血肉联系,亲民就是要时刻把职工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与职工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求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和重要依据;惠民理念:就是要坚持职工利益高于一切的执政理念,要为民谋利,为民造福,让全体职工最大限度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得到更多的利益和实惠,把职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受益不受益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安民理念:就是不扰民、不劳民、不伤民,要帮助职工落实好各项减负及补贴政策,优化生态环境,推进安居工程,扩大社会保险,强化农业保险[1],做好来信来访,抓好安全生产和扶贫救助等各项工作,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和顺人心,创建一个安定有序、安居乐业的和谐场区;富民理念:富民是硬任务,富民是考验农场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硬指标,富民是提升全体人民幸福指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实践证明,只要职工富裕,农场也就稳定,各项工作也就容易顺利开展。
2选准切入点,抓好民生工作
在构建和谐农场的工作中,在坚持“六民”理念,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落到实处的基础上,必须选准以下3个切入点来构建和谐农场:一是选准工作的出发点。把群众是否需要、是否愿意、是否支持作为领导决策的出发点,把群众生产能力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创造活力的激发作为工作的着眼点,把群众的心理承受力、经济承载力作为工作的基准点,着力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二是选准工作的着重点。要从实际出发,着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要换位思考,从群众的生产、收入、上学、看病、环境条件等方面去为民思考、为民分忧、为民谋利。三是选准工作的归宿点。要把农场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过程变为广大群众受益得实惠的过程[2],把各项惠民成果按年度量化,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分解,并同农场的小康规划目标、“十二五”规划目标相对接,把各项惠民措施扎扎实实的推进并落实到位。同时还应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第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场产业化进程。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农场要坚持用先进装备武装农业,用先进的科技支撑农业,用先进的方式管理农业,用先进的理念经营农业,引领农业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圹圩农场地处高邮湖畔,是一个以稻麦种植为主的农场。近几年,农场推进各项改革,创新机制,狠抓管理,经受住了自然与市场风险的考验,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农场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了职工科学种田的水平,建立了完善的“公司 基地”的经营模式,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了优质大米的品牌效益,从而推进稻米产业化升级,实现农场产业的现代化,使农业管理、作物种植水平和经济效益一直处于全省农垦系统的领先地位。农场的主产品“倮倮”牌大米是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水稻种植及其产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质量可追溯、农场增效、职工增收,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这些无不得益于农场现代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加强农场的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要切实加强农场的各项制度建设,加快农业发展。农场的“两田制”农业经营土地改革已经到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3]。同时认真落实农业税费改革补贴资金的发放及各项支农惠农的政策,根据年度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身份田”、“招标田”的承租价格,正确处理土地收益分配关系,推进农业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和职工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4]。进一步加强各类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近几年,农场已争取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合作医疗政策,职工养老保险也趋于规范化管理,非职工也享受了“续保”和“参保”的政策,切实解决了农场居民的后顾之忧,使农场各类居民的“养老”和“医疗”均有所保障,维护了农场的稳定。
第三,弘扬“农垦”的创业精神,建设农场的和谐文化。在“农垦”形成的过程中,孕育了地域文化、兵团文化、知青文化、群众文化和专业文化等多种文化。建设农场的和谐文化,必须积极借鉴这些文化的优秀成果,大力弘扬农垦的创业精神,并不断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促进农场的和谐文化体系建设,使其成为构建和谐农场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农场人民思想道德规范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载体。要以诚信、创新为企业精神,以“创建和谐农场”为共同愿望,以“振兴农场经济、增加职工收入”为目标,创建更好、更新的农垦企业文化[5],帮助职工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党和农场的信心,增强自主意识,唱响建设和谐农场的主旋律,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努力繁荣先进文化,将广大职工群众紧紧吸引在农场党组织和农场的周围。
第四,完善社会管理功能,保持农场安定有序。创新农场管理机制,健全党委领导、行政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总场、分场都要把行政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优化行政组织机构,稳妥推进企社分离等各项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社区管理,整合行政管理资源,试行综合行政执法,建立农场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长效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防控体系建设,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认真落实信访条例,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以保持农场各项工作安定有序的开展。
3处理好六大关系,保证构建和谐农场
一是调整处理好国有农场与职工家庭农场的关系,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职工增收与农场增效的关系,认真落实好农业税费改革补贴、粮食补贴、种子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保障职工群众的正当权益;二是要调整处理好加工企业与种植基地的关系,增强加工企业对种植基地的带动和反哺能力,建立水稻种植户的扶持和服务体系,加大优质粮收购的力度,及时解决稻麦收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三是调整处理好农业保险机构和粮农的关系,目前,农场全面实施了水稻和小麦保险,要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保险条款的透明度,依据实际受灾情况,按照保险条款进行赔付,加快理赔速度,真正发挥农业保险的“减灾”与“调节”作用;四是要调整处理好农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友好的关系,注重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强化各类污染的防治工作[6],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场区[7];五是要调整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统筹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建立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六要调整处理好党群和干群关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综上所述,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力发展农场经济,提高人的素质,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优化人的发展环境,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地位,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又好又快地推进和谐农场建设。
4参考文献
[1] 王汉民.现代化的日本农业、农村、农民[J].河南农业科学,2004(8):49-51.
[2] 谷复钧.张虎林研究农业特点 提高经济效果[J].河南农林科技,1982(5):1-2
[3] 李纯.农业规模经营有关问题的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1998(9):14-15.
[4] 王伯祥.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解决好相关联的几个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17-19.
[5] 黄文龙.河南省农业科技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1998(12):13-14.
[6] 宋新民.来自农业技术措施的环境污染[J].河南农林科技,1981(11):12-15.
[7] 赵新娟.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J].河南农业科学,1995(9):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