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教育隐喻;爱的本质;爱的期盼;爱的表达;爱的智慧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7-0040-02
【作者简介】张晓东,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00)研究员,博士。
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教育理解和实践路径,这是对普适性教育的个体把握和具体实践,是不同班主任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真实叙写。长期以来,贺华义老师一直对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他把这些想法和追求聚焦于努力建构一间“温暖的教室”。“温暖教室”是形象化的教育隐喻,非常符合实践工作者的日常语境,而隐喻往往是对教育的生动深刻表达,这生动深刻表达背后蕴含着教育思想、教育主张。“温暖的教室”就是贺华义老师作为班主任的育人主张,我把“温暖的教室”解读为一间充满爱的教室,爱就是贺老师班主任工作的灵魂,爱统摄着他的所有教育行动,同时也是这间教室最重要和最值得我们赞许的地方——用最真挚的爱托起儿童。也许这就是夏丏尊先生翻译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时激动不已的重要原因。
一、“温暖的教室”回归爱的本质
社会生活是人与人在一起的共同生活,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仅仅是利益性的索取,更应该是公益性的爱的传递与给予,这样才能让社会和谐。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领域所没有的独特所在,它是促进未成年人成长的事业,没有无处不在的爱的陪伴,孩子们怎么走好自己的童年之路,怎么成为具有爱心的人,怎么把人类文化和文明代代相传。所以,教育是世界上最应该拥有爱的地方,教育本身就是爱的教育。或者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对于教育具有根基性的作用,因此,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爱是教育的原动力。”这是对爱在教育中的准确定位,更对孩子们成长具有不可缺少的价值。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爱满天下,乐育英才”,再一次肯定了爱作为教育的前提。“温暖的教室”牢牢抓住了可以融冰化雪的爱,用爱作为主题线索去启迪和帮助孩子,爱的过程就是孩子的成长过程,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爱的感染和升华,并且用爱去温暖他人。
二、“温暖的教室”表达爱的期盼
有教育主张的人往往都是有梦想的人,因为每个主张都是一种价值追求。鲁洁教授将价值定义为“理想中的事实”,事实在理想中,而不是在实现中,说明还没有实现,所以需要进一步超越现实,所以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探索。贺老师为我们描绘了他理想中“温暖的教室”的三大特征:一是“明亮”,二是“充满希望”,三是“富有凝聚力”。这三大特征让我们对“温暖的教室”有了一个整体直观的把握,这既是贺老师对“温暖教室”的蓝图设计,更是对教育爱的深情呼唤,其中任何一个特征的实现都足以让人欢呼雀跃。尤其是在人与人之间愈发冷漠的当下,爱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正因为如此,更是彰显出“温暖的教室”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的确,如果没有爱的融入和推动,“明亮”“充满希望”“富有凝聚力”的教室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因为上述每一个特征都与爱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温暖的教室”的三大特征就是贺老师的爱的表达,他通过这三个特征的概括,向我们发出爱的宣言,也是他用爱在呼唤教育、呼唤儿童、呼唤生命。
三、“温暖的教室”呈现爱的方式
爱抽象的儿童容易,爱具体的儿童难,爱这一个调皮的学生难,爱那一个永远“捣蛋”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温暖的教室”不能只有一个称谓与外形,温暖是如何“包围”儿童的呢?而且,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实践转化,班主任工作比较薄弱的也是实践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班主任用什么“技巧”去爱护儿童呢?怎么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爱,并在爱的教育中每天都在成长?这是必须回答的实践性问题,也是绕不过去的实践难题。“温暖的教室”如何去爱儿童、发展儿童呢?贺老师提出了他的实践方式,他正在努力把“温暖的教室”建成“活动场”“文化场”“生活场”,通过这三个维度的建构,让孩子们去享受3年的初中生命旅程,也就是在这3年的生命旅程中,爱就在潜移默化中滋润着他们的心田,也让他们在爱的世界中提升自己的生命意义,他们才能在爱的教室里展开他们的精神成长史。
四、“温暖的教室”走向爱的智慧
贺老师把“温暖的教室”作为班主任工作的理想、目标、载体和路径是他多年丰富经验的实践提炼,这种实践经验实际上也是贺老师教育之爱的高度汇集。弗洛姆曾说:“对人类存在问题的真正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这句话说得非常深刻,并引起我们对教育的进一步思考。对于教育而言,我们可以对这句话进行改造,“对班主任工作存在问题的真正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愛中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统一”。用爱作为撬动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生活的支点无疑是一种正确选择,不仅与班主任工作规律相匹配,也与学生的成长规律相契合,更是贺老师从事这么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集中体现。这种经验从更高层次上来说就是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所在,也是教育爱的艺术表达。这种爱的艺术再继续发展,就是爱的智慧,同时,也是教师智慧地去爱学生。我们已经看到,贺老师提出“温暖的教室”,描绘“温暖的教室”,建构“温暖的教室”,本身就是一种智慧选择与实践,肯定会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定会成为他的每一个学生可以一生携带的“温暖”记忆。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7-0040-02
【作者简介】张晓东,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00)研究员,博士。
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教育理解和实践路径,这是对普适性教育的个体把握和具体实践,是不同班主任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真实叙写。长期以来,贺华义老师一直对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他把这些想法和追求聚焦于努力建构一间“温暖的教室”。“温暖教室”是形象化的教育隐喻,非常符合实践工作者的日常语境,而隐喻往往是对教育的生动深刻表达,这生动深刻表达背后蕴含着教育思想、教育主张。“温暖的教室”就是贺华义老师作为班主任的育人主张,我把“温暖的教室”解读为一间充满爱的教室,爱就是贺老师班主任工作的灵魂,爱统摄着他的所有教育行动,同时也是这间教室最重要和最值得我们赞许的地方——用最真挚的爱托起儿童。也许这就是夏丏尊先生翻译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时激动不已的重要原因。
一、“温暖的教室”回归爱的本质
社会生活是人与人在一起的共同生活,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仅仅是利益性的索取,更应该是公益性的爱的传递与给予,这样才能让社会和谐。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领域所没有的独特所在,它是促进未成年人成长的事业,没有无处不在的爱的陪伴,孩子们怎么走好自己的童年之路,怎么成为具有爱心的人,怎么把人类文化和文明代代相传。所以,教育是世界上最应该拥有爱的地方,教育本身就是爱的教育。或者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对于教育具有根基性的作用,因此,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爱是教育的原动力。”这是对爱在教育中的准确定位,更对孩子们成长具有不可缺少的价值。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爱满天下,乐育英才”,再一次肯定了爱作为教育的前提。“温暖的教室”牢牢抓住了可以融冰化雪的爱,用爱作为主题线索去启迪和帮助孩子,爱的过程就是孩子的成长过程,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爱的感染和升华,并且用爱去温暖他人。
二、“温暖的教室”表达爱的期盼
有教育主张的人往往都是有梦想的人,因为每个主张都是一种价值追求。鲁洁教授将价值定义为“理想中的事实”,事实在理想中,而不是在实现中,说明还没有实现,所以需要进一步超越现实,所以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探索。贺老师为我们描绘了他理想中“温暖的教室”的三大特征:一是“明亮”,二是“充满希望”,三是“富有凝聚力”。这三大特征让我们对“温暖的教室”有了一个整体直观的把握,这既是贺老师对“温暖教室”的蓝图设计,更是对教育爱的深情呼唤,其中任何一个特征的实现都足以让人欢呼雀跃。尤其是在人与人之间愈发冷漠的当下,爱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正因为如此,更是彰显出“温暖的教室”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的确,如果没有爱的融入和推动,“明亮”“充满希望”“富有凝聚力”的教室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因为上述每一个特征都与爱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温暖的教室”的三大特征就是贺老师的爱的表达,他通过这三个特征的概括,向我们发出爱的宣言,也是他用爱在呼唤教育、呼唤儿童、呼唤生命。
三、“温暖的教室”呈现爱的方式
爱抽象的儿童容易,爱具体的儿童难,爱这一个调皮的学生难,爱那一个永远“捣蛋”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温暖的教室”不能只有一个称谓与外形,温暖是如何“包围”儿童的呢?而且,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实践转化,班主任工作比较薄弱的也是实践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班主任用什么“技巧”去爱护儿童呢?怎么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爱,并在爱的教育中每天都在成长?这是必须回答的实践性问题,也是绕不过去的实践难题。“温暖的教室”如何去爱儿童、发展儿童呢?贺老师提出了他的实践方式,他正在努力把“温暖的教室”建成“活动场”“文化场”“生活场”,通过这三个维度的建构,让孩子们去享受3年的初中生命旅程,也就是在这3年的生命旅程中,爱就在潜移默化中滋润着他们的心田,也让他们在爱的世界中提升自己的生命意义,他们才能在爱的教室里展开他们的精神成长史。
四、“温暖的教室”走向爱的智慧
贺老师把“温暖的教室”作为班主任工作的理想、目标、载体和路径是他多年丰富经验的实践提炼,这种实践经验实际上也是贺老师教育之爱的高度汇集。弗洛姆曾说:“对人类存在问题的真正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这句话说得非常深刻,并引起我们对教育的进一步思考。对于教育而言,我们可以对这句话进行改造,“对班主任工作存在问题的真正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愛中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统一”。用爱作为撬动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生活的支点无疑是一种正确选择,不仅与班主任工作规律相匹配,也与学生的成长规律相契合,更是贺老师从事这么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集中体现。这种经验从更高层次上来说就是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所在,也是教育爱的艺术表达。这种爱的艺术再继续发展,就是爱的智慧,同时,也是教师智慧地去爱学生。我们已经看到,贺老师提出“温暖的教室”,描绘“温暖的教室”,建构“温暖的教室”,本身就是一种智慧选择与实践,肯定会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定会成为他的每一个学生可以一生携带的“温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