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to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年级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高年级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词句的作用”。可见,词句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语文教学中对起关键作用或意蕴丰富的短语和词语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文本中关键词句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它们的理解不能流于浅层和低层,需要站在一定高度和角度来审视和理解。站在一定高度和掌握一定的角度,我们便能拨云见日,将它们看得真真切切。下面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几篇美文中的词句为例,谈谈词句理解的问题。
  一、上下以求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根据所描述的情节理解词句。这类词句一般出现在记事的文章中,学生在学习这类课文时,往往很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急于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作者所描述的故事情节,就会正确理解词句的意思了。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中“谁要想盖房,谁要想造犁,就会拎起斧头,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若联系上下文所描述的故事情节理解,这里的两个“谁”字,写出了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森林遭到过度砍伐也就有了一个前提,“拎”则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了山民们那份无知与随意。
  2.根据所阐述的背景理解词句。这类词多出现在有一定历史背景的文章中,若学生了解所写文章发生的那一段历史,便会很好地理解词句,否则,有些词句意思就说不通了。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要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就会正确理解作者是用“黑洞洞”来形容当时社会的黑暗,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没有自由,到处受迫害。
  3.根据所描写的情境理解词句。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为渲染当时气氛所使用的词语,学生在理解时就一定要结合当时所描写的情境,才能正确理解词句的意思,扫清课文阅读的障碍,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根据所采用的写法理解词句。有一部分词语,单独理解词义很难把握,如果联系上下文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来帮助理解,则一切将迎刃而解。如《玩出了名堂》一文中:“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加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的世界里的“居民”。
  二、一枝一叶总关情--体会句子的情感理解词句
  以《灰雀》为例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小文章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小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所以我们在理解文本中的词语的时候,应该让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有了这个思考的源点,很多词语就会变得丰富起来。
  例如:1.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他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列宁的行动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他欣赏灰雀的歌唱,并给他们带来食物,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充分体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程度,如果在文本的开始就能体会这种人物的内心情感,那么就不难理解下面的句子,小男孩的内心世界也就跟着丰满起来了。
  2.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这两句话,从表面句子来看,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特别是从“它怕冷”和“可惜”这两个词语中,所以学生在朗读时,一定要将这种情感读出来,但是从内涵来深刻思考,列宁的的话不正是对小男孩的教诲吗?文本通过语言描写不但表现列宁对灰雀的舍不得,也旁敲侧击,让男孩自己说出灰雀的下落,于是就有了下文:男孩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以此来看,就不难理解,列宁对男孩的爱护和关心,他不直接地批评和责备,而是婉转迂回,充分体现着一位伟人、一位大家风范的长者对下一代的尊重。
  3.列宁问:“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的说。列宁巧妙地用了一句问句,“会飞回来?”这里不但要让学生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回来有一种喜出望外的心情,还要读出对小男孩的引导,通过这种喜悦的心情来真切地感染小男孩,而这一点情感的点化恰恰又成功了,“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在这里,从“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这几个词语中,能说明男孩决定改正错误的心理,确切地说,文本到这里,列宁对男孩的开导,男孩的知错就改,列宁和男孩之间的这种微妙的情感变化,已经豁然纸上,可谓“天造之和”,因此,對于文本末尾所写“列宁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去了?”时,就自然地理解他为什么不问男孩,而是去问一个不会说话也不懂人话的鸟儿呢?列宁内心的想法便明朗了,他喜爱灰雀,也深深地爱着男孩,这种爱护正是我们当今语文教学所要吸取的和学习的育人之道。
  所以说,把握文本的情感尤为重要,可以起到不解自通的作用,可以将学生带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真正感悟文本的内涵。《灰雀》这一课便是这样,从列宁和男孩的全部对话中,我们都不难看出列宁没有一丁点责怪男孩的话语和意思,而都是通过内心的爱、对灰雀的爱,对男孩的爱,来耐心和巧妙地教育男孩自己认识错误,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尊重。
其他文献
摘 要:中职学校开发实施以市场用人需求为导向的岗位对接课程,对增强中职学生综合竞争能力,增加就业有重要意义。中职学校岗位对接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中职学校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就业成长的客观要求。本文论述了岗位对接课程的内涵、架构、内容、实施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开发实施中职学校岗位对接课程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职 岗位对接 课程开发  一、岗位对接课程概述  1.什么是岗位对接课程。随着就业压
期刊
【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三册教材《大树的故事》。  【课型】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孩子们对大树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本课内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教学目标】(1)美育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
期刊
原以为只要自己有高度的敬业精神,一定能教好学生,但这样下来,每一天都很累,可课堂上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做小动作、无精打采,效率很低。  近几年的课改让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理念,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
期刊
目前,情境教学成为幼儿教育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幼儿的情感体验具有明显的直觉性、形象性和情境性,总是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产生的。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语言教学的情境,便于优化语言教学,也便于在情绪上感染幼儿,为幼儿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当今中国家庭结构主要是以独生子女为主,沉溺于成人关爱中的儿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没有感情付
期刊
一、充分的教学准备是前提  认识是先导。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引领教学活动。课程不仅是现成的教科书,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是师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经验;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内容;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教室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是师生以及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教学是
期刊
摘 要:针对初中学生学法死板、学习成绩差等问题,作为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的要求,做到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全面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从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行为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等方面做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数学教学 反思实践 策略探究  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总是一个劲地抱怨学生连课堂上讲
期刊
所谓厌学即厌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感到学习很被动,学习生活太单调,对做作业、考试感到厌烦,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试分数低,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学习活动项目等。如何解决学生的厌学行为。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进一步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这里的读书就指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  一、调动阅读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期刊
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反向思维是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新兴的一种思维模式,正逐渐出现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将反向思维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现在素质教育的需要。通过反向思维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反向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智力的提高,是当前教育界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方法,值得在小学校园中大力推广。  一、反向思维的概述  1.反向思维的内容。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思维心理学还告诉我们:思维是从研究问题开始的,学生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注重问题设置的质量和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技巧。  《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政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大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单一模式——教师满堂灌输,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