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碧海蓝天,椰影婆娑,鸟语花香,无树不成林,无景不成画的海南,一直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被国内摄影爱好者奉为摄影的“天堂”。在海口,近几年活跃在各个阶层的摄影“发烧友”们,每逢车展、选美、走秀、户外采风……长枪短炮齐上阵,为了拍出好片子乐此不疲。除了海南省摄影家协会经常举办一些赛事活动及摄影展外,各个摄影小圈子也很活跃,经常相约采风很拉风。而在网上,天涯社区摄影贴图版块、硕果网、阳光岛摄影社区等,更是活跃着不计其数的“摄”手,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用“如火如荼”来形容海南摄影圈实不为过。本期圈子就特意走进50、60、70、80后四代有代表性的摄影人,听他们讲述与摄影那些年的那些事……
冯涛 一生都在路上的摄影人
冯涛,50后,海南摄影界资深人士,干了一辈子摄影,低调不喜张扬,至今没出过画册,没办过影展,但在2006年,他和癌症病魔抗争过后,在海南策划组织了一场全国原生态摄影艺术大赛,填补了海南没有举办过全国摄影大赛的空白。
说到海南的摄影圈,就不得不提到冯涛。这位集国家高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协会会员、中国人像摄影协会会员、美国PPA职业摄影师协会会员、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海南省资深摄影艺术委员会主任等诸多头衔身份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别人眼里的高山,在他自己聊起来却很轻描淡写:“我就是个照相的,不用把自己看得太高,也不要把自己贬得太低,心态要平和,要知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如今,退了休的老冯在海口市西沙路开了家“老涛”咖啡馆,偷得浮生半日闲。门口竖的是自己卡通画像的招牌,幽默而颇具喜感,而在上二楼咖啡馆的楼梯转角处,来客都能欣赏到十几幅用相框装裱的黑白照片,静默,却似乎藏有故事,这些照片,都是出自干了一辈子摄影的冯涛之手。
时光机回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是花季年龄的冯涛就进了照相馆当学徒,入门学的是人像摄影。后来经历了文革,老冯通过招工进了某建筑单位上班。再后来,因为老家举办了一场全国性的活动,他机缘巧合地成为了活动的指定摄影师,并非常圆满地完成了拍摄任务,从此改变了一生的轨迹。
“我1966年学的摄影,到1978年,12年了,才有一台由我保管由我使用的相机,还不是我的,是公家的。”老冯笑谈,当年的物质条件可不能与现在同日而语。而干了一辈子摄影,参加过无数次的活动,经历过大大小小的事情,因为摄影摔过跟头也立过功,谈起往事,老冯抿一口烟,坦然一笑便成了似水流年。
“摄影里面门类很多,我呢,就是搞了一辈子人像摄影。”40多年的摄影生涯,磨也磨成了精。如今,只要某个人往老冯面前一坐,他一搭眼就能知道这个人应该怎么去拍怎么去表现,功夫之深让人钦佩。“我们搞人像摄影的就是能抓住你脸部的特点,把你最精彩的一面表现出来。”老冯笑着说。而活到老,学到老,年过60的老冯至今还在学习钻研摄影知识。他说,摄影是光与影的绘画,真正搞摄影的人是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买了一台好相机“啪啪”两下就能拍出好照片的。而且搞摄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有时为了拍到一个镜头,在一个地方等几个小时甚至等几天;有时外出拍片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三餐两顿吃不上饭都很正常,兜里全都揣着面包。老冯说,摄影的苦对他们老一辈的摄影人而言不叫苦,“那是自找的,如果搞摄影也叫苦,那你就不是个真正的摄影人。”
老冯除了是个资深摄影师,还是个老闯海人。1988年海南刚建省时就来到了海南岛,扎根于此,也算半个海南人了。2006年,他和癌症病魔做殊死斗争,最终挺过来后,还在海口策划组织了一场全国原生态摄影艺术大赛,填补了海南没有搞过全国摄影大赛的空白。“当时全国有一千多位摄影师来参赛吧,收到的作品就有将近一万幅,有很多摄影名家、我的朋友都来参赛了。”老冯说,因为是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大赛,有些地方不是那么尽善尽美,但最后总算圆圆满满结束了,他很感谢给予过他支持的每一个人。
不爱出风头,至今没出过画册,没办过影展,但老冯喜欢自驾游。2002年,他从海口自驾到新疆,行程一万六千公里,走了近两个月,纵身罗布泊150公里,还在沙漠里住了3晚4天。除了台湾,国内所有省份他都走遍了,还到过20多个国家。“我的梦想是再拍十年,能再重走一遍走过的大好山川。”热爱摄影,热爱生活,热爱海南的老冯自诩为一生都在路上的人,一机一头,就能笑傲江湖。
王卫国 爱拍美女的老“摄”友
王卫国,60后,正职为海南某报社副总,业余爱好拍美女,以用海南最贵的相机拍美女而闻名海南摄影圈。
许多专职摄影师不服他,服他的,有的也尽夸他的相机和镜头。“十多万的,咱怎么跟人比?”但我倒觉得,与其夸他的镜头,不如夸他这个“老头”。
说“老头”,其实有点夸张,老王今年50多岁了,但仍旧很帅,是个魅力老男人。
可别小看魅力老男人,他比魅力猛男有优势。如果一个帅仔酷男摄影师站在美女面前,美女多少会感到不自在。不放松就会不太自然,美女最美的一面很可能就无从展现了。
丑男呢?当然美女更不屑与之打交道,同样白搭。
所以,激发浪漫情怀的从来不是烈性酒,更不可能是劣质酒,必然是有积淀、醇厚、优雅的红酒。这就是摄影场中像老王这样的魅力老男人的“杀伤力”。
何况他公开的身份并不是职业摄影师,他是个玩票的。他当着一家报社的副总,这种既有丰厚人生阅历,同时玩摄影又有着“云淡风轻”般的从容,会令他有一种别人难以企及的松驰状态。可不,他从来都是笑眯眯的,亲和、雅致,同时很Man,难以抗拒。
老王喜欢拍美女,他认为拍人物是摄影的基石,把美女真正拍美,是要有点真功夫的。海南各类活动多选美多,给美女们提供了充分展示美的舞台,当然也给摄影师提供了拍摄机会。老王曾以记者身份参与过“七仙女”、“第一美差”、“新丝路”和世界小姐总决赛等选美报道,拍的美女不计其数,他拍的世界小姐季军人像照还被收入了世界小姐总决赛的官网。
拍美女多了,老王的体会也深了。美女在镜头前一笑,老王就能看出是真笑还是假笑,他要求美女的笑是自然流露出来并发自内心的。一旦“猎物”进入他的视野,老王立马进入激情状态。“此时此刻,有点像进入谈恋爱的情境。”老王直言不讳,“要让摄影对象放松下来,将她最美的一面尽情展现出来,你的每一句鼓励的话,每一个眼神,都要使对方愉悦,让她感觉到面对的镜头是她最爱的情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很失败,出不了好片。”老王拍美女肯花时间和力气,他一般拍的前100张是“热身”,是与美女的“磨合期”,拍几张就要请美女看片,总结经验教训,而好片都出在后几百张里。“这时,美女已经彻底放松,进入最佳状态。每个美女都有她最美的一面,作为摄者一定要在不断拍摄的关键一刻瞬间抓拍到。”王卫国挺得意自己的百试不爽,有好几个美女都对他说:“面对别人的镜头我笑不出来,只有你拍,我才会很自然地笑。” “我迷恋这样的状态。”老王称,那有点像猎手,等待猎物上钩,不过,狩猎是猎手单赢,摄影却是双赢。“面对一张成功的照片,有时摄影对象比我还高兴。每拍完一个,她们都会在QQ上告知,希望把照片传给她。”有好几次,被拍美女看到漂亮照片,还情不自禁地开心地拥抱了他。
在老王的镜头下,美女笑靥如花,绽放她们的美丽,让观者从一次次美的愉悦中,更热爱生活。毫不吹牛,老王已是海南这地界拍美女一等一的高手,他的成功还真的不易复制。
王志刚 小相机成就大事业
王志刚,70后,自学成才的专业肖像摄影师,2010年曾举办中国首例个人肖像摄影展。
从懵懂迷茫的求职少年,到成立文化传播公司的魄力老总;从拍摄3元一张证件照的街头流浪摄影师,到为众多成功人士拍摄肖像的有为摄影师……不是每个人的成长都能经历这样的起伏蜕变,而王志刚做到了。
王志刚出生于海南乐东,父亲从小对他要求十分严格,或许正是这种严格,让王志刚从小就拥有了不一样的坚韧性格。从事摄影十多年了,自己当初是怎么迷上摄影的,王志刚都有些不太记得了,但是第一次摸到新相机的兴奋感他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条件很艰苦,没有相机我就到卖相机的商店,装作要买相机的样子,销售员拿出相机给我看,那是我第一次摸到崭新的相机,兴奋了好久。”王志刚笑着说。
而为了研究摄影技术,他常常泡图书馆大量翻阅摄影书籍。为了提高实践经验,他还经常自己花钱到照相馆拍照,仔细观察摄影师是怎样调光、摆放道具的,出门后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将自己看到的细节记录下来。就这样,仅仅20多天的练习,王志刚就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照相馆。
在照相馆开设不久后,王志刚不再满足于谋生,他开始探索肖像摄影创作之路。“那几年,我几乎拍遍了周围的邻居,大到耋耄老者,小到稚龄儿童,都能呈现出他们最美最自然的一面。”
如今,在王志刚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幅幅名人的肖像,有的神采飞扬,有的气宇轩昂,有的亲切和蔼,有的端庄大方。作为专攻名流肖像摄影的摄影师,王志刚力求发现、挖掘社会成功人士的内在本质,去展现一个时代的精神和风貌。因而每次在拍摄成功人士之前,他都会对人物进行深入了解,寻找他们的特点,甚至会将他们以前拍过的照片都翻出来研究。“如果不能拍得比他们之前的照片好,我觉得那这次拍摄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王志刚说,有一次,他提前21天预约,为时任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的廖逊教授拍摄肖像。到了预约时间,廖教授来到他的工作室后,先是做了一个拍摄前的沟通,结果让廖教授很是吃惊,说“这个小伙子怎么这么了解我。”而在拍摄完成后,廖教授看着王志刚的作品,赞赏地说:“看,这就是真正的我。”敬业、专业,以及对肖像摄影创作孜孜不倦的进取,让王志刚在业内普获赞誉。
2010年11月底,王志刚以成长感悟为创作题材,成功举办了中国首例个人肖像摄影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一个小小相机,王志刚将它做成了一份大的事业,而这个乐闻善思的70后,还有很多梦想要去实现……
董玉春 半路出家的80后摄影师
董玉春,80后,大学专业学的是数学,迷上摄影从此改变人生轨迹,现有自己的工作室从事商业摄影。
他是个有些腼腆的大男孩,给自己起了个很温暖的名字——春天。如今从事着专业商业摄影,经常三亚、博鳌到处跑。聊起摄影,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大学学的专业竟然是数学,半路出家啊!
“2002年,还在我刚上大一的时候,那时学校的摄影协会正好在办影展,那一幅幅美妙的照片深深触动了我,我就报名加入了协会。”小董说,那段时间他痴迷摄影几近疯狂,上网、看书全都是有关摄影方面的;那时候还迷恋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念,一有空就背着相机走街串巷抓拍生活百态,每次拍完都迫不及待地到学校的摄影暗房自己冲洗,看着那黑白影像慢慢显现出来是他最兴奋的时刻。
后来,由于不知该如何处理摄影和专业的关系,这个少年迷茫了一段时间,回老家休学一年后又再度回到海南完成学业。毕业后,小董自然而然地从事起和摄影相关的职业,先是在一家文化公司做了3年杂志专职摄影师,后又和朋友创立“卡蒙视觉”工作室,至今主攻商业摄影,为多家知名酒店和地产企业拍摄宣传图片。
“我以前很内向的,不爱说话甚至有些悲观主义,可以说是摄影改变了我,使我理解了生活本质,不再盲目以物质衡量世界,也让我外向乐观了很多。”小董说,摄影使他的心思变得非常细腻,也让他学会用心去观察生活,有时看到一个生活场景,他会驻足观察很久,有时也会因为一个平凡的小动作而感动良久。
从事商业摄影多年,但小董心中对摄影的理想追求依然没有磨灭,他依然想拍出能打动自己和别人内心的片子,能在摄影艺术上有所造诣。“我在不断地尝试改变,希望能早点走出目前这种迷茫的状态。”小董笑说,自己的经历其实可以成为一部“励志片”,但或许也有可能是一部反面“教材”,就看自己能不能有所突破了。而作为一个80后,他,以及他身边和他同龄的摄影师,都在经历一个困惑期。也许年轻一代的摄影师,还需要经历大浪淘沙般的历练,才能成就自我吧。
“我希望我30岁前在海南游荡,40岁前在国内闯荡,50岁前在世界游历,50岁后再回海南生活。”这是一个80后摄影师对未来生活的畅想,而他内心深处最终极的梦想,还是希望能拍出一些打动自己、打动别人的照片。
冯涛 一生都在路上的摄影人
冯涛,50后,海南摄影界资深人士,干了一辈子摄影,低调不喜张扬,至今没出过画册,没办过影展,但在2006年,他和癌症病魔抗争过后,在海南策划组织了一场全国原生态摄影艺术大赛,填补了海南没有举办过全国摄影大赛的空白。
说到海南的摄影圈,就不得不提到冯涛。这位集国家高级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协会会员、中国人像摄影协会会员、美国PPA职业摄影师协会会员、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海南省资深摄影艺术委员会主任等诸多头衔身份于一身的传奇人物,别人眼里的高山,在他自己聊起来却很轻描淡写:“我就是个照相的,不用把自己看得太高,也不要把自己贬得太低,心态要平和,要知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如今,退了休的老冯在海口市西沙路开了家“老涛”咖啡馆,偷得浮生半日闲。门口竖的是自己卡通画像的招牌,幽默而颇具喜感,而在上二楼咖啡馆的楼梯转角处,来客都能欣赏到十几幅用相框装裱的黑白照片,静默,却似乎藏有故事,这些照片,都是出自干了一辈子摄影的冯涛之手。
时光机回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是花季年龄的冯涛就进了照相馆当学徒,入门学的是人像摄影。后来经历了文革,老冯通过招工进了某建筑单位上班。再后来,因为老家举办了一场全国性的活动,他机缘巧合地成为了活动的指定摄影师,并非常圆满地完成了拍摄任务,从此改变了一生的轨迹。
“我1966年学的摄影,到1978年,12年了,才有一台由我保管由我使用的相机,还不是我的,是公家的。”老冯笑谈,当年的物质条件可不能与现在同日而语。而干了一辈子摄影,参加过无数次的活动,经历过大大小小的事情,因为摄影摔过跟头也立过功,谈起往事,老冯抿一口烟,坦然一笑便成了似水流年。
“摄影里面门类很多,我呢,就是搞了一辈子人像摄影。”40多年的摄影生涯,磨也磨成了精。如今,只要某个人往老冯面前一坐,他一搭眼就能知道这个人应该怎么去拍怎么去表现,功夫之深让人钦佩。“我们搞人像摄影的就是能抓住你脸部的特点,把你最精彩的一面表现出来。”老冯笑着说。而活到老,学到老,年过60的老冯至今还在学习钻研摄影知识。他说,摄影是光与影的绘画,真正搞摄影的人是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买了一台好相机“啪啪”两下就能拍出好照片的。而且搞摄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有时为了拍到一个镜头,在一个地方等几个小时甚至等几天;有时外出拍片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三餐两顿吃不上饭都很正常,兜里全都揣着面包。老冯说,摄影的苦对他们老一辈的摄影人而言不叫苦,“那是自找的,如果搞摄影也叫苦,那你就不是个真正的摄影人。”
老冯除了是个资深摄影师,还是个老闯海人。1988年海南刚建省时就来到了海南岛,扎根于此,也算半个海南人了。2006年,他和癌症病魔做殊死斗争,最终挺过来后,还在海口策划组织了一场全国原生态摄影艺术大赛,填补了海南没有搞过全国摄影大赛的空白。“当时全国有一千多位摄影师来参赛吧,收到的作品就有将近一万幅,有很多摄影名家、我的朋友都来参赛了。”老冯说,因为是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大赛,有些地方不是那么尽善尽美,但最后总算圆圆满满结束了,他很感谢给予过他支持的每一个人。
不爱出风头,至今没出过画册,没办过影展,但老冯喜欢自驾游。2002年,他从海口自驾到新疆,行程一万六千公里,走了近两个月,纵身罗布泊150公里,还在沙漠里住了3晚4天。除了台湾,国内所有省份他都走遍了,还到过20多个国家。“我的梦想是再拍十年,能再重走一遍走过的大好山川。”热爱摄影,热爱生活,热爱海南的老冯自诩为一生都在路上的人,一机一头,就能笑傲江湖。
王卫国 爱拍美女的老“摄”友
王卫国,60后,正职为海南某报社副总,业余爱好拍美女,以用海南最贵的相机拍美女而闻名海南摄影圈。
许多专职摄影师不服他,服他的,有的也尽夸他的相机和镜头。“十多万的,咱怎么跟人比?”但我倒觉得,与其夸他的镜头,不如夸他这个“老头”。
说“老头”,其实有点夸张,老王今年50多岁了,但仍旧很帅,是个魅力老男人。
可别小看魅力老男人,他比魅力猛男有优势。如果一个帅仔酷男摄影师站在美女面前,美女多少会感到不自在。不放松就会不太自然,美女最美的一面很可能就无从展现了。
丑男呢?当然美女更不屑与之打交道,同样白搭。
所以,激发浪漫情怀的从来不是烈性酒,更不可能是劣质酒,必然是有积淀、醇厚、优雅的红酒。这就是摄影场中像老王这样的魅力老男人的“杀伤力”。
何况他公开的身份并不是职业摄影师,他是个玩票的。他当着一家报社的副总,这种既有丰厚人生阅历,同时玩摄影又有着“云淡风轻”般的从容,会令他有一种别人难以企及的松驰状态。可不,他从来都是笑眯眯的,亲和、雅致,同时很Man,难以抗拒。
老王喜欢拍美女,他认为拍人物是摄影的基石,把美女真正拍美,是要有点真功夫的。海南各类活动多选美多,给美女们提供了充分展示美的舞台,当然也给摄影师提供了拍摄机会。老王曾以记者身份参与过“七仙女”、“第一美差”、“新丝路”和世界小姐总决赛等选美报道,拍的美女不计其数,他拍的世界小姐季军人像照还被收入了世界小姐总决赛的官网。
拍美女多了,老王的体会也深了。美女在镜头前一笑,老王就能看出是真笑还是假笑,他要求美女的笑是自然流露出来并发自内心的。一旦“猎物”进入他的视野,老王立马进入激情状态。“此时此刻,有点像进入谈恋爱的情境。”老王直言不讳,“要让摄影对象放松下来,将她最美的一面尽情展现出来,你的每一句鼓励的话,每一个眼神,都要使对方愉悦,让她感觉到面对的镜头是她最爱的情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很失败,出不了好片。”老王拍美女肯花时间和力气,他一般拍的前100张是“热身”,是与美女的“磨合期”,拍几张就要请美女看片,总结经验教训,而好片都出在后几百张里。“这时,美女已经彻底放松,进入最佳状态。每个美女都有她最美的一面,作为摄者一定要在不断拍摄的关键一刻瞬间抓拍到。”王卫国挺得意自己的百试不爽,有好几个美女都对他说:“面对别人的镜头我笑不出来,只有你拍,我才会很自然地笑。” “我迷恋这样的状态。”老王称,那有点像猎手,等待猎物上钩,不过,狩猎是猎手单赢,摄影却是双赢。“面对一张成功的照片,有时摄影对象比我还高兴。每拍完一个,她们都会在QQ上告知,希望把照片传给她。”有好几次,被拍美女看到漂亮照片,还情不自禁地开心地拥抱了他。
在老王的镜头下,美女笑靥如花,绽放她们的美丽,让观者从一次次美的愉悦中,更热爱生活。毫不吹牛,老王已是海南这地界拍美女一等一的高手,他的成功还真的不易复制。
王志刚 小相机成就大事业
王志刚,70后,自学成才的专业肖像摄影师,2010年曾举办中国首例个人肖像摄影展。
从懵懂迷茫的求职少年,到成立文化传播公司的魄力老总;从拍摄3元一张证件照的街头流浪摄影师,到为众多成功人士拍摄肖像的有为摄影师……不是每个人的成长都能经历这样的起伏蜕变,而王志刚做到了。
王志刚出生于海南乐东,父亲从小对他要求十分严格,或许正是这种严格,让王志刚从小就拥有了不一样的坚韧性格。从事摄影十多年了,自己当初是怎么迷上摄影的,王志刚都有些不太记得了,但是第一次摸到新相机的兴奋感他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条件很艰苦,没有相机我就到卖相机的商店,装作要买相机的样子,销售员拿出相机给我看,那是我第一次摸到崭新的相机,兴奋了好久。”王志刚笑着说。
而为了研究摄影技术,他常常泡图书馆大量翻阅摄影书籍。为了提高实践经验,他还经常自己花钱到照相馆拍照,仔细观察摄影师是怎样调光、摆放道具的,出门后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将自己看到的细节记录下来。就这样,仅仅20多天的练习,王志刚就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照相馆。
在照相馆开设不久后,王志刚不再满足于谋生,他开始探索肖像摄影创作之路。“那几年,我几乎拍遍了周围的邻居,大到耋耄老者,小到稚龄儿童,都能呈现出他们最美最自然的一面。”
如今,在王志刚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幅幅名人的肖像,有的神采飞扬,有的气宇轩昂,有的亲切和蔼,有的端庄大方。作为专攻名流肖像摄影的摄影师,王志刚力求发现、挖掘社会成功人士的内在本质,去展现一个时代的精神和风貌。因而每次在拍摄成功人士之前,他都会对人物进行深入了解,寻找他们的特点,甚至会将他们以前拍过的照片都翻出来研究。“如果不能拍得比他们之前的照片好,我觉得那这次拍摄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王志刚说,有一次,他提前21天预约,为时任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的廖逊教授拍摄肖像。到了预约时间,廖教授来到他的工作室后,先是做了一个拍摄前的沟通,结果让廖教授很是吃惊,说“这个小伙子怎么这么了解我。”而在拍摄完成后,廖教授看着王志刚的作品,赞赏地说:“看,这就是真正的我。”敬业、专业,以及对肖像摄影创作孜孜不倦的进取,让王志刚在业内普获赞誉。
2010年11月底,王志刚以成长感悟为创作题材,成功举办了中国首例个人肖像摄影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一个小小相机,王志刚将它做成了一份大的事业,而这个乐闻善思的70后,还有很多梦想要去实现……
董玉春 半路出家的80后摄影师
董玉春,80后,大学专业学的是数学,迷上摄影从此改变人生轨迹,现有自己的工作室从事商业摄影。
他是个有些腼腆的大男孩,给自己起了个很温暖的名字——春天。如今从事着专业商业摄影,经常三亚、博鳌到处跑。聊起摄影,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大学学的专业竟然是数学,半路出家啊!
“2002年,还在我刚上大一的时候,那时学校的摄影协会正好在办影展,那一幅幅美妙的照片深深触动了我,我就报名加入了协会。”小董说,那段时间他痴迷摄影几近疯狂,上网、看书全都是有关摄影方面的;那时候还迷恋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念,一有空就背着相机走街串巷抓拍生活百态,每次拍完都迫不及待地到学校的摄影暗房自己冲洗,看着那黑白影像慢慢显现出来是他最兴奋的时刻。
后来,由于不知该如何处理摄影和专业的关系,这个少年迷茫了一段时间,回老家休学一年后又再度回到海南完成学业。毕业后,小董自然而然地从事起和摄影相关的职业,先是在一家文化公司做了3年杂志专职摄影师,后又和朋友创立“卡蒙视觉”工作室,至今主攻商业摄影,为多家知名酒店和地产企业拍摄宣传图片。
“我以前很内向的,不爱说话甚至有些悲观主义,可以说是摄影改变了我,使我理解了生活本质,不再盲目以物质衡量世界,也让我外向乐观了很多。”小董说,摄影使他的心思变得非常细腻,也让他学会用心去观察生活,有时看到一个生活场景,他会驻足观察很久,有时也会因为一个平凡的小动作而感动良久。
从事商业摄影多年,但小董心中对摄影的理想追求依然没有磨灭,他依然想拍出能打动自己和别人内心的片子,能在摄影艺术上有所造诣。“我在不断地尝试改变,希望能早点走出目前这种迷茫的状态。”小董笑说,自己的经历其实可以成为一部“励志片”,但或许也有可能是一部反面“教材”,就看自己能不能有所突破了。而作为一个80后,他,以及他身边和他同龄的摄影师,都在经历一个困惑期。也许年轻一代的摄影师,还需要经历大浪淘沙般的历练,才能成就自我吧。
“我希望我30岁前在海南游荡,40岁前在国内闯荡,50岁前在世界游历,50岁后再回海南生活。”这是一个80后摄影师对未来生活的畅想,而他内心深处最终极的梦想,还是希望能拍出一些打动自己、打动别人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