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用格式: 郑小九.从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看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质[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4):1-8.
中图分类号 :A8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2186/2021.04.001
文章编号 :2096-9864(2021)04-0001-08
关键词: 习近平; “七一”讲话; 中国共产党;鲜明特质
On the CPC’s distincitive features from “July 1 speech” by Xi Jinping,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摘要: 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质。中国共产党是阶级性与人民性、思想性与实践性、革命性与继承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统一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质是由党的政治基因、文化基因决定的,是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锻造的,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有别其他政党的内在规定性。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厚的历史情怀、宏大的历史视野,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展望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光明前景。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入学习这篇重要讲话,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质。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质是由党的政治基因、文化基因决定的,是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锻造的,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内在规定性。
一、中国共产党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是指其工人阶级属性,即党的诞生是以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为基础的,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代表。“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3近代以来,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产业工人自1894年的大约10万人发展到1919年时的超过200万人,非产业工人的数量约有4000万人,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现出变革社会的强大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组织、教育、引领下,工人阶级开始认清本阶级的历史使命,逐渐实现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包含以下两重含义。其一,一切为了人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11-12习近平总书记在该讲话中精辟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其中的“践行初心”“不负人民”就是党的人民性的经典表达。其二,一切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動社会发展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11。讲话中特别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1]12,就是把民主贯穿于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全过程,实行广泛的、真实的、完整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切实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与人民性二者是根本一致的统一关系。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既是中国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代表,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是其人民性的基础、主导。工人阶级与先进生产力相关联,有高昂的革命积极性、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最进步、最革命、最有能力的阶级。有这一明确的阶级属性作为保证,党的人民性会有坚强的依靠。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是其阶级性的扩展、补充。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例,这种拓展是必要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数量、力量是有限的,必须聚集尽可能多的革命力量,团结尽可能多的人民群众,包括团结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形成强大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够战胜敌人。这种拓展也是可能的,因为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还有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他们都有参加革命的愿望和动力。正是以牢固的阶级性和广泛的人民性为基础,中国共产党逐渐发展成为成员众多、思想统一、组织严密、纪律严明、行动一致、运作高效、战斗力强的政党,组织、整合、凝聚起亿万民众的力量,彻底改变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积贫积弱的局面。
与中国共产党相比较,许多政党不能实现或者不好实现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不愿代表或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对于中国国民党来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经过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而在蒋介石、汪精卫等背叛革命后,该党就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沦为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其阶级性与人民性就是冲突的、对抗的。其次,就西方的资产阶级政党而言,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主要是由该国的资产阶级主宰的,资产阶级通过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政党、政治人物来实现其对国家的掌控,其阶级性与人民性也是矛盾的、割裂的。当今美国的共和党、民主党虽然也都从部分低收入群体中吸收党员,但这并不表明其阶级本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两党推举出的政治精英从根本上讲都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看似体现大众民主的选票政治难以掩盖“金权政治”的本质。再次,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可能发生阶级性质的反向变化,如苏联共产党,苏共中执掌党内权力的部分官员以权谋私、化公为私,蜕化为权贵阶级,苏联共产党不能够继续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导致党的生命力逐渐弱化以至丧失。 二、中国共产党是思想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政党
知行合一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之一,中国共产党是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弘扬者,将知行合一升华到新的高度。中国共产党人所践行的知行合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信仰与行动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其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的有机结合。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13。
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首先必须选择适合中国土壤、能够解决中国问题的科学理论。近代以来,尤其是辛亥革命以来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人们苦苦寻求救国的出路,中国大地成了多种“主义”的“跑马场”“赛马场”,如拜上帝会、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互助主义、新村主义等。历史事实证明,这些思想并不适合中国的“土壤”,无力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无法拯救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毛泽东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3]147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中国人民所选择,根源在于这一理论的科学性、阶级性、指导性,在于“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3]1515, 是能够把“病入膏肓”的中国、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从危难中解救出来的“良方”。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非常精辟地给出有充分说服力的结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1]13
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还要不断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4]610。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黨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做法。对此,毛泽东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4]534。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同志在开幕词中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5]3正是在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发展出、创造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些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其二,信仰与行动的统一,即中国共产党将共产主义崇高信仰和切实可行的革命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衡量一个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否坚定、是否真诚的标准,主要不是看他怎么说,而是看他怎么做,看他是否忠实地践行了这一信仰,是否心甘情愿地为这一信仰而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要求,“个个党员不应只是在言论上表示是共产主义者,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是共产主义者”[6]163。一个共产党人如果心口不一,“嘴上说着主义,心里都是生意”;或者言行不一,“口言善,身行恶”,这个人就是政治上的“两面人”,就没有建立起共产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坚定性的理论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7]149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为中国共产党人树立坚定的信仰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许多共产党人化理论为信仰、化信仰为力量,在敌人的屠刀面前大义凛然,用生命捍卫信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烈士的就义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方志敏烈士狱中遗著《可爱的中国》中的这段话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崇高和伟大。
其三,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即共产党人既要有崇高的革命理想主义,又要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现实主义态度。 毛泽东说:“虽然理想一定要有,但是还要结合一个东西,叫做‘现实’。我们是有理想的现实主义,或者叫做革命的现实主义,我们不是无原则的现实主义。”[8]361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人是理想主义者。“革命理想高于天”。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们党就确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指引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是现实主义者,特别注重从实际出发,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步把理想变成现实。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实现阶段性目标、不断积小胜为大胜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的目标,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使我们“站得更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让“富起来”的理想成为现实。在新发展阶段,中国人民开始朝着“强起来”的目标奋力前进。在“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1]2 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共产主义信仰的激励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引领下,培育起巨大的精神思想力量,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的党的精神谱系。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自强不息、英勇奋斗、艰苦创业,塑造出强大的政治组织能力、军事战斗能力、经济发展能力、文化创造能力、危局应对能力、困难克服能力、错误纠正能力等,表现出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非凡能力。
三、中国共产党是革命性与继承性相统一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其使命是实现中国社会的革命化改造。同时,革命并不是要把旧中国的一切都破坏掉、抛弃掉,而是在否定中有肯定、在克服中有保留、在批判中有继承,做到革命性与继承性的统一。
革命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色。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主义,共产党本质上是革命党,其使命是实现社会的不断革命、改造、进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6]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6]162。 革命就是破旧立新。毛泽东曾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3]1439中国共产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巨大成果,就是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从而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和世界的面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全面性。我们党所理解的革命包括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19,社会革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婚姻等方方面面。其二,坚定性。与中国的资产阶级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作不妥协的斗争。其三,持续性。革命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在一代代的共产党人的接續奋斗中不断深入、持续推进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我们要“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1]13。 其四,彻底性。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2016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共产党人要“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9]。
共产党人在强调革命性的同时,又非常注重继承性。革命是“破旧”,但不应该打破旧有的一切,也不可能打破旧有的一切。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是近代以来中国走向现代性、实现现代化的最高形式,这场伟大革命是发生在中国的现实土壤、文化土壤之上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现代性不可能是西方现代性的翻版,不可能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相割裂,只能是流淌着“中国血脉”的现代性。毛泽东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4]53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特别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其他场合,他强调要延续文化基因,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精神。他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深邃的历史眼光、睿智的哲学思考,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走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市的朱熹园考察时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0]
对于任何一个政党而言,处理好革命性与继承性的关系并非易事。中国国民党的革命具有妥协性、不彻底性,其对传统的继承难以分别精华和糟粕,实现不好革命性与继承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在处理二者关系中有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国共产党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背景下,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全盘反传统主义思潮不可避免地对一些共产党人产生深刻影响,战争年代里激烈的斗争环境使得革命性在一定程度上压倒了继承性,这种倾向一直持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达到高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纠正了在该问题上的认识偏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越来越科学、理性、从容,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价值。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1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专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问题作出阐释和规划,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文化立场。
四、中国共产党是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统一的政党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以被动的、屈辱的方式卷入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进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坚持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统一、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在参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进程中,在对世界发展大势的观察和把握中,以主动的姿态推进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事业。
民族性是中国共产党的底色。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国者,爱国主义是党的民族特性的最高表达形式。《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11]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特色非常鲜明、丰富、深厚:党以“中国”冠名,由中华民族的先锋战士组成,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为己任,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建设道路、现代化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表达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2 国际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性之一。中国共产党人以开放的胸襟面向世界、接纳世界、融入世界,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1]16,志在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深刻的国际背景,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结果。进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开创了一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造就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陷入越来越深刻的民族危机之中;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近代工业的逐步发展造就了中国的工人阶级;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此后西方列强践踏中国利益和尊严的残酷事实,使得国人对资本主义制度心生怀疑;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世界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代,中国人从中看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巨大力量和社会主义的美好出路。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国际环境下诞生的,是当时诸多世界性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人深知,必须在世界的格局之下来思考、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以开放的胸襟面向世界、接纳世界、融入世界。毛泽东强调,“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1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5]373。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13]187
共产主义事业是国际性事业,共产主义者是国际主义者,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必须相互支持、相互团结,为实现阶级解放而联合起来。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指导下成立的。关于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影响,毛泽东说:“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总的来说是功大过小……没有共产国际的成立和帮助,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是不能有今天的。”[8]28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履行国际主义义务,援助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支持第三世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将此视为中国的国际主义义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秉承中华民族“立人达人”“协和万邦”的传统,继续践行国际主义,致力于为人类谋大同,欢迎别的国家和地区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16
在处理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时,民族性是国际性的前提和依托,失去民族性底色的国际性会无所依附。同时,国际性是民族性的扩展和完善,没有国际性事业和追求的民族性是狭隘的。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协调好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以做好中国的事情为基础、为载体,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进步事业。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体现的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因为只有为着保卫祖国而战才能打败侵略者,使民族得到解放。只有民族得到解放,才有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中国胜利了,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者被打倒了,同时也就是帮助了外国的人民。因此,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4]520-521,抗美援朝战争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结合的典范,既体现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主义立场。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7]252
五、结语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1]21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从小小红船成长为巍巍巨轮,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根本原因就在于党的基因、特质,即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革命性与继承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
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强调,“大就要有大的样子”[13]67,他期望中国共产党要有“大的样子”,大党的每个成员也要有“大的样子”。所谓“大的样子”,就是要有深谋远虑的大智慧、高瞻远瞩的大视野、海纳百川的大胸怀、天下为公的大情怀、改天换地的大抱负、舍生取义的大仁德、当仁不让的大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共产党人要心怀“国之大者”,心怀民族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而党的伟大是见之于平凡的伟大。一方面是伟人的平凡。刘少奇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评价毛泽东时说,毛泽东“是党的领袖,也是普通一员”;“两弹”元勋邓稼先,“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战争年代立下巨大功勋的甘祖昌将军,1957年自愿解甲归田,携妻带子回乡务农。另一方面是凡人的伟大。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14],“六亿神州尽舜尧”(《七律·送瘟神》),“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到韶山》)。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既平凡又伟大的共产党员,如张思德、刘胡兰、雷锋、王进喜、孔繁森、申纪兰、张桂梅、黄文秀等,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伟人的平凡与凡人的伟大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德性世界的两道奇特景象,凸显出共产党人顶天立地的伟大人格和感天动地的崇高精神。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7]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8]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9] 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31(02).
[10] 习近平考察朱熹园谈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EB/OL].[2021-03-23](2021-07-15).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leaders/2021-03/23/c_ 1127243217.htm.
[11]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06).
[12]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1.
[1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4] 毛澤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0.
中图分类号 :A8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2186/2021.04.001
文章编号 :2096-9864(2021)04-0001-08
关键词: 习近平; “七一”讲话; 中国共产党;鲜明特质
On the CPC’s distincitive features from “July 1 speech” by Xi Jinping,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摘要: 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质。中国共产党是阶级性与人民性、思想性与实践性、革命性与继承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统一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质是由党的政治基因、文化基因决定的,是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锻造的,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有别其他政党的内在规定性。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厚的历史情怀、宏大的历史视野,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展望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光明前景。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入学习这篇重要讲话,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质。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质是由党的政治基因、文化基因决定的,是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锻造的,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内在规定性。
一、中国共产党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是指其工人阶级属性,即党的诞生是以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为基础的,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代表。“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1]3近代以来,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产业工人自1894年的大约10万人发展到1919年时的超过200万人,非产业工人的数量约有4000万人,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现出变革社会的强大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组织、教育、引领下,工人阶级开始认清本阶级的历史使命,逐渐实现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包含以下两重含义。其一,一切为了人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11-12习近平总书记在该讲话中精辟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其中的“践行初心”“不负人民”就是党的人民性的经典表达。其二,一切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動社会发展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11。讲话中特别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1]12,就是把民主贯穿于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的全过程,实行广泛的、真实的、完整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切实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与人民性二者是根本一致的统一关系。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既是中国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代表,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是其人民性的基础、主导。工人阶级与先进生产力相关联,有高昂的革命积极性、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最进步、最革命、最有能力的阶级。有这一明确的阶级属性作为保证,党的人民性会有坚强的依靠。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是其阶级性的扩展、补充。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例,这种拓展是必要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数量、力量是有限的,必须聚集尽可能多的革命力量,团结尽可能多的人民群众,包括团结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形成强大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够战胜敌人。这种拓展也是可能的,因为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还有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他们都有参加革命的愿望和动力。正是以牢固的阶级性和广泛的人民性为基础,中国共产党逐渐发展成为成员众多、思想统一、组织严密、纪律严明、行动一致、运作高效、战斗力强的政党,组织、整合、凝聚起亿万民众的力量,彻底改变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积贫积弱的局面。
与中国共产党相比较,许多政党不能实现或者不好实现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不愿代表或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对于中国国民党来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经过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而在蒋介石、汪精卫等背叛革命后,该党就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沦为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其阶级性与人民性就是冲突的、对抗的。其次,就西方的资产阶级政党而言,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主要是由该国的资产阶级主宰的,资产阶级通过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政党、政治人物来实现其对国家的掌控,其阶级性与人民性也是矛盾的、割裂的。当今美国的共和党、民主党虽然也都从部分低收入群体中吸收党员,但这并不表明其阶级本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两党推举出的政治精英从根本上讲都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看似体现大众民主的选票政治难以掩盖“金权政治”的本质。再次,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可能发生阶级性质的反向变化,如苏联共产党,苏共中执掌党内权力的部分官员以权谋私、化公为私,蜕化为权贵阶级,苏联共产党不能够继续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导致党的生命力逐渐弱化以至丧失。 二、中国共产党是思想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政党
知行合一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之一,中国共产党是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弘扬者,将知行合一升华到新的高度。中国共产党人所践行的知行合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信仰与行动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其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的有机结合。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13。
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首先必须选择适合中国土壤、能够解决中国问题的科学理论。近代以来,尤其是辛亥革命以来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中,人们苦苦寻求救国的出路,中国大地成了多种“主义”的“跑马场”“赛马场”,如拜上帝会、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互助主义、新村主义等。历史事实证明,这些思想并不适合中国的“土壤”,无力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无法拯救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毛泽东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3]1471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中国人民所选择,根源在于这一理论的科学性、阶级性、指导性,在于“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3]1515, 是能够把“病入膏肓”的中国、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从危难中解救出来的“良方”。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非常精辟地给出有充分说服力的结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1]13
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还要不断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还没有完整的、统一的了解”[4]610。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黨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做法。对此,毛泽东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4]534。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同志在开幕词中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5]3正是在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发展出、创造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些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其二,信仰与行动的统一,即中国共产党将共产主义崇高信仰和切实可行的革命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衡量一个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否坚定、是否真诚的标准,主要不是看他怎么说,而是看他怎么做,看他是否忠实地践行了这一信仰,是否心甘情愿地为这一信仰而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要求,“个个党员不应只是在言论上表示是共产主义者,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是共产主义者”[6]163。一个共产党人如果心口不一,“嘴上说着主义,心里都是生意”;或者言行不一,“口言善,身行恶”,这个人就是政治上的“两面人”,就没有建立起共产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坚定性的理论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思想理论的坚定。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7]149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为中国共产党人树立坚定的信仰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许多共产党人化理论为信仰、化信仰为力量,在敌人的屠刀面前大义凛然,用生命捍卫信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烈士的就义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方志敏烈士狱中遗著《可爱的中国》中的这段话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崇高和伟大。
其三,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即共产党人既要有崇高的革命理想主义,又要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现实主义态度。 毛泽东说:“虽然理想一定要有,但是还要结合一个东西,叫做‘现实’。我们是有理想的现实主义,或者叫做革命的现实主义,我们不是无原则的现实主义。”[8]361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人是理想主义者。“革命理想高于天”。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们党就确定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指引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是现实主义者,特别注重从实际出发,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步步把理想变成现实。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实现阶段性目标、不断积小胜为大胜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的目标,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使我们“站得更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让“富起来”的理想成为现实。在新发展阶段,中国人民开始朝着“强起来”的目标奋力前进。在“七一”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1]2 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共产主义信仰的激励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引领下,培育起巨大的精神思想力量,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的党的精神谱系。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自强不息、英勇奋斗、艰苦创业,塑造出强大的政治组织能力、军事战斗能力、经济发展能力、文化创造能力、危局应对能力、困难克服能力、错误纠正能力等,表现出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非凡能力。
三、中国共产党是革命性与继承性相统一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其使命是实现中国社会的革命化改造。同时,革命并不是要把旧中国的一切都破坏掉、抛弃掉,而是在否定中有肯定、在克服中有保留、在批判中有继承,做到革命性与继承性的统一。
革命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色。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主义,共产党本质上是革命党,其使命是实现社会的不断革命、改造、进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6]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6]162。 革命就是破旧立新。毛泽东曾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3]1439中国共产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巨大成果,就是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从而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和世界的面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全面性。我们党所理解的革命包括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19,社会革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婚姻等方方面面。其二,坚定性。与中国的资产阶级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作不妥协的斗争。其三,持续性。革命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在一代代的共产党人的接續奋斗中不断深入、持续推进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我们要“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1]13。 其四,彻底性。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2016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时代共产党人要“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9]。
共产党人在强调革命性的同时,又非常注重继承性。革命是“破旧”,但不应该打破旧有的一切,也不可能打破旧有的一切。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是近代以来中国走向现代性、实现现代化的最高形式,这场伟大革命是发生在中国的现实土壤、文化土壤之上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现代性不可能是西方现代性的翻版,不可能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相割裂,只能是流淌着“中国血脉”的现代性。毛泽东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4]53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特别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其他场合,他强调要延续文化基因,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精神。他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深邃的历史眼光、睿智的哲学思考,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走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市的朱熹园考察时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0]
对于任何一个政党而言,处理好革命性与继承性的关系并非易事。中国国民党的革命具有妥协性、不彻底性,其对传统的继承难以分别精华和糟粕,实现不好革命性与继承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在处理二者关系中有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国共产党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背景下,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全盘反传统主义思潮不可避免地对一些共产党人产生深刻影响,战争年代里激烈的斗争环境使得革命性在一定程度上压倒了继承性,这种倾向一直持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甚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达到高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纠正了在该问题上的认识偏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越来越科学、理性、从容,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价值。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1月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专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问题作出阐释和规划,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文化立场。
四、中国共产党是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统一的政党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以被动的、屈辱的方式卷入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进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坚持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统一、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在参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进程中,在对世界发展大势的观察和把握中,以主动的姿态推进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事业。
民族性是中国共产党的底色。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国者,爱国主义是党的民族特性的最高表达形式。《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11]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特色非常鲜明、丰富、深厚:党以“中国”冠名,由中华民族的先锋战士组成,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为己任,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建设道路、现代化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表达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2 国际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性之一。中国共产党人以开放的胸襟面向世界、接纳世界、融入世界,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1]16,志在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深刻的国际背景,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结果。进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开创了一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入侵造就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陷入越来越深刻的民族危机之中;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近代工业的逐步发展造就了中国的工人阶级;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此后西方列强践踏中国利益和尊严的残酷事实,使得国人对资本主义制度心生怀疑;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世界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代,中国人从中看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巨大力量和社会主义的美好出路。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国际环境下诞生的,是当时诸多世界性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人深知,必须在世界的格局之下来思考、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以开放的胸襟面向世界、接纳世界、融入世界。毛泽东强调,“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1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5]373。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13]187
共产主义事业是国际性事业,共产主义者是国际主义者,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必须相互支持、相互团结,为实现阶级解放而联合起来。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指导下成立的。关于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影响,毛泽东说:“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总的来说是功大过小……没有共产国际的成立和帮助,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是不能有今天的。”[8]28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履行国际主义义务,援助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支持第三世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将此视为中国的国际主义义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人秉承中华民族“立人达人”“协和万邦”的传统,继续践行国际主义,致力于为人类谋大同,欢迎别的国家和地区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16
在处理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时,民族性是国际性的前提和依托,失去民族性底色的国际性会无所依附。同时,国际性是民族性的扩展和完善,没有国际性事业和追求的民族性是狭隘的。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协调好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以做好中国的事情为基础、为载体,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进步事业。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体现的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因为只有为着保卫祖国而战才能打败侵略者,使民族得到解放。只有民族得到解放,才有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中国胜利了,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者被打倒了,同时也就是帮助了外国的人民。因此,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4]520-521,抗美援朝战争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结合的典范,既体现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主义立场。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7]252
五、结语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1]21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从小小红船成长为巍巍巨轮,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根本原因就在于党的基因、特质,即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革命性与继承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
2017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强调,“大就要有大的样子”[13]67,他期望中国共产党要有“大的样子”,大党的每个成员也要有“大的样子”。所谓“大的样子”,就是要有深谋远虑的大智慧、高瞻远瞩的大视野、海纳百川的大胸怀、天下为公的大情怀、改天换地的大抱负、舍生取义的大仁德、当仁不让的大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共产党人要心怀“国之大者”,心怀民族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而党的伟大是见之于平凡的伟大。一方面是伟人的平凡。刘少奇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评价毛泽东时说,毛泽东“是党的领袖,也是普通一员”;“两弹”元勋邓稼先,“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战争年代立下巨大功勋的甘祖昌将军,1957年自愿解甲归田,携妻带子回乡务农。另一方面是凡人的伟大。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14],“六亿神州尽舜尧”(《七律·送瘟神》),“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到韶山》)。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既平凡又伟大的共产党员,如张思德、刘胡兰、雷锋、王进喜、孔繁森、申纪兰、张桂梅、黄文秀等,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伟人的平凡与凡人的伟大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德性世界的两道奇特景象,凸显出共产党人顶天立地的伟大人格和感天动地的崇高精神。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7]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8]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9] 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31(02).
[10] 习近平考察朱熹园谈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EB/OL].[2021-03-23](2021-07-15).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leaders/2021-03/23/c_ 1127243217.htm.
[11]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06).
[12]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1.
[1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4] 毛澤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