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跟踪审计指的是在项目实施所有阶段对审计对象进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对农村扶贫政策开展跟踪审计是效益审计的有益补充,可以借此对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探索和分析,为提升扶贫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农村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审计困境;对策
近年来,国家财政针对农村扶贫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多,人们对扶贫资金开展审计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为此,需要注重农村扶贫审计工作的开展,借助跟踪审计,不断提高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让扶贫资金发挥更大作用。跟踪审计指的是在项目实施所有阶段对审计对象进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对农村扶贫政策开展跟踪审计是效益审计的有益补充,可以借此对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探索和分析,为提升扶贫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一、农村扶贫政策走向与审计的基本目标
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也与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直接相关,因此,需要审计部门针对农村扶贫资金开展审计。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了解农村扶贫政策的多样性、扶贫项目扩大化、财政扶贫投入主体化等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农村扶贫的基本目标——推动项目扶贫发挥应有效益、促使相关部门主动履职担责、促使扶贫资金合法合规使用、推进社会保障扶贫公平公正。
(一)农村扶贫政策的基本走向
第一,扶贫投入主体化。近年来,我国贫困地区对扶贫政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资金的刚性需求也不断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政府投入的主体性与主导性,基层审计机关只有对此进行认真研判,才能以权责一致之原则,为农村扶贫政策进行跟踪审计,最大限度地维护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第二,农村扶贫政策多元化。对农村扶贫政策进行跟踪审计需要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精准帮扶服务,在推动农村扶贫开发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好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扶贫开发的政策要求,将农村扶贫政策的贯彻纳入到常态审计监督之中。期间,应按照扶贫政策的多元化特征,分层次对扶贫政策之落实情况予以跟踪审计,借此提升审计覆盖范围。第三,农村扶贫范围扩大化。在农村扶贫工作中,项目扶贫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大,这不但与扶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关,还关乎贫困地区的生态效益。按照这一思想,审计干部一般要关注扶贫项目的发展趋势,积极促进农村扶贫政策的跟踪审计,重点关注项目扶贫政策与措施的落实情况,以便为国家与地方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二)农村扶贫政策审计的基本目标
第一,让项目扶贫发挥更大效益。在对农村扶贫政策进行跟踪审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农村扶贫开发资金进行重点监督,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促进扶贫政策能够真正实现预期效益,最大限度地让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不断加快,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扶贫工程。第二,促使扶贫资金合法合规使用。为了取得更为理想的扶贫效果,在农村扶贫开发资金的审计监督过程中,一般要坚持创新合法合规审计,始终在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层面发力,借助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合法合规审计,让扶贫资金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行。第三,让农村扶贫政策更加公平和公正。在农村扶贫政策的跟踪审计中,应立足当前的社会关切,以维护贫困人口的现实利益为出发点,注重对农村扶贫政策的跟踪审计力度。然后借助持续的审计监督,让相关部门在提升扶贫资金管理绩效的过程中,将重点置于公正扶贫与精准扶贫方面。
二、农村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针对农村扶贫政策开展跟踪审计就是以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为统筹,针对农村贫困群众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让审计在维护扶贫经济秩序和查错纠弊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达到精准监督、客观披露和公允评价的目的。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农村扶贫政策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除了要面对与扶贫政策相关的审计缺失、关乎民生项目的审计不足的事实外,还应对资金挪用现象未能得到遏制、政策落实全流程审计缺位等问题作出积极反应,否则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都无法得到改善。
(一)关乎民生项目的审计不足
对农村扶贫政策进行跟踪审计的构成中,由于扶贫政策类型的不同,审计的侧重点也不同,有些关注贫困地区的卫生健康和饮水安全,有些关注贫困人口的教育扶智等微观层面的问题。这样看来,不同的扶贫政策对资金量的需求不同,所产生效果的隐性和显性不同,能否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对贫困人群的切身利益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可是,在政绩观的影响下,一些扶贫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由于责任主体和审计监督对象的“不配合”,使得跟踪审计无法取得理想的成效,即便在部分扶贫项目中发现了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但在处理的过程中却会因为人为因素的影响而避重就轻,那些真正“接地气”的扶贫项目反倒无法得到决策者的重视,不论是扶贫资金还是其他资源都相对较弱。
(二)政策落实全流程审计缺位
按照经验,对农村扶贫政策进行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将政策资金流向全过程视为审计监管的焦点,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与约束效果。可是,单纯关注货币资金这一量化指标或者观测点,势必会在跟踪审计工作中不断放大资金表象这一数字符号,继而无视扶贫政策深层次的决策背景与现实经济含义。而实际情况是,对我国现有的农村扶贫政策进行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对大额扶贫资金习惯依托财务账簿凭证与有关原始资料开展审计工作,或者借助审计查账复核形式,得出常规化的审计结论,而这对农村扶贫政策来说,所得到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也会由于数据的枯燥与平面化,让扶贫决策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释放。
(三)与扶贫政策相关的审计缺失
对农村扶贫政策进行跟踪审计时,需要对不同贫困人口予以细分。但是,在审计惯性的作用下,审计人员习惯以量化的经济扶贫资源来反映扶贫成效,甚至在跟踪审计实践中借助人均收入等简单的经济指标对扶贫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评判。这样做虽然便于操作,也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可是由于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属于系统工程范畴,任何单独的审计模式或者任何偏向一方的审计手段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此外,对农村扶贫政策进行跟踪审计时,部分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与宏观视野相对受限,这对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挑战,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跟踪审计的效果。 三、加强农村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策略
对农村扶贫政策进行跟踪审计,需要最大限度地借助审计的专业优势与相对独立的监督地位,对农村扶贫政策及其精神实质进行深度掌握,对扶贫工作的内在逻辑和脉络进行全面理解,在政策层面、资金层面和绩效层面上开展监督工作,以此提升扶贫政策和脱贫对象之间的契合度,提升措施和脱贫效果之间的支撑度,最终让脱贫对象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不但要强化对扶贫政策效果的监督、注重扶贫过程的审计监督,还应强化扶贫项目跟踪审计、注重扶贫审计整改落实,依据农村扶贫政策类型和自身特征,分门别类地进行精准审计,借此提升贫困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贫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注重扶贫过程的审计监督
按照农村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实际情况,要重点整改扶贫政策论证当中不充分、不严谨、不客观、不合法的问题,对扶贫政策实施中出现的不合理项目建设内容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对政策落实滞后、扶贫项目建设进展缓慢以及难以实施的问题要进行重点关注。此外,要对贫困乡镇集中安置点和已完成搬迁入住户数、人数等进行跟踪审查,督促有关责任乡镇全面跟进整改。比如,要对跟踪审计当中出现的贫困乡村村级公路维修工程进行综合审查,对村支部书记直接承建问题以及个别安置小区住宅工程项目违规问题进行查处,对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项目的公示、公开不到位问题进行整改和处理,保证扶贫政策能够在阳光下操作和推进,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平和公正。
(二)注重扶贫审计整改落实
在对农村扶贫政策进行跟踪审计时,审计部门要明确审计工作的责任,强化整改督促检查,按照法律要求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与整改情况,要求审计对象切实进行整改落实,及时向审计机关反馈审计整改情况。审计机关应构建跟踪审计整改检查机制,通过形成合力保证审计工作取得成效。同时,应对跟踪审计项目建立审计问题清单制度,对审计整改工作认识和工作不到位情况进行约谈和整改,对审计对象的主要负责人要予以处理,保证农村扶贫政策能够落地生根。
(三)强化对扶贫政策效果的监督
为了让农村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取得实效,需要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对待”,以此反映贫困村、贫困户与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借此为精准扶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期间,要针对对扶贫搬迁、雨露计划培训等扶贫政策的受益对象进行审计核查;对由于信息没有及时共享而产生的国家奖助学金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无法依据规定发放的建档立卡贫困地区的初高中学生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进行跟踪审计,对发现的问题要坚决进行纠正。
参考文献:
[1]杜婕.加强审计监督 护航精准扶贫[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8):35-36.
[2]官伟立等.基层审计监督助力精准扶贫的实践路径[J].学习月刊,2017(8):19-20.
[3]柯成杰.基层审计推动农村扶贫开发的方略谋划[J].审计月刊,2016(4):21-23.
[4]赵为平等.扶贫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审计重点[J].审计与理財,2013(10):17-18.
[5]朱智鸿.扶贫政策跟踪审计探析[J]. 审计与鉴证,2017(10):75-79.
【本文系榆林学院廉政研究专项(17LZ-18)、榆林市社科联专项项目(YLSKGH2018-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管理学院)
【关键词】农村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审计困境;对策
近年来,国家财政针对农村扶贫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多,人们对扶贫资金开展审计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为此,需要注重农村扶贫审计工作的开展,借助跟踪审计,不断提高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让扶贫资金发挥更大作用。跟踪审计指的是在项目实施所有阶段对审计对象进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对农村扶贫政策开展跟踪审计是效益审计的有益补充,可以借此对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探索和分析,为提升扶贫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一、农村扶贫政策走向与审计的基本目标
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也与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直接相关,因此,需要审计部门针对农村扶贫资金开展审计。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了解农村扶贫政策的多样性、扶贫项目扩大化、财政扶贫投入主体化等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农村扶贫的基本目标——推动项目扶贫发挥应有效益、促使相关部门主动履职担责、促使扶贫资金合法合规使用、推进社会保障扶贫公平公正。
(一)农村扶贫政策的基本走向
第一,扶贫投入主体化。近年来,我国贫困地区对扶贫政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资金的刚性需求也不断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政府投入的主体性与主导性,基层审计机关只有对此进行认真研判,才能以权责一致之原则,为农村扶贫政策进行跟踪审计,最大限度地维护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第二,农村扶贫政策多元化。对农村扶贫政策进行跟踪审计需要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精准帮扶服务,在推动农村扶贫开发的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好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扶贫开发的政策要求,将农村扶贫政策的贯彻纳入到常态审计监督之中。期间,应按照扶贫政策的多元化特征,分层次对扶贫政策之落实情况予以跟踪审计,借此提升审计覆盖范围。第三,农村扶贫范围扩大化。在农村扶贫工作中,项目扶贫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大,这不但与扶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关,还关乎贫困地区的生态效益。按照这一思想,审计干部一般要关注扶贫项目的发展趋势,积极促进农村扶贫政策的跟踪审计,重点关注项目扶贫政策与措施的落实情况,以便为国家与地方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二)农村扶贫政策审计的基本目标
第一,让项目扶贫发挥更大效益。在对农村扶贫政策进行跟踪审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农村扶贫开发资金进行重点监督,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促进扶贫政策能够真正实现预期效益,最大限度地让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不断加快,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扶贫工程。第二,促使扶贫资金合法合规使用。为了取得更为理想的扶贫效果,在农村扶贫开发资金的审计监督过程中,一般要坚持创新合法合规审计,始终在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层面发力,借助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合法合规审计,让扶贫资金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行。第三,让农村扶贫政策更加公平和公正。在农村扶贫政策的跟踪审计中,应立足当前的社会关切,以维护贫困人口的现实利益为出发点,注重对农村扶贫政策的跟踪审计力度。然后借助持续的审计监督,让相关部门在提升扶贫资金管理绩效的过程中,将重点置于公正扶贫与精准扶贫方面。
二、农村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针对农村扶贫政策开展跟踪审计就是以国家脱贫攻坚战略为统筹,针对农村贫困群众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让审计在维护扶贫经济秩序和查错纠弊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达到精准监督、客观披露和公允评价的目的。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农村扶贫政策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除了要面对与扶贫政策相关的审计缺失、关乎民生项目的审计不足的事实外,还应对资金挪用现象未能得到遏制、政策落实全流程审计缺位等问题作出积极反应,否则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和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都无法得到改善。
(一)关乎民生项目的审计不足
对农村扶贫政策进行跟踪审计的构成中,由于扶贫政策类型的不同,审计的侧重点也不同,有些关注贫困地区的卫生健康和饮水安全,有些关注贫困人口的教育扶智等微观层面的问题。这样看来,不同的扶贫政策对资金量的需求不同,所产生效果的隐性和显性不同,能否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对贫困人群的切身利益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可是,在政绩观的影响下,一些扶贫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由于责任主体和审计监督对象的“不配合”,使得跟踪审计无法取得理想的成效,即便在部分扶贫项目中发现了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但在处理的过程中却会因为人为因素的影响而避重就轻,那些真正“接地气”的扶贫项目反倒无法得到决策者的重视,不论是扶贫资金还是其他资源都相对较弱。
(二)政策落实全流程审计缺位
按照经验,对农村扶贫政策进行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将政策资金流向全过程视为审计监管的焦点,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与约束效果。可是,单纯关注货币资金这一量化指标或者观测点,势必会在跟踪审计工作中不断放大资金表象这一数字符号,继而无视扶贫政策深层次的决策背景与现实经济含义。而实际情况是,对我国现有的农村扶贫政策进行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对大额扶贫资金习惯依托财务账簿凭证与有关原始资料开展审计工作,或者借助审计查账复核形式,得出常规化的审计结论,而这对农村扶贫政策来说,所得到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也会由于数据的枯燥与平面化,让扶贫决策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释放。
(三)与扶贫政策相关的审计缺失
对农村扶贫政策进行跟踪审计时,需要对不同贫困人口予以细分。但是,在审计惯性的作用下,审计人员习惯以量化的经济扶贫资源来反映扶贫成效,甚至在跟踪审计实践中借助人均收入等简单的经济指标对扶贫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评判。这样做虽然便于操作,也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可是由于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属于系统工程范畴,任何单独的审计模式或者任何偏向一方的审计手段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此外,对农村扶贫政策进行跟踪审计时,部分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与宏观视野相对受限,这对跟踪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挑战,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跟踪审计的效果。 三、加强农村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策略
对农村扶贫政策进行跟踪审计,需要最大限度地借助审计的专业优势与相对独立的监督地位,对农村扶贫政策及其精神实质进行深度掌握,对扶贫工作的内在逻辑和脉络进行全面理解,在政策层面、资金层面和绩效层面上开展监督工作,以此提升扶贫政策和脱贫对象之间的契合度,提升措施和脱贫效果之间的支撑度,最终让脱贫对象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不但要强化对扶贫政策效果的监督、注重扶贫过程的审计监督,还应强化扶贫项目跟踪审计、注重扶贫审计整改落实,依据农村扶贫政策类型和自身特征,分门别类地进行精准审计,借此提升贫困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贫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注重扶贫过程的审计监督
按照农村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实际情况,要重点整改扶贫政策论证当中不充分、不严谨、不客观、不合法的问题,对扶贫政策实施中出现的不合理项目建设内容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对政策落实滞后、扶贫项目建设进展缓慢以及难以实施的问题要进行重点关注。此外,要对贫困乡镇集中安置点和已完成搬迁入住户数、人数等进行跟踪审查,督促有关责任乡镇全面跟进整改。比如,要对跟踪审计当中出现的贫困乡村村级公路维修工程进行综合审查,对村支部书记直接承建问题以及个别安置小区住宅工程项目违规问题进行查处,对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项目的公示、公开不到位问题进行整改和处理,保证扶贫政策能够在阳光下操作和推进,最大限度地提升公平和公正。
(二)注重扶贫审计整改落实
在对农村扶贫政策进行跟踪审计时,审计部门要明确审计工作的责任,强化整改督促检查,按照法律要求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与整改情况,要求审计对象切实进行整改落实,及时向审计机关反馈审计整改情况。审计机关应构建跟踪审计整改检查机制,通过形成合力保证审计工作取得成效。同时,应对跟踪审计项目建立审计问题清单制度,对审计整改工作认识和工作不到位情况进行约谈和整改,对审计对象的主要负责人要予以处理,保证农村扶贫政策能够落地生根。
(三)强化对扶贫政策效果的监督
为了让农村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取得实效,需要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对待”,以此反映贫困村、贫困户与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借此为精准扶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期间,要针对对扶贫搬迁、雨露计划培训等扶贫政策的受益对象进行审计核查;对由于信息没有及时共享而产生的国家奖助学金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无法依据规定发放的建档立卡贫困地区的初高中学生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进行跟踪审计,对发现的问题要坚决进行纠正。
参考文献:
[1]杜婕.加强审计监督 护航精准扶贫[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8):35-36.
[2]官伟立等.基层审计监督助力精准扶贫的实践路径[J].学习月刊,2017(8):19-20.
[3]柯成杰.基层审计推动农村扶贫开发的方略谋划[J].审计月刊,2016(4):21-23.
[4]赵为平等.扶贫专项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审计重点[J].审计与理財,2013(10):17-18.
[5]朱智鸿.扶贫政策跟踪审计探析[J]. 审计与鉴证,2017(10):75-79.
【本文系榆林学院廉政研究专项(17LZ-18)、榆林市社科联专项项目(YLSKGH2018-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