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散文作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载体,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遨游在这个知识宝库中,能够体味不同作者的个性化语言特色,领略他们对人生的情感体验,在他们的指引下去体验人生,感悟人生,并在人生当中分享“酸甜苦辣”,从中得到审美的愉悦。
一、 影响初中生解读散文的障碍因素
1. 文本的因素
在大阅读环境下,社会上所能提供的阅读文本,提倡“快餐文化”,一些没有欣赏价值、没有品位的网络文化充斥整个社会,学生不喜欢阅读纯文学性的散文,而宁愿选择这些通俗书籍一睹为快,不利于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另外有些散文的内涵较深奥,学生在阅读时无法把握和理解其精华部分,阅读散文的兴趣自然无法提高,不利于学生阅读、欣赏散文能力的提高。
2. 学生的因素
学生因为阅历较浅,所以阅读散文时只能停留在文本的表层含义上。学生更多的精力放在应付各种考试上,每天要做大量的题目,根本没有时间顾及散文的阅读,长久以往,学生的阅读量减少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降低了,无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 苏教版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编排特点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了不同专题的散文。在7年级上册,安排了“金色年华”(第二单元)和“多彩四季”(第四单元); 7年级下册,安排了“童年趣事”专题;8年级上册安排了“至爱亲情”和“江山多娇”两个版块;8年级下册安排了“咏物抒怀”和“人生体验”两大主题;9年级上册在第一单元“学会读书”模块中,安排了《鼎湖山听泉》等4篇叙事散文;9年级下册在第二单元和第五单元分别安排了《热爱生命》和《雪》等多篇散文。这些散文主要围绕着热爱生命、关注亲情以及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不同主题的教育。
三、 提高初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1. 把握文章写作背景,理解散文的“神”
散文的写作背景与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密切相关。特别是在讲授鲁迅先生
的作品时,如果不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在其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通常会感觉处于“云里雾里”一般,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其意思,根本理解不了字词或语句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例如9年级下册《雪》一文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理解鲁迅先生写此文时的背景,只会把“南方的雨”和“北方的雪”进行简单对比,错误地把本文当作一幅山水画来阅读和欣赏。就会错把本文的中心理解成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所以应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1925年1月,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式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在此背景下,教师加以指导,学生才能明白“暖国的雨”、“江南的雪”以及“朔方的雪”的实际意义。
2.以生活感悟理解散文的“神”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散文和“热爱生命”的主题相关,在执教此类散文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感悟生活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去理解文本,把教材中蕴含的生命教育内涵挖掘出来,达到热爱生命的教育目的。例如苏教版8年级下册《散步》一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我搜集了一些生活中和生命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例如汶川大地震的照片、反映家庭亲情的视频以及感恩教育的图片等),播放这些资料,学生观看之后自然会联系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感悟父母等其他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从而准确了解文章的中心句——“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也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寓意,即对生命和社会的一种责任感。
3.渗透美学教育,突出散文的“神”
在苏教版教材中,有些散文通篇以细腻的笔墨描写景物,在写景的过程中寄托着自己精神世界及对生命力的呼唤。在此类散文中,教师应该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鉴赏其文笔的优美,从而感受文本内容在“神韵”方面的美。
例如宗璞所写的《紫藤萝瀑布》“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它泛着银光,响着欢笑,吐着芬芳,溅着水花,不停地生长着、流动着……”作者以瀑布自喻,通过描写美丽的事物表达自己对未来的壮美人生的不断追求。另外,前文的“我不由得停止了脚步”和结尾之处“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在这前后呼应的结构美之中,隐含了作者和全国人民内心的欢笑,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欢笑,人们才没有停留在“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创伤中,而是满含微笑,大踏步前进,追求美好的生活。
教无定法,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要与时俱进,一如继往地探索有利的教学方法,把握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的精华部分,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散文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中学(215632)
一、 影响初中生解读散文的障碍因素
1. 文本的因素
在大阅读环境下,社会上所能提供的阅读文本,提倡“快餐文化”,一些没有欣赏价值、没有品位的网络文化充斥整个社会,学生不喜欢阅读纯文学性的散文,而宁愿选择这些通俗书籍一睹为快,不利于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另外有些散文的内涵较深奥,学生在阅读时无法把握和理解其精华部分,阅读散文的兴趣自然无法提高,不利于学生阅读、欣赏散文能力的提高。
2. 学生的因素
学生因为阅历较浅,所以阅读散文时只能停留在文本的表层含义上。学生更多的精力放在应付各种考试上,每天要做大量的题目,根本没有时间顾及散文的阅读,长久以往,学生的阅读量减少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降低了,无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 苏教版初中散文教学内容编排特点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了不同专题的散文。在7年级上册,安排了“金色年华”(第二单元)和“多彩四季”(第四单元); 7年级下册,安排了“童年趣事”专题;8年级上册安排了“至爱亲情”和“江山多娇”两个版块;8年级下册安排了“咏物抒怀”和“人生体验”两大主题;9年级上册在第一单元“学会读书”模块中,安排了《鼎湖山听泉》等4篇叙事散文;9年级下册在第二单元和第五单元分别安排了《热爱生命》和《雪》等多篇散文。这些散文主要围绕着热爱生命、关注亲情以及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不同主题的教育。
三、 提高初中散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1. 把握文章写作背景,理解散文的“神”
散文的写作背景与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密切相关。特别是在讲授鲁迅先生
的作品时,如果不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在其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通常会感觉处于“云里雾里”一般,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其意思,根本理解不了字词或语句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例如9年级下册《雪》一文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理解鲁迅先生写此文时的背景,只会把“南方的雨”和“北方的雪”进行简单对比,错误地把本文当作一幅山水画来阅读和欣赏。就会错把本文的中心理解成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所以应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1925年1月,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式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在此背景下,教师加以指导,学生才能明白“暖国的雨”、“江南的雪”以及“朔方的雪”的实际意义。
2.以生活感悟理解散文的“神”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散文和“热爱生命”的主题相关,在执教此类散文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感悟生活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去理解文本,把教材中蕴含的生命教育内涵挖掘出来,达到热爱生命的教育目的。例如苏教版8年级下册《散步》一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我搜集了一些生活中和生命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例如汶川大地震的照片、反映家庭亲情的视频以及感恩教育的图片等),播放这些资料,学生观看之后自然会联系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感悟父母等其他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从而准确了解文章的中心句——“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也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寓意,即对生命和社会的一种责任感。
3.渗透美学教育,突出散文的“神”
在苏教版教材中,有些散文通篇以细腻的笔墨描写景物,在写景的过程中寄托着自己精神世界及对生命力的呼唤。在此类散文中,教师应该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鉴赏其文笔的优美,从而感受文本内容在“神韵”方面的美。
例如宗璞所写的《紫藤萝瀑布》“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它泛着银光,响着欢笑,吐着芬芳,溅着水花,不停地生长着、流动着……”作者以瀑布自喻,通过描写美丽的事物表达自己对未来的壮美人生的不断追求。另外,前文的“我不由得停止了脚步”和结尾之处“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在这前后呼应的结构美之中,隐含了作者和全国人民内心的欢笑,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欢笑,人们才没有停留在“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创伤中,而是满含微笑,大踏步前进,追求美好的生活。
教无定法,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要与时俱进,一如继往地探索有利的教学方法,把握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的精华部分,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散文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中学(21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