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自主创新”带来的不仅是观念的更新,方法的科学,更是发展模式的质变。作为中国工业化战略和国防“三线”建设的重点布局区,西部地区自建国后建立了一大批以钢铁、机械、化工、电子、航空航天、建材、能源为主的规模比较宏大、门类比较齐全、体系比较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西部企业与东部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仅体现在产量和产业结构上,更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因此,在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节能减排”的战略部署下,西部企业只有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进一步带动西部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的变革,实现西部跨越式发展。
一、西部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沿用了国家统计局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2004年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中提出的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来分析西部大中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该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以这一指标体系为基础,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2006》、《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统计资料(2005)》以及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上的其他数据,统计整理2005年东西部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状况(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西部大中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在潜在创新资源方面,西部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企业工业增加值和产品销售收入低下。从人才存量上看,西部地区人才严重匮乏,东西部科技人才差距约是4∶1,东部地区企业工厂技术人员是608413人,而西部地区企业工厂技术人员是160542人。其次,在科技创新活动方面,西部企业研究和试验发展(R&D)活动经费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相对较小。发达国家(R&D)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为2.3%,发展中国家一般为1.5%左右,而我国目前的比重仅为0.73%,对于经济落后的我国西部地区这一比重则更低。再次,西部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弱。2005年,西部申请专利数量和拥有发明专利数量分别为6681件和2726件,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2.09%和11.90%。2008年,西部企业申请专利数量占全国的8.9%。西部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分别低于全国和东部3.26和4.57个百分点。最后,在技术创新环境方面,金融机构贷款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小,西部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渠道不够畅通。今年以来,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府对产业投资的管理方式正由直接向间接、由指令向指导、由控制向规范转变,政府的直接投资规模进一步减小,产业投资来源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但是,西部企业投融资渠道狭窄,国家财政投资和银行贷款仍是产业投资的骨干力量,利用区外境外投资、资本市场融资和激活民间投资效果不佳,投融资机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西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无论是潜在创新资源、技术创新活动还是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环境,西部企业相比东部都具有明显的劣势。这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上的差距,主要是由体制落后、人才流失、资金不足、产学研脱离和思想观念陈旧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一)企业自主创新缺乏体制保障
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必然要求有新的组织体制及管理水平相适应。西部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仍带有较深的旧体制的痕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现有的产权制度结构极不合理。 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仍占相当大比重;而在东部沿海地区,民营和“三资”企业已成为工业中的重要力量。其二,管理制度不健全。西部不少企业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技术创新决策体系很不合理,决策的权利与责任配置很不适当,缺乏对技术创新决策和管理的监控机制以及对不利因素的防范机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加大技术创新过程的隐患和失误并提高其风险。其三,现有的企业经营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运行僵化。企业体制落后,大大抑制了自主创新内在动力机制的形成,从而制约了技术创新,阻碍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且流失严重
人才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西部的科技产业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需要一批富有杰出智能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但是,西部现有的人才分布结构不合理,高校和科研单位缺乏懂市场、善经营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企业缺乏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开发型人才。西部地区缺少创新创业型人才,但更严峻的是缺少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人文环境。西部地区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意识,突出表现在“平均主义”思想严重和竞争意识过于薄弱。西部人才流失,经济收入低是原因之一,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觉得事业上没有长远发展前景,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没有好的项目、好的产业、好的环境,只会使科技人才持续流失,造成恶性循环。
(三)产学研互动不足抑制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本应服务于经济发展,然而西部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研目标定位、激励机制的不同使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西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仍然停留在以发论文,尤其是基础研究论文为主要考核指标的阶段,不注重实用成果的深度开发。这种评价体系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定位的科研工作特点,无法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我国高校每年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有1万项左右,而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15%,西部高校的成果转化水平就更低了。另一方面,西部企业由于从建设初始就有明显的国防化特征,逐渐形成了封闭性、独立性的自主创新模式,排斥与其他部门合作。加上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创新的体制尚存缺陷,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往往由于缺乏信任而导致合作破裂,造成科研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大大降低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四)技术创新所需资金严重不足
资金的匮乏是阻碍西部企业自主创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资金来源有国内和国外两种渠道。国内包括了自有资金投入、银行贷款、政府专项资金、股市筹资、国内风险投资、发行企业债券等。由于历史原因、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家投资政策的东移,使得西部企业的国内资金来源显得特别不足。此外,资金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对称,大量投资在国有企业中低效益运行甚至被浪费,而投资效益好的非国有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难以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
三、推动西部企业自主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以模仿创新为主的西部企业自主创新战略
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本质与过程的不同,我们可将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分为率先创新战略与模仿创新战略。率先创新是根本性的创新,开辟的一般都是全新的市场和领域。模仿创新则是在率先创新的示范影响和利益诱导之下,企业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通过引进购买或反求破译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竞争的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创新战略的选择一般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资金的来源,承受风险的大小以及市场等外部环境因素。西部企业在这几个方面都处于劣势,采取以模仿创新战略为主的西部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是当前比较理想的选择。这不仅可以减少西部企业创新产品的生存风险,而且节约投资,为西部弱势企业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而逐步占领市场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二)推动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联动
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以四个创新促进西部企业的自主创新。首先,深化企业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坚决贯彻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战略,通过兼并、收购、合作、资产重组和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等方式,实现西部企业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公司法》规定,按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合作等形式设立科技企业,做到产权明晰、责权明确,同时全面推行民营企业机制,对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四自”方针。其次,推动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对西部企业而言,管理创新也是不容忽视的。企业实践表明,实施CIMS能使制造企业产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35.8%,库存资金占有平均减少12.8%。最后,提高西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进行市场创新,大力开拓市场,以市场为主导来调整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等。
(三)创新人才机制,建设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
近几年,西部地区已经出台的人才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出现了制度疲劳和政策边际收益递减的现象,西部地区要通过政策进一步吸引人才,应该仔细研究西部急需人才的需求,在政策上满足这些需求。要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通过多种分配方式取得合法收入,激发科技人员的自主创新、创业激情和活力。
(四)积极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通过财政引导、市场融资、招商嫁接、风险投资等,初步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西部企业自主创新投融资体系。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争取财政项目资金、国内金融机构贷款,吸引国内外投资项目和合作项目,建议政府发行西部工业建设债券,适当加大利息,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等方式筹措资金。与此同时,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要实行不同的融资方式。首先,在中小科技企业高速成长阶段,通过建立科技投资服务中心,向银行推荐项目并提供贷款担保,解决企业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其次,在科技企业进入扩张阶段,通过风险投资公司,及时提供风险投资服务。最后,在科技企业进入规模化阶段时,主要通过市场运作,组织引进和配置各类社会资源,实施全球化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融资战略。
(五)围绕特色和优势产业进行自主创新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特色产业。当前,主要应以微电子和软件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中医药现代化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先进制造技术为特征的精密机械制造产业为产业发展重点,以产业的快速聚集促进创新要素的局部富集,为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要在产业链做“粗”和拉“长”两个方面做文章:一是要做“粗”集成电路产业链,二是要拉“长”集成电路产业链。在生物制药方面,由于生物科技产业属于新兴领域,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不大,因而不发达地区极有可能通过在某些子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后来居上。对于西部地区而言,这个机遇不容错过。要打造创新药物研制的基础平台,通过建立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筛选中心、药效学评价中心、安全性评价中心、药理药效测试分析中心、灵长类动物研发中心等,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四川猕猴及川产道地中药材等资源优势,强化面向新药研究的条件环境和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水平,增强招大引强的对外吸引力。针对精密机械制造产业,一方面依托现有的航空制造产业基础,壮大以网络制造、柔性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为特征的航空零部件、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的维修及地面检测等研发和制造企业集群;另一方面以电子精密模具为突破口,培育壮大相关企业,力争引进一批高水平电子模具制造和研发企业,积极推进模具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打造精密模具制造高地。
(洪小潞,1986年生,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财税法)
一、西部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沿用了国家统计局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2004年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中提出的评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来分析西部大中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该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以这一指标体系为基础,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2006》、《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统计资料(2005)》以及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上的其他数据,统计整理2005年东西部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状况(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西部大中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在潜在创新资源方面,西部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企业工业增加值和产品销售收入低下。从人才存量上看,西部地区人才严重匮乏,东西部科技人才差距约是4∶1,东部地区企业工厂技术人员是608413人,而西部地区企业工厂技术人员是160542人。其次,在科技创新活动方面,西部企业研究和试验发展(R&D)活动经费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相对较小。发达国家(R&D)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为2.3%,发展中国家一般为1.5%左右,而我国目前的比重仅为0.73%,对于经济落后的我国西部地区这一比重则更低。再次,西部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弱。2005年,西部申请专利数量和拥有发明专利数量分别为6681件和2726件,占全国比重分别为12.09%和11.90%。2008年,西部企业申请专利数量占全国的8.9%。西部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分别低于全国和东部3.26和4.57个百分点。最后,在技术创新环境方面,金融机构贷款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比重小,西部企业自主创新的融资渠道不够畅通。今年以来,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府对产业投资的管理方式正由直接向间接、由指令向指导、由控制向规范转变,政府的直接投资规模进一步减小,产业投资来源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但是,西部企业投融资渠道狭窄,国家财政投资和银行贷款仍是产业投资的骨干力量,利用区外境外投资、资本市场融资和激活民间投资效果不佳,投融资机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西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无论是潜在创新资源、技术创新活动还是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技术创新环境,西部企业相比东部都具有明显的劣势。这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上的差距,主要是由体制落后、人才流失、资金不足、产学研脱离和思想观念陈旧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一)企业自主创新缺乏体制保障
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必然要求有新的组织体制及管理水平相适应。西部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仍带有较深的旧体制的痕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现有的产权制度结构极不合理。 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仍占相当大比重;而在东部沿海地区,民营和“三资”企业已成为工业中的重要力量。其二,管理制度不健全。西部不少企业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技术创新决策体系很不合理,决策的权利与责任配置很不适当,缺乏对技术创新决策和管理的监控机制以及对不利因素的防范机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加大技术创新过程的隐患和失误并提高其风险。其三,现有的企业经营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运行僵化。企业体制落后,大大抑制了自主创新内在动力机制的形成,从而制约了技术创新,阻碍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且流失严重
人才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西部的科技产业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需要一批富有杰出智能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但是,西部现有的人才分布结构不合理,高校和科研单位缺乏懂市场、善经营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企业缺乏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开发型人才。西部地区缺少创新创业型人才,但更严峻的是缺少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人文环境。西部地区普遍缺乏市场经济意识,突出表现在“平均主义”思想严重和竞争意识过于薄弱。西部人才流失,经济收入低是原因之一,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觉得事业上没有长远发展前景,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没有好的项目、好的产业、好的环境,只会使科技人才持续流失,造成恶性循环。
(三)产学研互动不足抑制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本应服务于经济发展,然而西部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研目标定位、激励机制的不同使产学研合作动力不足。西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仍然停留在以发论文,尤其是基础研究论文为主要考核指标的阶段,不注重实用成果的深度开发。这种评价体系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定位的科研工作特点,无法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我国高校每年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有1万项左右,而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15%,西部高校的成果转化水平就更低了。另一方面,西部企业由于从建设初始就有明显的国防化特征,逐渐形成了封闭性、独立性的自主创新模式,排斥与其他部门合作。加上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创新的体制尚存缺陷,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往往由于缺乏信任而导致合作破裂,造成科研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大大降低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四)技术创新所需资金严重不足
资金的匮乏是阻碍西部企业自主创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资金来源有国内和国外两种渠道。国内包括了自有资金投入、银行贷款、政府专项资金、股市筹资、国内风险投资、发行企业债券等。由于历史原因、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家投资政策的东移,使得西部企业的国内资金来源显得特别不足。此外,资金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对称,大量投资在国有企业中低效益运行甚至被浪费,而投资效益好的非国有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难以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
三、推动西部企业自主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以模仿创新为主的西部企业自主创新战略
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本质与过程的不同,我们可将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分为率先创新战略与模仿创新战略。率先创新是根本性的创新,开辟的一般都是全新的市场和领域。模仿创新则是在率先创新的示范影响和利益诱导之下,企业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通过引进购买或反求破译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竞争的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创新战略的选择一般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资金的来源,承受风险的大小以及市场等外部环境因素。西部企业在这几个方面都处于劣势,采取以模仿创新战略为主的西部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是当前比较理想的选择。这不仅可以减少西部企业创新产品的生存风险,而且节约投资,为西部弱势企业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进而逐步占领市场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二)推动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联动
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以四个创新促进西部企业的自主创新。首先,深化企业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坚决贯彻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战略,通过兼并、收购、合作、资产重组和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等方式,实现西部企业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公司法》规定,按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合作等形式设立科技企业,做到产权明晰、责权明确,同时全面推行民营企业机制,对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四自”方针。其次,推动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对西部企业而言,管理创新也是不容忽视的。企业实践表明,实施CIMS能使制造企业产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35.8%,库存资金占有平均减少12.8%。最后,提高西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进行市场创新,大力开拓市场,以市场为主导来调整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等。
(三)创新人才机制,建设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
近几年,西部地区已经出台的人才政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出现了制度疲劳和政策边际收益递减的现象,西部地区要通过政策进一步吸引人才,应该仔细研究西部急需人才的需求,在政策上满足这些需求。要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通过多种分配方式取得合法收入,激发科技人员的自主创新、创业激情和活力。
(四)积极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通过财政引导、市场融资、招商嫁接、风险投资等,初步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西部企业自主创新投融资体系。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争取财政项目资金、国内金融机构贷款,吸引国内外投资项目和合作项目,建议政府发行西部工业建设债券,适当加大利息,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等方式筹措资金。与此同时,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要实行不同的融资方式。首先,在中小科技企业高速成长阶段,通过建立科技投资服务中心,向银行推荐项目并提供贷款担保,解决企业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其次,在科技企业进入扩张阶段,通过风险投资公司,及时提供风险投资服务。最后,在科技企业进入规模化阶段时,主要通过市场运作,组织引进和配置各类社会资源,实施全球化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融资战略。
(五)围绕特色和优势产业进行自主创新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特色产业。当前,主要应以微电子和软件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中医药现代化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先进制造技术为特征的精密机械制造产业为产业发展重点,以产业的快速聚集促进创新要素的局部富集,为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要在产业链做“粗”和拉“长”两个方面做文章:一是要做“粗”集成电路产业链,二是要拉“长”集成电路产业链。在生物制药方面,由于生物科技产业属于新兴领域,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不大,因而不发达地区极有可能通过在某些子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后来居上。对于西部地区而言,这个机遇不容错过。要打造创新药物研制的基础平台,通过建立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筛选中心、药效学评价中心、安全性评价中心、药理药效测试分析中心、灵长类动物研发中心等,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四川猕猴及川产道地中药材等资源优势,强化面向新药研究的条件环境和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水平,增强招大引强的对外吸引力。针对精密机械制造产业,一方面依托现有的航空制造产业基础,壮大以网络制造、柔性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为特征的航空零部件、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的维修及地面检测等研发和制造企业集群;另一方面以电子精密模具为突破口,培育壮大相关企业,力争引进一批高水平电子模具制造和研发企业,积极推进模具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打造精密模具制造高地。
(洪小潞,1986年生,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财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