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穷”与“粗糙富”,你选哪一种?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篇名为《我潜伏上海“名媛”群,做了半个月的名媛观察者》的文章引爆网络,“名媛”们“40个人拼团一间宝格丽酒店的房间,只为了每人能穿一下浴袍自拍”;“100人拼团租一辆法拉利,也是为了能自拍发个朋友圈”;“2人拼购一件二手的丝袜,只是因为它是名牌Gucci”。
  这件事让许多人感慨良多—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拼不到的。成为“名媛”,你只是差了一个微信二维码的邀请。
  表面上光鲜亮丽的生活,全都是私下里拼来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精致穷”现象。
  和这种生活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粗糙富”,指的是那些为了存钱而无限降低自己生活水平,最终凑得房款车款的人。
  不论是“精致穷”还是“粗糙富”,都是一个相对中性的词汇,我们很难断然评判这两种生活态度孰是孰非。

先来说说“精致穷”


  “精致穷”普遍发生在年轻人群体。他们虽然赚得不多,但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精致生活。
  我的朋友小陈刚工作不到两年,虽然每月到手的工资不多,但他总能给人一种精致的时尚感。用的手机经常换,都是最新款的名牌手机,配置也基本是顶级的。我问他总换新款有必要吗,他说当然有必要,新机必定有新功能新亮点,有的一年时间一种功能便提升了一个档次。比如自己喜欢用手机拍照,有的夜景、远摄等功能只有顶配才有,用起来清晰度、色彩还原度等又有新提升,用起来更“爽”。



  他还喜爱旅游、美食,每年都要抽空到外地游玩,吃知名菜馆,住高档酒店,发在朋友圈的图片、视频,很让人羡慕他的小资生活。
  不过,他心里清楚,维持这样的生活开支也不小。经常是一趟旅游下来,将半年积累的存款花个精光,一段时间只得节衣缩食。他坦承自己就是“精致穷”,但他不觉得自己错了,他之所以要“精致穷”,就是因为他需要在这个压力巨大的社会中,让自己的生活更舒服一点,所以他觉得自己并没有错,穷得明明白白,也活得开心闪亮。
  但在不少人眼里,“精致穷”只是虚荣心在作祟。精致的生活有两种,一种是追逐型的,另一种是自然型的。追逐型的刻意花费大量时间包装自己,永远在追赶时尚潮流的路上,朋友圈处处是让人惊艳的图片,乐此不疲。而自然型的精致就只是人家的生活习惯,而非装出来的。装的后果,往往就像“名媛群”一样,毫无下限地去追逐能力所供应不了的精致,真正得到的不是精致,而是狼狈。

再来说说“粗糙富”


  读到这里你或许会说:“那我还是选择粗糙富吧”。从不储蓄,有钱就花的月光族,只配拥有零花钱,他们永远也攒不出房子车子。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衣食住行上凑合一点也没关系,在这个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一切都是暗中标好价格的,只有卡上的余额才能让我有安全感。
  其实,自从疫情之后,年轻人的消费观正在发生一些新变化。根据《2019—2020中国青年消费报告》,疫情后,年轻人的消费态度开始趋于理性和有度。55.8%的年轻人消费时更倾向于只买生活必需品,40.2%的年轻人选择少买点、买好点,39.6%的年轻人认为购买决定比之前更慎重。
  《后疫情时代年轻人消费趋势报告》也显示,疫情之后的理性消费者增多。年轻人在后疫情时期普遍更关注自身负债和信用情况,会更严格地控制负债收入比、适当拉长分期期限、增加储蓄。调研显示,疫情之下,90后更爱攒钱了,2020年上半年90后人均攒钱金额比2019年增长近4成。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年轻人上了一课,不少人有了危机意识,开始认识到盲目高消费不可取,精致生活需量力而行。
  这当然是好事,但与此同时,大众对“精致穷”的批判声也越来越大,上海“名媛群”事件就是例子。

其实我们不必非要在“精致”和“粗糙”之间二选一


  读到这里你或许会疑惑:“那还能怎么选?”
  我给你的回答是:“不选择精致和粗糙,而选择得体。”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我刚参加工作时的一次经历说起。我上学时非常不爱打扮,同寝的男生们都备有西装、皮鞋、发胶,甚至男士香水,平时上课也打扮得令人如沐春风。在他们当中,我给別人印象一直很粗糙。但这一点我并没有意识到,也不甚在意,直到我参加了人生当中第一场面试。
  一同面试的男士,各个西装笔挺,精气神十足,女士们都画了淡妆,穿着正式优雅。全场只有我穿着背心、短裤和夏天露脚趾的凉拖。面试的结果可想而知,在一群衣着得体的竞争者面前,我第一眼就给面试官留下了粗糙和不修边幅的印象,人家为什么非要录用我,而淘汰掉那些重视形象来参加这场面试的人呢?
  可见,适当的打扮,适当的精致也是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味粗糙,并不能使我们一夜暴富,反而会让我们对生活失去一部分激情和热爱,也会影响我们在他人心中的形象,令我们错失掉一些机会。
  当然,我并不是在提倡以貌取人和非精致不可。但在面试这件事上,面试者要对用人单位展现你最起码的尊重。这种尊重怎么看出来?首先就在于你的形象是否整洁,打扮是否得体。
  做到衣着得体并不难,它不需要你穿着多么昂贵的衣服来修饰,而是落落大方,一丝不苟,是遵循时间场合,穿上正确的服装,以示体面与尊重。
  得体,更像是我们给自己的一个美好提醒,是我们穿在身上的礼貌和素养,是对人对事的基本态度,是自身品格的一种输出。它源于你善待生活的智慧,源于你对这个世界的热爱,还有心底的善良和内心的笃定。我们不必非要在“精致”和“粗糙”之间二选一,得体,才是我们应该做出的选择。
  任何时候,打扮得不那么紧跟潮流也没关系,不能像名媛和高富帅那样精致生活也不要紧,得体整洁才是智慧的选择。
  愿你我都能成为一个内在精致,外在得体的人。
其他文献
在心理咨询中,常常有来访者向笔者诉说这样的烦恼:“我总是很在意别人的感受,别人说一句话,我能在脑子里想象出无数种结果,很担心是不是被别人讨厌了,或者给别人添麻烦了。平时工作也很难集中注意力,外界的任何一点小干扰都会影响到我,导致工作效率特别低。因为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能稍微放松下来,所以我经常加班到人去楼空。而且我还很容易被其他人的情绪影响到,好朋友心情低落的时候,我也会一整天都闷闷不乐,疑心是不是
期刊
生活当中,常常会有一种“没心没肺”“傻吃傻睡”的人,遇到再多的不良刺激,负面情绪也不容易停留,即使偶尔出现,也会很快消失,我们常把这样一类人称为“傻人”。但正是这样的“傻人”,不会因纠结、矛盾、愤懑、挑剔等不良情绪而损耗,因此更加健康与积极,这就是所谓的“傻人有傻福”。我们不妨从“傻人”身上挖掘心理健康的秘诀,从而收获心理调适的方法,做到为我所用。“傻”是别多虑  太“聪明”就容易多想,心就会很累
期刊
Q老师,您好!  我的儿子今年16岁,上高二。因为他从小身体不太好,身材比较单薄,我们从来都不让他做家务活。他也很少跟同学一起玩,没什么朋友。因为他爸爸和我文化水平都不高,也辅导不了他的作业,只要看见他在看书,我们就很高兴,觉得他是在认真学习。结果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他看的书封皮是课本,里面实际上是一本封面上画着穿着很露骨的女人的小说。我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也承认错误,说以后不看这些书。但是后来,
期刊
见信好!  我设想正在阅读的你,此刻是忧虑、迷茫和无助的。或许你的家里正有一位青少年经历着抑郁,或许你正在怀疑他/她是否抑郁。无论是哪一种,我想你都是着急的,毕竟身为父母,常念子女。“抑郁是怎么一回事儿?抑郁了要怎么办?孩子抑郁了,我能做些什么呢?”这些便是这封信试图去回答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们越来越频繁地听到“抑郁”这个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全球有大约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