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8-000-02
摘 要 運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教育生态理论为支撑,以浙江农林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生态优化管理为案例,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进行研究。阐述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教育生态环境构成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优化策略,并实证分析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优化管理。研究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教育生态 优化管理 生态性教学
一、引言
体育教学生态是一个系统,包括体育教学系统本身及周围的各种生态环境。生态化体育教学是在生态哲学思想指导下的体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学中不断追求、不断完善的形式。近些年来,教育与生态的交叉研究已成为体育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依据教育生态理论,课题组认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生态环境包括体育教学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规范生态环境。
通过精读相关的文献资料,课题组了解到:国内目前关于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化方面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尤其缺乏在支撑理论指导下的实证研究。浙江农林大学正在努力创建国内富有特色的生态性大学,其教育的生态化研究与发展处于浙江高校前列。因此,以浙江农林大学为案例来探究体育教学生态化在某种程度上意义重大。
本研究运用教育生态理论,以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性大学建设为抓手,即运用教育生态理论的和谐观、平衡发展观等来解析浙江农林大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实证分析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优化管理,探索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优化策略,研究目的是为了促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生态化建设与健康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研究法
查阅、收集、整理、分析了大量相关研究资料。
(二)访问调查法
借助各种渠道,访谈了相关教育理论专家和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方面专家,征求对本研究的可行性、理论和实践价值方面的意见及相关指导,并进行了专题研讨。
(三)问卷调查法
针对具体的、不同的调查咨询对象,依据选题研究内容设计不同类别的问卷表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所设计的问卷的效度和信度经检验均符合社会学调查的要求
(四)案例分析法
以浙江农林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为案例,基于教育生态视角从整体上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思考。
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优化策略
(一)体育教学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化
1.充分重视所处地域的自然优势。高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的自然环境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避免和弥补已有环境的不足,逐步改善体育教学的自然生态环境;2.协调好体育活动参与者与自然的关系。如在体育教学场馆设施的建设方面,应充分考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可以利用自然环境的生态和谐来陶冶情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大力加强运动场馆周围的环境绿化,提供健康运动的“氧吧”、降低污染与噪声;4.考虑细节,加强生态环保观念,全方位地优化体育教学活动自然环境。
(二)体育教学社会生态环境的优化
1.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2.争取和依靠学校领导及政策上的支持;3.优化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如充足的经费和场馆设施条件保障;4.提高课任教师业务能力与水平;5.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6.优化体育教学的教学评价。客观的、能较全方位地反映学生状况的教学评价方式方法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
(三)体育教学规范生态环境的优化
1.积极营造舆论环境,重视高校体育运动;2.加快学校体育文化环境的发展与建设。
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优化管理——基于浙江农林大学的实证分析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
案例1:浙江农林大学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浙江农林大学坐落于全国著名生态城市——临安,该校充分发挥所处地域优势,利用自然资源,把环境的生态效应放在首位,优先加以考虑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寻求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佳状态,体现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校园的规划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应,也使得建筑密度大的校园产生更大的自然空间和开阔视野的视觉效果。
分析:良好的自然环境不仅反映了学校的文化特色,而且是人们感到亲切、愉悦、并能唤起审美情趣的学校文化环境、心理环境和行为环境。浙江农林大学建有数量充足、布置合理、幽静庄严的花园般的体育运动场馆、错落有致、美观和谐的体育运动设施。这些方面展现了教育自然环境的功能作用,唤醒人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社会生态环境的积极营造
研究表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生态环境是一种狭义的教育社会环境,涉及学校的思想重视度、各方面的投入、体育教学活动内部因素、人际关系因素等多个方面。列举几个案例加以分析说明。
案例2:浙江农林大学“教育生态化”办学理念。浙江农林大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提出了创办“生态大学”的目标。所谓生态大学,就是以教育生态化理念为指导,通过对由学校与外部环境构成的系统进行调控,达到学校与外部环境、学校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平衡,在资源优化配置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大学。
近些年来,在生态大学理念指导下,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校园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农林大学在人才培养中,以教育生态化理念为指导,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全面发展”的生态人培养原则,将生态化教育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生态人。 案例3:浙江农林大学争取政策上的扶持与倾斜。浙江农林大学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竞技体育水平,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学校运动员的竞争力,扩大学校影响,激励广大教师和运动员参加竞技体育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制定了《浙江农林大学竞技体育运动暂行规定》。政策的科学运行,有效促进了竞技运动水平的提升。
分析:政策环境、制度保障和各方面投入等这些因素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制约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和生态效益。具体到学校体育工作来说,对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案例4:浙江农林大学以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来改善人际关系。浙江农林大学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学生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学校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制度。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有专人进行组织指导和日常管理,突出了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和手段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1)克服自卑心理,提高交往意识;(2)拓展教材教法,培养交往能力;(3)提倡合作中竞争,避免消极影响;(4)加强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相容;(5)增强主体意识,培养良好品质。
分析:在体育教学中和谐、健康的师生、生生关系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行为,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也发展了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锻炼习惯和积极交往的情感,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交往。
(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规范生态环境的合理构建
案例5:浙江農林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浙江农林大学从学科特点和地域环境出发,将生态文化作为培育和强化校园文化特色的着力点,培养学生的生态素养,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和谐、包容的生态精神。生态文化的教育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活,通过开展“绿色文明”主题活动、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专业教育和全校性生态伦理必选课的设置等,进一步树立生态理念,培养学生自觉成为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
在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上,浙江农林大学通过多种渠道和利用各种方式积极营造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篮球项目是浙江农林大学的优势和品牌项目,多年的积淀使篮球文化在这里深入人心。学校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介绍篮球运动的发展史、篮球运动的锻炼价值,及其他篮球文化活动,让学生了解篮球文化。如每年的体育文化节所设定的篮球活动内容,充分地体现了人文思想内涵的身体健康教育,是身体文化教育的升华。这种正能量的辐射使得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蒸蒸日上。
分析:实践表明,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更多地体现了“化人”,即教化、塑造“生态人”。通过各式各样的体育文化活动既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同时也为大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学校体育从单纯的机体教学活动与文化隔离化状态下解脱出来,把体育活动变成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既是欣赏又能参与其中的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人才启动项目(2010FR073)。
参考文献:
[1] 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 李正贤.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教育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02-107.
[3] 成守允,刘东辉.论教育生态环境与体育教育生态系统[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19):12-15.
[4] 薛春艳.生态论理论视阈中大学定位问题的反思[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8):34.
[5] 姚蕾.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功能与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649-651.
[6] 夏峰.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7(30):1.
[7] 裴娣娜.现代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46.
[8] 邓跃宁.学校体育的生态化与发展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89.
[9] 吴林富.教育生态管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105.
摘 要 運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教育生态理论为支撑,以浙江农林大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生态优化管理为案例,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进行研究。阐述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教育生态环境构成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优化策略,并实证分析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优化管理。研究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教育生态 优化管理 生态性教学
一、引言
体育教学生态是一个系统,包括体育教学系统本身及周围的各种生态环境。生态化体育教学是在生态哲学思想指导下的体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学中不断追求、不断完善的形式。近些年来,教育与生态的交叉研究已成为体育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依据教育生态理论,课题组认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生态环境包括体育教学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规范生态环境。
通过精读相关的文献资料,课题组了解到:国内目前关于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化方面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尤其缺乏在支撑理论指导下的实证研究。浙江农林大学正在努力创建国内富有特色的生态性大学,其教育的生态化研究与发展处于浙江高校前列。因此,以浙江农林大学为案例来探究体育教学生态化在某种程度上意义重大。
本研究运用教育生态理论,以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性大学建设为抓手,即运用教育生态理论的和谐观、平衡发展观等来解析浙江农林大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实证分析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优化管理,探索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优化策略,研究目的是为了促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生态化建设与健康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研究法
查阅、收集、整理、分析了大量相关研究资料。
(二)访问调查法
借助各种渠道,访谈了相关教育理论专家和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方面专家,征求对本研究的可行性、理论和实践价值方面的意见及相关指导,并进行了专题研讨。
(三)问卷调查法
针对具体的、不同的调查咨询对象,依据选题研究内容设计不同类别的问卷表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所设计的问卷的效度和信度经检验均符合社会学调查的要求
(四)案例分析法
以浙江农林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为案例,基于教育生态视角从整体上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思考。
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优化策略
(一)体育教学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化
1.充分重视所处地域的自然优势。高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的自然环境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避免和弥补已有环境的不足,逐步改善体育教学的自然生态环境;2.协调好体育活动参与者与自然的关系。如在体育教学场馆设施的建设方面,应充分考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可以利用自然环境的生态和谐来陶冶情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大力加强运动场馆周围的环境绿化,提供健康运动的“氧吧”、降低污染与噪声;4.考虑细节,加强生态环保观念,全方位地优化体育教学活动自然环境。
(二)体育教学社会生态环境的优化
1.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2.争取和依靠学校领导及政策上的支持;3.优化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如充足的经费和场馆设施条件保障;4.提高课任教师业务能力与水平;5.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6.优化体育教学的教学评价。客观的、能较全方位地反映学生状况的教学评价方式方法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
(三)体育教学规范生态环境的优化
1.积极营造舆论环境,重视高校体育运动;2.加快学校体育文化环境的发展与建设。
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优化管理——基于浙江农林大学的实证分析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
案例1:浙江农林大学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浙江农林大学坐落于全国著名生态城市——临安,该校充分发挥所处地域优势,利用自然资源,把环境的生态效应放在首位,优先加以考虑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寻求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佳状态,体现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校园的规划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应,也使得建筑密度大的校园产生更大的自然空间和开阔视野的视觉效果。
分析:良好的自然环境不仅反映了学校的文化特色,而且是人们感到亲切、愉悦、并能唤起审美情趣的学校文化环境、心理环境和行为环境。浙江农林大学建有数量充足、布置合理、幽静庄严的花园般的体育运动场馆、错落有致、美观和谐的体育运动设施。这些方面展现了教育自然环境的功能作用,唤醒人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社会生态环境的积极营造
研究表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生态环境是一种狭义的教育社会环境,涉及学校的思想重视度、各方面的投入、体育教学活动内部因素、人际关系因素等多个方面。列举几个案例加以分析说明。
案例2:浙江农林大学“教育生态化”办学理念。浙江农林大学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提出了创办“生态大学”的目标。所谓生态大学,就是以教育生态化理念为指导,通过对由学校与外部环境构成的系统进行调控,达到学校与外部环境、学校内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平衡,在资源优化配置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大学。
近些年来,在生态大学理念指导下,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校园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农林大学在人才培养中,以教育生态化理念为指导,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全面发展”的生态人培养原则,将生态化教育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生态人。 案例3:浙江农林大学争取政策上的扶持与倾斜。浙江农林大学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竞技体育水平,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学校运动员的竞争力,扩大学校影响,激励广大教师和运动员参加竞技体育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制定了《浙江农林大学竞技体育运动暂行规定》。政策的科学运行,有效促进了竞技运动水平的提升。
分析:政策环境、制度保障和各方面投入等这些因素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制约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和生态效益。具体到学校体育工作来说,对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案例4:浙江农林大学以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来改善人际关系。浙江农林大学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学生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学校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制度。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有专人进行组织指导和日常管理,突出了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和手段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1)克服自卑心理,提高交往意识;(2)拓展教材教法,培养交往能力;(3)提倡合作中竞争,避免消极影响;(4)加强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相容;(5)增强主体意识,培养良好品质。
分析:在体育教学中和谐、健康的师生、生生关系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行为,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也发展了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锻炼习惯和积极交往的情感,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交往。
(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规范生态环境的合理构建
案例5:浙江農林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浙江农林大学从学科特点和地域环境出发,将生态文化作为培育和强化校园文化特色的着力点,培养学生的生态素养,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和谐、包容的生态精神。生态文化的教育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活,通过开展“绿色文明”主题活动、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专业教育和全校性生态伦理必选课的设置等,进一步树立生态理念,培养学生自觉成为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和传播者。
在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上,浙江农林大学通过多种渠道和利用各种方式积极营造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篮球项目是浙江农林大学的优势和品牌项目,多年的积淀使篮球文化在这里深入人心。学校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介绍篮球运动的发展史、篮球运动的锻炼价值,及其他篮球文化活动,让学生了解篮球文化。如每年的体育文化节所设定的篮球活动内容,充分地体现了人文思想内涵的身体健康教育,是身体文化教育的升华。这种正能量的辐射使得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蒸蒸日上。
分析:实践表明,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更多地体现了“化人”,即教化、塑造“生态人”。通过各式各样的体育文化活动既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同时也为大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学校体育从单纯的机体教学活动与文化隔离化状态下解脱出来,把体育活动变成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娱乐,既是运动又是教育,既是欣赏又能参与其中的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人才启动项目(2010FR073)。
参考文献:
[1] 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 李正贤.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教育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02-107.
[3] 成守允,刘东辉.论教育生态环境与体育教育生态系统[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19):12-15.
[4] 薛春艳.生态论理论视阈中大学定位问题的反思[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8):34.
[5] 姚蕾.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功能与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649-651.
[6] 夏峰.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7(30):1.
[7] 裴娣娜.现代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46.
[8] 邓跃宁.学校体育的生态化与发展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89.
[9] 吴林富.教育生态管理[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