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呈多元化和自由化的特点,且由于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隐蔽性”,使得学生往往在无意识中接受了各种文化观、道德观、价值观,学生的价值取向、诚信意识和道德素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教学效果收到了一定的影响,陈旧的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于好奇心强,兴趣广泛的大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信息的“隐蔽性”和新颖性,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必要性
新媒體技术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技术而言,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以手机网络、twitter博客、即时通软件等为代表,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变化的新形势下,互联网的互动、手机与互联网的互动,以及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三网融合等形成了新媒体环境。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模式、语言特点、行为方式、心理意识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给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工作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一、网络上的内容具有生动性和广泛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来完成,方式单一且内容枯燥。面对日益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新时期、新环境中的大学生,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很难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甚至容易因使受教育者产生厌烦心理而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恰恰能克服这一缺陷。互联网上的信息不仅有文字形态的,还有声音、图片和动画。这些图文和音像并茂的影视画面,具有信息整合的优势,并采用了相对独立的形式,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可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化和客体化双向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动者和实施者。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为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性和超越性等属性。主体性“就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其对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性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受约性、对象性。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一种互为主客体的关系。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学习情景、学习空间、交流方式、活动方式、学习体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具有时空分离、师生分离、虚拟性和匿隐性的特点。大学生和教育者都是平等主体,通过新媒体设备,以互动的方式与教育者进行对话、交流和沟通,当作为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向教育对象学习或了解某些情况时或大学生进行信息反馈、进行教育或进行自我教育时,主体就具有了客体性,并转化为客体,大学生是主体角色,就具有了主体性,并转化为主体,这就是客体主体化;与此同时,教师的主体角色则转换为客体角色,并转化为客体,这就是主体客体化。
三、新媒体环境下进一步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1.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途径、拓展阵地高等院校要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结合”的原则,在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既可与原有教育方式结合,使其创新发展,也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以满足不同形式、不同阶段、不同群体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把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阵地、学习阵地、生活娱乐阵地作为工作的新重点,努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积极整合新媒体的优势资源,加大对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和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2.主动加强与通信管理部门的横向联系以及与高校各级网络相关管理部门的纵向联系,进一步做好舆情处置工作高等院校要通过通信管理部门以及网络接入服务商的配合管理,监控新媒体环境下相关的舆情信息,与网络管理部门协同处置网络舆情。同时,高校要加强管理控制和技术控制,强化管理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进一步建设以学生工作干部、学生骨干分子的监管队伍和舆情引导队伍,开发并熟练使用新的监管技术,在技术层面上防范有害信息。
3.进一步加强对师生的正面教育引导,强化文明用网意识高等院校应加大人防力度,通过积极主动进行舆情监控和研判,采取理论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特别是要向学生强调网络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使学生在思想意识上树立第一道防线,文明上网,文明用网。同时,在配合网络管理部门在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制度法规,完善新媒体发布信息的监控机制,从信息源头把好关。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和民主化和谐共生
随着数字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向双向互动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民主性和引导性为主,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疏通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双方地位平等、相互尊重、民主开放,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民主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趋势。教育者与大学生能摆脱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平等交流,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回归生活世界。
参考文献:
[1]蒋晓丽,董子铭.新媒体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交互机制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10(9).
[2]丁慧民.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力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
[3]刘君红,刘河军.新媒体技术运用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6).
[4]郑广宇.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报业,2011(11).
[5]叶绿素,刘辉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高职研究,2011(2).
[6]卢昌军.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必要性
新媒體技术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技术而言,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以手机网络、twitter博客、即时通软件等为代表,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变化的新形势下,互联网的互动、手机与互联网的互动,以及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电视网络三网融合等形成了新媒体环境。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模式、语言特点、行为方式、心理意识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给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工作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一、网络上的内容具有生动性和广泛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来完成,方式单一且内容枯燥。面对日益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和新时期、新环境中的大学生,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很难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甚至容易因使受教育者产生厌烦心理而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恰恰能克服这一缺陷。互联网上的信息不仅有文字形态的,还有声音、图片和动画。这些图文和音像并茂的影视画面,具有信息整合的优势,并采用了相对独立的形式,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可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化和客体化双向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动者和实施者。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为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性和超越性等属性。主体性“就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其对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性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受约性、对象性。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一种互为主客体的关系。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学习情景、学习空间、交流方式、活动方式、学习体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具有时空分离、师生分离、虚拟性和匿隐性的特点。大学生和教育者都是平等主体,通过新媒体设备,以互动的方式与教育者进行对话、交流和沟通,当作为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向教育对象学习或了解某些情况时或大学生进行信息反馈、进行教育或进行自我教育时,主体就具有了客体性,并转化为客体,大学生是主体角色,就具有了主体性,并转化为主体,这就是客体主体化;与此同时,教师的主体角色则转换为客体角色,并转化为客体,这就是主体客体化。
三、新媒体环境下进一步做好高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1.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途径、拓展阵地高等院校要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结合”的原则,在课堂教育、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既可与原有教育方式结合,使其创新发展,也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以满足不同形式、不同阶段、不同群体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把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阵地、学习阵地、生活娱乐阵地作为工作的新重点,努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积极整合新媒体的优势资源,加大对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和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2.主动加强与通信管理部门的横向联系以及与高校各级网络相关管理部门的纵向联系,进一步做好舆情处置工作高等院校要通过通信管理部门以及网络接入服务商的配合管理,监控新媒体环境下相关的舆情信息,与网络管理部门协同处置网络舆情。同时,高校要加强管理控制和技术控制,强化管理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进一步建设以学生工作干部、学生骨干分子的监管队伍和舆情引导队伍,开发并熟练使用新的监管技术,在技术层面上防范有害信息。
3.进一步加强对师生的正面教育引导,强化文明用网意识高等院校应加大人防力度,通过积极主动进行舆情监控和研判,采取理论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特别是要向学生强调网络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使学生在思想意识上树立第一道防线,文明上网,文明用网。同时,在配合网络管理部门在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制度法规,完善新媒体发布信息的监控机制,从信息源头把好关。
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和民主化和谐共生
随着数字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向双向互动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民主性和引导性为主,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疏通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双方地位平等、相互尊重、民主开放,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民主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趋势。教育者与大学生能摆脱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平等交流,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回归生活世界。
参考文献:
[1]蒋晓丽,董子铭.新媒体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交互机制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10(9).
[2]丁慧民.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力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
[3]刘君红,刘河军.新媒体技术运用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6).
[4]郑广宇.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报业,2011(11).
[5]叶绿素,刘辉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高教高职研究,2011(2).
[6]卢昌军.新媒体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