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少中药方子里,除了相应的组成药物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药引。它们不仅与汤剂配伍,还广泛地和成药相配伍应用。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788种中成药中,几乎每一种都记述了应配伍引药的内容和服用方法,足见古代医家对药引的重视。
药引常选自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表面上它的作用不如方中其他药物直接,但却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是“向导”,若在服用成药时辨证地选用药引,则有增强疗效、解毒、矫味、保护胃肠道等作用。常见的药引有——
◇ 生姜
有发表散寒、温胃止呕、解毒止痛功效,参与治疗风寒感冒及各种呕吐、腹痛等症。用量一般为3~10克,或3~5片。
◇ 葱白
有通阳解表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鼻塞、隐含腹痛等症。用量一般为3~10克,或2~3根。
◇ 红糖
有活血化淤、补血养肝功效,可用于治疗妇科多种疾病,如虚寒痛经、月经量少、产后腹痛、恶露不尽等,用量一般为10~15克。
◇ 白糖
有补中缓急、润肺生津功效,可用于治疗中焦虚弱引起的脘腹疼痛以及肺燥咳嗽、干咳少痰,口干口渴等,用量一般为10~15克。
◇ 饴糖
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解诸药毒功效,可用于治脾胃虚弱、虚寒腹痛、肺燥咳嗽等,用量一般为30~60克。
◇ 蜂蜜
作用与饴糖相似,不过它同时还有润肠通便功效,用量一般为20毫升。
◇ 酒类
有温经止痛、舒筋活血、散寒止痛功效,还能引导药物直达病灶,可用于治疗寒滞经脉、淤血内阻,风寒湿痹、筋脉挛急等,用量一般为20~50毫升。
注:用做药引的酒类以黄酒为佳。
◇ 米醋
有活血化淤、解毒止血、安蛔止痛功效,可用于治疗因淤血内阻所引起的崩漏,以及便血、赤白带下、虫积腹痛等,用量一般为20~40毫升。
◇ 米汤
米汤中含米油(即浮于米汤汤面上的稠样物),后者也是米汤的主要药用成分,有补中益气、健脾开胃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亏虚、中气不足及肠道疾病。苦寒性药物,如白虎汤,如以米汤为药引则更能抵消其药性之偏。
注:如做药引,米汤以小米熬制者最好,大米次之,用时最好只取粥上面的汤汁,不必在意浓度,也无需考虑用量。
◇ 食盐
有涌吐痰涎、清火凉血、润肠通便、引药入肾功效。中医认为,咸入肾,肾主骨,治疗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腰痛、脱发等,均可以咸味的食盐为药引,一般使用1~2克即可。
◇ 大枣
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和缓和药性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亏虚、倦怠乏力、血虚萎黄、神志不安、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妇女脏躁等病,在服用攻下药和各种药性猛烈的药物时,也可用此药引,以缓解药性,调和诸药(如十枣汤中即以大枣为药引)。作药引时,大枣用量一般为3~10枚(编者注:蜜炙大枣“久服最损脾,助湿热”,应慎用)。
编辑/李宇杰 jtyy6728@163.com
药引常选自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表面上它的作用不如方中其他药物直接,但却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是“向导”,若在服用成药时辨证地选用药引,则有增强疗效、解毒、矫味、保护胃肠道等作用。常见的药引有——
◇ 生姜
有发表散寒、温胃止呕、解毒止痛功效,参与治疗风寒感冒及各种呕吐、腹痛等症。用量一般为3~10克,或3~5片。
◇ 葱白
有通阳解表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鼻塞、隐含腹痛等症。用量一般为3~10克,或2~3根。
◇ 红糖
有活血化淤、补血养肝功效,可用于治疗妇科多种疾病,如虚寒痛经、月经量少、产后腹痛、恶露不尽等,用量一般为10~15克。
◇ 白糖
有补中缓急、润肺生津功效,可用于治疗中焦虚弱引起的脘腹疼痛以及肺燥咳嗽、干咳少痰,口干口渴等,用量一般为10~15克。
◇ 饴糖
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解诸药毒功效,可用于治脾胃虚弱、虚寒腹痛、肺燥咳嗽等,用量一般为30~60克。
◇ 蜂蜜
作用与饴糖相似,不过它同时还有润肠通便功效,用量一般为20毫升。
◇ 酒类
有温经止痛、舒筋活血、散寒止痛功效,还能引导药物直达病灶,可用于治疗寒滞经脉、淤血内阻,风寒湿痹、筋脉挛急等,用量一般为20~50毫升。
注:用做药引的酒类以黄酒为佳。
◇ 米醋
有活血化淤、解毒止血、安蛔止痛功效,可用于治疗因淤血内阻所引起的崩漏,以及便血、赤白带下、虫积腹痛等,用量一般为20~40毫升。
◇ 米汤
米汤中含米油(即浮于米汤汤面上的稠样物),后者也是米汤的主要药用成分,有补中益气、健脾开胃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亏虚、中气不足及肠道疾病。苦寒性药物,如白虎汤,如以米汤为药引则更能抵消其药性之偏。
注:如做药引,米汤以小米熬制者最好,大米次之,用时最好只取粥上面的汤汁,不必在意浓度,也无需考虑用量。
◇ 食盐
有涌吐痰涎、清火凉血、润肠通便、引药入肾功效。中医认为,咸入肾,肾主骨,治疗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腰痛、脱发等,均可以咸味的食盐为药引,一般使用1~2克即可。
◇ 大枣
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和缓和药性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亏虚、倦怠乏力、血虚萎黄、神志不安、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妇女脏躁等病,在服用攻下药和各种药性猛烈的药物时,也可用此药引,以缓解药性,调和诸药(如十枣汤中即以大枣为药引)。作药引时,大枣用量一般为3~10枚(编者注:蜜炙大枣“久服最损脾,助湿热”,应慎用)。
编辑/李宇杰 jtyy672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