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非类固醇非抗菌素皮肤外用药物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un_wei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一般皮肤病常常外用皮质类固醇及抗菌素进行治疗,类固醇的副作用已为众所周知,而抗菌素则有致敏以及产生耐药菌株等有害作用。

其他文献
从各种程度的8872例烧伤病人的临床观察中,皮肤的并发症可分为早期(烧伤后数日和数周)和晚期(烧伤后数月和数年)两种,有些病人两者兼有。早期常见的并发症是脓皮病,主要是链球菌性脓皮病,多半为脓疱病类型,葡萄球菌脓皮病常为深毛囊炎和疖。防治的重要方法是强词包扎烧伤伤口时的治疗(预防化脓),仔细处理伤口,广泛消毒而不损伤皮肤痂,有效溶液为3%双氧水,1~2%雷琐辛液和硼酸溶液。全身用药较好者为单霉素,
灭疱疮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前无根本疗法,死亡率高达90%。自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后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使症状得到改善和缓解。但是由于激素长期大量应用后的副作用,仍使天疱疮患者的死亡率近50%。
作者为了探索掌?脓疱病发生的免疫学机理,用掌?脓疱病患者的血清行荧光抗体间接法观察其结果。39例患者中除1例外均证明血清内有抗人上皮细胞浆抗体存在。其抗体效价在用掌?皮肤为底片者全在16~128倍以上,而在掌?以外皮肤为底片者则较低,16例对照组患者(其中掌?患其他皮肤病的8例,掌?以外患某种皮肤病的8例)中,14例虽也证明有抗细胞浆抗体,但效价都在16倍以下,二组相比,其抗体效价有明显差别。
期刊
Dover在1971年曾报告用水杨酸磺胺吡啶(Salazopyrin)治疗硬皮病和同类疾病有效.起始口服剂量每日1~6克,维持剂量每日0.25~7克,疗程1~35个月.在经治的19例患者中,11例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病均获主观症状改善,另外6名有各种症状的病例也有好转.18例有皮损的患者皮肤均趋软化.其他疗效包括关节动度增加、毛发生长和色素沉着减轻.副作用有发烧、皮疹、恶心、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加和血
据以往报告在掌?脓疱病(PPP)以及其它一些皮肤病中,经体外试验发现其嗜中性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具有缺陷。近来Brandt证实氯苯吩嗪(Clofazimine)可能增强嗜中性白细胞的吞噬活性。作者对27例(男性8例,女性19例)PPP病人口服氯苯吩嗪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吞噬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观察时间均在一年以上。这些病人的年龄为27~63岁,平均为45岁。病期均在3年以上,至少在氯苯吩嗪治疗前的一
期刊
虽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多器官系统,它的头5年死亡率主要取决于肾脏损害的性质和尚不清楚的确定肾脏损害演变率的因素。活组织检查证明有肾小球损害的占50~70%。在确诊的SLE患者中,完全正常的肾脏组织是罕见的。肾活检有弥漫性增殖性肾小球损害的,其5年存活率为20~25%。本文报导活检证实的3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弥漫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的5年存活率为77.7%,其存活率的改善归功于强的松和苯丁酸氮
作者以正常人或淋巴瘤患者脾脏的印片为底物,用间接荧光法测定抗核抗体。未稀释的结合物中荧光素蛋白质的比率(F/p)为8.18~12.02毫克/克,其抗体沉淀素滴度为1:8~1:32。血清以巴比妥缓冲盐液连续稀释,酸碱度7.2~7.3。呈现斑点状形态的血清则以新鲜阴性血清为稀释液。
期刊
界线类麻风的逆向反应虽然表明宿主增强了对麻风菌的细胞免疫反应,但往往伴有突然而又严重的神经损害,故防止发生界线类麻风反应将是麻风病治疗的一大进展。过去认为开始用小剂量氨苯砜治疗可能减少逆向反应的发生,但缺乏依据。本文报道用很小剂量氨苯砜治疗的情况下界线类麻风发生逆向反应的情况。68例界线类麻风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分别用每天5毫克或50毫克氨苯砜治疗。
播散性红斑狼疮有许多免疫学异常,分为二大类: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指体液或组织内同时存在结合得较稳定的相应抗体和抗原。这些免疫复合物在播散性红斑狼疮具有特别意义,因为大多数临床表现与其有关。
根据现代意见,各种酶系统活动障碍及维生素含量的变化,可能为疾病发生的基础。本文研究湿疹患者血清中转氨酶及醛缩酶活性,以及维生素C、B1、A含量变化及其在本病发生机理中可能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