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他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验活动的相互结合,不但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而且利用不同形式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达到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化学实验 多媒体 观察 理解 实验异常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9-072-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他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下面谈谈个人对上好化学实验课的小看法。
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技术有机结合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中,起到实验设计教学,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演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多媒体“实验室”中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畅游,发挥自各自的才能,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实验。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上,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文字、于一体能展示微观世界,微缩的客观世界,模拟化学反应,打破了学生认识中的时空限制,用各种感官来感知信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更符合现代学生的思维学习习惯,在通过交互功能和模拟技术,对一些危险性、危害性的实验,放心的让学生大胆操作,为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提供条件。
当今是网络化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最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的知识来源更广泛、更丰富、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对有关实验问题进行探讨、推理,同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归纳、整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人们顺利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演示实验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挖掘实验素材、创设情景,有的放矢地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边讲边实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化学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认识化学知识的过程,而技能、能力、方法和态度等都是通过这一化学认识过程来培养和训练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学生有效地掌握化学知识,就必须对化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展开,以便学生把客观形态的知识内化为主观形态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边讲边实验是实现认识过程展开的有效途径,边讲边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实验的探索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清楚实验现象,而且便于了解化学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生通过两个实验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未变化,然后教师总结归纳出经过无数次实验都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即质量守恒,教师再用原子模型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印象深刻,教学效果好。
四、利用实验异常现象,开发生成性教育资源。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在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如何开发生成性教育资源,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主要可以利用实验异常现象,开发生成性教育资源。
五、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用“探索法”组织教材和教学
与验证性实验相比,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一)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敏捷地观察,忠诚老实地记录。谁不认真谁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基本品格。(二)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化学实验的现象总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复杂的现象又是人们认识物质变化的向导。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要求把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求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本质变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探索法”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让学生去掌握前人的科学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例如,我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一)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二)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三)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四)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五)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让五名学生到前面来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共同的结论:实验室应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从而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而且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
关键词:化学实验 多媒体 观察 理解 实验异常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9-072-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他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下面谈谈个人对上好化学实验课的小看法。
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技术有机结合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中,起到实验设计教学,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演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多媒体“实验室”中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畅游,发挥自各自的才能,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实验。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上,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文字、于一体能展示微观世界,微缩的客观世界,模拟化学反应,打破了学生认识中的时空限制,用各种感官来感知信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更符合现代学生的思维学习习惯,在通过交互功能和模拟技术,对一些危险性、危害性的实验,放心的让学生大胆操作,为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提供条件。
当今是网络化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最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的知识来源更广泛、更丰富、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对有关实验问题进行探讨、推理,同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归纳、整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人们顺利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演示实验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挖掘实验素材、创设情景,有的放矢地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边讲边实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化学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认识化学知识的过程,而技能、能力、方法和态度等都是通过这一化学认识过程来培养和训练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学生有效地掌握化学知识,就必须对化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展开,以便学生把客观形态的知识内化为主观形态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边讲边实验是实现认识过程展开的有效途径,边讲边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实验的探索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清楚实验现象,而且便于了解化学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生通过两个实验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未变化,然后教师总结归纳出经过无数次实验都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即质量守恒,教师再用原子模型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印象深刻,教学效果好。
四、利用实验异常现象,开发生成性教育资源。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在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如何开发生成性教育资源,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主要可以利用实验异常现象,开发生成性教育资源。
五、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用“探索法”组织教材和教学
与验证性实验相比,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一)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敏捷地观察,忠诚老实地记录。谁不认真谁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基本品格。(二)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化学实验的现象总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复杂的现象又是人们认识物质变化的向导。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要求把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求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本质变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探索法”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让学生去掌握前人的科学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例如,我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一)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二)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三)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四)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五)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让五名学生到前面来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共同的结论:实验室应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从而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而且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