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而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新课改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依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传统教学方式与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进行课程改革的措施和方法,为新课程改革积累更多的经验。
关键词:新课程 探究式教学 激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
顺应教育改革,新课标初中生物学以力求实现学科知识、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最佳结合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学生物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深化生物教学改革,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这里谈谈我在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因“材”循法,灵活多变。
(一)将应用性内容与理论性内容调换顺序。为解决具体问题而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学生学起来才有动力。课本是不变的,但内容是灵活的。教师应很好的利用手中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对授课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可以先因后果,也可以先果后因,以适应教与学。
(二)基础性知识与探究性知识分类教学。对于教材内容,我把它们分为两类:一是教材中的基础内容,采取让学生自学,教师提示重点,归纳总结的方法;这样就提高了效率,从而能腾出一部分时间进行探究教学。二是教材中一些需要探究才能得出的知识和理念,则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探究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三)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区别对待。在教学中我依据考纲的要求,将课本的主干知识找出来,对涉及到探究式教学的内容进行归类,有重点的设计探究教学过程。如在必修(一)和必修(二)及选修本中,我主要抓住了“酶的特性”,“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激素调节”,“育种”四大方面来探究教学,做到以点带面,力求少而精。学生在学习中真正领悟到探究式学习的内涵,掌握了具体的实施要领,提升了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材中其他非重点部分,学生可以自行完成。
二、激发兴趣,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一)知识还原法:
生物知识原本就是人类在与大自然进行斗争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出的知识结晶,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进行恰当的还原这个认知过程,让学生模拟这个过程,就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提升主动性,激发创造性。同时,让学生体验人类探求新事物的艰辛与不易,珍惜前人的成果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理论联系实际法:
生活是学生认知的出发点。教学中尽量多涉及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拉近课本与生活的距离,课堂才能不再枯燥,空洞。如在讲到“细胞的衰老”时,从学生的现实困惑入手:为什么我们每天都有很多的头皮屑产生?为什么人会生老病死?然后启发学生举更多的实例。在“免疫引起的疾病”一节,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想想儿童时期打防疫的经历,或者在课前找来一些常见家庭用药的说明书,阅读相关的字句,如其中的“抗组胺药”,与过敏的打喷嚏,流鼻涕等实际现象联系起来。这样学生轻松的理解所学内容,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和信心。
(三)跨学科综合:
除了善于寻找生物学与生活的结合点之外,在教学中还应把眼光再放开一点。打破学科界限,善于运用文科方面的知识来提升课堂气氛。如我经常在每一堂课开始时,引入一些古诗词或名言警句来营造学习氛围。如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来激励学生的斗志。引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来说明植物的向光性。学生在轻松活泼课堂气氛中不但掌握了知识,也明白了对古人对自然观察的细微。
三、由“传道授业解惑”向“师生共同学习”转变
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今天,传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观念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得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教师作为唯一信息源的地位已经改变了。新课程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对于“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例如以前为了让学生认识“艾滋病”,我查找了很多资料,最后也只是整理出几张“恐怖”的照片和干巴巴的几点“预防措施”。对于学生提出的“蚊子会传染艾滋病吗?为什么?”“艾滋病的治疗有哪些最新进展?”等等千奇百怪的问题,我也是晕头转向。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提前一周让学生查找资料,展示调查报告。面对学生的报告,我不得不承认,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确实比我高多了,从素材的选取、照片的链接、视频的剪接等方面都让人叹为观止。有个小组为了说明预防艾滋病的迫切性,把我们区各村镇近几年的艾滋病人数统计情况都清清楚楚地用图表显示出来,原来艾滋病离我们那么近!我问这些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说:“很简单,我们去卫生局办公室磨来的!”学生这些跨学科、泛学科的知识,无限的潜能和创造本质的确是教师难以拥有的,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并肩探究,才能在共同学习中不断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高考未做大的调整情况下,教学中应尽量做到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做到传统教学方式与探究式学习的灵活搭配运用,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既保证当前高考对知识量的要求,又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深度的分析能力,解决了高考难得高分的瓶颈问题。教师要开阔思路,灵活多变,创造条件,实现课本知识与新课标新理念有机结合,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习过程;让课堂成为真正体现民主,和谐,师生共进的平台;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新課程改革,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 王瑜. 生物教学中的问题教学初探[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5,(01)
[2] 黄燕莉. 略论利用生物教学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0,(S3)
[3] 方显贞.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J]. 职教论坛 , 2004,(06)
关键词:新课程 探究式教学 激趣
【中图分类号】G633.91
顺应教育改革,新课标初中生物学以力求实现学科知识、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最佳结合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学生物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深化生物教学改革,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在这里谈谈我在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因“材”循法,灵活多变。
(一)将应用性内容与理论性内容调换顺序。为解决具体问题而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学生学起来才有动力。课本是不变的,但内容是灵活的。教师应很好的利用手中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对授课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可以先因后果,也可以先果后因,以适应教与学。
(二)基础性知识与探究性知识分类教学。对于教材内容,我把它们分为两类:一是教材中的基础内容,采取让学生自学,教师提示重点,归纳总结的方法;这样就提高了效率,从而能腾出一部分时间进行探究教学。二是教材中一些需要探究才能得出的知识和理念,则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探究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三)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区别对待。在教学中我依据考纲的要求,将课本的主干知识找出来,对涉及到探究式教学的内容进行归类,有重点的设计探究教学过程。如在必修(一)和必修(二)及选修本中,我主要抓住了“酶的特性”,“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激素调节”,“育种”四大方面来探究教学,做到以点带面,力求少而精。学生在学习中真正领悟到探究式学习的内涵,掌握了具体的实施要领,提升了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材中其他非重点部分,学生可以自行完成。
二、激发兴趣,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一)知识还原法:
生物知识原本就是人类在与大自然进行斗争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出的知识结晶,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进行恰当的还原这个认知过程,让学生模拟这个过程,就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提升主动性,激发创造性。同时,让学生体验人类探求新事物的艰辛与不易,珍惜前人的成果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理论联系实际法:
生活是学生认知的出发点。教学中尽量多涉及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拉近课本与生活的距离,课堂才能不再枯燥,空洞。如在讲到“细胞的衰老”时,从学生的现实困惑入手:为什么我们每天都有很多的头皮屑产生?为什么人会生老病死?然后启发学生举更多的实例。在“免疫引起的疾病”一节,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想想儿童时期打防疫的经历,或者在课前找来一些常见家庭用药的说明书,阅读相关的字句,如其中的“抗组胺药”,与过敏的打喷嚏,流鼻涕等实际现象联系起来。这样学生轻松的理解所学内容,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和信心。
(三)跨学科综合:
除了善于寻找生物学与生活的结合点之外,在教学中还应把眼光再放开一点。打破学科界限,善于运用文科方面的知识来提升课堂气氛。如我经常在每一堂课开始时,引入一些古诗词或名言警句来营造学习氛围。如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来激励学生的斗志。引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来说明植物的向光性。学生在轻松活泼课堂气氛中不但掌握了知识,也明白了对古人对自然观察的细微。
三、由“传道授业解惑”向“师生共同学习”转变
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今天,传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观念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得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教师作为唯一信息源的地位已经改变了。新课程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对于“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例如以前为了让学生认识“艾滋病”,我查找了很多资料,最后也只是整理出几张“恐怖”的照片和干巴巴的几点“预防措施”。对于学生提出的“蚊子会传染艾滋病吗?为什么?”“艾滋病的治疗有哪些最新进展?”等等千奇百怪的问题,我也是晕头转向。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提前一周让学生查找资料,展示调查报告。面对学生的报告,我不得不承认,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确实比我高多了,从素材的选取、照片的链接、视频的剪接等方面都让人叹为观止。有个小组为了说明预防艾滋病的迫切性,把我们区各村镇近几年的艾滋病人数统计情况都清清楚楚地用图表显示出来,原来艾滋病离我们那么近!我问这些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说:“很简单,我们去卫生局办公室磨来的!”学生这些跨学科、泛学科的知识,无限的潜能和创造本质的确是教师难以拥有的,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并肩探究,才能在共同学习中不断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高考未做大的调整情况下,教学中应尽量做到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做到传统教学方式与探究式学习的灵活搭配运用,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既保证当前高考对知识量的要求,又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深度的分析能力,解决了高考难得高分的瓶颈问题。教师要开阔思路,灵活多变,创造条件,实现课本知识与新课标新理念有机结合,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学习过程;让课堂成为真正体现民主,和谐,师生共进的平台;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新課程改革,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 王瑜. 生物教学中的问题教学初探[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5,(01)
[2] 黄燕莉. 略论利用生物教学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0,(S3)
[3] 方显贞.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J]. 职教论坛 ,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