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在北京市延庆县王家堡飞播基地,对飞播造林密度为8000株/hm。的9年生油松林设置间伐处理,强度分别为30%(弱度)、48.75%(中度)、53.75%(强度)、77.13%(超强度)4个间伐强度及0%(对照)。5年后,通过飞播油松与土庄绣线菊灌丛0~20cm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和土壤微生物横向比较,评价油松飞播植被恢复模式的优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间伐强度油松林土壤质量的纵向比较,探讨间伐作为飞播油松可持续经营措施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油松飞播林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