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背景
(一)学习内容分析
《剪羊毛》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7课的一首演唱歌曲。它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也是一首少儿歌曲。歌曲反映了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其旋律优美欢快,尤其是附点节奏的运用,更赋予歌曲活泼跳跃之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对学习态度的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上音乐课有着很大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律动内容比较感兴趣。这些学生大都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和模仿能力强,喜欢一些新奇的事物。我将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图片、音乐、律动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直观教学。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对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2.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
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简单的识读五线谱的知识,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比较准确的节奏进行演唱,可以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简单的节奏来表现歌曲。但是,学生的音准、视唱能力比较弱,音乐基础比较薄弱。
3.对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分析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能力,能够判断出歌曲的情绪、速度、演唱形式等,大部分学生有演唱歌曲的兴趣和具备专注学习歌曲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和音乐,知道音乐和生活和劳动密不可分,进一步认识劳动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辨听、模唱等方法学习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
掌握“附点八分音符”和复习“四分休止符”,能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愉快的情绪。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和表现歌曲,感受劳动的快乐。
2.教学难点:准确把握好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阶段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谜语游戏:年纪不大,胡子一把,爱吃青草,爱叫妈妈。(打一动物)
生:羊
师:很好,同学们很聪明。
师:两脚弯弯细又长,一张嘴巴明晃晃,不吃米面不吃菜,单吃布匹和纸张。
生:剪刀
师:羊是我们熟悉的动物,浑身是宝,它非常可爱。说起剪刀,它的作用可大啦。现在我们就要到澳大利亚去领略异国风情,看看剪刀在这个国家有什么作用。
师: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最著名的城市建筑就是悉尼歌剧院(贝壳形屋顶)。澳大利亚有辽阔的草原,是世界上绵羊最多的国家,所以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设计意图:从情境的导入,了解澳大利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唱好歌曲做铺垫。)
(二)歌曲学习
[阶段目标]: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愉快的情绪。
1.聆听歌曲,初步感受音乐
请大家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去演唱?
2.复听歌曲第一乐段
(1)思考问题:每一乐句都有一个相同的符号,你能找出它是谁吗?
每一乐句的结尾都有一个四分休止符。休止符让整首歌曲听起来特别有节奏感。(2)律动练习:随着音乐在每一个乐句的休止符后面加上剪羊毛的动作。
3.节奏练习
提问:这条节奏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分组讨论,6次)
4.视唱乐谱,口风琴吹奏
5.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段
①师范唱。
②观察歌曲《剪羊毛》旋律结构,相同的乐句有哪些?
③重点解决第四乐句。
④注意第五、第六乐句中的休止符。
⑤师先用琴把歌曲的速度放慢一倍,指導学生学唱,然后再回到原速。
⑥完整演唱第一段(原速)。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其中的一句或两句,师教唱歌曲中的难句单独练习,再过渡到整首歌曲的学习,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歌曲)
(2)学习第二段
①播放歌曲第二段,学生自学。
②师用琴伴奏,学生试唱第二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学习,并且自己想办法运用第一段的旋律来试唱第二段,让学生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学习。)
(三)歌曲处理,挖掘情感
1.调动学生情绪,为后面的演唱做准备
师:如果你亲自加入剪羊毛的劳动之中,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呢?
2.全班学生用热情、饱满的情绪,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一遍歌曲,通过歌声把对劳动的热爱还有自豪的心情表达出来。
3.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他学生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同时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欣赏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演唱的《剪羊毛》。
2.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复习一遍歌曲,学生作出自我评价,教师总结。六、六、教学小结
《剪羊毛》这首歌曲表现出来全世界劳动人民对劳动、对生活的一种热情。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劳动可以创造幸福的生活,老师也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做一个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人。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一)注重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体验之中,体现新课标重要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二)关注音乐本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本节课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技能的学习,都是以“音乐本体”为中心。例如,在会唱歌曲解决难点中,以往教师会带着一遍一遍的学唱。本节课是通过聆听、对比、感受、分析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充分唱会歌曲。在唱好环节是通过分析歌曲的音乐要素与歌曲音乐情感相结合,激发学生情感,进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中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师生互动,环环相扣,既有音乐课的特色,又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结合,从而启发学生动脑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歌唱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
(一)学习内容分析
《剪羊毛》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7课的一首演唱歌曲。它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也是一首少儿歌曲。歌曲反映了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其旋律优美欢快,尤其是附点节奏的运用,更赋予歌曲活泼跳跃之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对学习态度的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上音乐课有着很大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律动内容比较感兴趣。这些学生大都以形象思维为主,学习和模仿能力强,喜欢一些新奇的事物。我将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图片、音乐、律动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直观教学。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对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2.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
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简单的识读五线谱的知识,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比较准确的节奏进行演唱,可以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简单的节奏来表现歌曲。但是,学生的音准、视唱能力比较弱,音乐基础比较薄弱。
3.对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分析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能力,能够判断出歌曲的情绪、速度、演唱形式等,大部分学生有演唱歌曲的兴趣和具备专注学习歌曲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和音乐,知道音乐和生活和劳动密不可分,进一步认识劳动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辨听、模唱等方法学习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
掌握“附点八分音符”和复习“四分休止符”,能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愉快的情绪。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和表现歌曲,感受劳动的快乐。
2.教学难点:准确把握好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阶段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谜语游戏:年纪不大,胡子一把,爱吃青草,爱叫妈妈。(打一动物)
生:羊
师:很好,同学们很聪明。
师:两脚弯弯细又长,一张嘴巴明晃晃,不吃米面不吃菜,单吃布匹和纸张。
生:剪刀
师:羊是我们熟悉的动物,浑身是宝,它非常可爱。说起剪刀,它的作用可大啦。现在我们就要到澳大利亚去领略异国风情,看看剪刀在这个国家有什么作用。
师: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最著名的城市建筑就是悉尼歌剧院(贝壳形屋顶)。澳大利亚有辽阔的草原,是世界上绵羊最多的国家,所以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设计意图:从情境的导入,了解澳大利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唱好歌曲做铺垫。)
(二)歌曲学习
[阶段目标]: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愉快的情绪。
1.聆听歌曲,初步感受音乐
请大家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情去演唱?
2.复听歌曲第一乐段
(1)思考问题:每一乐句都有一个相同的符号,你能找出它是谁吗?
每一乐句的结尾都有一个四分休止符。休止符让整首歌曲听起来特别有节奏感。(2)律动练习:随着音乐在每一个乐句的休止符后面加上剪羊毛的动作。
3.节奏练习
提问:这条节奏在歌曲中出现了几次?(分组讨论,6次)
4.视唱乐谱,口风琴吹奏
5.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段
①师范唱。
②观察歌曲《剪羊毛》旋律结构,相同的乐句有哪些?
③重点解决第四乐句。
④注意第五、第六乐句中的休止符。
⑤师先用琴把歌曲的速度放慢一倍,指導学生学唱,然后再回到原速。
⑥完整演唱第一段(原速)。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其中的一句或两句,师教唱歌曲中的难句单独练习,再过渡到整首歌曲的学习,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歌曲)
(2)学习第二段
①播放歌曲第二段,学生自学。
②师用琴伴奏,学生试唱第二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学习,并且自己想办法运用第一段的旋律来试唱第二段,让学生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学习。)
(三)歌曲处理,挖掘情感
1.调动学生情绪,为后面的演唱做准备
师:如果你亲自加入剪羊毛的劳动之中,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呢?
2.全班学生用热情、饱满的情绪,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一遍歌曲,通过歌声把对劳动的热爱还有自豪的心情表达出来。
3.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他学生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同时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1.欣赏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演唱的《剪羊毛》。
2.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复习一遍歌曲,学生作出自我评价,教师总结。六、六、教学小结
《剪羊毛》这首歌曲表现出来全世界劳动人民对劳动、对生活的一种热情。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劳动可以创造幸福的生活,老师也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做一个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人。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一)注重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体验之中,体现新课标重要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二)关注音乐本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本节课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技能的学习,都是以“音乐本体”为中心。例如,在会唱歌曲解决难点中,以往教师会带着一遍一遍的学唱。本节课是通过聆听、对比、感受、分析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充分唱会歌曲。在唱好环节是通过分析歌曲的音乐要素与歌曲音乐情感相结合,激发学生情感,进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注重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中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师生互动,环环相扣,既有音乐课的特色,又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结合,从而启发学生动脑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歌唱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