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把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这是政治教师的根本。在教学中,应采取研究的方法,即从实际出发,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思维行程就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从而真正实现“实践——认识——实践”、“个别——一般——个别”、“具体——抽象——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
关键词:政治课 抽象理论 具体化 历史分析
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就是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将深奥的哲理浅显出来,并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加以检验。然而,政治课又不是一板一眼的学科,为了能更好的活跃课堂,增强学生兴趣,本人通过实践,得出一些方法,愿与各位同仁探讨、分享。
在教学中,应采取研究的方法,即从实际出发,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思维行程就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教师切不能将教材的叙述方法机械地移入教学。
一、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要重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就知识的总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作为政治课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大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不能像物理、化学教学那样借助于实验的手段,让学生直接通过现象的观察来探索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但这绝对不意味着对感性经验可以忽视。实践证明,一个感性认识十分贫乏的人,是很难掌握事物的因果关系并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的。小孩会由于给他看病的医生没有头发,就认为没有头发的人都是医生。因此,政治课教学应力争为学生的实践、感知创造条件。例如:在讲完高二哲学常识第一课世界物质性的论证以后,必须进一步搞清意识的现象和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最后完成世界物质性的论证,才能真正排除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教学一开始,我紧紧握双拳让学生回答:“我手里是什么东西?”学生只凭主观臆想,怎么也猜不出来。接着,摊开双手让学生闭着眼睛摸。学生立即回答:一个是棉花,一个是木棒。问:“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说:“我摸出来的。”这表明感觉作为最基本的意识现象,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这种反映必须通过“实践”。这种教学形式具体、简单,但它使学生对意识本质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使教学内容有信度、有力度。当然,对大量的、更为复杂的理论,不可能完全采取这种简单的方法,但从实际出发、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不变。例如:在讲价值规律时,应让学生到市场上去了解一下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心理学表明,为了掌握一些复杂的概念,应当采用“直见和词语的正确结合”。词语不仅能使直观材料更加鲜明和突出,也可以指引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对概念和理论做出规定和解释。总之,只有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
二、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必须对理论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任何理论都有它产生的历史条件,都有其自身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对于理论,如果我们不把它产生的条件以及它自身发展的历史搞清楚,那就难以达到真正的理解。毛泽东说:“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下面,通过对一个重要概念的剖析,来说明概念本身所包含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从而正确、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通过对“民主”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1)作为国家形态的民主,必须同非国家形态的民主相区别,即国家形态的民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又必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消亡。(2)民主是一个阶级范畴。民主概念本身所包含的各个要素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作为国体,民主是相对于专政而言的;权力主体是民主阶级性最根本的表现,并通过政体的具体形式来体现;原则离不开权力主体,“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只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才有意义。(3)民主就其实质而言,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民主也能为占统治地位的那个阶级服务,而绝不会为“大众”服务。(4)从民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还可以看出,民主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民主是对专制的否定,这是它的历史进步性;资产阶级民主只是少数统治者的民主,这又是它的历史局限性;社会主义民主是对资产阶级民主的一种“扬弃”,它继承了“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其权力主体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所以,以上没有任何牵强附会的主观臆想,仅是根据民主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对民主概念本身所包含的各个要素进行的具体的分析。但在民主的内涵和外延上,在民主概念的有关理论深度和广度上,这种分析的优点都得到了充分的显示。这种把抽象的要领具体化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概念的形成历史的逻辑再现。
三、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最终必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是为了重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的能动飞跃,从而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唯物论,克服那种从理论到理论的“唯物论”的教学模式。在国际上,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都一致认为,不论教学是在多么高深的理论水平上实现的,只要学生还没有把他们的知识有机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那他们的知识就必然带有抽象的性质。只有运用,才能达到认识开始时被分割开来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才能克服知识对象的抽象性与具体性之间的矛盾。
由此可见,教学过程的最根本的关系,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某种结论。因为这种结论只是对学生来讲才属于未知,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已失去了它们在认识价值方面的意义。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运用知识研究和解决新的问题。所以,毛泽东特别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精通的目的在于应用。”必须指出。这里所说的“运用”对学生来讲是教师常说的“练”。这种“练”不仅仅是课外的作业练习,更主要的是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练习。实践证明,只有把教学过程这种“练”解决好,才能有助于其他所有“练”(包括考试在内),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益。为此,不少教师提倡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讲有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不断认识和认识发展阶段的统一。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将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实践中检验,同时,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与学生的交流合作中,实现政治课教学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政治课 抽象理论 具体化 历史分析
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就是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将深奥的哲理浅显出来,并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加以检验。然而,政治课又不是一板一眼的学科,为了能更好的活跃课堂,增强学生兴趣,本人通过实践,得出一些方法,愿与各位同仁探讨、分享。
在教学中,应采取研究的方法,即从实际出发,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个思维行程就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教师切不能将教材的叙述方法机械地移入教学。
一、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要重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就知识的总体来说,无论何种知识都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作为政治课教学,要使学生掌握大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不能像物理、化学教学那样借助于实验的手段,让学生直接通过现象的观察来探索物质运动变化的规律。但这绝对不意味着对感性经验可以忽视。实践证明,一个感性认识十分贫乏的人,是很难掌握事物的因果关系并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的。小孩会由于给他看病的医生没有头发,就认为没有头发的人都是医生。因此,政治课教学应力争为学生的实践、感知创造条件。例如:在讲完高二哲学常识第一课世界物质性的论证以后,必须进一步搞清意识的现象和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最后完成世界物质性的论证,才能真正排除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教学一开始,我紧紧握双拳让学生回答:“我手里是什么东西?”学生只凭主观臆想,怎么也猜不出来。接着,摊开双手让学生闭着眼睛摸。学生立即回答:一个是棉花,一个是木棒。问:“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说:“我摸出来的。”这表明感觉作为最基本的意识现象,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这种反映必须通过“实践”。这种教学形式具体、简单,但它使学生对意识本质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使教学内容有信度、有力度。当然,对大量的、更为复杂的理论,不可能完全采取这种简单的方法,但从实际出发、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不变。例如:在讲价值规律时,应让学生到市场上去了解一下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心理学表明,为了掌握一些复杂的概念,应当采用“直见和词语的正确结合”。词语不仅能使直观材料更加鲜明和突出,也可以指引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对概念和理论做出规定和解释。总之,只有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
二、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必须对理论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任何理论都有它产生的历史条件,都有其自身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对于理论,如果我们不把它产生的条件以及它自身发展的历史搞清楚,那就难以达到真正的理解。毛泽东说:“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下面,通过对一个重要概念的剖析,来说明概念本身所包含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从而正确、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通过对“民主”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1)作为国家形态的民主,必须同非国家形态的民主相区别,即国家形态的民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又必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消亡。(2)民主是一个阶级范畴。民主概念本身所包含的各个要素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作为国体,民主是相对于专政而言的;权力主体是民主阶级性最根本的表现,并通过政体的具体形式来体现;原则离不开权力主体,“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只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才有意义。(3)民主就其实质而言,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民主也能为占统治地位的那个阶级服务,而绝不会为“大众”服务。(4)从民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还可以看出,民主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民主是对专制的否定,这是它的历史进步性;资产阶级民主只是少数统治者的民主,这又是它的历史局限性;社会主义民主是对资产阶级民主的一种“扬弃”,它继承了“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其权力主体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所以,以上没有任何牵强附会的主观臆想,仅是根据民主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对民主概念本身所包含的各个要素进行的具体的分析。但在民主的内涵和外延上,在民主概念的有关理论深度和广度上,这种分析的优点都得到了充分的显示。这种把抽象的要领具体化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概念的形成历史的逻辑再现。
三、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最终必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是为了重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的能动飞跃,从而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唯物论,克服那种从理论到理论的“唯物论”的教学模式。在国际上,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都一致认为,不论教学是在多么高深的理论水平上实现的,只要学生还没有把他们的知识有机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那他们的知识就必然带有抽象的性质。只有运用,才能达到认识开始时被分割开来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才能克服知识对象的抽象性与具体性之间的矛盾。
由此可见,教学过程的最根本的关系,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某种结论。因为这种结论只是对学生来讲才属于未知,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已失去了它们在认识价值方面的意义。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运用知识研究和解决新的问题。所以,毛泽东特别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精通的目的在于应用。”必须指出。这里所说的“运用”对学生来讲是教师常说的“练”。这种“练”不仅仅是课外的作业练习,更主要的是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练习。实践证明,只有把教学过程这种“练”解决好,才能有助于其他所有“练”(包括考试在内),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益。为此,不少教师提倡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讲有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不断认识和认识发展阶段的统一。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将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实践中检验,同时,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与学生的交流合作中,实现政治课教学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