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应抓住农村学生在对动、植物的认识方面,饲养、种植方面,自我生活服务的能力方面都强于城市学生,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有意识地使习作贴近生活,在习作的选材上也来源于生活。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生活化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摆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农村学生生活面窄、见识少、读的少,在进行习作时,一觉无内容可写,二觉有货倒不出,更因为大多数农村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闭塞的、循规导矩的小空间中,使得作文选材窄、内容浅、立意旧,没有城市儿童那种多视角、多立意的创造性思维。但农村学生也有他广阔的一面,在对动、植物的认识方面,饲养、种植方面,自我生活服务的能力方面都强于城市学生,只要在作文教学中认识到这一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有意识地使习作贴近生活,在习作的选材上也来源于生活,则会使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水平上一个档次。
一、为习作积累语言素材
1.阅读是积累材料的方法之一。阅读对写作具有促进作用,历来名作家都注重阅读的作用,杜甫就曾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好书能令人精神境界净化,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词汇丰富。有所谓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优秀作文的产生首先要学会的是阅读方法。适当而合理的方法可以提高你的阅读兴趣。从读中感悟,从读中领会写者的创作意图,写作是在阅读鉴赏的基础上升华。在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提出适当的阅读的要求,是学生有目的读,有效的积累习作材料。
2.熟读而诵可积累语言素材,提升写作能力。要培养写作能力,必须积累大量精美的语言材料。背诵是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反复朗读达到背诵,能够丰富词汇,增加语言积累,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小学语文课本所编选的课文,是言语的海洋。各种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言语,丰富多彩,应有尽有。那些经过选词、炼句,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言语,是语言中的精华,这些言语,或经过千锤百炼,或妙手偶得,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熟读背诵课本中的文章,可逐步积累语言材料,并可在消化中吸收,不断地转化为写作能力。
二、作文内容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揭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如果不去接触客观事物,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即使是小学生的习作,也只会是干瘪的,苍白的,再不,就是胡编乱造的。要让小学生去了解客观事物,要把小学生引向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东西可写。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呢?
首先,小学各阶段的近百篇作文当中有好多命题作文可以写成同一文题而材料不同,写法各异。如《秋天的田野》、《我喜欢种花》、《童年趣事》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先让同学们感受一些好学生的作文,以《童年趣事》为例:有的同学写在河里捉鱼;有的写在雪地里打雪仗;有的写种下玉米一周不见“出土,而将土挖开看个究竟。学生从中体会到这些新颖的作文读后给人一种快感,觉得文章写得与众不同才有意思,从而产生了“我在作文时也要这样写”的念头。有了这种跃跃欲试的愿望后,要抓住时机出一些半命题的作文,如《我种_____》、《第一次_____》等等。这样的作文题可使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避免出现选材雷同的现象,学生就不会都去写“煮饭”、“烧菜”这些常见题材,从而可能写出第一次种菜、第一次养兔、第一次看瓜……等等不同的题材。
其次,结合语文课的学习,让学生写话题作文。让学生以“老师”、“乐趣”、“安全”、“感恩”等话题,进行习作练习,在客观上促使学生写出不同题材的作文。如以“老师”为话题的作文,有的学生写《老师的眼睛会说话》;有的学生写《我的语文老师》;有的学生写《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有的学生写《老师对我的爱护》等。
三、做生活的有心人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做作文的有心人,将其他文章的形式借鉴到作文中来,这也是作文的一种方法。有一次,一位同学在学了《五彩池》这篇课文后,把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 “移植”到作文《家乡美景》中来。她抓住了家乡特有的棉田、蜜瓜、枸杞、风电厂美景,把家乡的美景展示在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农村的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过多地强调了内容要真实,不能编造,致使好多学生只是乱七八糟地搜集到一些观察材料,就事论事地凑数。久而久之,文思枯竭、语言干瘪、无话可说。其实,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已的眼光发现别人没注意到的问题,用自已的笔写自已的认识,自已对客观世界的观察,都应鼓励。
实践证明,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把握好角度,抓住有利时机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就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5期
[2]《小学作文周刊》
[3] 小学语文新课标
收稿日期:2014-04-17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生活化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摆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农村学生生活面窄、见识少、读的少,在进行习作时,一觉无内容可写,二觉有货倒不出,更因为大多数农村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闭塞的、循规导矩的小空间中,使得作文选材窄、内容浅、立意旧,没有城市儿童那种多视角、多立意的创造性思维。但农村学生也有他广阔的一面,在对动、植物的认识方面,饲养、种植方面,自我生活服务的能力方面都强于城市学生,只要在作文教学中认识到这一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有意识地使习作贴近生活,在习作的选材上也来源于生活,则会使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水平上一个档次。
一、为习作积累语言素材
1.阅读是积累材料的方法之一。阅读对写作具有促进作用,历来名作家都注重阅读的作用,杜甫就曾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好书能令人精神境界净化,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词汇丰富。有所谓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优秀作文的产生首先要学会的是阅读方法。适当而合理的方法可以提高你的阅读兴趣。从读中感悟,从读中领会写者的创作意图,写作是在阅读鉴赏的基础上升华。在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提出适当的阅读的要求,是学生有目的读,有效的积累习作材料。
2.熟读而诵可积累语言素材,提升写作能力。要培养写作能力,必须积累大量精美的语言材料。背诵是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反复朗读达到背诵,能够丰富词汇,增加语言积累,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小学语文课本所编选的课文,是言语的海洋。各种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言语,丰富多彩,应有尽有。那些经过选词、炼句,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言语,是语言中的精华,这些言语,或经过千锤百炼,或妙手偶得,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熟读背诵课本中的文章,可逐步积累语言材料,并可在消化中吸收,不断地转化为写作能力。
二、作文内容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揭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如果不去接触客观事物,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即使是小学生的习作,也只会是干瘪的,苍白的,再不,就是胡编乱造的。要让小学生去了解客观事物,要把小学生引向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东西可写。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呢?
首先,小学各阶段的近百篇作文当中有好多命题作文可以写成同一文题而材料不同,写法各异。如《秋天的田野》、《我喜欢种花》、《童年趣事》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先让同学们感受一些好学生的作文,以《童年趣事》为例:有的同学写在河里捉鱼;有的写在雪地里打雪仗;有的写种下玉米一周不见“出土,而将土挖开看个究竟。学生从中体会到这些新颖的作文读后给人一种快感,觉得文章写得与众不同才有意思,从而产生了“我在作文时也要这样写”的念头。有了这种跃跃欲试的愿望后,要抓住时机出一些半命题的作文,如《我种_____》、《第一次_____》等等。这样的作文题可使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避免出现选材雷同的现象,学生就不会都去写“煮饭”、“烧菜”这些常见题材,从而可能写出第一次种菜、第一次养兔、第一次看瓜……等等不同的题材。
其次,结合语文课的学习,让学生写话题作文。让学生以“老师”、“乐趣”、“安全”、“感恩”等话题,进行习作练习,在客观上促使学生写出不同题材的作文。如以“老师”为话题的作文,有的学生写《老师的眼睛会说话》;有的学生写《我的语文老师》;有的学生写《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有的学生写《老师对我的爱护》等。
三、做生活的有心人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做作文的有心人,将其他文章的形式借鉴到作文中来,这也是作文的一种方法。有一次,一位同学在学了《五彩池》这篇课文后,把景物描写的写作方法 “移植”到作文《家乡美景》中来。她抓住了家乡特有的棉田、蜜瓜、枸杞、风电厂美景,把家乡的美景展示在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农村的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过多地强调了内容要真实,不能编造,致使好多学生只是乱七八糟地搜集到一些观察材料,就事论事地凑数。久而久之,文思枯竭、语言干瘪、无话可说。其实,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已的眼光发现别人没注意到的问题,用自已的笔写自已的认识,自已对客观世界的观察,都应鼓励。
实践证明,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把握好角度,抓住有利时机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就能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5期
[2]《小学作文周刊》
[3] 小学语文新课标
收稿日期:201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