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发生的欧美债务危机的深度发展、阿拉伯地区的社会政治动荡和美国“占领华尔街”等事件,从一个新的角度观察,可以发现,以发达程度不同,危机衍进也呈现出不同的国别轨迹。
发达国家的危机基本肇始于经济领域,民主法制的积淀使得国家体系相对稳定,公民的关注点集中在经济上,诸如养老、社保、税收、就业,若处理得当,经济问题的传染性会被遏制,反之则激化为社会矛盾引发动荡甚至危机。这是美国的情况。
而英国呢,由于经济问题没有很好地得以解决,特别是“迷惘一代”的年轻人,生活因失业而陷入泥沼,危机的轨迹由经济开始,蔓延到社会领域,演变成社会危机。
日本的情况比较典型,“失去的十年”使得经济危机在黑暗漫长的隧道中难觅曙光,所引发的却不是社会的动荡,而是政治危机。从泡沫经济破灭至今的30年间,日本更换了19位首相。政治体制的公信力丧失殆尽,而重拾政治信心又非一朝一夕,等待的时间不知要多久。
既然发达国家的危机相对而言较好地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那么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呢?
阿根廷2000年前后的危机是由财政债务危机引发,汇率金融危机引爆,经济、社会、政治危机缠绕的合成式危机,危机中“贝隆主义者”基什内尔上台打出“民生牌”才稳住乱局。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韩国国内的一系列经济、金融、社会和政治问题,经济金融危机蔓延至社会领域,罢工与示威活动成了韩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政治上的动荡也时有发生,与朝鲜关系的热热冷冷背离了金大中的“阳光政策”,显示了政治上的不自信。
今年爆发的埃及和突尼斯等国的危机,根子是经济,导火索是社会问题,然后矛头指向政治,指向民主诉求与独裁统治,国家陷入动乱之中。
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与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往往交织在一起,难以判断谁是因,谁是果。但依稀可以观察到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危机衍进轨迹依市场化、民主化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韩国的危机基本源于经济危机,进而向社会、政治领域溢出;阿根廷的危机难以区别经济、社会或政治的边界,多重因素杂糅其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埃及、突尼斯等国家的危机完全是倒置的,经济上的危机和存在,使最突出的社会矛盾成了决堤之蚁穴,反而喧宾夺主,把政治、社会的改革甚至革命置于经济之前。
研读危机的衍进轨迹,对我国的危机管理启示颇多:
第一,不要认为中国不会发生经济危机。若经济转型未果,经济增长严重失速,外汇储备过度贬值或多元化无果,通胀控制失度,再叠加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问题,则会出现金融体系的运转失灵,经济危机出现的概率会显著增大。
第二,不要认为中国的危机一定会始于经济领域。作为发展中经济体,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若社会保障、就业、公平问题处理不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没有跟进“土地城市化”,危机有可能从社会领域爆发。近期社会矛盾的激化,群体性事件的连续发生诠释了这一点担忧。危机管理的综合观和整体观必须重塑。
第三,危机管理应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管理既要向内看,以民生促稳定,以发展促和谐;也要向外看,防止“美元陷阱”,堵住输入型通货膨胀和意识形态侵蚀。危机管理应该是一体化的,对内,经济、社会、政治三位一体,对外,军事、外交、经济“涵三为一”。
第四,千万不要忽视点滴的触发事件。现代媒体把世界变小了,把任何事件的影响放大了,危机管理一定要关注哪怕是特别小的事件,无论是经济的、社会的、民生的、政治的,危机也会有“蝴蝶效应”,危机也有“黑天鹅现象”,从小事到全局的贯通式危机管理意识要坚定地树立起来。
作者为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金融衍生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发达国家的危机基本肇始于经济领域,民主法制的积淀使得国家体系相对稳定,公民的关注点集中在经济上,诸如养老、社保、税收、就业,若处理得当,经济问题的传染性会被遏制,反之则激化为社会矛盾引发动荡甚至危机。这是美国的情况。
而英国呢,由于经济问题没有很好地得以解决,特别是“迷惘一代”的年轻人,生活因失业而陷入泥沼,危机的轨迹由经济开始,蔓延到社会领域,演变成社会危机。
日本的情况比较典型,“失去的十年”使得经济危机在黑暗漫长的隧道中难觅曙光,所引发的却不是社会的动荡,而是政治危机。从泡沫经济破灭至今的30年间,日本更换了19位首相。政治体制的公信力丧失殆尽,而重拾政治信心又非一朝一夕,等待的时间不知要多久。
既然发达国家的危机相对而言较好地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那么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呢?
阿根廷2000年前后的危机是由财政债务危机引发,汇率金融危机引爆,经济、社会、政治危机缠绕的合成式危机,危机中“贝隆主义者”基什内尔上台打出“民生牌”才稳住乱局。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韩国国内的一系列经济、金融、社会和政治问题,经济金融危机蔓延至社会领域,罢工与示威活动成了韩国人生活的一部分,政治上的动荡也时有发生,与朝鲜关系的热热冷冷背离了金大中的“阳光政策”,显示了政治上的不自信。
今年爆发的埃及和突尼斯等国的危机,根子是经济,导火索是社会问题,然后矛头指向政治,指向民主诉求与独裁统治,国家陷入动乱之中。
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与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往往交织在一起,难以判断谁是因,谁是果。但依稀可以观察到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危机衍进轨迹依市场化、民主化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韩国的危机基本源于经济危机,进而向社会、政治领域溢出;阿根廷的危机难以区别经济、社会或政治的边界,多重因素杂糅其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埃及、突尼斯等国家的危机完全是倒置的,经济上的危机和存在,使最突出的社会矛盾成了决堤之蚁穴,反而喧宾夺主,把政治、社会的改革甚至革命置于经济之前。
研读危机的衍进轨迹,对我国的危机管理启示颇多:
第一,不要认为中国不会发生经济危机。若经济转型未果,经济增长严重失速,外汇储备过度贬值或多元化无果,通胀控制失度,再叠加房地产、地方债务等问题,则会出现金融体系的运转失灵,经济危机出现的概率会显著增大。
第二,不要认为中国的危机一定会始于经济领域。作为发展中经济体,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若社会保障、就业、公平问题处理不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没有跟进“土地城市化”,危机有可能从社会领域爆发。近期社会矛盾的激化,群体性事件的连续发生诠释了这一点担忧。危机管理的综合观和整体观必须重塑。
第三,危机管理应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管理既要向内看,以民生促稳定,以发展促和谐;也要向外看,防止“美元陷阱”,堵住输入型通货膨胀和意识形态侵蚀。危机管理应该是一体化的,对内,经济、社会、政治三位一体,对外,军事、外交、经济“涵三为一”。
第四,千万不要忽视点滴的触发事件。现代媒体把世界变小了,把任何事件的影响放大了,危机管理一定要关注哪怕是特别小的事件,无论是经济的、社会的、民生的、政治的,危机也会有“蝴蝶效应”,危机也有“黑天鹅现象”,从小事到全局的贯通式危机管理意识要坚定地树立起来。
作者为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金融衍生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