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同步的有效路径例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usni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育多年,在教学中一直被一种困惑缠绕:作为语文教师,我介绍大量课外阅读资料,甚至系统地编辑过《值得高中生细细品读的文章100篇》,期望开阔学生的读写视野,但收效甚微,学生读了大量的作品,但写作质量仍然没有提高。经过不断的反思之后,笔者才认识到,如果引导学生一味地扎进课外阅读资料中,而脱离了课堂文本品读教学环节,这就让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浅阅读”的层面,而没有深入到文本核心,也难以取得与文本的共鸣,不可能引发阅读之趣,长此以往,写作教学就与“浅阅读”相联,自然不会产生高质量的写作成果。
  所以,高中基础年级教师应该注重并落实高中课文的文本解读教学,让读定位在“品”之上,进行“深阅读”激发学生的情趣、兴趣和理趣,充分开掘高中语文课本资源,为课堂即兴写作的活学活用提供灵感和技巧。
  一、品读细节 勾连生活
  人教版必修一的写作要求是: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可以看出,高一的写作任务是在初中记叙文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人和事的记叙能力培养,要写出触动心灵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回到对文本情节的品读之上,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如我在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我让学生个性化朗读第四节诗。
  师:如果你是艾青,你会以怎样的语气来朗读第四节?有谁来试一试。
  生1:我来读。
  师:我觉得你刚才读得非常感伤?不知你为何这样读?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生1:因为上一节诗中,写到大堰河已经去世了,门前石椅上长满了青苔,睹物思人,进而写出第四段的回忆,在这段回忆中,大堰河是如此地真实存在,她的手掌厚大,抚摸我,她拍去围裙上的炭灰,把乌黑的酱饭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为儿子补衣服,为丈夫掐死衬衣上的虱子。这些情节历历在目,可真实的是,大堰河已经去世了。这一节虽然写的是大堰河生前的生活情形,但我心中总放不下已经去世的她,所以会用伤感的语调来读这一节。
  师:他说得很好,能结合上面一节的内容,解读非常仔细,还有谁来说吗?
  生2:我觉得应该读得轻松一些。虽然大堰河已经死了,但她仍然活在诗人心中,诗人之所以写这样一个富有生活情节的片段,就说明他想从残酷的现实中自我解脱出来,让大堰河勤劳善良慈爱的形象永驻心田。我奶奶去世多年,每次写她的时候,我总是很愉快,因为我觉得她在那一瞬间是鲜活的,思念也是一段甜蜜的轻松。
  师:思念也是一段甜蜜的轻松,她有自己的个性解读,以轻松的语调,让逝者复生,慰藉心田。
  学生在诵读的个性化体验中开始注重细节的把握,渐渐深入文本进行品读,激发了生活情趣,打开了写作的灵感。接下来,我就开始鼓动学生写作。
  师:细细抚摸生活中的细节,总有那么多人,那么多事让人感动,让人流连,请大家选取一个人,细想一下有关生活细节,将之写得鲜活灵动。
  学生示例:不经意间,瞥见母亲的手。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粗糙的手指覆着厚实发黄的老茧,干瘪枯黄的手背上青筋凸起。就是这雙手啊,搀过我儿时蹒跚学步的身体,抚过我跌倒的膝盖,擦过我肮脏的鼻涕。而今,她这样老去,我竟毫不知晓,惭愧啊!
  以诵读为契机,从细节处抓住文本解读,激发学生的生活情趣,借文本中的生活化眼光来重拾自己生活中的相关细节,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读与写完美结合。
  二、咀嚼语言 写出灵性
  优秀作品的言语力量不可忽视,它往往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抓手,引导学生在咀嚼言语的过程中,自发地品味言语背后的意蕴,无形中拓宽了自身的情感空间,使中学生的那份灵性得以展现。如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艾青在写第七节诗的时候,为什么反复出现“乳液”?为什么不用“血汗”来替代“乳液”,改为“在她流尽了她的血汗之后”?
  生1:因为第二节就写到“也是吃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后面还在第五节写到“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这里反复写到了“吃奶”正切合“乳液”而非“血汗”。
  师:他从文本前后的联系上,紧紧地抓住诗歌内容的统一性,观察仔细,值得点赞。
  生2:“乳液”更能体现大堰河作为乳母的身份特征,进而写出我对她致以母亲一样的敬意和怀念。
  生3:文中很多地方写到“乳儿”,这正好和前面的“吃大堰河的奶”“乳液”相联系,是大堰河的乳液培育了乳儿,“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说的是大堰河为乳儿耗尽了乳汁,用尽了心思,吃尽了苦难,而血汗是和艰辛劳动有关的,作者如果用血汗,一方面显得直白,另一方面也和诗歌前后不搭配,显得不伦不类。
  师:两位同学都说得非常好,都能通过对字面内容的解读,结合前后文进行揣摩咀嚼,把握到了作者的情感。下面,請同学们对第七节诗中的一些词语进行揣摩,看看哪些词写得比较好,或是可以替换,然后写一段不超过60字的赏析解读。
  (学生认真读书,对一些词语进行圈划,在笔记本上写着赏析文字)
  学生作品展示
  生1:我比较喜欢这一节中的5个“她含着笑”。前面写到大堰河为了哺育我,流尽了乳液,可她丝毫没有休息,立即投身到劳动之中。生活是苦的,可她始终用美丽的笑容面对苦难,在河边,在案头,在猪栏旁,在灶头,在广场,她以笑溶解着活着的艰辛,给生命以力量。
  生2:我觉得“用手掏着猪吃的麦槽”中“用手掏”让人心头一震。为什么不是“用工具”,而非要“用手”?这真实地反映出下层劳动妇女的艰辛和卑微,猪吃食的麦槽多么肮脏,我曾在社会调查实践中亲自体验过喂猪,令人作呕窒息的养猪栏臭气熏天,虽然我用的是带木柄的长勺,但仍然害怕这些饥饿的猪,害怕它们尖利的牙齿。大堰河却毫无防护地用手去掏,确是让我感到难受而心怀怜悯。
  生3:“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让我感受到大堰河的坚韧和不易,冬天寒水刺骨,结冰的池塘更是萧风瑟瑟,她却要洗菜,为了一家的生计,为了不遭受地主管家的责罚,她,一个刚强的农村妇女,忍了,笑了,那份笑容是那么地痛苦,那么地强颜。   课堂上,我以重点词句的揣摩探究为抓手,引导学生细细品读鉴赏,进而触发学生的生活,拓宽了他们的情感空间,让每个学生对诗歌言语产生浓厚的解读兴趣,进而促成了鉴赏文段的即时写作,展现了学生的真性情和写作的灵性,达到了以读促写的效果。
  三、紧贴文本 写出情怀
  文本解读的个性化如果得不到理性的指引,就会让文本解读陷入肤浅或者粗俗甚至反动的境地,这就违背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功能,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始终紧贴文本,由表及里,通过对字面内容的玩味,细细体察作者的纯真至善之心,让学生透过文本,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分得清真善美和假恶丑。《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解读上,我选取了诗歌第六节的一句话“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作为鉴赏点,让学生紧贴文本,品出理趣,并动手写出自己的鉴赏理由。如以下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思考第六节中的一句话“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1:作者过惯了农村生活,回到地主家庭很不习惯。
  师:仅仅是很不习惯吗?
  生2:应该是对农村生活的依恋,对大堰河乳母的依依不舍,以及对封建家庭的不满。
  师:哪些地方看出了这些情感?
  生3:“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這一句可以看出,明明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而自己却是新客,这两个词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可以看出作者与这个封建家庭的不合,表达了自己的强烈不满。
  师:仅仅是不满吗?还有哪些深层次的情感?
  生4:我觉得应该是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下层贫苦百姓的同情和讴歌,以及对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强烈不满和批判。
  师:如何看得出来?
  生4:第四节的细节和第六节的细节形成强烈反差,而作者对“厚大的手掌,围裙上的炭灰,乌黑的酱饭,荆棘扯破的衣服,衬衣上的虱子,鸡蛋”融入了自己对大堰河很厚的爱和敬意,而在亲生父母家里的描写“红漆雕花家具,金色花纹的睡床,不认得的匾,衣服上的丝和贝壳纽扣,不熟识的妹妹,安了火钵的炕凳,碾了三遍的白米”,写出了作者置身于這个封建家庭的陌生与落寞。贫苦而陌生的农妇成了自己最亲的人,而生养的父母却成了陌生人,这种反讽,正是作者对封建制度的批驳与反抗,也深深表达了自己对哺育自己成长的大堰河的感激和敬意,而大堰河正是千千万万朴实善良而贫苦的农村妇女的代表,作者写这一个人物,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这一类人的情意。
  师:她刚才的解读非常完整,也非常仔细,通过对两节诗句内容的对比,以及对相关意象的认真揣摩,准确地把握了作者的这份情怀。
  如果不对生1和生2的解读进行正确引导,是不可能让学生深入研读文本,通过细节揣摩对比来感受到作者深刻的思想情感的,学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命意识投射在文本解读之中,在理性的指引下,学会站在一定的高度思考和感悟,从而体会作者那份尊重下层百姓,对旧社会旧制度极度厌恶痛恨的情怀。
  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抓住文本教学这块“主阵地”,在深入而灵动的文本解读中促进学生的智慧生成,以文本之趣,点亮学生的写作之光。
  潘科峰,广东阳江市第一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范进中举》形象生动地塑造了封建科举制度下范进这个不惜耗费毕生精力追求功名,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这是我们初读《范进中举》的印象。近日,我反复阅读了《范进中举》一文后掩卷深思,在悲悯的思绪中不禁腾出一簇簇火焰,给我烙下深深的印记,这烙印有灰色的,而更多的是这一艺术形象折射出来的光辉给了我新的启示。  一、锲而不舍追求理想的榜样  范进,进取之典范也。他为实現自己理想,几十年寒窗苦读。为求
期刊
高中教育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而语文教育在承继民族情感、培养学生独特个性方面又有着自身独特的功能,这就要求每一个从事语文教育的教师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职责的重要性。从教学过程的审美化这一独特视角考虑,语文教师应当是美的使者,把人间一切美好的东西撒播进学生的心田,使之盛开出更为绚丽多彩的文明之花。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审美主导作用,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深厚的美学修养和高
期刊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丰富自身知识的愿望对于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设置迷局,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寻找答案;搭建班级文化平台,让学生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实施综合知识竞赛,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动力。  一、有意识地设置迷局,让学生寻找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栗程志教授认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与运用必须充分地与教材衔接起来,在教材内容的学习上,课外读物不仅起到服务和辅助的作用,
期刊
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天真无邪的特点,教师在选择文学作品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时候,更倾向于童话作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童话,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开拓小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提升小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一、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概念与应用特征  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实质上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童话作品进行有选择性地阅读与鉴赏,引领学生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以文本为载体的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基础。基于此,本人就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学生的阅读兴趣低的问题。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动力,浓厚的阅读兴趣能够提高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课内阅读教学的效率。但是,由于小学
期刊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考重要的考查内容。并且,作文在语文成绩所占的比例较大。另外,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受到中学教学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化现象严重,教学观念和教师素质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初中学校积极解决。在新课改背景下研究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不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教学手段不断更新,课程知识含量逐渐增加,课程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和单一的问题日趋突出。根据课程教学特点,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构建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立体化教材模式,探索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的新路径。   【关键词】教学资源 立体化教材 纸介质教材 电子图书 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
议论文是高中阶段常见的作文形式,然而很多学生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审题不清、立意不明确等原因,导致作文水平不高。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于提高学生在议论文中审题立意水平的策略进行探讨,并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指导议论文审题立意的思維方法  学生审题立意水平依赖于自身紧密的逻辑思维,因此在指导学生审题立意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只有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
期刊
2011版语文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这样的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构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体系,标志着语文学科本体意识的回归;构建学生的言语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语文课程内在的质的价值。  巧用课文做“文章”,是让学生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到实践语言文字运用的渐进和迁移过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运用中,发展言语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一、“广收博采”贵积累
期刊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教师了解作文教学取得怎样效果的重要判断之一。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它是教师与学生在作文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  精批细改的方法是以教师批改为主,是作文批改的基本方式之一。这种批改方法对教师了解学生的作文实际水平也有极大的好处,便于因材施教。但是,这种批改方法有时如果运用不好,也容易形成教师包办代替,影
期刊