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关注体验,有效提问是幼儿师范生语言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策略。它使幼师生感受体验,尊重体验,真正懂得关注孩子的生命体验,获得关于言语智慧、生命关怀和美学意义的启示和智慧。本文从有效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怎样提问,才能体验;关注体验,有效提问的素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体验 有效提问 幼儿师范生 语言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当代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生态体验,终身发展,特别是语言学科,更注重体验和感悟。生态体验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将过去的生态阅历、未来的生命梦想收摄于当下的心灵震撼,进入心灵世界,诱发生命感动,获得关于言语智慧、生命关怀和美学意义的某种启示,达到语言教学的高级目标。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的幼师生,更需被体验滋养,感受体验,才能具备智慧和能力真正关注孩子的生命状态、内心体验,促进孩子的生命成长。由此可见,关注体验非常重要。关注体验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有效提问,这也是幼儿师范生语言教学策略之一。
1 有效提问,创设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幼儿师范生语言教学活动中,以有效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创设出问题情境,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泼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情知融合”的新型教学意境,能够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励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获得强烈的体验和感悟。可以说,有效问题是语言教学的助推器,是点燃求知欲、创造欲的火把,是走向卓越、走向成功的开始。它能够很好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满足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一心理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进入体验场,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从而构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课堂。
2 怎样提问,才能体验
问题情境教学的关键就是设计富有意义的情境,设计好问题,以问题引入,以问题串接,以问题为载体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科学。在语言教学中,提问作为教学技巧,早被人们关注。但貌似热闹实则无效的提问,非但不能引入学生进入深层次思考,能力的拔高,反而阻碍体验的深入,制约学生的思维训练的发展,制约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和提高。由此可见,关注学生体验,设计有效性的提问尤为重要。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
2.1 问题的趣味性
一个好的问题必须具备趣味性。“一石激起千层浪”趣味性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由趣生疑,由疑促思。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趣的故事等等,都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学生能把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都收入当下,获得体验和领悟。如在《读〈伊索语言〉》学习中,联系学生心理,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用提问来导入:“很多人在读《伊索寓言》中的一个个小故事的时候,往往一笑了之,最多会为其中的某一个人或动物掬一把同情泪,仅此而已,但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大家在读了《伊索寓言》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后,却发前人之未发,阐述了自己独到而新颖的观点。读出自己,读出智慧,不人云亦云,步人后尘。他是谁呢?”新时期的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与众不同,创新,讲求个性、强调自我意识,于是他们对这个人,这个人的思想自然也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这个人,点出自己心目中有智慧有创新的作家名字。符合其兴趣的提问,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学生就像一池水,教师的提问便是投石激水,往往一些灵感火花便是在这样的提问中产生,体验与智慧也产生了。
2.2 问题的难易性
问题的有效性,必须是难易适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提的问题要达到“跳一跳,摘得到”的程度,使其真正有感触有体会。问题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更不可能调动体验。问题的思考价值,要有恰当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必须是经过细致的思考,在思考的时候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历,进行综合考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就能得到锻炼。经过多种方法的综合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和结果。在思辨的过程中,学生很好体味到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活动历程,更加丰富自己的体验和生命的感受。例如在《石钟山记》的学习中,设计一个“李渤该不该笑”的提问,学生首先想从书本找答案,但找不到。于是学生只有通过思辨,从字里行间中,自己的生活体会中,去认识,去解答。从而更好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更深刻认识到作者提倡的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精神,使其体验更丰富,提高其思维能力。
2.3 问题的开放性
注重问题的开放性。一个只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往往限制人的思维和潜能,禁锢人的想象力和创新力。问题的开放性,能让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世界、个人经历、生命体验去作合理的阐释与解读,得到很好的体验和真正的收获。我们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沃土,洒以阳光,滋以雨露,为其来日的枝繁叶茂提供必备的条件,这样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有效提问下有了自己的见解、主张、个性,尊重自己的体验,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发展了人。例如《项链》这篇作品,有不要追求虚荣的主旨,也有诚实守信的美德,学生总能在文本中得到自己真实的感悟和体会,开放性地提问:“马蒂尔德给你最大的启迪是什么?”能让学生见仁见智,去体验去感受,获得智慧和品德。
2.4 问题的生活性
语文源于生活,语文的资源是无穷的:图书馆、影剧院、大街上、家中等无处不在;语文的触角是纷繁的:同学、书籍、电视、报纸等满目皆是。只要我们让学生留意日常生活,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都蕴涵着语文。来源于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能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从而有利于他们自主地解决问题,丰富其学习的路径,更深刻体验生活。例如《师说》中“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句名言,如果只放在课文中讲,印象肯定不会太深刻。但把它和生活联系起来,提出:“你自认为自己的算账能力和街边卖菜的老农谁强?”,大家都深有体会,自己还没有算出来,对方已经告诉自己几分几厘了。这时提出:“这就是‘术业有专攻’呀!”学生的理解就深刻得多了。语文必须是生活中的语文,体验和理解才透彻。 3 关注体验、有效提问的素质
3.1 蹲下身子,换位思考
关注体验,有效提问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就须换位思考,能蹲下身子,站在他们的高度、他们的角度来审视,来设计。
在设计提问的时候,教师应该常常放下自己,蹲下身子,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教师应多记录学生的语言,感受其生命的感动,找到提问的方向,敲击他们的心灵感悟。在备课的时候,应多备学生,备他们的思想,备他们的生活,了解学生圈子里的事,了解他们爱读什么书,了解他们爱看什么电视节目,了解他们崇拜的偶像是些什么人,了解他们的交友观、消费观等等,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心灵,才能真正和他们产生共鸣,真正能敲击孩子心灵的东西。
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为教而教,不换位思考,不站在学生的立场去体验他们需要怎样的课堂,即使提100个问题,解决了100个问题,他们也不会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
3.2 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
有效提问的基础,还是在于教师良好的语文素养, 好的语文素养是提出有效问题的根本保证。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积累、语文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人文涵养等,它要求教师能尊重学生,尊重人性,挖掘教材的能力,善于抓住关键点,把握好提问的火候,做到因材施问,精心引导学生,让心灵得到撞击和熏陶。
语文素养的欠缺,非常限制有效的提问和体验的产生。没有底蕴,教师看不到教学的重点,把握不住问题的关键,找不到切入点,提出的问题往往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达不到“引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当然激不起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比如教授诗歌,应该紧扣诗歌这一种题材的特征,如音韵、节奏、意境等方面来进行各方面的讲解和体会,可我们不难看到,诗歌、散文、小说的教授往往都是一样的教学方式,字、词、句、段意、中心思想等等,没有突出各种文体的特征和独特性。教师连文本的重点都没有把握住,提出的问题会有效吗?再如教授游记,总是时间、地点、人物、景色、感情。其实每篇游记它都有自己独到之处,如《小石潭记》的凄清优美,《石钟山记》的因事说理,《岳阳楼记》的慷慨激越,每篇都有着自己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很好的语文素养,就不能去把握,去提炼,去体悟。教师自己都没有体悟,怎么让学生去体悟呢?又怎么设计得出经典提问呢?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是洞悉问题关键,巧设提问,实现体验的根本。
总之,提高和完善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关注体验,加强有效提问是取得很好的语言教学效果的途径。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效,问得“美”,就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唤醒已有的经验,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洞开生命感觉之门,震撼心灵,融通生存与实践的关系,培养健康人格。就让我们精心设置有效问题,关注学生体验,使他们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都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构建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课堂。
参考文献
[1] 刘显国著.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袁中学.创新教育.
[3] 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 体验 有效提问 幼儿师范生 语言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当代教育越来越重视人的生态体验,终身发展,特别是语言学科,更注重体验和感悟。生态体验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将过去的生态阅历、未来的生命梦想收摄于当下的心灵震撼,进入心灵世界,诱发生命感动,获得关于言语智慧、生命关怀和美学意义的某种启示,达到语言教学的高级目标。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的幼师生,更需被体验滋养,感受体验,才能具备智慧和能力真正关注孩子的生命状态、内心体验,促进孩子的生命成长。由此可见,关注体验非常重要。关注体验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有效提问,这也是幼儿师范生语言教学策略之一。
1 有效提问,创设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幼儿师范生语言教学活动中,以有效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牵一发而动全身,创设出问题情境,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泼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情知融合”的新型教学意境,能够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励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获得强烈的体验和感悟。可以说,有效问题是语言教学的助推器,是点燃求知欲、创造欲的火把,是走向卓越、走向成功的开始。它能够很好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满足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一心理需要,创设问题情境,进入体验场,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从而构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课堂。
2 怎样提问,才能体验
问题情境教学的关键就是设计富有意义的情境,设计好问题,以问题引入,以问题串接,以问题为载体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科学。在语言教学中,提问作为教学技巧,早被人们关注。但貌似热闹实则无效的提问,非但不能引入学生进入深层次思考,能力的拔高,反而阻碍体验的深入,制约学生的思维训练的发展,制约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和提高。由此可见,关注学生体验,设计有效性的提问尤为重要。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
2.1 问题的趣味性
一个好的问题必须具备趣味性。“一石激起千层浪”趣味性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去寻求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由趣生疑,由疑促思。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趣的故事等等,都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学生能把过去、现在以及将来都收入当下,获得体验和领悟。如在《读〈伊索语言〉》学习中,联系学生心理,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用提问来导入:“很多人在读《伊索寓言》中的一个个小故事的时候,往往一笑了之,最多会为其中的某一个人或动物掬一把同情泪,仅此而已,但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大家在读了《伊索寓言》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后,却发前人之未发,阐述了自己独到而新颖的观点。读出自己,读出智慧,不人云亦云,步人后尘。他是谁呢?”新时期的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与众不同,创新,讲求个性、强调自我意识,于是他们对这个人,这个人的思想自然也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这个人,点出自己心目中有智慧有创新的作家名字。符合其兴趣的提问,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学生就像一池水,教师的提问便是投石激水,往往一些灵感火花便是在这样的提问中产生,体验与智慧也产生了。
2.2 问题的难易性
问题的有效性,必须是难易适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提的问题要达到“跳一跳,摘得到”的程度,使其真正有感触有体会。问题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更不可能调动体验。问题的思考价值,要有恰当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必须是经过细致的思考,在思考的时候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调动已有的生活经历,进行综合考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就能得到锻炼。经过多种方法的综合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和结果。在思辨的过程中,学生很好体味到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活动历程,更加丰富自己的体验和生命的感受。例如在《石钟山记》的学习中,设计一个“李渤该不该笑”的提问,学生首先想从书本找答案,但找不到。于是学生只有通过思辨,从字里行间中,自己的生活体会中,去认识,去解答。从而更好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更深刻认识到作者提倡的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精神,使其体验更丰富,提高其思维能力。
2.3 问题的开放性
注重问题的开放性。一个只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往往限制人的思维和潜能,禁锢人的想象力和创新力。问题的开放性,能让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世界、个人经历、生命体验去作合理的阐释与解读,得到很好的体验和真正的收获。我们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沃土,洒以阳光,滋以雨露,为其来日的枝繁叶茂提供必备的条件,这样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有效提问下有了自己的见解、主张、个性,尊重自己的体验,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发展了人。例如《项链》这篇作品,有不要追求虚荣的主旨,也有诚实守信的美德,学生总能在文本中得到自己真实的感悟和体会,开放性地提问:“马蒂尔德给你最大的启迪是什么?”能让学生见仁见智,去体验去感受,获得智慧和品德。
2.4 问题的生活性
语文源于生活,语文的资源是无穷的:图书馆、影剧院、大街上、家中等无处不在;语文的触角是纷繁的:同学、书籍、电视、报纸等满目皆是。只要我们让学生留意日常生活,就不难发现,生活中处处都蕴涵着语文。来源于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能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从而有利于他们自主地解决问题,丰富其学习的路径,更深刻体验生活。例如《师说》中“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句名言,如果只放在课文中讲,印象肯定不会太深刻。但把它和生活联系起来,提出:“你自认为自己的算账能力和街边卖菜的老农谁强?”,大家都深有体会,自己还没有算出来,对方已经告诉自己几分几厘了。这时提出:“这就是‘术业有专攻’呀!”学生的理解就深刻得多了。语文必须是生活中的语文,体验和理解才透彻。 3 关注体验、有效提问的素质
3.1 蹲下身子,换位思考
关注体验,有效提问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就须换位思考,能蹲下身子,站在他们的高度、他们的角度来审视,来设计。
在设计提问的时候,教师应该常常放下自己,蹲下身子,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教师应多记录学生的语言,感受其生命的感动,找到提问的方向,敲击他们的心灵感悟。在备课的时候,应多备学生,备他们的思想,备他们的生活,了解学生圈子里的事,了解他们爱读什么书,了解他们爱看什么电视节目,了解他们崇拜的偶像是些什么人,了解他们的交友观、消费观等等,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心灵,才能真正和他们产生共鸣,真正能敲击孩子心灵的东西。
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为教而教,不换位思考,不站在学生的立场去体验他们需要怎样的课堂,即使提100个问题,解决了100个问题,他们也不会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
3.2 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
有效提问的基础,还是在于教师良好的语文素养, 好的语文素养是提出有效问题的根本保证。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积累、语文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人文涵养等,它要求教师能尊重学生,尊重人性,挖掘教材的能力,善于抓住关键点,把握好提问的火候,做到因材施问,精心引导学生,让心灵得到撞击和熏陶。
语文素养的欠缺,非常限制有效的提问和体验的产生。没有底蕴,教师看不到教学的重点,把握不住问题的关键,找不到切入点,提出的问题往往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达不到“引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当然激不起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比如教授诗歌,应该紧扣诗歌这一种题材的特征,如音韵、节奏、意境等方面来进行各方面的讲解和体会,可我们不难看到,诗歌、散文、小说的教授往往都是一样的教学方式,字、词、句、段意、中心思想等等,没有突出各种文体的特征和独特性。教师连文本的重点都没有把握住,提出的问题会有效吗?再如教授游记,总是时间、地点、人物、景色、感情。其实每篇游记它都有自己独到之处,如《小石潭记》的凄清优美,《石钟山记》的因事说理,《岳阳楼记》的慷慨激越,每篇都有着自己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很好的语文素养,就不能去把握,去提炼,去体悟。教师自己都没有体悟,怎么让学生去体悟呢?又怎么设计得出经典提问呢?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是洞悉问题关键,巧设提问,实现体验的根本。
总之,提高和完善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关注体验,加强有效提问是取得很好的语言教学效果的途径。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效,问得“美”,就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唤醒已有的经验,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洞开生命感觉之门,震撼心灵,融通生存与实践的关系,培养健康人格。就让我们精心设置有效问题,关注学生体验,使他们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都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构建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课堂。
参考文献
[1] 刘显国著.课堂提问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 袁中学.创新教育.
[3] 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