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修课绪论部分有四节内容,授课中既要注意讲清各节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又要注意各节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内容的展开必须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个中心来展开。
【关键词】高校思修课 绪论 授课问题
2015版的高校思修课教材绪论部分有四节内容,依次是:适应人生新阶段、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含课内实践一般为四课时,理论课时只有三课时,要想在极其有限的理论授课时间里,完成授课内容,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一、授课内容的中心主题是什么?
很多教师认为,绪论第二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本部分授课中心主题,应该围绕这一主题来安排理论教学。持这样观点的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后新增加的内容,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应该贯穿整门课始终的唯一主线。毫无疑问,这种观点没有问题。但是,整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就一定是本部分授课的中心主题吗?答案显然不是肯定的。一门课的绪论,通常就是要介绍这是一门讲什么内容的课程,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怎样学习这门课程,也就是经常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这才是绪论部分授课的中心主题。整个课堂教学都应该围绕这一中心主题来展开,要把各节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融入到这一中心来讲,而不是用本部分重点内容取代授课的中心主题,以免造成重点内容讲清楚了整个部分中心主题跑偏了的后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它内容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是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毫无疑问,这一内容是绪论部分的重点。其内容的讲解不难,教材已经有基本意思的表述,可以用动漫视频解读十二个词关键词以增强生动性。要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它内容的关系,至少要注意三个关系。第一,内容的讲解是在围绕本部分中心主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展开的,就内容看有与是什么相关的部分,又有与为什么相关的部分。第二,要说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要把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讲清。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第二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关系。
三、如何用具体内容表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绪论部分并没有明确表明本课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具体章节和内容,授课教师如果另起炉灶撇开教材的章节和内容来讲,显然容易让学生陷入困惑,特别是对尚未完全从高中生角色转化过来的大一新生,他们甚至不懂怎么听课和做笔记,那种标题与教材都不一样的课件,只会增加这些新生对学习内容领悟的困难,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学的角度看,这种离开教材具体章节,按教师自己的想法另做课件,及其容易脱离教学内容的覆盖要求和重点难点,即便是做成专题讲座都要谨慎对待。因此,绪论部分教学中心主题的阐述,不是要另起炉灶撇开教材具体章节来讲,而是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个中心主题贯穿到教材具体章节内容中,通过章节内容的讲解来完成对教学中心主题的阐述。具体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适应人生新阶段主要阐述大学是什么。即讲清何为大学,大学之大体现在哪些方面。沿此思路进一步比对大学与中学的区别,阐明生活学习在心理转变、方法方式、思想观念、行为约束等方面带来的挑战,让学生明白这些变化并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强调大学更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不仅是学习能力,还包括生活能力、观察辨别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这种能力培养主要靠学生自身努力来实现,大学期间目标的确定对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很重要。
第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部分要进一步阐述是什么,并在相关内容中阐述为什么。前述完成后,进入第二节谈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本节内容是要进一步说明思修课是什么,而且在这里是结合中国特色及国情来讲,中国大学有自身特点及要求,要让学生明确中国大学的培养目标,让学生明白思想、道德、法律这些素质是思修课的主要内容。同时,这里必然会一定程度回答为什么要提升这些素质,也就是讲清楚培养提升这些素质对个人、社会、国家的作用和意义。教师课堂授课中要从大学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入手,主要围绕德对于人才的重要性来讲,说明所有高校所有专业开设本课程的原因及意义,从而让学生明白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意义。教学上完成知识传播的知晓度和认同度目标。
第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道德法律素质的关系。本节标题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理论教学中却不能简单“就事论事”,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要把大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素质与当下党和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及思想联系起来,其实就是具体相结合的问题。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离不开现实社会和具体的相结合,在当下中国,这种相结合必然与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反复强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教师要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大学生及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也是大学生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根本途径。它既是个人的价值观,也是国家、社会的价值观。两者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使大学生们明了正确三观的培养和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认同和践行密不可分。
第四,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部分涉及课程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绪论最后一节其实带有总结性。主要是从课程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来说明为什么的问题,归纳虽然简单,但要点清晰,重点突出。教师除了要从成才之路、知识基础、全面发展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外,还应该结合前面曾经提到和讲解过的相关内容来更充分说明为什么要学这门课。对于怎么样学习,重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两个方面。只要把这两点讲深讲透,自然要涵盖理论学习、知识积累、注重实践、学以致用、行为约束等问题,既有学习方法问题,又有知识转化为外在行为的问题,也就把怎样学基本讲透了。
四、其它问题
第一,案例和材料的使用不在多而在精。在时间非常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和材料辅助教学,从来就应该是重质量轻数量,在精不在多。有教师使用大量视频资料代替讲授,而且视频都没有经过剪辑,说得难听点,其实就是想偷懒。这种做法很快就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授课没有深度,没有更多更好的见解,放视频来糊弄人。学生一旦对任课教师产生不好的印象,即使是偏见,教师的教学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同样,文字材料的使用也要精选,而且应该根据教学需要有删有增,提出的问题应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不可全部照搬。
第二,本部分的实践课问题。安排课外实践或者课内实践都是可行的。但课外实践显然在时间上和实践地安排上有难度。所以,我个人更倾向安排一课时的课内实践。只要选好主题,给学生一点时间准备,课堂发言和讨论就会比较活跃并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可以较好实现预期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关键词】高校思修课 绪论 授课问题
2015版的高校思修课教材绪论部分有四节内容,依次是:适应人生新阶段、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含课内实践一般为四课时,理论课时只有三课时,要想在极其有限的理论授课时间里,完成授课内容,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一、授课内容的中心主题是什么?
很多教师认为,绪论第二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本部分授课中心主题,应该围绕这一主题来安排理论教学。持这样观点的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后新增加的内容,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应该贯穿整门课始终的唯一主线。毫无疑问,这种观点没有问题。但是,整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就一定是本部分授课的中心主题吗?答案显然不是肯定的。一门课的绪论,通常就是要介绍这是一门讲什么内容的课程,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怎样学习这门课程,也就是经常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这才是绪论部分授课的中心主题。整个课堂教学都应该围绕这一中心主题来展开,要把各节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融入到这一中心来讲,而不是用本部分重点内容取代授课的中心主题,以免造成重点内容讲清楚了整个部分中心主题跑偏了的后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它内容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是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毫无疑问,这一内容是绪论部分的重点。其内容的讲解不难,教材已经有基本意思的表述,可以用动漫视频解读十二个词关键词以增强生动性。要注意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它内容的关系,至少要注意三个关系。第一,内容的讲解是在围绕本部分中心主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展开的,就内容看有与是什么相关的部分,又有与为什么相关的部分。第二,要说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要把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讲清。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第二节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关系。
三、如何用具体内容表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绪论部分并没有明确表明本课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具体章节和内容,授课教师如果另起炉灶撇开教材的章节和内容来讲,显然容易让学生陷入困惑,特别是对尚未完全从高中生角色转化过来的大一新生,他们甚至不懂怎么听课和做笔记,那种标题与教材都不一样的课件,只会增加这些新生对学习内容领悟的困难,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教学的角度看,这种离开教材具体章节,按教师自己的想法另做课件,及其容易脱离教学内容的覆盖要求和重点难点,即便是做成专题讲座都要谨慎对待。因此,绪论部分教学中心主题的阐述,不是要另起炉灶撇开教材具体章节来讲,而是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个中心主题贯穿到教材具体章节内容中,通过章节内容的讲解来完成对教学中心主题的阐述。具体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适应人生新阶段主要阐述大学是什么。即讲清何为大学,大学之大体现在哪些方面。沿此思路进一步比对大学与中学的区别,阐明生活学习在心理转变、方法方式、思想观念、行为约束等方面带来的挑战,让学生明白这些变化并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强调大学更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不仅是学习能力,还包括生活能力、观察辨别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这种能力培养主要靠学生自身努力来实现,大学期间目标的确定对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很重要。
第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部分要进一步阐述是什么,并在相关内容中阐述为什么。前述完成后,进入第二节谈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本节内容是要进一步说明思修课是什么,而且在这里是结合中国特色及国情来讲,中国大学有自身特点及要求,要让学生明确中国大学的培养目标,让学生明白思想、道德、法律这些素质是思修课的主要内容。同时,这里必然会一定程度回答为什么要提升这些素质,也就是讲清楚培养提升这些素质对个人、社会、国家的作用和意义。教师课堂授课中要从大学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入手,主要围绕德对于人才的重要性来讲,说明所有高校所有专业开设本课程的原因及意义,从而让学生明白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意义。教学上完成知识传播的知晓度和认同度目标。
第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道德法律素质的关系。本节标题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理论教学中却不能简单“就事论事”,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要把大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素质与当下党和国家倡导的核心价值及思想联系起来,其实就是具体相结合的问题。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离不开现实社会和具体的相结合,在当下中国,这种相结合必然与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反复强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教师要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大学生及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也是大学生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根本途径。它既是个人的价值观,也是国家、社会的价值观。两者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使大学生们明了正确三观的培养和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认同和践行密不可分。
第四,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部分涉及课程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绪论最后一节其实带有总结性。主要是从课程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来说明为什么的问题,归纳虽然简单,但要点清晰,重点突出。教师除了要从成才之路、知识基础、全面发展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外,还应该结合前面曾经提到和讲解过的相关内容来更充分说明为什么要学这门课。对于怎么样学习,重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两个方面。只要把这两点讲深讲透,自然要涵盖理论学习、知识积累、注重实践、学以致用、行为约束等问题,既有学习方法问题,又有知识转化为外在行为的问题,也就把怎样学基本讲透了。
四、其它问题
第一,案例和材料的使用不在多而在精。在时间非常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和材料辅助教学,从来就应该是重质量轻数量,在精不在多。有教师使用大量视频资料代替讲授,而且视频都没有经过剪辑,说得难听点,其实就是想偷懒。这种做法很快就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授课没有深度,没有更多更好的见解,放视频来糊弄人。学生一旦对任课教师产生不好的印象,即使是偏见,教师的教学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同样,文字材料的使用也要精选,而且应该根据教学需要有删有增,提出的问题应根据教学需要有针对性,不可全部照搬。
第二,本部分的实践课问题。安排课外实践或者课内实践都是可行的。但课外实践显然在时间上和实践地安排上有难度。所以,我个人更倾向安排一课时的课内实践。只要选好主题,给学生一点时间准备,课堂发言和讨论就会比较活跃并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可以较好实现预期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