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体操的“难”与“美”的关系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Emp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是成套动作的核心,成套动作的艺术性编排、艺术价值是取胜的关键;难度是艺术体操的品级基础。艺术体操难与美既对立又统一,其难构成了美的基础和品位,美为难度的发展规定了方向,难与美的和谐统一是现代艺术体操发展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艺术体操 专项特征 难 美
  【中图分类号】G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96-02
  难与美也是艺术体操本身最显著的特点,它来源于人们对身体健美的崇尚和要求,难主要表现为成套动作的价值。指的是动作的难度、创新、连接、编排等方面的内容;美主要表现为成套动作完成情况,指的是技术规格、动作质量、意识姿态和动作艺术性、稳定性等方面的内容。在某一个周期,规则会向某个方面倾斜,但难与美的高度统一始终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
  一、艺术体操的“美”
  艺术体操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有韵律的身体活动,以身体姿势的展示将人体健美的动态、形象和内在感情融汇在一起。艺术体操是在音乐伴奏下,完成连续复杂的和高强度动作的能力,它以成套动作作为表现形式,成套动作必须通过所有动作、音乐和表现的完美融合体现创造性。
  1.身体美
  人体形态美是体现表演者表现力的基本条件。一个五官端正,体形匀称,肤色较好,脂肪层少的健美者展现出匀称的骨骼、刚健有力的肌肉、协调而灵巧的肢体美,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和极大的青春魅力,也能体现出表演者的信心与勇气。人体形态美是美的物质基础,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晶,是人体美的典范,也是人的内在品质、性格、思想作风的表现,是艺术体操表演者独特风格和外在气质的载体,同时又营造出直观深刻的人体美学视觉效果。
  表演者的形态美主要表现在健壮美。经过多年训练,无论是男女表演者的体型变得尤为健壮。一般表演者具有粗壮丰满、组织密度高、肩宽、胸腰粗大、上臂与大腿肌肉发达的特征。则是给人以健康、健美的美感。动作意境是表演者巧妙地运用时间和空间去展示无限丰富的动作内涵的一种艺术幻化手段。动作意境的“意”是情,“境”是动作,它的获得绝不是表演者随心所欲的梦幻,而是表演者通过动作来显现自己的独特个性和精神风貌,使真实情感自然地流露与渲泄,是形与神、气与韵的完美统一。表演者动作意境的产生不单由表演者个人来完成,要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必须靠表演者、裁判员和观众的审美情感相互交融达到共识、产生共鸣。
  2.节奏美
  从艺术体操的特征来看,它不仅离不开节奏,而且更需要音乐节奏。事实上,音乐节奏与动作节奏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因为音乐节奏的内涵是指音的长短和停顿,动作节奏的内涵是指动作的速率和停顿。音乐节奏的表现形式是节拍,而节拍既存在于艺术中,也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艺术体操无论是从动作节奏还是音乐节奏来看,最大的特点是节奏强度大。在动作节奏上,主要表现在身体随音乐旋律的节奏起伏而有起伏、有高潮、有变化、有层次,呈连续活泼的动态。在强有力的音乐下,动作节奏快而明显,幅度大,充分表现力度感和美感。现时动作节奏的基础是音乐节奏,因此,音乐节奏的美也是艺术体操的一大特征。艺术体操音乐节奏具有强劲有力、节奏对称、跳跃起伏的特征。
  3.艺术表现力
  艺术表现力是艺术体操一个突出特征。由于艺术体操综合了音乐、舞蹈、体操等项目的特点,因此它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及表现力。艺术体操的艺术表现力表现在“成套动作必须展示出创造性,动作设计必须展示艺术体操特殊内容,动作变化以及音乐节奏与表演者的表演紧密相连。”这就对艺术体操表演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一名优秀的艺术体操表演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力量、柔韧、速度、耐力和协调性等全面的身体素质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果敢的性格等心理素质。而完成一套艺术体操,要求表演者在短短的一分四十五秒之内将这些素质全部展现出来,达到灵与肉、力与美的最佳展现,最大程度地感染裁判、观众,并与之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演者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艺术表现力是一个艺术体操表演者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艺术表现力是一套艺术体操的色彩与灵魂。
  二、艺术体操“难”
  艺术体操的“难”一般指动作的复杂、惊险困难程度以及表演者开发自身潜能的深度,它不单表现在单个动作上,而且表现在动作的连接与整套动作的编排上。那么,艺术体操的“难”究竟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1.技术难度
  艺术体操技术创新是艺术体操训练过程中的一个极其复杂,而十分艰难的事情。人们在进行技术动作创新时,不仅考虑到技术发展趋势、表演者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条件、训练保障等,还要符合规则要求,而且具有超前性。因此,进行技术创新必须密切注意与创新相关的主要问题,才能保证技术创新的成功。
  艺术体操的难主要表现出动作对高度的控制性,这也是力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控制力。练习者能协调巧妙地运用体内已有的内力控制完成各种不同的身体姿势,如对身体姿态标准性,复杂多变的各操化动作准确性、幅度感,落地缓冲技术,可以向前、向后跳转(旋转)等诸多形式动作,都是表现力量的控制。而艺术体操的一些人体静态动作、无声的形态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名画般的静止动作,如高锐角并腿支撑,单臂分腿高直角支撑等同样也能充分展示他们惊人的力量。跳步讲究轻松,有开度、有高度。转体要有力度。臀部习惯上提、夹紧,而不要下沉。起跳一定要快(有爆发力),腿尽快伸直,提臀,上体直,肩正(不歪、不端)。转体关键是起踵时臀在脚跟的后上方,臀夹紧,肩胛骨夹紧,不端肩,高起踵,头向上好像有东西在向上提,手臂要同时运动而不是夸大的随意动作,平衡腿跟尽量向内,腿直,收腰。
  2.舞蹈音乐难度
  艺术体操是以人形体动作的韵律抒发情感,并按照一定的节奏展现,必须始终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动作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着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当它被融合到艺术体操运动中时,就会成为艺术体操的灵魂,同时也是艺术体操的“混合剂”。音乐通过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及旋律线条等要素对突出成套动作的风格特点,渲染氛围,增强艺术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表现力难度
  艺术体操没有器械的使用,它的所有难度动作都是靠身体自身的表现来完成的。因此说艺术体操是以人体自身为对象的运动。它的身体重心节律性弹动技术、身体姿态控制技术、操化动作的准确控制技术、步伐落地缓冲技术都是靠艺术体操表演者灵活多变的肢体语言、整齐的形体动作、张弛有度的爆发力结合在一起,来表现出一种洋溢生气与活力的动态之美,这也是艺术体操的难度所在之一。
  三、艺术体操难与美的辩证统一
  现代竞技体操规则修订中明确规定自选动作的构成原则是:一个表演者要完全控制好自己的身体,完美地完成比赛动作,最好的前提是创造性、优美性和柔韧性,这是艺术体操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这就要求表演者在完成动作时不能不顾姿态和技术盲目提高难度。可见,国际艺术体操界两种意见的争论开始走向妥协,难与美在规则内容上已走向统一。
  1.“难”与“美”互相制约
  因为艺术体操动作作为一种艺术符号出现,应该不断通过创新来变动形式,它在难度上的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符号体系增添了一套新的组合,而难度越高,符号的结构就越复杂、越新奇,难度的开发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动作的交融,不仅使符号变化层出不穷,而且使符号不断显示出新的创造力量和神韵。反过来说,难度所包括的技术属性,必须通过动作的美来体现,否则将不会被人们接受。由此,难度构成了美的基础和美的品位,美则把难融化进各种造型的艺术符号,让人接受。因为构成难度的因素大多数同时也是构成美的因素,如动作结构、动作连接、动作幅度、节奏等。另外,立难必须同时甚至首先是立美。这是由于艺术体操难度的提高和艺术体操美感的显现虽都是无止境的,不过这并不意味艺术体操的难度可以超过人体的体能极限。体操难度的发展,在经历了一个高潮以后,自然会有所缓解和调剂,在身体姿势、动作质量和技术衔接方面,就会提出一系列新的标准。由此可见,求美的倾向不会因求难的追求被忽视、被削弱。“美是艺术体操的灵魂”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2.“难”与“美”既对立又统一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难度在纵向上的发展是有限的,如果不顾这种限度,过分地追求难度,势必带来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恶劣影响,更无美可言了。艺术体操发展过程中难与美的矛盾开始呈现,正是这对矛盾的出现才推动着艺术体操不断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却非常艰辛、非常曲折,是螺旋式上升的。艺术体操的发展总是以难、新动作的开发和突破开始,经过推广和改进,最后进入完善和稳定阶段,在这一阶段美又上升到主导地位,继而再以此三个阶段作为一个发展周期,一浪高过一浪向前发展。在每一个周期中难度的开发总是起先导作用,随后即让位于美的因素。
  难与美有着本质的联系,二者的矛盾运动是推动艺术体操发展的内部动力。在艺术体操发展的不同阶段,难与美的作用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在难度的开发和突破阶段,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此时主要目的在于开发新动作,完成动作的技术还不完善;具有生命力的动作一旦取得突破,并逐渐推广后,美逐渐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四、结束语
  艺术体操难与美既对立又统一,其难构成了美的基础和品位,美为难度的发展规定了方向,难与美的和谐统一是现代艺术体操发展的主要目的。难度是艺术体操的品级基础,美是成套动作的核心,成套动作的艺术性编排、艺术价值是取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张兆发.规则与艺术体操难度动作的发展[J].安徽体育科技,2003(2):57~59
  2 姚侠文、陆保钟.难美技能体育项目技术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169~171
  3 小林信次著.体育美学(孔祥安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4 杨小红.我国艺术体操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报,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笔者基于西方培训评估模型的变革及发展变化的历程,结合我国干部教育培训评估工作现状,从多维角度提出了我国干部教育培训评估应抓住的特点。  【关键词】培训评估 变革 干部教育 启示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40-02  【Abstract】The author ra
期刊
【摘 要】大学生的安全是高校安全稳定的基础。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校在校生人数及其旅游需求不断的增长,使我国教育旅游市场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教育旅游中频发的学生旅游安全事故问题亦引起了相关学者、研究者和旅游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研究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求大学生旅游安全教育的途径,将会对高校完善学生安全教育机制、充实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提高学生旅游安全意识乃至教育旅游市场的发展有
期刊
【摘 要】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统计学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我国高等院校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教学也将进行变革。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高等院校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革和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统计学 教学 改革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
期刊
【摘 要】留守儿童在学习、品行和心理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存在差异,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培养关键的学校能力,弥补缺失的亲情,关注情绪波动,发挥同伴交往的促进作用,提高儿童的自尊和内控归因风格等措施。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表现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46-02
期刊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大众教育,高等院校招生数量急速增加,层次多样,加之“90后”学生追求个性的特征,使得传统陈旧“大锅饭”式的始业教育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2011年杭州师范大学在新生始业教育中,创造性运用菜单式教育模式,开展新生“学习?思考?感悟”分类引导工程,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背景与思路  1.项目背景  (1)“90后”大学生特点。“每一代的孩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案例研究和现场调研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合肥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高校实施教育部“卓越计划”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了研究,探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卓越计划”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模式。同时分析了现行高校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问题,并对如何进行工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 卓
期刊
【摘 要】公平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一种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要求民主与公正的观念越来越强、对公平的意识越来越敏感。但是,高校对大学生缺乏正确科学的公平观教育,大学生中存在畸形的、绝对的公平观念。因而,高等教育应重视公平制度在校园文化中的建设及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公平教育,将公平观教育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公平观教育 大学生
期刊
【摘 要】语法是英语教学的基础也是重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语法教学却越来越适应不良。本文旨在阐述交际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必要性、可行性,同时为交际法英语语法教学提出一些实用性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语法教学 交际法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74-02  语法作
期刊
【摘 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化、外化和深化三个环节的有机统一。为此,应该从内化效果、外化效果和深化效果三重纬度来评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内化效果分为认知效果、认同效果和掌握效果三个层次。外化效果是指人民大众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其社会实践的效果。深化效果是指人民大众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效果。  
期刊
【摘 要】教儿童学习外语已成为一种需要较高技能的职业,教师要兼有儿童教师和语言教师的知识、技巧和敏感性。文章通过一道小学英语试卷上的英译汉试题,分析了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师应认清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师角色,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学目标 有效的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