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辛格小说《傻瓜吉姆佩尔》(Gimpel,the fool)中主人公吉姆佩尔在外人眼里看来是个低能儿、驴子、榆木脑袋、呆子、老闷、笨蛋以及傻瓜。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被周围人不断愚弄的一生,这种传统意义上的“愚”在经历了吉姆佩尔一生琐碎、坎坷、被愚弄、坚忍和执著地坚信自己的信仰和对上帝的忠诚后转化成了“智”。吉姆佩尔也实现了从愚者到智者的转换。
关键词:犹太文学;愚;智
辛格是犹太文学史上一位巨匠,他197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继Saul Bellow之后第二位获得此殊荣的美国犹太作家。从1927年辛格在《文学之页》上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在晚年》并获得该杂志设立的文学竞赛奖的一等奖。1953年,Saul Bellow翻译了他用意地续语创作的短篇小说《傻瓜吉姆佩尔》,此文引起了批评界的重视和那些对犹太历史缺乏了解的普通美国读者的关注:“成群结队的学生,诸如在弗吉尼亚洲的夏洛特薇儿或威斯康辛州的麦迪逊等地聚集起来,很可能不是对东欧那个被毁灭的犹太世界,而是对幽灵鬼怪感兴趣。”(Edward Alexander: 1990)在创作中,辛格并没有张扬自己的宗教主张而是抱着一颗虔诚的心,充满智慧地讲述有关自己民族的故事。(乔国强:2009)辛格的这篇傻瓜的故事让读者在阅读的愉悦中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气息和深邃的生活哲理。
传统意义上傻瓜被等同于白痴、弱智、笨蛋、傻子,解释理解成不谙事理缺乏想象力,感觉迟钝,发呆冒傻气智力低下。而文学作品中或影视作品中的傻瓜主要分两种:真傻和装傻。真傻的人往往生活在自己的假想世界里,对外界变化不管不问像孩童一般天真无邪时常做出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傻事,外人也多能一笑了之予以原谅。而装傻的人心头洞若观火表面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表现出一副癡呆的表情。一般来说但凡装傻都是为了掩饰当下的真实想法或化解窘境或为了给他人营造一种假想的洒脱。但是犹太文学作品中的“傻瓜”或者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中的主人公是“真傻”,他性情纯良、质朴善良、他对世界的一切怀有善意,他相信别人告诉他的一切,他不欺骗任何人,他也不理解欺骗的意义。他认为生活给予他的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他要用自己的虔诚和真善来对待生活中所有的打击和欺骗。
《傻瓜吉姆佩尔》(Gimpel,the fool)中主人公吉姆佩尔是个孤儿,在上学时,被周围人称作:低能儿、驴子、榆木脑袋、呆子、老闷、笨蛋以及傻瓜。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被周围人不断愚弄的一生。最初他在一位面包师傅家学手艺结果每一位去做面食的姑娘或女子都会骗骗他,把它当成傻瓜一样戏弄一番。后来当所有人都知道他无论别人说什么都相信时就开始以欺骗捉弄他为乐。他每一次都不会让欺骗他的人失望每一次都让他们满意的离开。他一次又一次的原谅周围的人,而他们反过来变本加厉更忌肆无忌惮的欺骗他,可以说他每一次都怀有一定希望就是他们自己觉得无趣就不会再来搞这种无聊的把戏,可每一次他都失望的再次被骗。然而当他觉得应该离开时,全镇的人却联合起来半强迫半欺骗地使他娶了跛子妓女埃尔卡。单身生活的结束似乎应该被看成每一个男人崭新人生的开始,吉姆佩尔对生活又有了新希望于是留下来,结果妻子在四个月之后就为他生下了一个所谓他的儿子,出于对新生命的喜欢,他又一次原谅了埃尔卡,开始拼命赚钱养活这个家。没过多久,平静生活的希望被他亲眼目睹妻子的背叛而再一次打破,经历整夜苦想之后,他又选择了原谅,开始对生活寄予新的希望但是埃尔卡又和别的男人睡在了一起,婚后的二十多年中,他一遍又一遍的原谅着一遍又一遍欺骗他的妻子,这并不是一种软弱也并不是他没有洞悉其中的隐情,因为他明白只有原谅才能给他新的希望,而只有希望才是他活下去的动力与源泉。埃尔卡在临死前向吉姆佩尔忏悔了自己的不忠与过错,在深感伤害的同时,吉姆佩尔仍然选择原谅并安排好家中事宜开始了云游四海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去追求自己的信仰。可以说这既是吉姆佩尔精神的升华也是他蜕变成智者吉姆佩尔的新希望的开始。
吉姆佩尔的人生哲理很简单,拉比告诉他,“书上写着,宁可做一辈子傻瓜,也比做一小时恶人好”。(Isaac Bashevis Singer: 1982,p4)在妻子欺骗他的时候,他告诫自己,“今天你不相信自己的妻子,明天就不会相信上帝”。(Isaac Bashevis Singer: 1982,p9)妻子死后,在深感受伤害的同时,他努力为妻子开脱并思念她,因为拉比告诉他:“信仰本身是有益的。书上写着,好人靠信仰生活。”(Isaac Bashevis Singer: 1982,p12)主人公吉姆佩尔他有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他也一直坚守自己的信仰。在外人眼里的愚蠢和轻信其实是和他自己的信仰的背道而驰,他并非没有生活常识也并非没有是非曲直的依据。只是他的依据始于对上帝的无条件的信服,对拉比告诫的书中的道理无条件的折服,他可以放弃自己的逻辑判断去相信其他人,哪怕仅仅是让别人从愚弄他中得到乐趣。世界纷繁莫辨,世事风起云涌,在各种诱惑与新奇的事物中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基本判断是至关重要的。吉姆佩尔坚持了自己的信仰,实现了自己从“愚”到“智”的转变。这是他坚持的犹太性的胜利也是信仰的胜利。
关键词:犹太文学;愚;智
辛格是犹太文学史上一位巨匠,他197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继Saul Bellow之后第二位获得此殊荣的美国犹太作家。从1927年辛格在《文学之页》上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在晚年》并获得该杂志设立的文学竞赛奖的一等奖。1953年,Saul Bellow翻译了他用意地续语创作的短篇小说《傻瓜吉姆佩尔》,此文引起了批评界的重视和那些对犹太历史缺乏了解的普通美国读者的关注:“成群结队的学生,诸如在弗吉尼亚洲的夏洛特薇儿或威斯康辛州的麦迪逊等地聚集起来,很可能不是对东欧那个被毁灭的犹太世界,而是对幽灵鬼怪感兴趣。”(Edward Alexander: 1990)在创作中,辛格并没有张扬自己的宗教主张而是抱着一颗虔诚的心,充满智慧地讲述有关自己民族的故事。(乔国强:2009)辛格的这篇傻瓜的故事让读者在阅读的愉悦中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气息和深邃的生活哲理。
传统意义上傻瓜被等同于白痴、弱智、笨蛋、傻子,解释理解成不谙事理缺乏想象力,感觉迟钝,发呆冒傻气智力低下。而文学作品中或影视作品中的傻瓜主要分两种:真傻和装傻。真傻的人往往生活在自己的假想世界里,对外界变化不管不问像孩童一般天真无邪时常做出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傻事,外人也多能一笑了之予以原谅。而装傻的人心头洞若观火表面抱朴守拙。明明什么都知道却表现出一副癡呆的表情。一般来说但凡装傻都是为了掩饰当下的真实想法或化解窘境或为了给他人营造一种假想的洒脱。但是犹太文学作品中的“傻瓜”或者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中的主人公是“真傻”,他性情纯良、质朴善良、他对世界的一切怀有善意,他相信别人告诉他的一切,他不欺骗任何人,他也不理解欺骗的意义。他认为生活给予他的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他要用自己的虔诚和真善来对待生活中所有的打击和欺骗。
《傻瓜吉姆佩尔》(Gimpel,the fool)中主人公吉姆佩尔是个孤儿,在上学时,被周围人称作:低能儿、驴子、榆木脑袋、呆子、老闷、笨蛋以及傻瓜。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被周围人不断愚弄的一生。最初他在一位面包师傅家学手艺结果每一位去做面食的姑娘或女子都会骗骗他,把它当成傻瓜一样戏弄一番。后来当所有人都知道他无论别人说什么都相信时就开始以欺骗捉弄他为乐。他每一次都不会让欺骗他的人失望每一次都让他们满意的离开。他一次又一次的原谅周围的人,而他们反过来变本加厉更忌肆无忌惮的欺骗他,可以说他每一次都怀有一定希望就是他们自己觉得无趣就不会再来搞这种无聊的把戏,可每一次他都失望的再次被骗。然而当他觉得应该离开时,全镇的人却联合起来半强迫半欺骗地使他娶了跛子妓女埃尔卡。单身生活的结束似乎应该被看成每一个男人崭新人生的开始,吉姆佩尔对生活又有了新希望于是留下来,结果妻子在四个月之后就为他生下了一个所谓他的儿子,出于对新生命的喜欢,他又一次原谅了埃尔卡,开始拼命赚钱养活这个家。没过多久,平静生活的希望被他亲眼目睹妻子的背叛而再一次打破,经历整夜苦想之后,他又选择了原谅,开始对生活寄予新的希望但是埃尔卡又和别的男人睡在了一起,婚后的二十多年中,他一遍又一遍的原谅着一遍又一遍欺骗他的妻子,这并不是一种软弱也并不是他没有洞悉其中的隐情,因为他明白只有原谅才能给他新的希望,而只有希望才是他活下去的动力与源泉。埃尔卡在临死前向吉姆佩尔忏悔了自己的不忠与过错,在深感伤害的同时,吉姆佩尔仍然选择原谅并安排好家中事宜开始了云游四海居无定所的漂泊生活去追求自己的信仰。可以说这既是吉姆佩尔精神的升华也是他蜕变成智者吉姆佩尔的新希望的开始。
吉姆佩尔的人生哲理很简单,拉比告诉他,“书上写着,宁可做一辈子傻瓜,也比做一小时恶人好”。(Isaac Bashevis Singer: 1982,p4)在妻子欺骗他的时候,他告诫自己,“今天你不相信自己的妻子,明天就不会相信上帝”。(Isaac Bashevis Singer: 1982,p9)妻子死后,在深感受伤害的同时,他努力为妻子开脱并思念她,因为拉比告诉他:“信仰本身是有益的。书上写着,好人靠信仰生活。”(Isaac Bashevis Singer: 1982,p12)主人公吉姆佩尔他有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他也一直坚守自己的信仰。在外人眼里的愚蠢和轻信其实是和他自己的信仰的背道而驰,他并非没有生活常识也并非没有是非曲直的依据。只是他的依据始于对上帝的无条件的信服,对拉比告诫的书中的道理无条件的折服,他可以放弃自己的逻辑判断去相信其他人,哪怕仅仅是让别人从愚弄他中得到乐趣。世界纷繁莫辨,世事风起云涌,在各种诱惑与新奇的事物中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基本判断是至关重要的。吉姆佩尔坚持了自己的信仰,实现了自己从“愚”到“智”的转变。这是他坚持的犹太性的胜利也是信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