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是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国家民族的需要,更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十多年了,身边常听到有教师说,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的事,任课老师只要教好书就行了,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学校教育尽管有学科、部门的分工,但都离不开育人的总目标。每个学科的老师,只有从育人的角度进行自己的学科教学,互相配合,在知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得心应手,收到成效。
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种角度上讲,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呢?我就个人的些许体会谈一点想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渗透德育
深入挖掘美术课程中的德育资源是其保证。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对象,教师要带着学生走进教材。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其实质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些因素或明显或含蓄,需要我们教师牢固树立德育意识,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
A、在绘画课中用情感渗透德育
小学美术绘画课占的比例最多,教材中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我们要重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把技术化的分析变为对美术审美目标和作品内涵的整体把握。如湘版美术教材中《家乡古建筑》、《我的家你的家》、《计划明天》等,都是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好内容;教材还通过《可爱的班集体》、《我是生活小主人》、《幸福乐园》等命题创作,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劳动、爱学校、热爱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教育。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得当,就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
美术的特征是艺术形象,它不是通過理论的说教与灌输,而是通过具体的、生动的形象反映出来的,所以生动、形象、有趣味、潜移默化,是在美术课中进行德育的特点。执教绘画的内容时,教师除了充分发挥个性潜能、激发形象思维和表现绘画个性、特性能力外,还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各种亲近生活、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教学情境,利用生活实践和对大自然的感受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用画的方式表现内心的体验和对美的追求。
例如,在执教《生命的甘露》这一课时,我在课堂上放了一段学生刷牙的录像片段,让学生寻找短篇中不良的习惯,又适时的让学生结合生活讨论还有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让学生从小就有环保意识。又如在绘画《草丛中》一课时,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体验,让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提高保护环境的意志,陶冶学生的心灵情感。
B、在手工课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
在美术手工教学中,除了平时制定一系列课堂常规,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师生问好,坐站姿势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还要注意对制作后的材料要及时处理,培养学生爱班级、讲卫生的意识等等。
如执教《剪纸故事》时,我借助各种媒体让学生欣赏我国民间艺术作品并让他们体验制作过程,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针对纸屑乱扔的行为,我在课中开展了“谁是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发“环保章”。
C、在欣赏课中自然地渗透德育
欣赏是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欣赏”在教学中主要集中在欣赏课上,我们可以用美术家传记、美术典故等材料辅助学生欣赏、理解美术作品。清代文人画家郑板桥最擅长画竹子,他遵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实践方式,作品格调鲜明。他借题言诗,道:笔下“萧萧竹”,“人间疾苦声”,“一枝一叶总关情”。其一笔一划间所流露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着实感人。齐白石大师大写“白菜萝卜”的普通物事,笔意韵致、生动而鲜活的是一种朴实而又乐观知足的心态,一种平凡中见精神的生活态度。其实我们不难理解,任何作品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反映、价值观的展示,都是作者理想放飞,借画言志。
欣赏课固然重要,但是,其他的课业含有一定比例的欣赏成分,我们不能忽视。在《老师,您好》的绘画课中,通过毛主席写给老师的一封信,教育孩子尊师重教;《恐龙世界》教学中,大量恐龙真实环境的呈现,启发学生环保意识。
二、教师言行潜移默化
一个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解说、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美术教学应该说是开放式的专业辅导教学为主,相对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更随意更放松了一点,教师的思想作风、为人处事等,对正在成长、涉世不深的学生影响是深刻的。让我们从每一个德育实践的细节开始,关注他们的成长,并要求他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良好、规范的德育言行教育影响他们。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孩子,教师优美的范画,会让他们兴奋不已,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只要你弯一弯腰,捡起地上手工制作丢弃的纸屑,他们会争先恐后地拾起所有的垃圾。让德育悄悄走进孩子的心中,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教育功能,寓教于美,启智育德,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美称。
三、校园活动和文化环境的熏陶影响
美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但存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溶于我们的日常和社会活动中。例如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艺术节,举行学生书画展览。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展览。各班同学以自己的方式,用美术的手段参加活动,并进行评奖,以不断提高学校美育环境。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再如,举办学校手工作品展,运用彩豆、叶子、纸盒等生活中的旧费品进行利用和创造,让孩子们制作出各种妙趣横生的工艺品。这让孩子们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创造美的意识和变废为宝的品质。这些美术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开拓美术视野,培养美术骨干来以点带面,从而使健康有益的美育环境占领校园阵地。
总之,美育环境对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影响是很大的,积极健康的环境将会给学生带来好的教育,加强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尤为必要。美术学科可以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如黑板报、墙报、橱窗、宣传板面、标语口号等,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目的。
美术学科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在美术课中加强德育,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相符,然其力可渊函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鲁迅先生语)。我们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成为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在美术教育中,它主要是通过完美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与此同时,德育的培养,又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格,最终使学生更加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种角度上讲,美术教育和德育应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那么如何在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呢?我就个人的些许体会谈一点想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渗透德育
深入挖掘美术课程中的德育资源是其保证。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对象,教师要带着学生走进教材。现行的美术教材内容丰富多彩,其实质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些因素或明显或含蓄,需要我们教师牢固树立德育意识,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
A、在绘画课中用情感渗透德育
小学美术绘画课占的比例最多,教材中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我们要重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把技术化的分析变为对美术审美目标和作品内涵的整体把握。如湘版美术教材中《家乡古建筑》、《我的家你的家》、《计划明天》等,都是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好内容;教材还通过《可爱的班集体》、《我是生活小主人》、《幸福乐园》等命题创作,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劳动、爱学校、热爱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教育。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得当,就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
美术的特征是艺术形象,它不是通過理论的说教与灌输,而是通过具体的、生动的形象反映出来的,所以生动、形象、有趣味、潜移默化,是在美术课中进行德育的特点。执教绘画的内容时,教师除了充分发挥个性潜能、激发形象思维和表现绘画个性、特性能力外,还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各种亲近生活、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教学情境,利用生活实践和对大自然的感受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用画的方式表现内心的体验和对美的追求。
例如,在执教《生命的甘露》这一课时,我在课堂上放了一段学生刷牙的录像片段,让学生寻找短篇中不良的习惯,又适时的让学生结合生活讨论还有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让学生从小就有环保意识。又如在绘画《草丛中》一课时,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体验,让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提高保护环境的意志,陶冶学生的心灵情感。
B、在手工课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
在美术手工教学中,除了平时制定一系列课堂常规,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师生问好,坐站姿势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还要注意对制作后的材料要及时处理,培养学生爱班级、讲卫生的意识等等。
如执教《剪纸故事》时,我借助各种媒体让学生欣赏我国民间艺术作品并让他们体验制作过程,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针对纸屑乱扔的行为,我在课中开展了“谁是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发“环保章”。
C、在欣赏课中自然地渗透德育
欣赏是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欣赏”在教学中主要集中在欣赏课上,我们可以用美术家传记、美术典故等材料辅助学生欣赏、理解美术作品。清代文人画家郑板桥最擅长画竹子,他遵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实践方式,作品格调鲜明。他借题言诗,道:笔下“萧萧竹”,“人间疾苦声”,“一枝一叶总关情”。其一笔一划间所流露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着实感人。齐白石大师大写“白菜萝卜”的普通物事,笔意韵致、生动而鲜活的是一种朴实而又乐观知足的心态,一种平凡中见精神的生活态度。其实我们不难理解,任何作品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反映、价值观的展示,都是作者理想放飞,借画言志。
欣赏课固然重要,但是,其他的课业含有一定比例的欣赏成分,我们不能忽视。在《老师,您好》的绘画课中,通过毛主席写给老师的一封信,教育孩子尊师重教;《恐龙世界》教学中,大量恐龙真实环境的呈现,启发学生环保意识。
二、教师言行潜移默化
一个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解说、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美术教学应该说是开放式的专业辅导教学为主,相对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更随意更放松了一点,教师的思想作风、为人处事等,对正在成长、涉世不深的学生影响是深刻的。让我们从每一个德育实践的细节开始,关注他们的成长,并要求他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良好、规范的德育言行教育影响他们。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孩子,教师优美的范画,会让他们兴奋不已,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只要你弯一弯腰,捡起地上手工制作丢弃的纸屑,他们会争先恐后地拾起所有的垃圾。让德育悄悄走进孩子的心中,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教育功能,寓教于美,启智育德,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美称。
三、校园活动和文化环境的熏陶影响
美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但存在于我们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溶于我们的日常和社会活动中。例如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办艺术节,举行学生书画展览。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和辅导学生参加展览。各班同学以自己的方式,用美术的手段参加活动,并进行评奖,以不断提高学校美育环境。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再如,举办学校手工作品展,运用彩豆、叶子、纸盒等生活中的旧费品进行利用和创造,让孩子们制作出各种妙趣横生的工艺品。这让孩子们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创造美的意识和变废为宝的品质。这些美术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开拓美术视野,培养美术骨干来以点带面,从而使健康有益的美育环境占领校园阵地。
总之,美育环境对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影响是很大的,积极健康的环境将会给学生带来好的教育,加强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尤为必要。美术学科可以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如黑板报、墙报、橱窗、宣传板面、标语口号等,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目的。
美术学科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在美术课中加强德育,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相符,然其力可渊函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鲁迅先生语)。我们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成为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