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哲学家。他为人坦率真诚,不喜阿谀奉承,交友只凭己心。
当年唐代诗坛有位名叫广宣上人的和尚,深得王公贵族推崇,不少诗人都和他有唱和之作,就连白居易、刘禹锡、元稹等人都为他写过诗。可是,韩愈不待见他。韩愈觉得一个和尚天天在京城贵人间周旋,不思修身养性,分明就是个沽名钓誉之人。可这厚脸皮和尚却一直不懂韩愈的想法,经常上门求诗,这让喜欢安静的韩愈觉得受到了打扰。韩愈一气之下在大门上写下了一首诗——《广宣上人频见过》。诗文如下:
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
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
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
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
这首诗表明了韩愈不想见广宣上人的决心。前两句颇有讽刺之意,说的是广宣上人一年365天,不管风雨,天天都来打扰自己,交代写诗的原因。第三、四两句则是自谦,韩愈表示自己久不在朝中,愧对高僧天天登门造访。韩愈明白广宣上人之所以天天造访,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请自己写诗,而是冲着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来的,所以这两句其实是委婉地拒绝。
最妙的是第五、六两句,翻译成白话就是:老朽愚钝,整日学习圣人之道也一无所获,如今天天在外吟诗很少回家。前一句是说自己就算再和对方论道也学不会,后一句表示自己不在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要将和尚拒之门外。最后落笔的两句是好心劝对方回寺内去:天冷了,古寺的游人必定也少了,窗前又该堆满红叶了。
纵观这首诗,明明是一首辞谢诗,但写得滴水不漏。韩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又是“久惭”又是“空愧”,把自己说成个不懂道学之人,给足了对方面子。吃了这么大一个闭门羹,广宣上人脸皮再厚也不会再登门了。韩愈真不是一个文绉绉的老夫子,他的调皮和狂傲,体现了唐代文人的风骨。
当年唐代诗坛有位名叫广宣上人的和尚,深得王公贵族推崇,不少诗人都和他有唱和之作,就连白居易、刘禹锡、元稹等人都为他写过诗。可是,韩愈不待见他。韩愈觉得一个和尚天天在京城贵人间周旋,不思修身养性,分明就是个沽名钓誉之人。可这厚脸皮和尚却一直不懂韩愈的想法,经常上门求诗,这让喜欢安静的韩愈觉得受到了打扰。韩愈一气之下在大门上写下了一首诗——《广宣上人频见过》。诗文如下:
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
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
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
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
这首诗表明了韩愈不想见广宣上人的决心。前两句颇有讽刺之意,说的是广宣上人一年365天,不管风雨,天天都来打扰自己,交代写诗的原因。第三、四两句则是自谦,韩愈表示自己久不在朝中,愧对高僧天天登门造访。韩愈明白广宣上人之所以天天造访,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请自己写诗,而是冲着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来的,所以这两句其实是委婉地拒绝。
最妙的是第五、六两句,翻译成白话就是:老朽愚钝,整日学习圣人之道也一无所获,如今天天在外吟诗很少回家。前一句是说自己就算再和对方论道也学不会,后一句表示自己不在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要将和尚拒之门外。最后落笔的两句是好心劝对方回寺内去:天冷了,古寺的游人必定也少了,窗前又该堆满红叶了。
纵观这首诗,明明是一首辞谢诗,但写得滴水不漏。韩愈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又是“久惭”又是“空愧”,把自己说成个不懂道学之人,给足了对方面子。吃了这么大一个闭门羹,广宣上人脸皮再厚也不会再登门了。韩愈真不是一个文绉绉的老夫子,他的调皮和狂傲,体现了唐代文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